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15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

洪武十五年(4079年)十一月初一丙午日,任命鲁道为国子监助教,赏赐他成套的衣服、靴子和袜子。

鲁道,是思南人,起初被授予宣慰司经历的职位,宣慰使田大雅向朝廷举荐他,特地征召他担任助教。

金吾后卫所镇抚傅让跟随(军队)征讨云南,回来后,(皇帝)赏赐给他三匹织有金色花纹的精美丝织品,丝帛的赏赐也是这么多。

傅让,是傅友德的儿子。

增设了七十六名内使。

设置云南盐课提举司,以及其下属的盐课司。

凡是兰州、盐井等地,每年征收大引盐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多引。

丁未日,按不同等级赏赐在京城的官吏以及京城百姓冬至节的钱财。

庚戌日,确定磨勘司与在京各部门的文书移送制度。

凡是五军都督府、亲军指挥使司以及在京城的各卫指挥使司,都由经历司发文(进行公文往来);六部则由主事厅(发文);都察院则由监察御史(发文);大理寺则由左右寺(发文);有事情就向磨勘司发文,磨勘司回复(核查结果)。

断事官、审刑司有事情,就直接和他们联系。

辛亥日,皇上晓谕都御史赵仁说:‘最近让秀才担任试佥事这一官职,去考察治理各个府、州、县。’

这些都是刚刚任职的人,朕将要观察他们的才能,应该让各个按察司查访他们所做的事情,到年底分类上奏,以此作为降职或升职(的依据)。

癸丑日,冬至,皇帝因为皇后去世,穿着素服在几筵殿祭祀完毕后,穿着常服到奉天殿,百官穿着常服,行五拜礼。

甲寅日,赐给故元来降的平章月鲁帖木儿及其下属官员两千四百四十锭钞。

丙辰日,朝廷命令用钞代替给天下卫所军士发放的月盐。

当时西安卫千户宋寿掌管河东盐六千四百多斤,分给士兵,却私自侵占了三千二百多斤。

事情传到皇帝那里,皇帝命令户部全部按照盐的价格发给盐钞,以免有关部门从中作奸。

于是户部商议决定,京城卫所的军士仍然给予食盐,外地卫所则用钞币来代替(食盐)。

丁巳日,皇上对五军都督府的大臣说:‘近来福建行都司以及建宁左卫的守御官员不遵守朝廷的命令,擅自役使军士伐木,修建城楼,接着私自营造居住的房屋,极其奢侈浪费。’

富裕的士兵被责令交钱以免除劳役,贫穷的士兵则不停地服繁重的劳役。

现在士兵愤怒不平来上诉,我已经下令让司法部门将他逮捕审问了。

五军都督府应该张榜告知天下都司,从今往后如果不是奉了命令,不得擅自兴建营造工程,私自役使军士。

违反规定的人,有的事情被发觉,有的被查访到他们的情况,一定会对他们治罪,削除他们的官职。

任命高逊志为吏部试右侍郎,张来仪为太常寺丞。

来仪最初名叫羽,后来以字行世。

任命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这是由于给事中张惠的推荐。

戊午日,仿照宋朝的制度设置殿阁学士。任命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

邵质不久因为某事被降职为试监察御史。

庚申日。重新规定太仆寺所属的牧监为正九品。

皇帝敕谕山西都指挥使司说:“近来振武卫指挥桑桂犯罪,你们讨论拟定依法处置,非常符合公正。

然而考虑到他多年来勤勉辛劳,刚刚触犯法律,不忍心施加刑罚,特别宽宥他,使他恢复官职。

那些被牵连逮捕囚禁的人,(朝廷)的赦令一到,就全部释放了他们。

只有妄自称为老实大王的人,将其诛杀,用来警戒后来的人。

原元朝达鲁花赤康彻里帖木儿等八百四十人从辽东前来归附,皇帝命令为他们提供衣服和粮食,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绮帛。

