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381章 门缝里的风,是城在喊救命

百里荒野,对于一支由老弱妇孺组成的队伍而言,本该是跨不过去的天堑。

然而,这条由信念与共感铺就的无形经络,却让他们的脚步异常轻快。

没有迷惘,没有疲惫,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天地脉动的节点上,被一股温和而磅礴的力量推着前行。

当夜幕第三次降临时,他们抵达了那座传说中的废城。

没有城墙,只有连绵的断壁残垣,在月色下投射出巨兽骸骨般的狰狞剪影。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腐朽与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焦糊味,像一剂封存了千年的苦涩汤药,终于被揭开了盖子。

子夜,余烬未冷。

队伍在城郊一片相对平整的空地上安顿下来,火把逐一熄灭,黑暗如潮水般涌来。

唯有残垣断壁间攀附的某些奇异藤蔓,在夜色中浮动着幽绿微光,明灭之间,如垂死者的呼吸。

赵篾匠没有休息。

他独自一人盘坐在入口处一块半塌的石碑前,双目紧闭,布满老茧的掌心死死贴在冰冷的地面上。

万籁俱寂,他却听见了脚下大地的震颤。

那并非兵戈铁马的轰鸣,也非地龙翻身的巨响,而是一种极富韵律的搏动。

咚……咚……咚……嗡——

三短一长,循环往复。

赵篾匠的身躯猛地一震,双眼豁然睁开,精光爆射!

这不是杂乱的震动,这是……脉象!

李青针先生所着《诊脉法》残卷有载,“病脉九息”之中,有一种最为凶险,也最藏生机的脉象,名为“伏阳欲起”!

此脉象常见于气血将绝、脏腑衰竭的垂死之人,其体内最后一缕阳气不甘泯灭,汇聚一处,试图冲破层层淤塞,是为死中求活的最后挣扎!

他猛然醒悟,一个颠覆性的认知在他脑海中炸开:这座城……不是死地!

它是一具经络被战火彻底淤塞、气血即将断绝的“巨体”!

它正借着昨夜被“鸠尾”活针冲开的那一丝门缝,贪婪地吞吐着外界的天地清气,以求续命!

“门缝里的风,是城在喊救命……”赵篾匠喃喃自语,一股源自医者本能的悲悯与激荡涌上心头。

他霍然转身,快步走到正在浅眠的阿禾身边,轻轻推了推他瘦弱的背心,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阿禾,醒醒。趴下去,用你的耳朵贴着地,告诉叔,它哪里最疼?”

阿禾揉着惺忪的睡眼,没有半分犹豫,依言将整个小身子都伏在了地上,侧着脸,耳朵紧紧贴住冰凉的石板。

时间一息一息地过去。

就在赵篾匠以为阿禾已经睡着时,孩子忽然抬起头,小小的手指颤颤巍巍地指向大殿废墟的西北角,声音里带着一丝哭腔:“那儿……那儿疼……像有好多好多人,一起捂着胸口在哭。”

捂着胸口!

赵篾匠心神剧震,提着一盏微弱的油灯,循着阿禾所指的方向疾步而去。

拨开层层叠叠的瓦砾与焦木,一幕奇景出现在眼前。

地面上,一块半埋在土里的青铜地砖,竟在月光下泛着幽光。

赵篾匠用手拂去积尘,两个古朴的篆字赫然映入眼帘——膻中!

人体任脉之要穴,主心肺之气,号“气之会海”!

然而,这块“膻中”地砖上,布满了蛛网般的细密裂痕,丝丝缕缕肉眼可见的黑雾,正从裂缝中不断渗出,带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毒浊之气。

赵篾匠深吸一口气,从怀中针囊里取出一枚随身携带的“天井”古针。

此针乃李青针先生早年所赠,取千年铜精所制,专用于疏导郁结之气。

他凝神屏息,将针尖悬于地砖裂缝之上,试图引动气机。

异变陡生!

针尖刚一靠近,竟仿佛被一股无形巨力攥住,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起来,发出“嗡嗡”的悲鸣。

赵篾匠脸色一变,急欲收手,却为时已晚。

“啪!”

一声脆响,坚韧无比的千年铜针,竟从中断为两截!

周围的村民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连神医所赐的宝针都断了,这地下的邪气该有多重?

赵篾匠却不惊反喜,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好!好啊!能震断针,说明里头还有一口气在冲!没死透!”

