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 第201章 我选择谁也不站,我只站对人民有利的一边!

第201章:手握王牌,我选择谁也不站,我只站对人民有利的一边!

从静心茶舍出来,陈默没有立刻开车回去,而是在南湖边上找了条长椅坐下。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柳条,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湖面微风拂过,漾起粼粼金波。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祥和。

但陈默的心,却比脚下湖水深处的暗流还要汹涌。

吴岚的那杯茶,温润醇厚,回味却复杂得惊人。那张被他推回去的支票,像一块无形的烙铁,在他和周书记一家之间,烙下了一个名为“恩情”的永久印记。

【救命之恩】,【无价】。

账本上那璀璨的金色光团,此刻就在他的脑海中静静悬浮,像一轮永不坠落的太阳,散发着让人心安,也让人敬畏的光芒。

他知道,从他推回支票的那一刻起,他手中就多了一张王牌。一张超越了所有官场规则、所有利益交换的,终极王牌。

这张牌,不是用来进攻的,而是用来防守的。它不是一柄可以随意挥舞的利剑,而是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只要他不主动将这份恩情兑换成**裸的利益,那么周书记一家对他的这份“亏欠感”,就会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吴岚最后那番看似闲聊的话,更是意味深长。

“建国最近,总跟我念叨凤凰市的房地产问题……”

“我听政研室的丁主任说,你主动接手了这个课题?”

这不是闲聊,这是点拨,是授权。

一位市委书记的夫人,在私下会面的场合,主动向一个刚从县里调上来的小科长,提及市委书记正头疼的、牵扯全市利益格局的核心问题。

这传递出的信号,已经不能更明确了。

周书记想动房地产这块蛋糕,但他有顾虑。顾虑什么?顾虑王启年,顾虑他背后盘根错杂的势力,顾虑捅破这个巨大泡沫后引发的剧烈动荡。

而丁文华把这个课题扔给自己,是想借刀杀人,用自己这颗新来的石子,去投石问路。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份即将出炉的报告上。

怎么写?

陈默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凤凰市的权力棋盘。

周书记是执棋者,高坐云端。王启年是一枚过河的“车”,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丁文华则像一个伺机而动的“马”,走位刁钻,意图绊倒那辆横行的“车”。

而自己,就是那枚刚刚被放到棋盘上的“兵”。

按照丁文华的期望,这个“兵”应该直直地冲向“车”,哪怕被碾得粉碎,也能给“马”创造一次偷袭的机会。

可陈默不想当任何人的棋子。

有了“救命之恩”这张底牌,他已经有了不当棋子的资格。

他缓缓站起身,湖边的风吹起他的衣角。他看着远处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澈和坚定。

他谁也不站。

丁文华想借他的刀,他偏不给。王启年是蛀虫,他更不可能为其粉饰太平。

他要站的,是公理,是事实,是这片土地上,那些为了一个安身之所而耗尽半生积蓄的普通百姓。

回到市委分配的临时宿舍,陈默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将所有的档案、数据、笔记,全部摊开在地上,满满当当地铺了一地。

他像一个准备进行一场精密外科手术的医生,在术前最后一次审视病人的所有体征报告。

宏发集团的每一块地、银行的每一笔异常贷款、幸福里改造项目的每一份会议纪要……这些冰冷的文字和数字,在他的脑海中,与【人情账本】里那张血脉相连的利益巨网,一一对应,互相印证。

他需要的,不是一篇充满激昂言辞的战斗檄文,而是一份冷静、客观,却又字字诛心的验尸报告。

一份能让周书记看完之后,再无任何“投鼠忌器”之顾虑的报告。

他终于坐到书桌前,铺开稿纸,拧开了那支崭新的钢笔。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报告的标题,他只写了十二个字:

《关于我市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及对策研究》。

平实,严谨,不带任何个人情绪。

报告的第一部分,是“现状与隐忧”。

陈默没有使用任何带有感**彩的词汇,通篇都是数据。凤凰市近五年房价收入比变化曲线、商品房空置率与国际警戒线对比图、居民部门杠杆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一张张图表,一条条数据,像一把把冰冷的刻度尺,精准地量化出这个城市繁华表象下的巨大脓包。他甚至将宏发集团开发的几个标志性楼盘的历年价格走势匿名列出,那陡峭得近乎垂直的增长曲线,本身就是最触目惊心的控诉。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问题成因分析”。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部分。