辛酉日,天上出现了五彩的云彩。年老的儒者鲍恂等四个人被征召来到京城。

在此之前,礼部主事刘镛举荐鲍恂、余诠、张绅、张长年,说他们都是精通经学的老儒,通晓治国的根本纲领,可以充当顾问,于是朝廷派使者通过驿站传召他们。

到了这个时候,鲍恂、余诠、张长年三个人先到了京城,鲍恂八十多岁了,余诠、张长年也都七十多岁了。

皇帝见到他后非常高兴,赐给他座位,向他咨询政事。

一天,皇帝召见三人,任命他们为文华殿大学士。

鲍恂等人极力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

皇帝告诉他们说:‘因为你们年纪大了,所以授予你们这个职位,是希望你们能辅佐教导太子。’

我免去你们的早朝,你们可以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再入朝,从容地陪我聊天,不久后我就会让你们告老还乡,以终余年,这样才不会辜负你们平生所学,而你们的家乡也会感到光荣。”

你为什么要推辞呢?

鲍恂等人又坚决推辞,第二天,皇帝让他们回到了故乡。

张绅后来到了这里,被授予陕西鄠县儒学教谕一职。

鲍恂是嘉兴府崇德县人,曾经向临川的吴澄(谥号文正)学习《易经》,他所着的有《大易传义》等书共若干卷,(这些书)收藏在家里,求学的人尊称他为西溪先生。

余诠,是安吉人。

长年,是高邮人。

张绅,是登州人。

他们都以学问和品行而受到称赞。

降职户部左侍郎程昭为云南黑盐井盐课提举司提举,(程昭)因不称职而获罪。

二十三壬戌日。皇上命令礼部大臣修补整治国子监从前收藏的书板,告谕大臣说:‘古代的先圣先贤着书立说来教导后世之人,留存下来的只有书籍罢了。’

我每次看书,都觉得很有收获,曾经将这种感受告诉徐达。

徐达也喜好学习,亲近儒生,还亲自带着书在身边。

大概读书穷究事理,在日常生活事务之间,自然能够明辨道理,行动也不会出错。

书籍对人的好处就是这样。

现在国子监以前收藏的书版大多残缺不全,命令儒生们考订修补,命令工部监督工匠修理整治这些书版,希望(这样做)对求学的人有所帮助。

甲子日,任命儒士董伦为右春坊右赞善,赐给他冠带。

乙丑这一天,孝慈皇后去世满一百天了。皇帝停止上朝,用牲畜和甜酒在几筵殿祭奠她。

这一天,内使监的官员在清晨先将祭祀的仪式设置完毕,纪察司奏请(皇上)穿上白色的衣服,系上黑色犀角装饰的腰带进行祭祀之礼。

皇帝到香案前表达敬意,不跪拜,太子、亲王都行四拜礼,献帛、献酒完毕,行跪礼,读祝官跪着,读完祝文,皇帝和太子、亲王都起身。

皇帝为她举行哀悼仪式,在朝的大臣都哭泣,哭声停止之后。

皇帝像之前一样表达了敬意,太子以下的人又拜了四拜。

行礼完毕后,皇上回到宫中。

百官身穿素服,系着黑角带,到中右门等待皇帝的慰问。

皇帝穿着丧服出来,升座,百官就位跪下,仪礼司官员致辞说:担任某某官职的臣下等人,现在因为孝慈皇后去世一百日,臣下等人按礼应当前来安慰(皇上)。

俯伏在地磕头,然后起身。

祭祀完毕以后,太子、亲王又用牺牲和甜酒祭祀孝陵,公侯等大臣陪祭,妃主也到陵墓祭祀,命妇则到几筵殿祭奠。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四时节气以及忌日,太子、亲王祭祀几筵殿和孝陵,都按照这个礼仪进行。

