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梦禁 > 第23章 灰境

梦禁 第23章 灰境

作者:笙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8:50

离开无风地带后,风并没有立刻恢复到熟悉的节奏。它像生病的人,时强时弱,吹过喉咙会带出一阵干涩的声响。地面颜色开始变浅,灰从细粉变成薄片,踩上去会折断,像翻旧书时碎掉的纸边。阮初看了看仪器,风速和气压都在正常范围,可终端上依旧出现间歇性的盲点。她皱眉:“我们到了一个奇怪的层面。参数看起来正常,可信号像被故意揉皱。”

闻叙把收音机调到很低的频段,只留底噪。他听了会儿,说:“不是噪音,是重复。有人在远处复读同一段风。”

“灰境。”夏堇给这个地方起了名字,“风在这里学会模仿,或被迫模仿。”

灰境的第一处建筑像一条横在地上的脊骨——断裂的高架桥。桥下有商贩搭的小棚,塑料布被风掀得啪啦直响。棚子之间的通道很窄,被灰抹成统一的颜色。有人在卖盐,有人在换旧电池,更多的是摆着一些看不出用途的零件:破风扇叶、失准的气压计、风权转接头的外壳。每个摊位面前都有一句不成文的提示:“不问名,不讲因,只换用。”

孩子看着那些零件,眼睛亮了一瞬,又慢慢暗下来。他已经学会哪些东西只会带来麻烦。夏堇把他拉到身侧,低声道:“只看,别问。”孩子点头。

一个摊主把一小包白色粒剂推到他们面前,压低嗓子:“安眠粉,纯手配的,睡半天,风都进不来。”阮初看了他一眼,没接。摊主又拿出小玻璃管,里面是淡蓝色液体:“更高级的,‘顺风剂’,风往哪儿你往哪儿,走路不费力。”他笑得很熟练,“我们这儿的人都用,不伤身。”

“风走错了,你也跟着错?”闻叙说。

摊主摊手:“那就等下次风对的时候再用。”他的笑容收了收,像是注意到这几个人不太好糊弄,便把东西推回去,“随你们。”

他们绕过几道棚子,在桥墩后面看到一面铁皮墙。墙上钉着稀稀拉拉的纸条:丢失的名字、约定的暗号、某段时间的风向记录。右下角有一块显眼的黑牌,刻着四个字:“灰境条例”。下面三条:“不登记、不追问、不高声。” 再往下是一条被人后来添上的小字:“不带走不愿意走的人。”

夏堇看完,眼神稍稍柔了些。这地方的规矩简洁、冷静,没有劝善,也没有道德。她能接受这种诚实。

“我们在这儿歇一晚。”她说,“不扎帐,找屋檐。”

他们找到了一个半塌的维修间,顶上还剩完整的两块瓦。阮初清理出角落,闻叙去换了两瓶水和一块干面饼。孩子把背包放好,坐在门口看人来人往。灰境的人几乎不看他们,偶有匆匆一眼,像确认你是不是会惹事的那种人——不是谁。

傍晚,风忽然猛了一阵,把桥下所有塑料布同时掀起。灰片在空气里旋出一圈白。摊主们动作一致,压布、收货、退在各自的线内。一个年轻女人反应慢了一拍,几样小瓶被风卷走,叮叮当当地滚到路中央。没有人帮她捡,也没有人趁乱拿走——灰境的人显然习惯了“各自拿稳各自的东西”。她在追第二个小瓶时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前扑。夏堇下意识抬脚一挡,用刀背敲了一下地面,小瓶改变轨迹,顺着坡滚到她脚边停住。女人愣了愣,抬头对她点了点头,没说谢谢,捡起瓶子离开。

“这个地方会活久。”闻叙说。

“因为他们不借。”阮初补了一句,“不借力,不借名,不借风。”

夜里,灰境搭了一个小型风灯祭。不是宗教,更像是习惯:把收集来的风片挂在铁丝上,风过时叮铃一阵,谁也不许说话。夏堇把刀横在膝上,看着那串风片摇。她注意到一片风片上刻着:“‘别把风当广播’”。字蹩脚,刻的人手稳得不好,却肯定是认真刻的。她忽然明白,北区那张他们留下的纸条,有人把它变成了铁字。

仪器在她身侧震了一下,阮初看表:“风权信号出现重复。”

“又是复读?”闻叙问。

“不是,是叠加——有人往风里插了另一层。”她把译码器改到手动,屏幕浮出细小的字串:“灰境通告:稳定方案试行,愿意的人可至桥北登记,四项好处,不再梦魇。”

“谁发的?”夏堇问。

“看不到签名。通道不是风权本体,是附着频道。灰境里有人建了自己的‘小广播’。”

不多时,桥北那条路上真的排起了队。队伍很长,伸到看不见的地方。每个人都把手揣在袖子里,眼神向前,不东张西望。风灯声里没有人交头接耳。夜色让这条队伍像一条细细的影。

孩子看了一会儿,轻声:“他们要去哪里?”

