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77章 闹剧

本自俱足 第77章 闹剧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刘春玲说到做到,果然给小军申请了探亲的假期。

隔壁杨婶儿的儿子二黑赶着驴车送小军到了汽车站。

小军背着旧挎包,里面塞满了刘春玲给她带的冻肉,干菜,杨婶儿还给她拿了有半袋子黄豆。

她拎不动,二黑一直给她送上了汽车。车启动了,二黑还站在原地朝她挥手,小军心怀感激,也使劲儿的挥手。

汽车像个苟延残喘的老人,吭哧吭哧的在盐碱地上爬行。车轮碾过坑坑洼洼,车身颠簸的震动让小军的胃里翻江倒海。

她把脸贴在冰凉的玻璃上,看着窗外向后倒退的荒野。树叶已经染上白霜,黄褐相间的色块,在视野里晃成模糊的影子,像极了她此刻乱糟糟的心绪。

小军拎着大包小裹的走出车站时,晚风裹着家乡熟悉的煤烟味扑过来。

她裹严实了围巾,往家挪。

路灯亮着昏黄的光,张义芝正踮着脚往车站方向望,看见她的身影,立刻挥着胳膊喊:“小军!这儿呢!”

大姐刘月英跟在后面,怀里捂着块烤地瓜。看见她的身影从出站口闪出来,月英快步迎上来把地瓜塞进她手里:“路上饿坏了吧?快趁热吃,是你最爱吃的。”

烤地瓜的温度透过焦黑的皮渗出来,暖得小军指尖发麻,她咬了一口,甜香混着软糯在嘴里散开,眼眶却忽然有点发热。

回家的路上,张义芝一直在絮叨,说胡同里老常家的儿子上个月也回城了,在纺织厂找了份临时工;又说隔壁李家闺女托人找了关系,过了清明就能去供销社上班。

小军听着,手里的烤地瓜渐渐没了滋味,她知道母亲的心思,却还是没忍住,轻声说:“妈,大姐,这次回来,我想跟你们商量件事,我也想回城。”

话音刚落,张义芝的脚步猛地顿住,月英手里的黄豆袋子也抖了一下,在地上磕出沉闷的声响。

路灯把母女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张义芝转过身,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回城?你在大荒沟不是好好的吗?跟陈书记家处得也不错,怎么突然提这个?”

“知青点里都在传,今年可能有回城名额,”小军攥着挎包的带子,指节泛白,“我都去了三年了,我想回来,想考大学,或者找份正经工作,不想再挑粪种地了。”

月英看着小军的眼睛,语气里满是为难:“军,不是姐不帮你,你也知道,咱爸走得早,家里没什么门路。回城的名额多金贵啊,多少人盯着呢,咱们怎么跟人家争?”

张义芝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小军的肩膀:“你先别着急,这事不是小事,得好好想想。我明天去找你二姐问问,她大伯子在夏家大队是大队书记,或许能知道点儿消息。”

那几天,小军没敢再提回城的事。

张义芝每天早出晚归,回来时总是皱着眉头,说俊英也没什么办法,现在回城名额卡得严,要么得有过硬的关系,要么得在乡下表现特别突出,不然根本轮不上。

月英也总劝她,实在不行再等等,说不定明年政策会松点。

小军嘴上应着,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喘不过气。

假期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回大荒沟的日子。

张义芝把煮好的鸡蛋塞进她的帆布包,又塞了二十块钱,反复叮嘱:“在那边好好照顾自己,别跟人闹矛盾,回城的事,妈再帮你想想办法。”

小军点点头,接过包,转身踏上了去车站的路。她不敢回头,怕看见母亲泛红的眼眶,更怕自己忍不住哭出来。

汽车驶进大荒沟附近的小站时,天已过了晌午,太阳白亮亮的挂着,不暖,却晃眼。

小军拎着包,沿着熟悉的土路往村里走。

路边的庄稼已经收割完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田埂,风一吹,卷起地上的尘土,迷得人睁不开眼。她心里还想着家里的事,脚步慢悠悠的,没注意到前面的村子里透着一股异样的安静。

晌午日头最毒的时候,小军才走到刘春玲家的院子门口。

她猛地收住了脚步。刘春玲家的门口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满了人。

小军的心怦怦跳,像擂鼓一样,她挤进人群。

院子里一片狼藉,下屋的柳条筐翻倒在地,苞米粒子撒了一地。柴禾垛也散了,满院子都是枯叶子。

刘春玲正站在院子中央,头发乱糟糟的,像一团枯草,脸上满是泪痕,嗓子嘶哑地喊着:“你们这些知青!没一个好东西!吃我们的饭,喝我们的水,还想毁我们家!”

