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31章 神仙三十一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31章 神仙三十一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6:09

1、壁上谶言

开元年间,长安玄都观住着一位奇人李遐周。玄宗曾召他入宫问道,后又允他归隐道观。一日,权倾朝野的宰相李林甫登门求见,姿态谦卑。遐周只淡淡瞥他一眼,道:“公在则家门鼎盛,公去则满门倾颓。”李林甫闻言如遭雷击,冷汗涔涔,伏地叩首哀求解厄之法。遐周却只拂袖一笑:“戏言耳,何必当真?”转身便隐入竹影深处,留下李林甫僵跪院中,心头阴云密布。

天宝末年,安禄山厉兵秣马,反迹昭彰,朝野忧惧,唯玄宗沉溺温柔乡中浑然不觉。忽一日,玄都观内人去楼空,李遐周踪迹全无。唯见素白墙壁上,墨迹淋漓题着数首诗篇,字字如谶。时人不解,待烽烟骤起,血染山河,方惊觉字字应验如神。

最末一首墨痕尤新:

燕市人皆去,

函关马不归。

若逢山下鬼,

环上系罗衣。

“燕市人皆去”——安禄山尽起幽燕虎狼之师,直扑长安;“函关马不归”——哥舒翰潼关惨败,匹马无还;“若逢山下鬼”——预言了马嵬驿的凄风苦雨;末句“环上系罗衣”——玉环命绝,三尺白绫系上贵妃颈项之时,那冰凉的玉环犹自贴着残温。

当玄宗仓皇奔蜀,回望马嵬坡烟尘,或才彻悟:当日玄都观壁上墨痕,原是天道掷向人间的一纸判词。命运如棋,纵是帝王将相,亦不过盘中之子。那四句诗犹如四道冰冷铁索,早将盛世华宴与倾国血泪紧紧相扣——天机纵可窥见一二,凡尘中人,又有谁能挣脱这冥冥之中写定的劫数?惊雷将至,壁上墨字便是唯一的回声。

2、天衣劫

天宝年间的益州城,柳士曹家的李夫人,是出了名的绝色。其夫柳某奉节度使章仇兼琼之命,押送军资往吐蕃新得的安戎城,一去三年,杳无音信。李夫人独守深宅,重门紧闭,清冷度日。

这日,忽有人叩门,自称姓裴,是李夫人“中表丈人”。李夫人隔着门细想,家中并无裴姓亲眷,便婉拒不见。门外人却道出她闺中小名,连她母族几房亲戚的名讳都说得一字不差。李夫人惊疑不定,只得开门。来人自称裴兵曹,相貌儒雅,举止有度。寒暄间,他问起柳郎归期。李夫人黯然道:“已三载矣。”裴兵曹目光一闪,叹道:“古人云‘三载义绝’。夫人青春正好,何必枯守?小生与夫人,实有夙缘,天意当合为夫妇。”他话语温文,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奇异力量。李夫人但觉心神恍惚,竟似提线木偶般,身不由己地应了他。裴兵曹就此登堂入室,俨然成了柳宅新主。蹊跷的是,此人分明已有家室,却毫不避讳。

此时,节度使章仇兼琼听闻李夫人美貌,动了心思。他借口夫人设宴,遍邀益州官眷,唯独李夫人以夫远行推辞。章仇夫人心领神会,执意亲下请帖。李夫人无奈,只得赴宴。席间,她一身布衣荆钗,难掩容光。满堂锦绣在她面前黯然失色。章仇夫人惊为天人,暗忖难怪丈夫念念不忘。宴罢回府,章仇兼琼急问如何。夫人叹道:“此女非尘世应有,恐是天上谪仙。凡俗男子,岂可妄生觊觎?夫君还是息了念头吧。”

章仇兼琼闻言,心头疑云更重。他想起了柳士曹三年未归的悬案,又想到那突然冒出的裴兵曹。此人来历不明,强占人妻,绝非善类!他立刻派人密查裴兵曹。回报令人心惊:此人在益州并无根基,更无职牒文书,行踪飘忽,如同鬼魅。章仇兼琼断定此乃妖人作祟,当即发下海捕文书,定要擒拿裴兵曹。谁知那裴兵曹仿佛早已知晓,带着李夫人如轻烟般消失在益州城,再无踪迹。

