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本自俱足 > 第7章 快症

本自俱足 第7章 快症

作者:小咪的衣食父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07:57:33

四零年,盘山县城内外被战火烤成了摄人的绝望。村野小径旁,倒伏的尸体如同被遗弃的枯枝败叶,任由野狗和乌鸦啃食。空气中弥漫着腐坏的令人作呕的死气。

鬼子封了城,城里变成了大牢,东西进不来,粮价一天比一天疯涨,像悬在头顶的刀子。

家家户户紧闭门窗,连呼吸都压得低低的,生怕惊动了外面游荡的恶鬼。

夏二爷那曾誉满十里八乡的蒜苗印子的生意早已喑哑。田里长不出庄稼,谁还有心思置办这些?

一大家子的活路,全系在夏三爷身上。系在庙后那几亩菠菜地上。

菠菜碧绿的叶子,长得快,能及时采摘了换几个救命的钱,也能晒干、腌成酸菜,塞进破坛子里,妄图填满那个注定难熬的冬天窟窿。

夏家人,就这样成了在庙宇残垣与枯草瓦砾间刨食的菜农。

秋意渐深,夏三爷拖着架子车,把夏老太太接了过来。她瘦小的身影,在日渐空旷的村落里显得格外孤伶。

村里的人,有的无声无息地倒毙在某个角落,有的拖儿带女消失在通往未知的荒野尽头。

夏三爷眼眶干涩发红,心里像压着块冰冷的磨盘。这世道是要把人往死里逼啊。可只要这口浊气还在,只要庙后那几垄菠菜还绿着,就得咬着槽牙,把日子一点一点从牙缝里抠出来,熬下去。

他抬头望天,灰沉沉的云层厚重得令人窒息,可就在那铁幕般的缝隙里,竟真有一缕微弱的阳光,像垂死的叹息,斜斜地漏下来,吝啬地、短暂地洒在龟裂的田垅上。

清晨,带着寒意的浓雾尚未散尽。远远的,盘山县城的城墙在雾气里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冷冷地窥伺着这片荒芜的大地。

夏老太太枯瘦如柴的手,拨开菠菜叶上沉重的露珠,那些晶莹的水珠滚落,浸湿了她打着补丁的裤脚。

“娘,您别蹲太久了,腿该受不住疼了。”夏张氏提着个半空的柳条筐走过来,筐底可怜地躺着几把刚摘下的菠菜。她蜡黄的脸颊深深凹陷下去,可手上摘菜的动作依旧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利索。

夏老太太没有应声,浑浊的目光粘在那片绿油油的菜地上。这片地,曾是庙里的许愿池,如今成了夏家老小悬命的一根细线。

夏三爷每天天不亮就担着吱呀作响的水桶来浇灌,仿佛浇的不是水,是全家人眼巴巴望着的那点活气儿。

“昨儿夜里,德麟又哭了,”老太太的声音干涩得像枯叶摩擦,“一声接一声,跟那饿得发慌的小猫崽似的挠人心肝,怕是肚子里没食,空得慌。”

夏张氏摘菜的手猛地一颤。昨夜的情景又浮上来:三爷背着德麟,在冰冷昏暗的屋里来回踱步,那微弱断续的啼哭,如同细细的冰锥,一下下扎在她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

“娘,您别焦心,”夏张氏用力咽下喉头的硬块,挤出一点声音,“再过几天,这菠菜就能多收些了。晒干了存着,熬冬……总能熬过去的。”

这话说出来,连她自己都觉得轻飘飘的,毫无分量。

夏老太太缓缓地、极其费力地直起身,目光越过眼前这点儿可怜的绿色,投向远处大片大片荒芜焦黑的田野。那里,本该是翻滚着金色波浪的稻海,如今只剩下死寂的焦土,像大地被剜去皮肉后裸露的狰狞伤口。

“娘……”老太太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随时会散去的风,又带着沉甸甸的寒意,“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夏张氏手里的篮子“哐当”一声掉在湿泥地上,几根菠菜散落出来。她猛地想起自己母亲离世前的模样,那瘦得只剩一层皮包着骨头的脸,灰败得没有一丝活气。

“娘!您……您别瞎说!”夏张氏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弯腰去捡散落的菠菜,手指却抖得捏不住那细嫩的茎叶。

“唉,”夏老太太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仿佛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夏三爷挽着高高的裤腿,扛着锄头走近。露出的两条小腿干瘦得如同枯柴。

“娘,您怎么又下地了?”三爷放下锄头,声音里满是疲惫和担忧,“快回屋里炕上暖暖吧,这儿有我和孩儿他娘看着就行。”

夏老太太只是无力地摆摆手:“不碍事,就是……看看咱这命根子长得咋样。”

她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摸索着摘下一片最嫩的菠菜叶,慢慢地送进嘴里,细细地咀嚼起来,脸上竟浮现出一种奇异的、近乎满足的神情。“嗯……这菠菜,真甜……”

三爷和夏张氏飞快地对视了一眼,喉头都像被什么堵住,谁也没说话。那些心照不宣的恐惧,像冰冷的蛇缠绕在心头——老太太在尝毒。

这菠菜叶子,他们自己何尝不是日日心惊胆战地先尝过,才敢给一家老小入口?

