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21章 网友纠错与解脱的牛城

就在天幕上关于徐达死因的争论如火如荼,各种阴谋论与史实考据齐飞之际,一条显得格外严谨、带着考据气息的评论,如同清流般突显出来:

【网友“洪武纪年考”留言并@主播:主播,前面关于崇宁公主和牛城驸马的说法有时间线上的错误!根据《明实录》等可靠史料,朱元璋第三女崇宁公主是在洪武十七年十一月才下嫁牛城的!而曹国公李文忠死于洪武十七年三月。这意味着,在李文忠去世及华中因此被处死的时候,牛城根本还没有尚主,他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将领,与曹国公府关系亲密,但并无证据显示他深度参与了李文忠的病情诊治乃至其后的风波。因此,将牛城与李文忠之死直接挂钩,在时间线上是不成立的!】

这条评论还没完,紧接着又补充道:

【另外,关于崇宁公主的卒年,虽有争议,但更可靠的记载显示她最早死于洪武十八年,而非洪武十七年六月。所以,他们夫妇的悲剧,应该与李文忠案无关,而是与另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发生于洪武十八年三月的郭桓案有关!】

这条考据详实的评论一出,天幕上顿时安静了片刻,随即引发了新的讨论方向。

而天幕下,曹国公府内,原本已经心如死灰、认为自己难逃“谋害义兄”嫌疑的牛城,在清晰地听到这条评论后,整个人如同被从冰水里捞出来一般,猛地喘了一大口粗气!一直紧绷到几乎要断裂的神经,骤然松弛了下来。

不是自己害死了义兄李文忠!

这个认知如同甘霖,浇灭了他心中那灼烧灵魂的负罪感和恐惧。只要不是参与了谋害待他如亲弟的义兄李文忠,其他的罪名,哪怕是卷入天大的案子,他牛城都认了!他甚至暗暗希望,陛下能因此直接解除他与崇宁公主的婚约,让他做一个普通军官,哪怕戍边也好,战死沙场也罢,都好过背负着可能害死义兄的沉重枷锁。

他此时尚不知晓,朱元璋在听到上一版本“预言”后,已然取消了他的驸马资格。

天幕上,朱迪钠显然也看到了这条严谨的纠错评论。他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连忙对着镜头说道:

“啊,这位‘洪武纪年考’的老铁说得对!是我疏忽了,查阅资料时出现了时间线上的混淆。感谢指正!确实,崇宁公主下嫁牛城是在李文忠去世之后,牛城并未卷入李文忠之死的事件。他们的悲剧,根源在于明朝初年另一场牵连极广、同样血腥的大案——郭桓案!”

朱迪钠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开始引导新的议题:

“那么,为了理清崇宁公主和牛城驸马真正的死因,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郭桓案?这桩发生在洪武十八年,看似是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税粮的案件,为何会演变成一场席卷数万官员、波及无数勋贵子弟甚至皇室姻亲的滔天巨案?”

他的话语,成功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徐达之死的谜团,以及牛城与李文忠关系的误解中,牵引到了一个更为庞大、更为黑暗的未知领域。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眉头再次紧锁。郭桓案?洪武十八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间点——就在徐达病逝(洪武十八年二月)之后不久!这难道又是未来的一场大清洗?

文武百官们也是面面相觑,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困惑与不安。郭桓?此时(洪武十一年)的郭桓,或许还只是户部一个并不起眼的官员,他未来竟能掀起如此大的风浪?甚至牵连到了驸马和公主?

尤其是那些家中子弟在户部、漕运、地方官府任职,或者与钱粮税收有所关联的勋贵大臣,心中更是警铃大作。一场贪污案,如何能波及如此之广?难道……

就在朱迪钠准备应那位考据网友的要求,开始详细剖析郭桓案的来龙去脉,试图以此厘清崇宁公主与牛城驸马真正死因的时候,直播间的评论区风向陡然一变。

大量新的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直接将关于郭桓案的讨论淹没了:

【网友“乐子人一号”喊道:主播主播!别歪楼啊!郭桓案我们都知道个大概了,无非是老朱反腐反得血流成河嘛!我们是冲着《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这个主题来的!快回归正题!】

【网友“历史吃瓜群众”附和:对啊对啊,徐达讲完了,该下一个了吧?我看名单,下一个倒霉蛋是不是该轮到郑国公常茂了?】

【网友“茂太爷粉丝后援会”(Id明显是调侃)激动地发言:快快快!讲讲我们茂太爷的事儿!让我等开心开心!早就想听这位爷的光辉事迹了!】

这些评论带着明显的网络娱乐色彩,将一场关于死亡的历史探讨,变成了某种带有猎奇和调侃性质的“追剧”体验。显然,对于后世许多网友而言,隔着数百年的时光,这些历史人物的悲剧,更多成为一种可供消遣和八卦的谈资。

朱迪钠看着瞬间刷屏的、要求回归主题的评论,从善如流地笑了笑,放弃了深入郭桓案的打算。他拍了拍手,将观众的注意力重新拉回:

“好好好,看来各位老铁对郭桓案兴趣不大,更关心我们系列主题的下一位主角。没问题,咱们言归正传!”他翻动着手中的资料,“那么在徐达之后,我们大明皇室88种死法的下一位,没错,就是郑国公常茂!”

当“郑国公常茂”这个名字被清晰地念出时,天幕下的气氛陡然一变。

奉天殿内,刚刚还在为自己死期“明朗”而稍感“轻松”的徐达,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勋贵队列中某个位置。而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神也瞬间锐利起来,如同盯上了猎物的苍鹰。

郑国公常茂本人,此刻正站在奉天殿的武将队列之中。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天幕点出,成为“死法”系列的下一个主角,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那股混不吝的劲头又有点往上冒,但一想到天幕之前预言他姐姐常氏的死、预言他常家近乎团灭的结局,那点莽撞立刻被巨大的不安和恐惧所取代。

“茂太爷?”他咀嚼着这个后世网友带着戏谑的称呼,心里半点也开心不起来。他知道自己平日行事荒唐,名声不好,连韩国公李善长都当面训斥过他。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荣幸”地跻身这“大明皇室死法”名录,被六百多年后的人拿来“开心开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结局,恐怕比他自己能想象的,还要不堪和具有“戏剧性”!

朱元璋的目光如同实质,落在常茂身上,让他感到脊背发凉。陛下会怎么想?这天幕点名道姓,接下来要讲的,可是他郑国公常茂的“死法”!无论那是什么,都必将再次深深触动陛下那根敏感多疑的神经。

所有的视线,再次汇聚于天幕。这一次,人们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有好奇,有审视,有幸灾乐祸,也有兔死狐悲的寒意——准备聆听这位“茂太爷”的终局。

朱迪钠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他的讲述:“说起这位郑国公常茂啊,他的一生,那可真是……嗯,颇具‘传奇’色彩……” 他的话语,为常茂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