章仇兼琼岂肯罢休?他动用官家力量,撒开大网,悬下重赏,更派心腹精干四处寻访。终于,有线索指向了云雾深处的峨眉山。使者攀绝壁、穿深涧,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里,寻到一位须发皆白、不知年岁的隐者——许老翁。老翁听了使者所述,沉吟片刻,道:“此孽障,乃上界天曹官,下界司掌**。他动凡心私娶人间女子,已触犯天条。你且归去,告知李夫人,若想解脱,速来寻我。”

使者急返益州,章仇兼琼动用官驿快马,星夜护送李夫人入峨眉。山风凛冽,李夫人跪在许老翁的茅檐下,泣诉遭遇:“那裴郎……他迫我之时,赠我一套衣裳。自穿上身,便如附骨之疽,再也脱不下来了!稍动念头,便觉浑身皮肉如被撕裂,痛不欲生!”她面容憔悴,眼中满是恐惧与痛苦。

许老翁细观李夫人身上那件看似寻常的素色衣衫,眼中精光微闪:“此乃天衣,非凡品。以凡人之力,自然脱它不下。”他转身入内,取出一套粗布短衫裤,递给李夫人:“你且换上此衣,那天衣自落。然切记,此布衣亦非凡物,万不可再起贪恋天衣之念!”

李夫人依言,寻一僻静山洞。刚欲解天衣,一阵彻骨剧痛便席卷全身,仿佛每一寸皮肤都在被剥离。她咬紧牙关,冷汗涔涔,拼着魂飞魄散的念头,猛地一挣!只听“嗤啦”一声轻响,那件天衣竟如蛇蜕般滑落在地,瞬间黯淡无光。她慌忙套上许老翁给的布衣,顿觉周身暖流涌动,束缚尽去,轻盈无比。

恰在此时,裴兵曹如鬼魅般现身洞口!他见天衣委地,李夫人换上了粗布衣裳,脸色骤变,惊怒交加,指着许老翁厉声呵斥:“你!你这老儿,竟敢助她脱我天衣?你可知我是何人!”声震山谷,却掩不住一丝恐惧。

许老翁鹤发飘拂,神情淡漠如古井:“你私动凡心,强占人妻,更妄以天衣锁其身心,罪加一等!玉帝已知尔之劣行,天罚顷刻便至!”话音未落,九天之上骤然响起沉闷雷声,如巨轮碾过苍穹。裴兵曹闻声色变,抬头望天,眼中再无半分倨傲,只剩无边惊恐。他甚至来不及再看李夫人一眼,身形化作一道狼狈的青烟,仓惶遁入云端,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夫人恍如隔世,对着许老翁盈盈下拜。许老翁只道:“速归尘世。那布衣好生穿着,可保你无虞。”李夫人含泪拜别,由章仇派人护送下山。她身上那件粗布衣衫,虽不华美,却温厚贴身,仿佛隔绝了所有魑魅魍魉。

后来,玄宗皇帝亦闻此奇事,召李夫人入宫详询,又命人携那件遗落的天衣,按许老翁所言,于宫中设下清净祭坛。法事刚启,平地忽起一阵旋风,裹起祭坛上那件光华尽失的天衣,盘旋着直冲云霄,转瞬便消失在九天之外。待众人回神,再寻许老翁,早已杳如黄鹤。

皇帝望着空荡荡的祭坛,默然良久。宫人捧着李夫人换下的那件粗布衣,只觉触手温润,朴实无华。此衣替她挡了仙官之劫,却未索求分毫。玄宗轻抚布衣纹路,喟然长叹:原来最珍贵的护佑,并非那流光溢彩的天衣,而是这件甘守朴拙、不慕云端的凡尘布衫。天衣华美,却如金丝鸟笼,锁住身心自由;布衣粗陋,反予人踏实的暖意与行走世间的安然。命运抛来的华裳,未必是恩赐,有时竟是挣不脱的劫数;唯有无愧于心的平凡日子,才是人间最安稳的归宿。

