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69章 建文四傻的谜之削藩

天幕上,朱迪钠终于开始系统性地讲述那场改变大明命运的“靖难之役”,他开宗明义:

“老铁们,我们之前铺垫了那么多,现在可以明确地说:没有朱允炆的削藩,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甚至可以说,如果建文朝的削藩策略能稍微温和一些,或者更讲究一点策略和步骤,这场席卷半壁江山、持续四年的内战,很可能根本打不起来!”

他进一步点出了一个关键事实,印证了之前网友的分析: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朱元璋去世时,燕王朱棣狂奔南下,在淮河边被阻吗?虽然朱棣本人被拦了回去,但是,他的世子朱高炽,以及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却同时被建文以替父尽孝为名进入了应天城!”

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种历史的唏嘘: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洪武三十一年到建文元年那个关键节点,燕王的三个儿子,实际上就是留在京城的人质!只要朱高炽兄弟三人还在应天,燕王朱棣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绝不敢轻举妄动。投鼠忌器,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

天幕下,朱元璋似乎是无意识地低声说了一句:“恐怕老四儿,也就只有这三个儿子了。”

这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落入了离他最近的魏国公徐达耳中。徐达心中猛地一震!他瞬间就明白了皇帝这话的深意——陛下是在暗示,或者说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燕王朱棣所有的子嗣,恐怕都是自己的长女、燕王妃徐氏一人所出!这既是对女儿地位的肯定,也点明了朱高炽三兄弟对朱棣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这三个儿子陷在京城,朱棣确实等于被扼住了咽喉。

倒是一旁的马皇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元璋这话可能引起的不必要联想,连忙温言打圆场,带着一丝调侃道:“重八,你没听天幕上都说了嘛,咱们老朱家的孩子,在夫妻情分上,大多都是很专一的。”

这话让朱元璋老脸不禁一热,有些讪讪。他可是清楚地记得,天幕不仅说过他有二十六个儿子,更明确指出其中只有五个是马皇后亲生,甚至在马皇后去世十一年后(洪武二十六年),他还有个老来子朱楠……这“专一”二字,用在他身上,实在有些勉强。他摸了摸鼻子,明智地没有接话。

天幕上,朱迪钠继续还原当时建文朝堂的决策过程:

“其实,在如何对待燕王的问题上,建文朝的核心智囊团内部是有过分歧的。那位被后世戏称为‘建文三傻’之一的兵部尚书齐泰,就曾提出过一个相对清醒且狠辣的建议——削藩,必须先削燕王!”

画面模拟出朝堂争论的场景。

“齐泰的理由很充分:燕王朱棣虽然表面上看只剩下八百护卫,但他多年镇守北疆,在军中威望极高,旧部遍布北平都司乃至整个北疆军队。万一他在北平搞事情,周围近十万大军随时可能倒戈!因此,必须趁其羽翼未丰(指兵权被削)、其子又在京城为质的大好时机,率先对他动手,解除这个最大的隐患!”

“然而,”朱迪钠话锋一转,“这个正确却冒险的策略,遭到了翰林学士黄子澄和大儒方孝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燕王素有贤名,并无明显过错,贸然削之,必引天下非议,有损新君仁德之名。他们主张按照既定的‘先易后难’策略,先削除有明显劣迹的内地藩王。”

“面对两种意见,建文帝朱允炆犹豫了。后来,齐泰又退而求其次,想出了一个他自认为巧妙的主意,”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讽刺,“他建议,以褒奖和体恤为名,直接让燕世子朱高炽晋位为燕王,而让正值壮年(四十岁)的朱棣‘退休’养老,提前享受天伦之乐。”

“这个看似‘优厚’的安排,竟然被建文帝接受了。”朱迪钠分析着其中的个人情感因素,“因为建文帝朱允炆,与秦王世子朱尚炳、晋王世子朱济熺,以及这位燕世子朱高炽,都是从小在宫中一起长大的玩伴,感情深厚。他登基后,朱尚炳和朱济熺都顺利继承了王位,唯独身体肥胖、行动已有些不便的朱高炽还只是个世子。于公于私,建文帝都真心希望这位儿时的伙伴能早日当上王爷。甚至连他的母亲吕太后,也因为喜爱朱高炽如明兴宗朱标一般的仁厚,持同样看法。”

于是,一道旨在削夺朱棣实权、却披着温情脉脉外衣的诏书,从应天发出,与朱高炽三兄弟一同飞回了北平。建文君臣自以为得计,既安抚了燕藩,又解决了心腹大患。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两全其美的决策,将会带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放虎归山,已是大错;而这“晋升世子”之举,更是亲手解开了束缚猛虎的最后一根铁链。

“吕氏……又是这个娘们儿!”

天幕下,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听到建文帝的母亲吕太后(即他早已处决的吕次妃)也被提及支持让朱高炽提前袭爵,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和嫌恶涌上心头。他几乎可以肯定,未来自己那可疑的死因,以及后来激烈削藩导致天下大乱的局面,背后都少不了这个女人的撺掇和影响!

“恐怕咱被活埋,还有后来那一系列昏招,都是这个娘们儿在背后搞鬼!”朱元璋在心中咬牙切齿。此刻,他无比庆幸自己在天幕初现、揭示吕氏可能带来的祸患时,就当机立断,以雷霆手段将其处决,并将朱允炆圈禁凤阳。

更重要的是,他仔细观察了后续,无论是处死吕氏还是圈禁朱允炆,并未引来任何所谓的“天谴”或异象。这让他更加确信:“吕氏和允炆,绝非什么上天注定之人,不过是两个祸乱江山的蠢货罢了!”

这个认知,让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甚至开始盘算起一个更为大胆的可能性:‘如果……如果标儿真的走在了咱前头,咱就直接跳过所有孙子,立老四为太子!以老四的能力和手段,或许……或许咱真能安安稳稳活到洪武三十五年?’ 这个念头让他阴郁的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丝。

天幕上,网友们对建文朝的吐槽也达到了**:

【网友“历史复盘师”发言:说实话,朱允炆开局拿的简直就是天胡牌!名分大义在他手,整个帝国的资源任他调动,军队数量碾压,而且燕王的三个儿子还在他手里当人质!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全占了!】

【网友“猪队友鉴定家”接话:唯一可惜的是什么?是主持这盘好棋的是“建文三傻”!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对,他们自己就是又当选手又当教练!】

【网友“精辟总结帝”调侃:什么三傻?分明是一傻带三傻!没有朱允炆这个大傻子皇帝毫无主见、偏听偏信,哪能凸显出另外三个的操作有多傻?这就是个傻子共振效应!】

这些充满后世戏谑的评论,听得洪武君臣哭笑不得,却又深感切中要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