陈默的笔尖在纸上悬停了许久。他不能直接点出王启宏,更不能提及王启年。但他必须让看到报告的人,清晰地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他采用了“现象归纳法”。

他写道:“……通过对近年来多个重大地产项目的复盘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值得高度警惕的共性现象。”

“其一,部分企业在土地招拍挂环节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优势,常能以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获取核心地块,涉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其二,部分‘老大难’的拆迁项目,在特定企业接手后,推进速度异常顺利,其中是否存在行政力量的不当介入,有待商榷。”

“其三,金融机构对个别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审批过于宽松,甚至出现了违反审慎经营原则的‘绿色通道’,大量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吹大了资产泡沫,也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他每写一条,脑海中就浮现出王氏兄妹在那张利益网中的具体操作。他没有指名道姓,却将宏发集团的发家史,描摹得一清二楚。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指控。它不是举报,而是分析。它不提供结论,却引导读者自己得出结论。

任何一个熟悉凤凰市政情的领导,看到这几条,都会立刻联想到那个如日中天的宏发集团,以及主管城建、金融的常务副市长王启年。

写到这里,陈默停下来,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茶。他知道,仅有这些还不够,这只能让周书记下定决心,却无法给他提供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

他要做的,是连药方都一并奉上。

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对策与建议”。

这部分,是他整个报告的灵魂,也是他向周书记递交的“投名状”。

他提出了一个核心思路:“疏堵结合、分类施策、实现软着陆”。

“堵”,堵的是违规的口子。他提出,应立即成立由纪委、审计、国土、金融监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近五年来所有出让的土地和发放的开发贷款进行全面复核审查。

这一条,就是悬在王启年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疏”,疏的是民生之困。他建议,市政府应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建设,并探索开征房产税、空置税的可行性,用市场的手段,将资本从“炒房”引向实体经济。

这一条,是釜底抽薪,彻底断绝地产商继续绑架城市发展的根基。

他甚至还附上了一个极具巧思的建议:将部分因违规操作而被查封的、位置优越的商品房项目,直接改造为政府主导的公租房,既盘活了烂尾资产,又解决了民生急需,还能对那些心存侥幸的开发商形成强大震慑。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窗外的天色已经再次泛白。

整整一夜,陈默滴水未进,只靠着一壶浓茶,写完了这份长达两万字的报告。

他将厚厚的稿纸整理好,从头到尾又仔细看了一遍。

字里行间,没有一句控诉,没有一句抱怨,只有冷静的分析和详实的数据。但通篇读下来,一股寒意却从纸背透出,让人不寒而栗。

这份报告,谁的队也没站。

它没有迎合丁文华借刀杀人的心思,也没有顾及王启年那庞大的权势。

它只站一个立场——对凤凰市的未来有利,对凤凰市的人民有利。

陈默知道,这份报告一旦交上去,就等于同时向丁文华和王启年宣告:我,陈默,不跟你们玩官场倾轧的那一套。

丁文华会失望,甚至恼怒,因为这把刀太快太锋利,超出了他的控制。

王启年则会立刻将他视为死敌,因为这份报告几乎是贴着他的脸,指出了他所有的要害。

他将彻底被推到风口浪尖。

但他不怕。

因为他知道,这份报告,有一个人一定会喜欢。

那个人,就是市委书记,周建国。

陈默将报告工工整整地装进一个牛皮纸档案袋,用胶水仔细封好。他没有在封面上写任何字。

这颗炸弹已经造好了,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将它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并让它在最恰当的时机引爆?

直接交给丁文华?那无异于将屠龙刀交给一个只想用它来切西瓜的孩童,他会用这把刀去和王启年讨价还价,最终让报告的威力消弭于无形。

越级直接交给周书记?这不合规矩,也会显得自己吃相太难看,急于用“救命之恩”来邀功。

陈默坐在桌前,手指在档案袋上轻轻敲击着。

他在等一个时机。

突然,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短信。

发信人是秦雪。

内容很简单:“陈默,谢谢你。我爸的案子,今天市中院下达了再审决定书,决定重审。”

陈默看着短信,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知道,他的时机,来了。

他拿起那个厚重的档案袋,又拿起了手机,拨出了一个他只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次,却从未真正拨出过的号码。

电话接通,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熟悉的声音。

“喂,哪位?”

陈默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晨曦中逐渐苏醒的城市,平静地开口。

“丁主任,早上好,我是陈默。关于房地产的调研报告,我写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