仍旧以成穆贵妃、永贵妃、汪贵妃配享。

各王府所派遣到几筵殿祭祀的内官,在殿前的丹墀内按照班次行礼。

丁卯日,皇帝派遣使者带着诏令去告诉各都指挥使司:“最近我征召天下的秀才到京城,已经命令他们担任按察佥事,派他们到郡县去巡视,考察地方官员施政的得失,以及民众的利益和疾苦。

他已经接受任命上任了,却没听说他在政事上有什么举措,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推行改革,也不知道他为官是否清正廉洁。

所以特地命令你们前去询问他们的行为,把实际情况全部报告给朕,不要把好的说成坏的,把不贤的说成贤的,你们要直言相告,不要隐瞒。

皇上命令户部张榜晓谕两浙、江西的百姓说:‘作为我的百姓,应当知道自己的本分,田赋、劳役,拿出来供奉皇上,这就是你们的本分。’

如果能够安守自己的本分,就能保护父母妻儿,使家庭昌盛,自身富裕,这样的人就是仁义忠孝的百姓,刑罚又怎么会降临到他们身上呢?

近来两浙、江西的百姓,大多喜欢打官司,不遵守法度,有田产却不缴纳租税,有成年男子却不应征徭役,连累自己也连累官府,他们也太愚蠢了。

为什么不看看中原地区的百姓,他们奉公守法,安守本分,不胡乱挑起诉讼,不替别人陈述申诉,只知道承担徭役缴纳赋税,不辜负官府,因此上下相安无事,风俗淳朴美好,共同享受太平的福分。

用这种行为来比较他们的行为,善恶就很明显了。

现在特地告诫你们,应该迅速改正错误,依从善道,做我的良民。

如果有人不悔改,那么不仅国法不容,天道也不容。

于是户部把皇帝的谕旨颁发给浙江、江西两个布政使司以及各府州县,(让它们)永远遵守。

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前来朝见皇帝,皇帝下诏赐给他二十石米,以及赐给他随从人员衣服、钞锭。

戊辰日,命令都察院将有关巡按的事务条文颁布给各地的提刑按察司,使他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凡是府、州、县的社稷坛、山川坛??、帝王陵庙,一定要命令人们按时修缮清扫,按时祭祀。

忠臣烈士没有被列入祭祀典册的,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没有受到表彰的,一定要进行询问查访,把实际情况详细上报。

兴办学校,考察官吏治理政务的得失,抑制豪强,平均赋税和徭役,慰问那些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孙的老人以及残废患病不能自己振作起来生活的人。

举行乡饮酒礼,以及民间有喜庆、慰问之事,在宴会的时候,必定按照年龄长幼来排序(座次等)。

审理监狱里的冤假错案,考查各个部门的文书档案,对廉洁能干的官吏加以举荐,对贪污卑鄙的官吏加以贬斥。

征求贤才让他们入朝为官,赈济流民让他们恢复生产,仓库钱财粮食,必须清楚其盈亏,山川道路、风土人情,必须知道其特点。

到了来朝见的时候,就分条列举上奏。

把这些写成法令。

己巳日,赏赐给福建各卫所征讨南方的将士二万九千二百多人,共十一万一千四百多锭钞。

夜里,月亮进入氐宿。

有流星刚出现的时候,大小像鸡蛋一样,青中带红的颜色,有尾巴,从天苑星那片天区升起,向西南方向运行了一丈多远,开始发光,光芒有碗那么大,光芒照在地上,到浮游的云气中消失了。

庚午日,四川石柱宣抚司的土官冉良彬前来朝见,皇帝下诏赐给冉良彬华丽的丝织品和银锭。

提拔云南黑盐井盐课提举吴印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左参政张??为右布政使。

广州左卫上奏请求朝廷命令有关部门在民间制造兵器,发给士兵来抵御倭寇。

皇上对工部大臣说:“军队是用来保卫百姓的,现在想要抵御贼寇,却用制造兵器的事役使百姓,这样百姓还没有遭受贼寇侵害,就先有劳累耗费,这不是用来使百姓安定的办法啊。”