“去借一个‘以后不用疼’的机会。”闻叙说。

“我们要拦吗?”孩子问。

“我们不拦。”夏堇说,“我们只看,看够了,再决定要不要留下痕迹。”

他们循着队伍往北走,离桥越远,灰片越厚。排队的人之一回头看了他们一眼,又迅速转回去。路尽头出现一个白棚,棚口挂着一块布牌:“静风所”。牌下有条小字:“自愿、可退、不记录”。这三个词几乎把人类对“安全”的全部幻想都点全了。

门口的人在发编号纸片,纸上只有一个数字和一个箭头。队伍走得极慢,却没有混乱。阮初悄悄看了一眼棚内,白光底下是一组组摊开的可穿戴设备——头箍、手环、耳扣,干净、无尘、摆得整齐。墙上贴一页“静风宣示”:

“我们不用梦权,我们只平顺风。

我们不删除痛,我们只把痛‘轻一点’。

我们不改人,我们只给‘稳定’的方式。”

“他们学会了用风说服。”闻叙低声。

“这地方有人在做‘灰境版觉梦’。”阮初把“反协议”的纸条摸出来,确认在口袋里。

轮到那个年轻女人,她从袖子里掏出编号。值守的男人抬眼一看,递给她头箍:“十五分钟。舒服不收费。不舒服——也不收费。”那笑容与白天的摊主如出一辙:练过的善意。

她戴上。不到半分钟,肩膀就松下来,像一只疲惫的鸟找到枝头。她的眼神变得温柔,嘴角几乎产生一个“终于”的弧度。她身后的队伍更安静了。风把棚顶的布轻轻吹起又落下,像在给这场温柔的交易打着拍。

孩子攥紧了“反协议”的纸条,低声问:“现在要不要掐她?”

夏堇伸手搭在他的手背上,压住他:“不是我们的人,不掐。我们的动作,只用在我们自己身上。”

她把那张纸条贴在自己的掌心,像确认一枚看不见的印章。

轮到他们时,值守的男人客客气气:“路过的也可以体验。尝尝‘轻一点’。”

“我们自己带风。”夏堇回答,语气不软也不硬。男人耸肩,做了个“随意”的手势。

他们没有走开,只在外面的阴影里看。阮初记下每一个操作步骤:确认、戴入、试炼、撤离、复访。流程设计得非常谨慎,没有强迫也没有诱导,但每一个细节都在引导你承认——“轻一点比好一点更好”。她忽然意识到,这比梦权更难挡,因为它几乎没有罪。

“灰境会把这个当日常。”闻叙说。

“那我们给它留个反面的东西。”夏堇拿出笔,在铁皮墙角落写下三行小字——不显眼,只有蹲下才看得见:

“痛不是错。舒服不是对。以后再说=不去说。”

她把句号写得很重。

凌晨,队伍散了。戴过的人步伐轻,像卸了一层甲。没有人交谈,只有风把他们送回各自的棚。那个年轻女人从白棚出来,确实轻松了许多。她路过他们时停了一瞬,像认出夏堇白天敲地那一下,想说什么,又什么都没说,只在胸前比了个小小的“谢”。随即转身,走回自己的摊位,每一步都稳。

“她不会立刻变坏。”阮初说,“但她会逐渐把‘以后再说’当成一种能力。”

“这地方不会崩。”闻叙说,“也不会长牙。”

“那就让它做它自己。”夏堇把刀扣紧,“我们不去改‘灰境’,我们只把自己的风收好。”

清晨来得很浅。桥上的风片继续叮铃,像昨夜什么都没发生。孩子在人群散尽的路口站了一会儿,小声复述那九条反协议,最后一条他说得特别慢:“‘现在走十步’。”

“走吧。”夏堇说。

他们从桥下离开,经过那面铁皮墙。风把墙角的灰吹开一点,露出半截旧字——“别把风当广播”。孩子停了一下,把那半截字摸干净,没多说,快步跟上。

出了灰境,风明显干净。回望时,桥像动物脱下的一节骨,被风掩在后面。阮初把“灰境”记在地图上,没有画边界,只点了一个小圆:“有人使用‘轻一点’,但不传教。”

闻叙在旁边写了一句批注:“风会模仿免疫——看见了、学一下、再把它吹散。”

夏堇看着那两个注释,点头。她把刀往后一别,速度加快。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弯道后会是什么,可只要风还在,他们就还能靠步子把“以后再说”改成“现在走十步”。

风顺着她们的背吹过来,像在替她们点头,又像在提醒:清醒不需要见证,只需要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