前几日,隔壁王婶子的哀嚎声犹在耳边,就是吃错了塘地里挖来的野菜根,一夜之间人就没了。这年月,连土里长出的东西,都藏着索命的无常。

“娘,您放一百个心,”三爷的声音沙哑低沉,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这菠菜我天天守着,眼皮子都不敢眨一下。小鬼子再丧心病狂,总不敢往菩萨眼皮底下的庙田里下毒吧?”

夏三爷慢慢挺直了酸痛的腰背,目光投向更远、更苍茫灰暗的天际线。

那缕曾让他心头微动的阳光早已消失无踪,天地间只剩一片沉重的铅灰。

“娘……”他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等这茬菠菜收了……给还留在村里的人家,都分一些吧。”

夏老太太猛地转过头,深陷的眼窝里满是难以置信:“老三!你……你说什么胡话?咱自家这大大小小几张嘴都填不饱,哪还有……”

“我知道!我知道啊娘!”三爷猛地打断她,眼圈瞬间变得通红,像要渗出血来,“可您睁眼看看!看看这四周!李大爷家……王寡妇家……张铁匠家……这村子还剩几口热乎气儿的人家?”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嘶哑,“再这样下去,就算咱们命硬活下来了,守着这一片死地,守着满村子的孤魂野鬼,那还算活着吗?那跟死了有啥两样?!”

夏张氏再也忍不住,猛地低下头,大颗大颗滚烫的眼泪砸在脚边的菠菜叶上,洇开一片深绿的湿痕。

三爷的话像烧红的烙铁,烫开了她刻意封存的记忆:李大爷家媳妇抱着饿殍般的小儿,枯坐在门槛上,眼神空洞得如同两口枯井;王寡妇家那扇破败的院门不知何时已大敞四开,里面空荡荡的,连最后一点活人的气息都被风卷走了;张铁匠家那根曾日夜飘着烟火气的烟囱,早已冰冷沉寂,如同竖在坟头的残碑……

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笼罩了小小的菠菜地,只有远处几声乌鸦凄厉的嘶叫划破死寂。

过了许久,久到仿佛连风都凝滞了,夏老太太那苍老干涩的声音才重新响起,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

“老三呐……你说得对。”

她浑浊的眼睛缓缓扫过眼前这片维系着全家性命的绿色,又望向远处那些破败空寂的院落,“等菠菜收了……挨家挨户,给还喘着气的人家,都送些去。”

夏老太太那布满沟壑的脸上,极其艰难地挤出了一丝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的笑意。

她转过身,佝偻着几乎对折的腰背,像一株被岁月和苦难彻底压弯的老树,一步一挪地朝着破败的庙门方向走去。

走到那褪了色的、油漆剥落的庙门前,她枯瘦的手扶住冰冷的门框,停住了,没有回头,声音却清晰地飘了过来:

“老三媳妇儿……你娘那边……要是捎信儿来了,记得……告诉我一声儿。”

夏张氏死死咬住自己干裂的下唇,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她用力地点点头,喉咙里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她不敢告诉婆婆,母亲那边,怕是再也……不会有什么信儿了。

大辽河的冰面裂开第三道缝时,夏老太太咽了气。

疫情如东北的冬,来得又急又凶,漫天雪花似冷漠的旁观者,无声飘落。快症像恶魔的触手,迅速在城里村外到处蔓延,死神的镰刀无情挥舞,弥漫着压抑与恐惧。

风吹雪落,夏家老宅堂屋正中的黑漆棺材里,静静地躺着夏老太太,她的身体已被快症抽空,嘴角还凝着一丝临终前的痛苦黑血。

夏三爷和夏四爷分跪两边,守灵,还礼。

“韩家来人了,”夏二爷话音未落,韩夏氏的哭声传了进来。

夏老太太的闺女韩夏氏,远嫁到坨子里的韩家。丈夫染了快症刚刚发送完,就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马不停蹄的带着儿子韩庆年来奔丧。