3、素衣渡

天宝年间,一位姓崔的年轻士子刚赴任巴蜀县尉,人还未到成都便染病身亡。其妻柳氏青春守寡,容色照人,如寒梅初绽,凄清孤绝。益州长史章仇兼琼闻其艳名,顿生觊觎之心。他假作哀悯,在青城山脚置办了一处清幽别院安顿柳氏,暗地里却盘算着如何将这朵孤花移栽进自己的后园。

思来想去,章仇兼琼对夫人道:“夫人贵为方镇命妇,何不设下盛宴,广邀蜀中五百里内有品阶的女眷齐聚成都?一则显我待客之诚,二则也为这新寡的柳娘子散散心。”夫人欣然应允。章仇心中暗喜,密令心腹快马四出,务必遍传请柬,只待宴席之上,他便能借机强留柳氏。岂料人算不如天算,柳氏竟已被她一位远道而来的族舅卢生接去照料。章仇的请柬送至卢生暂居的宅邸,卢生洞若观火,只让柳氏托病婉拒。

章仇兼琼闻报大怒。好个卢生,竟敢截胡!他当即点起百名精骑,刀甲铿锵,如一团乌云直扑卢宅。马蹄踏碎长街晨光,顷刻间将小小宅院围得铁桶一般。

院内,卢生正与柳氏对坐用饭。院外甲胄碰撞、马匹嘶鸣之声如雷贯耳,柳氏脸色煞白,箸中笋片跌落碗中。卢生却恍若未闻,依旧从容举箸,夹起一片腊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直至咽下最后一口饭,他才慢条斯理地放下竹箸,对惊惶的柳氏温言道:“章仇之意,昭然若揭。夫人,这场鸿门宴,你非去不可。”

柳氏愕然:“可……这如狼似虎的兵甲……”

话音未落,卢生已起身:“稍待片刻,自有素衣送来。夫人只需换上,坦然赴宴便是。”言毕,他整了整衣袍,推门而出。

门外兵士如临大敌,刀枪并举,寒光刺目。为首的军校厉喝:“拿下!”几名悍卒如狼似虎扑上。卢生微微一笑,足下未停,只轻轻拂袖。说来也怪,那几名壮汉如同撞上一堵无形气墙,竟东倒西歪踉跄后退,手中兵器“哐啷”坠地。众人惊骇莫名,眼睁睁看着卢生闲庭信步般穿过刀丛剑林,径自走到自己那头青骡旁。他拍了拍骡颈,那畜生竟似通灵,亲昵地蹭了蹭主人掌心。卢生翻身上骡,青骡驮着他,蹄声清脆,不疾不徐地踱出重围,消失在长街薄雾之中。百骑精兵面面相觑,竟无一人敢再上前阻拦。

柳氏兀自惊魂未定,忽闻叩门声。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童子,双手捧着一套叠得齐整的衣衫,素白如雪,无一丝纹饰,布料亦是最寻常不过的葛麻。“主人命我送来。”童子放下衣衫,转身便走。

别无选择,柳氏只得换上这身素净得近乎寒酸的布衣。铜镜中,昔日容光被粗布衬得越发苍白脆弱。门外军校已等得不耐,高声催促。柳氏深吸一口气,挺直背脊,随着这些虎狼之士,走向章仇府邸那场华美而凶险的盛宴。

章仇府邸,此刻是蜀锦铺地、金玉满堂。满座贵妇云鬓高耸,遍身绮罗,珠翠环绕,笑语喧阗,恍若瑶台仙会。章仇兼琼高踞主位,目光灼灼盯着入口。当柳氏一身缟素,如一片初雪悄然飘入这锦绣堆中时,满堂珠光宝气仿佛瞬间黯淡。她未施脂粉,不着钗环,通身只有那件洗得发白的素衣,却如皎月破云,清辉逼人。喧嚣的大厅骤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黏在她身上。

章仇兼琼心头那把邪火猛地一窜,几乎按捺不住。他强作笑容,声音却冷硬如铁:“柳娘子姗姗来迟,又作此素服……莫非是瞧不起本官这场薄宴,故意触这喜庆之霉头?”话语如刀,直指柳氏。

