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79章 幕后映真情:镜头捕初心,伪作现虚形

滨江工作室的晨光刚漫过剪辑台,林野就顶着黑眼圈,把嘉年华“黑暗卖周边”的片段拖进时间线。

镜头里,手机闪光灯像星星落在粉丝脸上,老吴的叫卖声混着夏晚晴的安抚声,连临时搬周边时碰倒的展架都没剪。

“就保留这些‘不完美’,”他抬头对团队说,“照搬地球《歌手·幕后纪实》的‘粗粝感’逻辑,不用磨皮调色,不用煽情配乐,让观众看到嘉年华背后的真实——我们也会手忙脚乱,也会遇到突发状况,但这些才是最打动人的。”

岳川蹲在旁边,指尖点着屏幕里粉丝举着的手绘卡牌。

“得加个‘粉丝视角’板块,”他拿出一摞粉丝投稿的嘉年华日记。

“你看这篇,写‘黑暗里老周帮我找卡牌,说别着急慢慢挑’,还有这篇‘晴姐煮的火锅烫到嘴,她笑着给我递纸巾’,让林野把这些文字做成动画,穿插在纪录片里,比我们自己说‘粉丝很暖’更有说服力。”

团队立刻分工,每个人的动作都带着嘉年华后的疲惫却鲜活:夏晚晴坐在录音棚,对着麦克风试配旁白——念到“黑暗里的手机闪光灯”时,声音不自觉发颤,她揉了揉眼睛笑。“一想起当时的场景,就忍不住想哭,这不是演的,是真的感动。”

陆哲坐在旁边,把她哽咽的尾音保留下来:“这段‘不完美的旁白’得留着,比字正腔圆的配音更有温度,星娱那种找配音演员配的‘完美旁白’,永远没有这种真情实感。”

周曼则在和平台对接纪录片的宣发方案:“重点打‘真实幕后’标签,和星娱那些摆拍的‘纪录片’区分开。”

她刚报出想法,就收到星娱的通稿:“星娱《好友趣幕后》纪录片定档,顶流嘉宾深夜创作实录,金牌团队全程跟拍,揭秘嘉年华筹备秘辛!”

通稿里的片段全是嘉宾在华丽休息室里“认真讨论”的摆拍,连熬夜都带着精致的妆容,甚至有镜头拍到工作人员举着提词板。

“他们连熬夜的黑眼圈都是画的!”

凌薇趴在桌上,画纪录片的分镜草图——她把林野拍的“团队熬夜剪素材”片段画了进去:岳川靠在沙发上打盹,头歪在夏晚晴肩膀上;

周曼抱着平板,边打电话边啃面包;陆哲戴着耳机,手指在键盘上打盹,“这些‘狼狈’的瞬间,星娱肯定不敢拍,可这才是幕后的真相”。

林野扛着相机,把这些分镜对应的真实画面剪在一起,发在工作室官微,配文“幕后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提词板,只有熬红的眼睛、没吃完的面包、还有遇到问题时一起扛的我们——这才是真正的幕后,不是演的”。

视频刚发出去,就被综艺粉丝疯狂转发,有粉丝留言:“看到岳川老师打盹的样子,突然觉得他们好真实,不像星娱的嘉宾,永远光鲜亮丽。”

纪录片拍摄到第三天,岳川突然决定加个“粉丝回访”环节:让林野去采访嘉年华里那些留下故事的粉丝——比如黑暗里递手机闪光灯的女生、收到老周帮忙找的卡牌的男生、被夏晚晴递纸巾的阿姨。

“这些粉丝的故事,是纪录片的‘情感锚点’,”岳川对着团队说,“地球《极限挑战》的幕后纪实就常用这种‘素人视角’,比全是明星的镜头更有代入感。”

夏晚晴主动申请跟着去回访,她抱着那把断弦吉他,在粉丝家里弹起了综艺里的跑调歌曲。

那个被她递纸巾的阿姨,拉着她的手说:“我女儿也喜欢你,那天在嘉年华,你不仅给我递纸巾,还陪我聊了好久,我女儿说‘晴姐一点架子都没有’。”

这段画面被林野完整拍下来,夏晚晴的眼眶红了,连吉他都弹错了音,“这些真实的情感,星娱的摆拍永远拍不出来”。

可当天下午,周曼的手机就弹出星娱的“负面通稿”:“川晴纪录片抄袭星娱创意,素人采访环节照搬《好友趣幕后》,连镜头角度都一样!”通稿里还附了张对比图,把星娱摆拍的“素人采访”和川晴的真实回访拼在一起,故意裁剪掉川晴粉丝的真实反应,只留夏晚晴弹吉他的画面。更气人的是,星娱买了“川晴抄袭实锤”的热搜,还雇水军在评论区刷“只会抄,没自己的创意”。

“他们的素人采访是提前彩排好的,我们的是随机回访,怎么抄?”

周曼气得把通稿拍在桌上,林野立刻调出拍摄时间线:“我们的‘粉丝回访’环节三天前就开始筹备,星娱的通稿是今天发的,谁抄谁一目了然!”

凌薇则翻出星娱“素人采访”的花絮截图:“你看,素人身后有工作人员举着提示板,连说什么话都规定好了,这也叫采访?”