她的声音尖利,在闷燥的空气里格外刺耳。

小军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沈阳来的女知青王连英跌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地哭着,泪水从指缝里渗出来,打湿了胸前的衣襟。

而刘春玲的丈夫陈志广,大荒沟的大队书记,正蹲在门槛上,双手抓着头发,脸色铁青,胸口因为生气而剧烈起伏着。

“小军,你可算回来了!”隔壁的杨婶儿突然从旁边跑过来,一把拉住小军的胳膊,“你咋没来个信,我让二黑赶驴车去接你。”

“杨婶儿,谢谢了,我自己能行。这是咋啦?”小军指了指院子里。

杨婶儿把她往旁边拽了拽,压低声音说,“闺女,你这几天不在,他家里就出了这么大的事,你在他家住的时候,没啥事儿吧?要不然先去我家住几天,等这事过去了再说?”

“到底是咋的了?”小军的心里一阵不详的预感。

“还不是那点儿事嘛,你姑娘家家的,别问那么多,脏了耳朵,还是去我家住吧,躲躲灾。”杨婶儿不由分说,拉着小军去自家的门口。

小军甩开她的手,目光紧紧盯着刘春玲。

她认识的刘春玲,一直是个利落爽朗的女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喂猪、做饭,白天跟着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晚上还会坐在煤油灯底下缝缝补补,脸上总带着笑。

可现在的刘春玲,像变了个人似的,眼睛里满是疯狂和绝望,那样子,让小军心里一阵发紧。

一个女人,得受了多大的委屈,才能把自己逼成这副疯子一样的模样?

她忽然想起了吴玉华,吴玉华知道丈夫变心后,精神状态就不好了。

小军突然很害怕,她怕刘春玲也变成吴玉华那个疯样子。

当时小军还觉得吴玉华太小肚鸡肠小题大做,可现在看着刘春玲,她忽然有点同情吴玉华,也同情眼前的刘春玲。

小军没敢上前,她知道现在上去劝,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火上浇油。

这时,她看见陈志广和刘春玲的女儿,丫蛋儿正躲在院子的角落里,小手攥着衣角,哭得抽抽搭搭,脸上满是害怕。

小军走过去,轻轻拉过丫蛋儿的手,从口袋里掏出块水果糖,剥开糖纸塞进她嘴里,然后用袖口擦去她脸上的泪水,柔声说:“丫蛋儿不怕,没事的,一会儿就好了。”

丫蛋儿含着糖,哭声渐渐小了,只是肩膀还在轻轻颤抖。

小军蹲下来,把丫蛋儿搂在怀里,陪着她躲在角落里。

心里却一直在琢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能让刘春玲不顾情分,不顾脸面,发这么大的火。

刘春玲骂累了,坐在地上喘着粗气。丫蛋儿扑过去,把小脑袋藏在妈妈的怀里。

小军默默地递过去一条手绢,刘春玲接了,用手绢捂住了脸,半晌才喘上来一口气,“小军,我不是说你,知青里也有本分人……”

小军摇摇头,“姐,到底是咋了?”

刘春玲摇了摇头,一言难尽的样子。

“晚上小军去我们家住吧,”杨婶儿凑过来说。

刘春玲看了看满院子的狼藉,又看看小军,心乱如麻。

杨婶儿看她没吐口,不乐意了,堵在门口,双手叉腰,对着刘春玲嚷嚷:“春玲,咋你大队书记家能住知青,我们家就不能?我还能亏待了她?”

“你得问问小军吧?”刘春玲已经没有力气再和她争辩,随她去吧。

小军闷着头帮刘春玲收拾屋子,把乱七八糟的物件都归回原位,又把地扫干净。

“姐,我还是留下来陪你和丫蛋儿吧……”她想说,可是,抬头看见刘春玲心如死灰的样子,终是无法开口。

小军第一次感觉到了,同住屋檐下却无能为力的无奈。

小军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她把自己的被褥和几件换洗衣服,一并塞进了柳条包里。还有牙刷牙膏和旧了的搪瓷缸脸盆用旧网兜装了。

刘春玲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一块湿毛巾,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叹了口气。

收拾完了,小军望着睡过的那一小条炕发呆。

杨婶儿不由分说,拎起来小军的柳条包,把小军拉出了屋子。

院子里,杨婶儿的儿子二黑已经归置了,在扫院子。看见他妈拉着小军回家,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欣慰。

后来,从杨婶儿断断续续的讲述里,小红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天早上,天刚亮,刘春玲就带着妇女们去队里的仓库挑种。

大家手里拿着小铲子,一边挑苗一边聊天,说着今年的收成。就在这时,隔壁杨婶儿突然跑进来,凑到刘春玲身边,趴在她耳边嘀咕了几句,“春玲,我刚才路过你家,看见王连英去你家了,你家陈书记不是在家补觉吗?”