柳氏孤身立于华堂中央,如寒潭孤鹤。想起卢生临别时的从容,她心中竟奇异地生出一股勇气。她微微抬首,声音清亮,不高却字字清晰:“妾身新寡,重孝在身,岂敢以华服彩饰亵渎亡夫?今日赴宴,所恃者非罗衣锦绣,唯舅父卢公所赠一件素衣耳。舅父言道,素衣胜彩衣,足可登堂入室,见礼于方镇。妾身信舅父,故敢素服而来。”

“卢生?”章仇兼琼眉头一拧,想起清晨那乘骡破围的诡异一幕,心头莫名一悸,邪火竟被生生压下半截。他盯着柳氏身上那件毫不起眼的素衣,又环视满堂惊疑不定的目光,忽然觉得这女子的平静之下,似有深不可测的依仗。强占之心仍在翻腾,可那卢生的影子,连同这件古怪的素衣,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眼前。他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只是从鼻孔里重重哼出一声,拂袖道:“罢了!入席吧!”

那场盛宴,章仇兼琼食不知味。满目珍馐,皆不如堂下那抹素白刺眼。柳氏低眉顺目,安静进食,仿佛一件活着的玉雕,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容亵渎的清冷之气。章仇兼琼几次想借酒发难,目光触及那身素衣,便觉一股无形的寒意阻隔,竟始终未能再近一步。

宴终人散,柳氏安然返回卢生宅邸。推开门,庭院寂寂,唯余那头青骡在槽边悠闲嚼着草料。卢生,连同他简单的行囊,已如朝露般消失无踪。案几上留有一方素笺,墨迹清峻:

素衣已渡风波恶,

青骡当归云外山。

珍重。

柳氏手抚身上素衣,粗粝的布料摩挲着指尖,却传来奇异的暖意与力量。她望向窗外青城山缥缈的轮廓,恍然彻悟:卢舅父赠她的,何止是一件蔽体之衣?这素朴无华的一袭布衫,竟成了护她渡劫的宝筏。

4、仙骡指路

章仇兼琼立在益州官衙高阶之上,望着空空如也的长街尽头,只觉一股邪火在胸中翻腾。百骑精兵竟拦不住一个骑青骡的卢生!那青骡四蹄踏过石板,轻巧得如同踩着云絮,卢生端坐其上,袍袖飘拂间,森严的包围圈竟如薄纸般被穿透。章仇兼琼握紧了拳头,骨节发白——好一个卢生,你到底是人是鬼?那柳氏,他志在必得的柳氏,竟被这样生生带离了他的掌心!

一连数日,益州府衙如乌云压顶。衙役们战战兢兢,唯恐触怒了这位面色铁青的方镇大员。章仇兼琼广布眼线,撒下天罗地网,誓要揪出那卢生的根底。终于,一丝微光透入迷雾。草市药铺的老掌柜在堂下抖抖索索禀报:“前些日子,确有两个生面孔来铺里配药,口称是‘王老’所遣。小人不敢隐瞒,那两人……今日又来了!”

章仇兼琼眼中精光爆射,猛地站起:“人在何处?速速带来!”

少顷,两个布衣汉子被引入堂中,形容朴实,眼神却沉静得异乎寻常。章仇兼琼强压急迫,沉声问道:“尔等口中的‘王老’,现在何处?”

二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拱手道:“王老隐居山野,不喜俗务。大人若执意要见,请遣一二信使随我等入山,或可引见。”

章仇兼琼哪肯放过,当即点了几名精干心腹衙吏,换上便装,命其紧随二人入山。一行人离开益州城喧嚣,直入青城山深处。山径愈走愈幽,林木蔽日,猿啼鸟鸣。不知攀爬了多久,转过一道飞瀑流泉,眼前豁然开朗——几间极寻常的茅草屋静卧谷地,柴扉半掩,篱笆疏落。若非那两个汉子停步示意,衙吏们几乎要错过这隐于绿意中的所在。

为首衙吏整肃衣冠,深吸一口气,上前推开柴扉。只见院中一张粗糙木几,一位老者正倚几闭目养神。他须发皆白如霜雪,脸上沟壑纵横,仿佛刻满了山中岁月。衙吏们心头一凛,此人虽衣着简朴如老农,那份沉静气度却令人不敢逼视。衙吏不敢怠慢,立刻展开章仇兼琼亲笔书写的奏章副本,恭敬宣读,并委婉传达了大帅殷切求见之意。