岳川没急着发声明,反而让林野把“粉丝回访”的完整片段发出去——视频里,夏晚晴和粉丝聊得自然,没有提示板,没有彩排,阿姨拉着她的手哭,她也跟着红眼眶,最后两人一起弹唱跑调的歌,画面里满是真实的温情。

配文“抄袭的是形式,抄不走的是真实的情感——我们的素人采访,没有提示板,没有彩排,只有真心换真心”。

这段视频直接把星娱的“抄袭”谣言锤死。有业内人士爆料,星娱的“素人采访”里的素人都是签约艺人,连眼泪都是眼药水催的;

还有粉丝对比两个片段:“川晴的粉丝采访里,阿姨的衣服还是嘉年华那天穿的,星娱的素人穿的是新衣服,一看就是提前准备的!”星娱的热搜很快被“星娱摆拍实锤”的话题取代,通稿也悄悄下架了。

纪录片后期制作时,陆哲提出“声音彩蛋”:把嘉年华现场的粉丝笑声、嘉宾的吐槽声、甚至搬周边时的碰撞声,都混进纪录片的背景音乐里。

“比如放到‘黑暗卖周边’片段,就加粉丝的‘加油’声;放到粉丝回访,就加夏晚晴跑调的吉他声,”他对着耳机调整音量,“这些声音是纪录片的‘灵魂’,星娱的纪录片全是合成音,根本没有这种‘活气’。”

周曼对接的好消息也接踵而至:平台想把纪录片作为“Ip衍生标杆案例”,在行业峰会上展示;

更意外的是,电影公司联系周曼,说想把综艺和嘉年华的故事改编成“综艺大电影”,不用虚构剧情,就拍团队筹备嘉年华时的真实经历——从遇到星娱的干扰,到粉丝的支持,再到“黑暗卖周边”的意外,“这是地球《奔跑吧》大电影的成功模式。”

周曼对着团队说,“直接照搬‘真实故事改编’的核心,肯定能火。”

岳川看着电影公司递来的合作方案,回头看了看团队:林野正在剪纪录片的“粉丝回访”片段,眼里闪着光;

夏晚晴在录音棚里,对着麦克风念旁白,声音里带着温情;

凌薇趴在桌上,画电影的分镜草图,把“黑暗卖周边”的场景画得格外生动;

陆哲在调试纪录片的背景音乐,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跳跃;周曼在和电影公司对接细节,脸上带着兴奋。

“我们愿意合作,”岳川笑着点头,“电影就叫《嘉年华日记》,演员就找和我们团队、嘉宾气质像的艺人,场景要还原工作室和嘉年华现场,连老吴的泡面围裙、老周的格子衬衫都要一模一样,越真实越好。”

电影公司的负责人立刻点头:“我们会全程跟拍你们的纪录片拍摄,捕捉真实的工作状态,让电影更有代入感。”

当天晚上,团队在工作室开电影筹备会。凌薇把电影分镜草图铺在桌上:“电影开头就拍嘉年华结束后,我们在工作室复盘,岳川老师说‘要做个真实的幕后纪录片’;

中间拍我们遇到星娱的干扰,粉丝站出来支持;结尾拍‘黑暗卖周边’的场景,手机闪光灯像星星一样亮。”

林野扛着相机,把开会的场景拍下来:“这些素材可以作为电影的‘幕后花絮’,让观众知道电影是怎么来的,更有真实感。”

陆哲则说:“电影的配乐就用纪录片的背景音乐,再加点新的旋律,比如‘黑暗卖周边’时,加一段温暖的钢琴声,突出粉丝的温情。”

夏晚晴突然想起什么,说:“电影里可以加个‘粉丝视角’的支线,拍一个女生从喜欢综艺,到参加嘉年华,再到被回访的故事,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岳川点头:“这个点子好,就像地球《我和我的父辈》里的小人物视角,能让电影更接地气。”

周曼看了看时间,对团队说:“电影公司明天会派编剧来,和我们一起梳理剧情,凌薇的分镜草图可以给编剧当参考;

林野明天继续拍纪录片,把我们开筹备会的场景也加进去;陆哲负责把纪录片的背景音乐整理好,给电影配乐做参考。”

岳川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工作室的灯光亮得刺眼,桌上的纪录片剪辑台、电影分镜草图、背景音乐小样,像一张铺开的“Ip衍生地图”。

他突然接到电影公司的电话:“星娱也宣布要拍综艺大电影,说‘豪华制作 顶流主演’,还伪造了‘原创剧情’的版权证明,你们要小心。”

林野立刻说:“我们有纪录片的拍摄素材、嘉年华的真实经历,这些都是铁证,星娱的电影全是编的,肯定比不过我们!”

凌薇也点头:“我们的电影有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星娱的只有顶流和特效,观众肯定更买我们的账。”

岳川对着电话说:“我们不怕,明天编剧来了,我们就把真实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我们团队和粉丝的温度。”

挂了电话,他对着团队说:“明天编剧来,大家都把筹备嘉年华时的故事好好说说,尤其是‘黑暗卖周边’时的感受,让电影更真实、更动人。”

夏晚晴笑着说:“我明天要给编剧讲粉丝阿姨拉着我的手哭的故事,还有老吴在黑暗里叫卖的样子,这些都是最珍贵的素材。”

陆哲调试好最后一段背景音乐,说:“明天我把这段‘黑暗卖周边’的配乐放给编剧听,让他们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

林野扛起相机,对着团队说:“我明天一早就开始拍,把编剧和我们聊剧情的场景都拍下来,作为电影的‘幕后花絮’。”

岳川点点头,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知道明天和编剧的见面,又会是充满真实故事的一天——而这些从地球“搬”来的Ip衍生模式,正在被这些真实的经历、真诚的情感,酿成真正属于这个世界的“综艺Ip宇宙”,也为下一段电影拍摄的旅程,悄悄埋下了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