从现在起天下各卫所的兵器如有短缺,应该把军匠交付布政司,任凭他们设置兵工厂,让军匠和民匠共同参与制造兵器,不要让卫所制造兵器而使百姓劳累。

壬申日,提拔监察御史任昂为礼部尚书,翰林院典籍李翀为侍讲学士。

代理云南布政使司事务的平章潘原明去世。

原明,是泰州人。

当初他和伪吴政权的张士诚一起都是盐徒出身。

元军包围了高邮,张士诚与十八个人突围而出,潘原明以及李伯升、吕琛等人也在其中。

后来担任浙江行省平章,镇守杭州。

丙午年,右丞相李文忠率军抵达钱塘,潘原明献出城池投降,仍旧被授予浙江行省平章一职。

张士诚因此势力孤单,最后被消灭。

洪武三年,朝廷下令让他享受俸禄,不再处理事务,他的子孙世袭指挥同知的官职。

十四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任命原明暂理布政使司事务。

到这时去世了。

灵柩运回后,(皇上)赐葬在钟山的北面。

癸酉日,福州左卫、右卫、中卫奏请建造战船。皇上说:“如今天下太平,制造战船将要用于什么地方呢?”明太祖没有听从。

甲戌日,皇帝的曾孙赞侃出生,是靖江王的第三个儿子。

设置五军十卫参军府,任命麦至德等人为左右参军。

任命兵部尚书唐铎担任谏议大夫,都御史赵仁担任兵部尚书。

这个月,革除原来的元朝广西路宣抚司,设置广南府,任命当地的首领侬郎今担任同知。

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辞官回乡。

皇帝晓谕他说:“王者以天下为家,声威教化所到之处,不论远近。

何况普定等郡,距离中原很近,(他们)仰慕道义前来朝拜,很值得嘉奖啊。

现在你们既然已经回去,应当告知各位酋长,凡是有子弟的,都让他们进入国学学习知识,使他们知晓君臣父子的伦理道德,以及礼乐教化等事情。

有一天学业有成回来,可以改变那里的风土习俗,使它和中原地区相同,难道不美好吗?

又赏赐者额金带以及织有金纹的华丽丝织品五匹、帛十匹、钞四百锭。

十二月初一为乙亥日。封中军都督佥事李新为崇山侯,诰文说:“朕听说历代的君主,开创王业,贤能之士会趁势而起,辅佐君主建立大功勋,从而接受封爵,与国家同存。

朕告诉你,龙虎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你与朕是同乡,在朕刚刚起义的时候,你就投靠了朕。

滁州、和州平定以后,李新渡过长江,攻克了采石,收复了太平,在溧水作战,又跟随徐达攻打建业、京口、毗陵、宣城、江阴、池阳,又跟随他征讨金华,援助安礼,征讨合肥,辅佐大将军攻克了荆襄,平定了浙西,都参与了战争,立下了功劳。

开始掌管千人之军,继而在禁卫军中任职,于是又到都府为官,功勋劳绩更加显着。

之前让你营建孝陵,你尽心尽力做事,最终完成了这项工程。

因此加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封崇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你可不要懈怠,进一步施展忠诚勤勉(的品质),使功勋业绩一同显扬于旗常(代指史册),恩德永远流传于子孙后代。

券书内容相同。

李新,是凤阳人。

癸巳年跟随皇上起兵,庚子年被提拔为管军副千户。

甲辰年,升任龙骧卫正千户。

洪武元年,被升为神武卫指挥佥事,不久被调去守卫茶陵卫。

五年,升任留守都卫佥事。

九年,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十三年,(他)转任中军都督府佥事,到这时被封侯。

任命原元朝平章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赐予他华丽的衣服和金腰带,每月给他三品官员的俸禄来赡养他的家人。土官按惯例没有俸禄,这是特别的恩赐。

赏赐给辽东地区的士卒十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人,绵布四十三万零四百一十九匹,绵花十六万九千三百二十八斤。