王老眼皮微抬,目光似古井无波,掠过衙吏手中的文书,唇角竟浮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哼,定是那张果小儿多嘴!”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在众人心上,“罢了。既如此,你等回去告诉章仇,让他先将这奏章快马送入京师。至于老夫……”他顿了顿,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老夫随后自会赴京,不必劳烦驿站车马。”

衙吏们带着这似允非允的回话,匆匆下山复命。章仇兼琼虽满腹狐疑,但听王老竟肯入京,已是意外之喜,哪敢不从?即刻以八百里加急,将那奏章飞送长安。

谁也没想到,那奏章的驿马刚冲入长安银台门,尘土尚未落定,另一骑青骡竟也悠悠然踱进了城门。骡背上,正是那位青城山中的白发王老!消息如插翅般飞入大明宫,玄宗皇帝李隆基正为求仙访道心切,闻之大喜过望,立刻宣召。

金殿之上,沉香袅袅。玄宗端坐龙椅,目光灼灼地打量着阶下这位山野老叟。侍立御座旁的张果老,此刻却如芒刺在背。当王老目光淡淡扫来时,这位名动天下的老神仙竟浑身一颤,慌忙趋前几步,对着王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叩拜下去!

满殿寂静,落针可闻。玄宗与群臣皆目瞪口呆。只见王老微微皱眉,对着伏地的张果老轻斥道:“你这小子!既知老夫行踪,缘何不径直告知陛下,倒惹得他大费周章,派人千里迢迢扰我清修?”

张果老额头紧贴冰冷金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仙伯在上,小仙……小仙岂敢妄言仙踪?天机玄妙,非仙伯亲至,不足以明示圣听啊!”他姿态之恭谨,言语之敬畏,全然不见平日半分游戏风尘之态。

王老不再看他,转向龙椅上惊疑不定的玄宗,声音平缓如山中流泉:“陛下所求,吾已知晓。然大道玄微,强求不得。今日入宫,非为传法,实为解一桩尘缘。”他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宫阙,望向遥远的巴山蜀水,“益州章仇之困,亦是其执念所生。柳氏自有其命数,何须强取?素衣可护其身,青骡可渡其劫,足矣。”

言罢,王老对着御座略一颔首,转身便走。那青骡不知何时已悄然候在殿外丹墀之下。王老翻身而上,青骡轻嘶一声,四蹄腾挪,竟不疾不徐地踏着虚空般,径直穿过巍峨宫门,身影融入长安城上空的流云之中,转瞬不见踪影。

张果老这才刚从地上爬起,对着王老消失的方向,又深深作了一揖,额上冷汗涔涔而下。玄宗望着空荡荡的殿门,又看看惊魂未定的张果老,心中波澜起伏。他想起章仇奏章中所述,那件护得柳氏周全的粗布素衣,那匹踏破重围的青骡。

此刻方知,那青骡所载,原是如此人物。章仇兼琼在益州权势滔天,欲得之物,少有落空。他机关算尽,甚至动用军马围捕,索求不过一女子。王老远在深山,不争不抢,只遣一袭素衣、一头青骡,便轻轻巧巧化解了一场祸事。这仙骡踏云而去,蹄声仿佛还在宫阙间隐隐回响——它踏碎的,岂止是章仇的百骑围困?更是世人心中那点强求妄念的迷障。原来真正的仙缘,不在高天云外,恰在顺其自然、护持弱小的平常一念之间。那青骡踏过的路,凡尘中无人可见,却已为痴缠的心指明了归处:放手处,方得自在天。

5、金屑冷

吴郡蒋生,年少弃家,隐入四明山雾深处。十年间守着丹炉,薪火不熄,眼底熬出血丝,只想炼出那脱胎换骨的神丹。炉灰积了数尺,丹砂耗去几箩筐,炉膛却始终冷寂如坟。

一日他云游荆门,市集喧嚷处,见一乞丐蜷在雪泥里。那人浑身溃烂流脓,薄衫破如蛛网,冻得牙齿磕碰作响,连呻吟的气力也无。蒋生心头一刺,解下自己半旧的裘袍,裹住那瑟缩的躯体,又将人带回客栈。“姓甚名谁?家在何处?”蒋生问。