刘春玲一听,手里的铲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什么也没说,拔腿就往家跑,头发被风吹得乱飘,脚步踉跄,像是要摔倒似的。

大家都被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儿,跟着她往家跑。

跑到院子门口时,就听见屋里传来撕扯的声音。

刘春玲推开门冲进去,只见连英把外套脱了,只剩下里面的小褂子,正和陈志广拉扯着。

陈志广睡得迷迷糊糊,被王连英吵醒,还没明白是咋回事,本能的把她推下炕,可连英却死死抓着他的胳膊不放。

看到这一幕,刘春玲的脑子“嗡”的一声,像是有无数只苍蝇在里面飞。

她冲上去,一把拽过了王连英,拉着她的头发,就扯到了院子里,摔在大家的面前。

指着她的鼻子骂:“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竟然跑到我家来勾引我男人!我打死你!”

王连英被摔得坐在地上,爬不起来。也不哭,反而冷笑一声:“我愿意,你管得着吗?陈书记愿意跟我好,你能怎么样?”

陈志广这时候彻底清醒了,他看清楚了王连英的样子,又气又急,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么大的一个屎盆子,他一个大队书记,该做表率的人,怎么能接得住?!

马上雨水的节气了,他带着社员们备耕,修上水线。

社员们俩个小组倒班,他和生产队长盯质量,催进度,没法倒班,连着忙了几天没有合眼,确实是累得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爬到炕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刘春玲就冲进来了。

他想跟刘春玲解释清楚,可刘春玲根本不听,只是一个劲地哭骂。

王连英也在一旁煽风点火,说陈志广早就跟她有意思了,只是一直没机会。好像他俩真的有啥事儿一样。

小军听完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在刘春玲家借住了三年多。陈志广为人正直,对知青们很照顾。

刘春玲也待她很好,经常给她留好吃的,还帮她缝补衣服。

她知道,陈志广绝对不是那种会跟知青乱搞的人,这里面肯定有误会。

隔天下午,小军去找了王连英。

连英正坐在炕沿上,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对着镜子描眉。

看见小军进来,她放下镜子,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哟,这不是陈书记家的常客吗?怎么,来看我的笑话?”

小军走到她面前,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连英,你跟我说实话,那天到底是怎么回事?陈书记不是那样的人,你把真相说出来,还他一个清白。”

王连英嗤笑一声,站起来,走到小军面前,上下打量着她:“清白?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要想让我闭嘴,回城名额拿来,我走了,他们照常过好日子,不让我走,他们就别想好过!”

小军的心里咯噔一下,她猜的没错,还真是为了回城的名额。

在回城这个诱人的名额面前,每个人都像被架在火上烤,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被逼到哪一步。

“你这样昧着良心,不怕遭报应吗?”小军没好气的问王连英。

“谁不知道今年回城的名额,就一个,谁不想要?大家各显神通罢了,你装什么清高?”王连英不客气的回怼她。

小军皱起眉头:“我不是装清高,我只是不想看见有人被冤枉。陈书记待我们知青不薄,你不能这么害他。”

“害他?”王连英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笑得前仰后合,“小军,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跟刘春玲走得近,还不是为了拿到回城的名额?你以为你有多高尚?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小军愣住了,她没想到王连英会这么说。

她承认,她确实想回城,也希望能得到陈志广和刘春玲的帮助。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任何不正当的手段。

她看着王连英脸上得意的表情,心里又气又急,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窗外的风又吹起来了,卷起地上的落叶,打在窗户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小军看着王连英,忽然觉得很陌生。

她想起刚到大荒沟的时候,王连英还帮她拎过行李,教她怎么分辨庄稼苗。可现在,为了一个回城的名额,王连英竟然变成了这样。

她转身走了出去,觉得再和王连英废一句话都是多余。

外面的天已经暗下来了,远处的荒原被暮色笼罩,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小军站在门口,看着远处的灯火,心里一片茫然。

她不知道,这个回城的名额,到底会让多少人改变,又会让大荒沟掀起多少风波。而她自己,又能在这场风波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