辛巳日,太阳中出现黑子。

癸未日。追赠骁骑右卫指挥使郭成的小妾柏氏为贞烈德人。柏氏,是北平人。郭成因病去世,柏氏上吊自杀来殉情。这件事被朝廷知道后,礼部商议:‘比照正妻(的规格)应该降低一等给予褒奖封赠。’皇帝下诏同意了。

疏浚扬州仪真河九千一百二十丈,设置了十三处闸坝。

甲申日,赏赐湖广各卫所参与征南的军士四万八千九百三十人,赏赐的钞币总共九万七千八百五十二锭。

乙酉日,确定天下僧人和道士的服饰颜色。僧人总共分为三类,分别是禅僧、讲僧、教僧。禅僧身着茶褐色的衣服,日常穿着带有青条的玉色袈裟;讲僧穿着玉色的常服和带有深红条的浅红袈裟;教僧穿着黑色的常服和带有黑条的浅红袈裟。僧官的衣服都与此相同,只有僧录司官员的袈裟上的缘纹和环饰是用金装饰的。道士平时穿青色的衣服,举行法事时穿的衣服和上朝时穿的衣服都用红色。道官也是如此,只有道录司官员的法服、朝服,边缘的纹饰用金。

丙戌日,诏令吏、礼、兵、户、工这五个部门,凡是有被逮捕关押的犯人,不许他们自己申辩处理,都交给刑部审讯查问。

原来元朝的将领校官金孛罗帖木儿等八十七人从辽东前来归降,(明朝)赏赐给他们帽子和腰带。派遣使者告诫辽东都指挥潘敬、叶旺说:‘金孛罗帖木儿已经到达京城,他前来投降的先后顺序、带来的人畜数量,朕都已经知道了,但不知道该授予他什么官职。想要询问金孛罗来评定高低,又不知道先投降而在辽东的人,他们的想法是怎样的呢?皇帝的诏令到了以后,你们要观察当地的民情,然后派使者回朝奏报。’

己丑日,龙虎卫指挥胡斌在征南时战死,赐给他的弟弟胡杰二十匹文绮、二十匹帛、二百锭钞。

田州府知府岑坚派他的侄子岑烈等人向朝廷上表进献贡马和地方特产,皇帝下诏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绮帛。

修筑山海卫城,城墙周长一千五百零八丈,城墙高四丈一尺。

庚寅日,皇帝的第十五孙朱高燧出生,他是当今皇上的第三个儿子。

工部上奏说:“这一年制造了马鞍六万二千二百九十副。”皇上说:“这些都是民力(的成果),要谨慎地收藏(保管)它们,用来防备军事上的使用。”

辛卯日,皇帝告诫都督府大臣说:“北平发大水,庄稼受灾,屯田的士兵不能自给自足,应该立即命令都指挥使司每月给他们发米来赈济他们,不要让士兵有饥饿的情况。”

壬辰日,思南宣慰使田大雅上表进献土产,皇帝下诏赐给他绮帛、钞锭。

乙未日,诏令各卫所年老或残疾的士兵,若有丁男,可以让丁男代替服役,所管的官旗若有留难行为,将被治罪。

延安侯唐胜宗、长兴侯耿炳文训练陕西二十二卫所的校卒,总共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四人,得到骁勇的骑士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人,训练马二万三千五百匹。

原元建昌行省参政力德威石等五十七人,偕同他们的家属二百七十人从云南前来朝见,进献三十匹马,朝廷赐给他们袭衣、靴袜、绵布,每月发给薪米以赡养他们。

丙申日,户部奏请制定安宁盐井的食盐运销办法。凡是招募商人在云南、临安这两个府交纳三石米,在乌撒、乌蒙这两个府交纳二石八斗米,在沾益州、东川府交纳三石五斗米,在曲靖府交纳二石八斗米,在普安府交纳一石八斗米的,都给予二百斤安宁盐。