乞丐喉咙里滚出嘶哑气声:“楚人……章全素。家在南昌,原有几百亩薄田……遭了饥荒,流落荆江快十年了……田归了官,人成了废人。”他抬眼,浑浊眸子里映着蒋生清瘦的脸,“求恩人……收留几日残命。”

蒋生叹口气,将这“章全素”带回了四明山草庐。初时几分怜悯,很快被焦躁取代。章全素白日里鼾声如雷,劈柴挑水一概不理。蒋生炼丹受挫,炉火映着他铁青的脸,回身瞥见章全素歪在草堆酣睡,心头无名火轰然腾起。他抄起藤条,狠狠抽在那佝偻的背脊上:“养你这懒骨何用!”章全素痛得蜷缩,却不辩驳,只把脸更深地埋进草里。鞭影在陋室中呼啸,炉火明明灭灭,映着施暴者扭曲的面孔和受难者沉默的蜷缩。

一日,丹炉再次喷出呛人黑烟。蒋生颓然跌坐,望着案头一方伴他多年的石砚,心灰如死。章全素不知何时醒了,拖着伤躯挪近,声音竟异常平静:“先生求仙十年,可知仙丹妙处?服之骨肉化金,自得长生。”他枯指忽地指向那方石砚,“先生的神丹,能点化此砚为真金么?若能,我章全素便认先生真有道行!”

蒋生闻言暴怒,一把揪起章全素衣领:“腌臜乞丐,也敢讥我道术?”拳头眼看要落下,章全素却猛地抬眼。那浑浊瞳仁深处,骤然掠过一丝洞悉万物的清光。蒋生心头莫名一悸,竟僵在半空。

章全素挣脱他,缓步至石砚前。伸出污秽不堪的手指,轻轻一点砚心。奇迹骤生——青黑石砚自中心处晕开一片熔金之色,如活水般迅速蔓延!须臾之间,一方沉甸甸、光灿灿的金砚赫然呈现案头,映得满室草庐粲然生辉!

蒋生如遭雷击,扑通跪倒,浑身抖如筛糠:“仙……仙师!弟子有眼无珠……”额头重重磕在冰冷泥地上,再不敢抬起。

章全素俯视着他,声音再无半分卑微,清越如玉石相击:“汝十年炼丹,可知炉中烧的是何物?是汝心头一点未泯的善念!风雪荆门,你解裘相赠,那一刻善念如星火,本可燎原。可惜,”他叹息一声,那叹息仿佛裹挟着山中千年的寒雾,“你将其投入了贪妄炉膛,反用戾气日日鞭挞。善火微弱,怎敌得过你心头冰封的执念与暴戾?”

言毕,章全素广袖一拂,那方刚点化的金砚竟寸寸龟裂,簌簌化为齑粉,金屑如尘,冰冷地洒落蒋生匍匐的肩头和散乱的发间。金粉沾肤,竟寒彻骨髓。

“大道忌巧,至真在朴。”章全素的声音如从云端传来,“执着金石外相,不如守拙存心。”语声袅袅散尽,草庐中唯余蒋生一人。他颤抖着捧起一撮金屑,那曾象征长生不灭的璀璨之物,此刻躺在掌心,只余沉甸甸的冰冷与死寂。

后来,四明山的炉火彻底熄了。蒋生死在一个雪夜,僵冷的手还紧攥着几粒未能化尽的丹砂。山风呜咽着穿过空庐,卷起地上零星金粉,宛如当年草芥般飘飞的齑尘。

那金砚化粉的寒夜,已道尽人间至理:执念如火,可锻金亦能焚心。蒋生解裘一刻的微光,本是仙缘真种;可叹他十年丹火,炼化了善念,熬干了慈悲。炉中烧的从来不是丹砂,是人心的温度;金屑再灿,暖不了道心成灰的彻骨之寒。大道不在云端丹鼎,而在雪地赠衣时掌心那一霎的温热——那才是渡人渡己,真正的不朽金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