坨子里的马车碾着冻土来了。韩庆年跳下车辕时,腰上两道孝带被北风扯得笔直——一道雪白的是给外祖母,另一道灰扑扑的,是他爹韩掌柜咽气时系的。

夏三爷站在门墩前,盯着外甥腰间晃荡的孝带,喉结滚了滚,终究没说出话。

“三舅。”韩庆年从褡裢里掏出个油纸包,是半块冻硬的槽子糕,“我爹临走前儿嘱咐过,让我来看看你。”

夏三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得脊梁弯成虾米。

他想起十五岁那年,和姐夫一起读私塾。挤在韩家油坊的阁楼上,就着豆油灯偷看《三国演义》。油星子溅在书页上,烧出个满月形的窟窿。

灵堂里,夏老太太躺在棺材中,寿衣领口露出紫黑的瘢痕。韩夏氏跪在棺前烧纸,火盆里腾起的灰烬,扑在她新剪的短发上。去年这时候,她还在给母亲篦头上的虱子,篦齿刮过头皮的沙沙声,和现在纸钱燃烧的响动,竟有几分相似。

“德麟过继的事,你知道了吧?”夏二爷蹲在门坎上搓烟叶,火星子落在结霜的棉鞋帮上,“赶明儿,娘的丧事儿办完了,就让他跟我去城里。”

韩夏氏手一抖,黄表纸歪斜着掉进火盆。她想起德胜小时候总爱追着自己叫“老姑”,棉袄兜里永远揣着南瓜子儿。

现在那个总咧着嘴笑的少年,正躺在冻土里,也是死于快症。

这该死的快症,是小鬼子在水源下毒开始的。带走了多少生命没人数得清,只知道城里村外的人越来越少,坟却越来越多。

出殡那日,乌鸦黑压压落满老树。白色的招魂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夏家人都身着白色孝服,腰间系着粗麻绳,头戴白麻布孝帽,哭声揪着人心。

天还未亮透,夏家小院已聚满了人。男人们身着粗布麻衣,腰间缠着草绳,脚下蹬着沾满泥雪的布鞋,沉默得像一座座即将爆发却又无力爆发的火山;女人们裹着厚实的棉袄,素色头巾下是一张张被泪水冲刷得失去血色的脸,抽泣声此起彼伏,为逝去的亲友,也为这破碎的山河哀叹。

夏二爷扛着白色的引魂幡,捧着丧盆走在最前头,幡上的符文被风扯得扭曲。白麻布孝帽有点儿大,遮得他看不清路夏张氏牵着德麟,四爷媳妇抱着儿子德方跟在后头。接着是八音班。

唢呐吹出的曲调悲怆凄凉,如泣如诉,那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引得人肝肠寸断。

夏三爷和夏四爷扛着棺头,带着几个青年,抬着那口薄棺,走在后头。一路上,纸钱如雪花般飘散,落在冰冷的土地上。村里的老人们说,这纸钱是给逝者在阴间的盘缠,希望他们能走得安稳。

送葬的队伍沿着村道缓缓前行,积雪在众人脚下发出刺耳的吱呀声。路边的老树上,挂孝的人们系上的草纸被风卷起,如同一群挣扎的白蝶,扑簌簌落在坟茔旁,转眼就被新雪掩埋。

到了坟茔地,夏家三兄弟手持哭丧棒,跪在灵柩前,磕头谢客,额头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摔盆——”

瓦盆碎裂的脆响惊飞鸦群。纸钱乘着朔风盘旋而上。坟坑挖得深,可那土是被日寇的马蹄踏过的毒土,是被快症诅咒过的邪土。

韩庆年望着外祖母的棺材缓缓入土,突然想起离家时,母亲把父亲染血的棉袄填进了灶膛。青烟从坨子里的方向升起来,和此处的纸灰融成同一片阴云。

夏三爷捧起一把黑土,洒在棺木上,随后众人纷纷效仿。黑土一点点掩埋了棺木,也掩埋了夏老太太的一生,可她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家人的心中。

韩庆年的孝服包裹着稚嫩身躯,那失去父亲的痛、奔丧的凄惶,全写在他紧抿的唇和通红的眼眶里。

韩夏氏揽着他,目光复杂地望向夏家老宅,那里曾有她温暖的童年,如今却成了悲伤的源头。她轻声念着 “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可这故里,满是疮痍,连亡者的安息都似被诅咒缠绕。

雪仍下着,掩了足迹,掩了泪痕,却掩不住这东北农村在日寇铁蹄与命运折磨下,那深入骨髓的悲凉与绝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