戊戌日,吏部上奏确定河泊所的官制。全天下共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处,每年征收税粮在五千石以上直至一万石的设置三名官员,在一千石以上的设置两名官员,在三百石以上的设置一名官员。皇帝同意了。

己亥日。命令永城侯薛显、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前往山西处理军务,每人赏赐二十锭钞。

夜里,有一颗红色的大星,光芒照亮大地,从天船星的位置升起,向西移动,到天大将军星的位置分裂成五颗星,到奎宿消失。

庚子日,岷州卫百户达琐南癿等十三人图谋叛乱,被诛杀。

有个军人去京城建言,在路上被人杀死。这件事被朝廷知道后,朝廷下令从现在起,凡是军士提出建议,允许相关部门把他的建言用印密封,通过驿站递呈奏报给朝廷知道,提建议的人不必赶赴京城。

命令吏部,凡是府、州、县儒学的训导任职九年考核期满后,任用为教谕。

辛丑日,济南、青州、莱州三府上奏说:“每年役使两千六百六十户民众,开采铅三十二万三千四百多斤。到现在时间久了,开凿山体越来越深,而铅的产量越来越少,请求停止这项劳役。”皇上说:“为了一件物品就劳烦百姓,这不是好的政策。” 皇帝说:‘为了这些物品而让百姓受苦,不是好的政策。马上停止这件事。’

赐给原元朝前来归降的参政力德威石等五十七人正旦节的赏钱。

兵部上奏购买马匹的数量,秦州、河州、洮州三个茶马司以及庆远裕民司购买了五百八十五匹马,广东、四川两个布政使司购买了五百六十五匹马。

甲辰日,皇帝在太庙举行祭祀。赐给国子生九百六十六人正旦节的钱。

这一年,朝廷旌表了济宁府嘉祥县陈秀的妻子成氏,莱州府胶州平民栾好义的妻子石氏,陈州项城县平民李唐兴的妻子王氏,同州朝邑县平民张三的妻子师氏,永州府祁阳县平民张伯通的妻子郝氏,邳州宿迁县平民丁九的妻子李氏。吴彦礼的妻子钟氏,太平府当涂县百姓孙文的妻子赵氏、王德富的妻子沈氏、贞节的成氏等,都因为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发誓不再改嫁。

又表彰松江府上海县百姓任士中的妻子俞氏,让她们母女成为双节之门。俞氏名叫淑安,二十岁就成了寡妇,有一个女儿,儿子才五个月大。婆婆先去世了,公公在远方做官,家中贫穷没有依靠,亲戚们劝她改嫁,俞氏说:‘我怎么忍心让我的儿子管别人叫父亲呢?’于是剪掉头发发誓。亲戚们又强迫她,她想要自刎,大家害怕就不再逼迫她了。以纺纱织布为业,教育子女。女儿长大后,嫁给俞邦用,俞邦用也很早就去世了,她的亲戚怜悯她的贫困,也劝她改嫁。女子说:“我如果改嫁,丈夫家的宗庙祭祀由谁来主持呢?宁愿死也不改变操守,以免让我的母亲蒙羞。”于是她回家,和母亲一起生活,坚守贞节。有关部门将这件事上奏,于是在她家的门前立牌坊旌表,称所居住的地方为‘双节之门’。

安庆府怀宁县百姓李忠的妻子王氏,步善庆的妻子陈氏,她们的家庭都被称为贞烈之家。忠溺水而亡,王氏寻找尸体,找到之后,放声痛哭,想要投水而死,婆婆救下她才免死,(但她)日夜哭泣,不吃不喝,过了几天,上吊自杀了。善庆在陈家做女婿,因病去世,陈氏哀伤悲痛三年,如同一天。服丧期满,陈氏拜见她的父母兄弟,请求赡养自己一辈子。父亲说:“你年纪还小,应当为你重新选择配偶。”女子没有回答,当天就上吊自杀了。这件事被朝廷知道以后,朝廷对他们进行了表彰。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第一百五十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