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赵篾匠沉声下令。

阿禾立刻取来一只陶碗,盛了半碗昨夜从涪水带来的“金泉水”。

赵篾匠小心翼翼地将那半截断针残体浸入水中,又从另一个布袋里,抓出一把自“药墟”带来的新生泥土。

那泥土色泽奇异,呈淡金色,甫一取出,便散发出钩茎草与茯苓母种交融的独特清香。

他将泥土混入泉中,用手指缓缓搅动。

原本清澈的泉水立刻变得浑浊,更奇异的是,泥水表面泛起一层细密的淡金色泡沫,那股药香愈发浓郁,闻之令人精神一振。

“傻孩子,”赵篾匠看着一脸担忧的阿禾,低声道,“这城病得太重,经络全堵死了,光用针扎不进去。得先喂它一口‘活血’,让它自己生出点力气来。”

说罢,他俯下身,将那碗散发着勃勃生机的药泥水,沿着“膻中”地砖的裂缝,一滴不剩地缓缓倾倒进去。

正午,烈日灼烤着瓦砾,整座废城像一个巨大的蒸笼。

奇迹,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显现。

那块“膻中”地砖的裂缝中,丝丝缕???的黑雾竟肉眼可见地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缕缕淡青色的气流,如初春的柳絮,袅袅升腾,带着泥土与草药的芬芳。

紧接着,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

“咔!”

“膻中”地砖旁,另一块被尘土掩盖的地砖忽然震动了一下,表面的土层自行裂开,露出两个字——“玉堂”!

“咔!”“咔!”“咔!”……

一连串的闷响如同心跳复苏,周围七块同样制式的青铜地砖依次浮现出各自的铭文:“紫宫”、“华盖”、“璇玑”……赫然正是任脉沿胸骨上行的诸处大穴!

每显现一个字,地面便传来一声沉闷而有力的搏动,仿佛这片大地的心脏,正在被重新唤醒。

赵篾匠激动得浑身发颤,他迅速取出那张兽皮地图,摊在于地砖之上。

就在地图接触到青色气流的刹那,图上那幅“天地人三才归宗图”中,代表生灵万物的“人”字,骤然亮起刺眼的金光!

一道金液,自“人”字中涌出,沿着地图上早已绘就的经络脉线,不退反进,逆流向北,最终,如同一支利箭,直指废城深处,那个被标记为“太医署地窖”的区域!

午后,异动再起。

一直安静跟在赵篾-匠身边的阿禾,突然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猛地挣脱了赵篾匠牵着的手。

他双目失神,踉踉跄跄地朝着一座半塌的侧殿废墟奔去。

“阿禾!”

村民们惊呼着想要追赶,却被赵篾匠伸手拦住。

只见阿禾在一堆焦黑的梁木前停下,用一双小手疯狂地扒拉起来,很快,指甲里就塞满了黑色的炭灰。

片刻之后,他从废墟深处,挖出了一枚锈迹斑斑、看不出原貌的铁疙瘩。

那是一枚铃铛。

阿禾捧着那枚锈蚀的铁铃,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他转过身,泪水毫无征兆地从眼眶里滚落:“它……它叫我来的……昨晚我做梦,梦见好多好多穿白袍子的人蹲在这里熬药,后来锅塌了,火灭了,他们就……就都变成了灰。”

赵篾匠心头剧烈一震,几步上前,从阿禾手中接过铁铃。

铃身入手冰凉,一面刻着两个几乎无法辨认的古字——招魂。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此铃,乃西汉太医署医官夜间巡值所用之“巡更招魂铃”!

专为夜半急症,唤醒值宿医官之用,其制式早已失传百年!

“孩子,你没做梦。”赵篾匠轻抚着冰冷的铃身,声音沙哑地低语,“他们不是在招魂,而是在等魂归来。”

黄昏,日落西山,天边烧起一片壮丽的火烧云。

赵篾匠以一根粗长的麻绳,在空地上结出一个奇特的阵法,将那枚“招魂铃”围在正中。

他神情肃穆,命令阿禾率领村中所有孩童,手拉着手,绕着麻绳阵缓缓行走三圈。

“三折为络,九结成穴!”

赵篾匠声如洪钟,孩子们则用最清脆的童音,齐声诵念这句源自古老医经的歌谣。

童谣声落下的刹那,神迹降临!

“哗啦啦——”

那枚“招魂铃”上的铁锈,竟如枯叶般片片剥落,露出了内里暗金色的铃身。

在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下,铃身上密密麻麻的鎏金纹路大放光华,勾勒出一幅完整而复杂的《百药归经图》轮廓!

更惊人的是,就在此刻,地下深处,忽然传来一阵连绵不绝的清脆鸣响,仿佛有成百上千只铃铛在齐声回应!

整座废城的地底,竟埋藏着一套完整的“五音镇脉铃阵”!

赵篾匠猛地抬头,望向太医署那残破的屋梁,望向那片血色的天空,两行滚烫的老泪终于夺眶而出。

“原来……原来当年不是全毁了……”

他声音颤抖,一字一句,仿佛从胸腔里掏出来一般。

“他们是……是把自己的命,把整个太医署的传承,全都炼进了这地基里!”

话音未落,西北角,那块被“喂”过药的“膻中”地砖,突然“噗”的一声,喷出一股清泉!

水柱不过三尺高,却稳稳地托起了那半截断裂的铜针残体。

在所有人的惊骇目光中,那枚断针在泉水的顶端缓缓旋转起来,最后,针尖猛地一顿,如一座沉默的灯塔,为归乡的魂灵,照亮了通往地底深处的唯一路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