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11章 登基之初就面临的挑战

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初六,天空再次如约亮起,巨大的天幕取代了晨曦。朱迪钠的身影准时出现,他的开场白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各位朋友,早上好。从今天开始,以及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聚焦于一个相对漫长但绝对震撼的主题——”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郑重,“《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第35种,死于征战途中的皇帝,明成祖朱棣。这个系列涉及的时间线和事件比较长,希望大家有耐心听完。”

他的话音刚落,天幕上的评论区瞬间被引爆,无数弹幕如同潮水般涌过,充满了激动与崇拜。

Id名为【草原上的兔子】的网友兴奋地喊道:“终于!终于要讲到永乐大帝最牛逼的五征漠北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可是武将的最高荣誉啊!”

紧接着,一个名叫【我爱北平】的网友的发言更是石破天惊:“没有这五征漠北,没有封狼居胥,朱棣在史书上永远就是个篡位的藩王!但正因为有了这五次以帝王之身,亲率大军深入不毛,扫荡漠北的壮举,就算……就算他亲手掐死他爹朱重八(打个极端的比方),历史也仍然会认可他是一代大帝!功绩足以掩盖一切!”

“放屁!”天幕下,奉天殿前的朱元璋鼻子都气歪了,猛地一拍扶手,吓得周围的内侍一哆嗦,“亲手掐死他爹?那是杨广那畜生干的事儿!咱……咱是在孝陵,亲手把皇位传给老四的!” 他气得语无伦次,显然被那个极端且大逆不道的假设深深刺激了。

然而,愤怒之余,朱元璋以及殿前许多文武大臣,心中却也如同被一道闪电划过,骤然“醒悟”了过来。是啊,以前光听天幕讲燕王靖难如何如何,但靖难说到底,是叔叔抢了侄子的皇位,在法理和道义上始终带着“篡逆”的原罪,这是洗不掉的污点。

可如果……如果老四未来真的能以帝王之尊,屡次亲征,深入草原,打得北方强敌闻风丧胆,甚至完成“封狼居胥”这等不世之功?那他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篡位者,而是一个开疆拓土、扞卫华夏的雄主!其历史评价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些将领甚至暗自思忖:若真能如此,那就像天幕上那混账小子说的,就算他……呃,过程有些不那么光彩,单凭这份赫赫武功,也足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配得上“大帝”之称了!毕竟,历史,很多时候是由胜利者和建功者书写的。

朱棣本人此刻跪在人群中,心脏也在疯狂跳动。天幕之前揭示的骨肉相残、幽禁至死,让他恐惧、让他自责。但此刻,这关于“五征漠北”、“封狼居胥”的描绘,如同在黑暗中为他点亮了一盏全新的灯塔,指明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用旷世军功,来洗刷篡位污名,奠定不朽声名的道路!

李世民通过“贞观之治”和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玄武门之变”的阴影,难道他朱棣,未来就要走一条更极致的路子,把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全干了?如果真能做到……

天幕下,无数道目光再次聚焦到朱棣身上,这一次,少了许多之前的鄙夷和恐惧,多了几分审视、好奇,甚至是一丝隐晦的期待。如果这位燕王殿下,未来真能成为那样一位“大帝”,那么现在对他的一切评价,似乎都需要重新考量了。天空中的幕布,将“武功盖世”与“大帝之名”的强烈关联,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将人们的视线从皇位更迭的血腥拉到了国家面临的严峻现实。

“靖难之役,对于新生的大明王朝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内耗和灾难。”

朱迪钠的语气变得沉重,“作为抵抗蒙古势力最前沿的河北地区,在长达四年的拉锯战中几乎被打成了废墟,民生凋敝,十室九空。更严重的是军事力量的损耗——辽东、山西,尤其是原本用来牵制北元的大宁卫所,其精锐部队几乎全部倒在了靖难之战的战场上。白沟河一役,堪称惨烈,洪武三十年积攒和训练出来的最精锐骑兵几乎损失殆尽。”

画面中浮现出战后河北大地残破的景象,以及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惨状,让观者无不触目惊心。

“然而,当上皇帝后的朱棣,龙椅尚未坐热,就面临着一个比内乱更可怕、也更强大的外部敌人。”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紧迫感,“此时,在中亚,一个自称蒙古察合台汗国后裔的枭雄——帖木儿,已经崛起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兵锋极盛,所向披靡,甚至扬言要统帅七十万大军,东征大明,恢复昔日蒙古帝国的荣光!”

天幕上出现了帖木儿帝国辽阔的疆域图,以及其军队彪悍的骑兵形象,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

“而且,这并非空言恫吓。”朱迪钠强调,“就在朱棣刚刚通过靖难成功登基不久,帖木儿的大军已经踏上了东征的征程,到了西域的哈密!这个消息,对于刚刚经历内战、元气大伤的大明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面对如此巨大的外部威胁,朱棣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务实与果决。”朱迪钠继续说道,“他立刻采取了多项紧急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迅速释放了在靖难期间被建文帝关押在南京的诸位藩王,试图缓和皇室内部矛盾,一致对外。”

“与此同时,那些在靖难之役中跟朱棣打得热火朝天的南军名将们,也被朱棣大度地任用了新职,比如吴良不仅恢复了侯爵,还到了山西任要职,平安甚至被任命为北平的都指挥使......

画面中,被囚禁的藩王们得以重回封地,吴良、平安等人赶赴边关......

天幕下,已经被朱元璋任命为锦衣卫千户的平安看到天幕上自己正奔赴北平,准备迎接帖木儿的进攻,这一次他发誓一定要为大明马革裹尸,虽然他此前并不认同朱棣,但现在他的想法,他不是在为某个皇帝打仗,而是为整个大明.....

“更显出局势危急和朱棣无奈的是,”朱迪钠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历史的微妙,“他甚至不得不放下身段,小心安抚、巴结那个一直跟自己不对付、驻守西安的侄子——秦王朱尚炳!因为此时此刻,秦王所掌握的西北边军,成为了大明抵御帖木儿可能从西域方向入侵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内部的恩怨,在关乎国运的生存危机面前,不得不暂时搁置。”

天幕下,朱元璋听到这里,猛地一个激灵,之前一直隐约觉得不对劲的地方豁然开朗!他一直纳闷,老四和允炆叔侄俩在关内打了四年,北方的蒙古人怎么会毫无动静,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原来如此!原来是这个帖木儿趁机统一了西域和蒙古残余各部,形成了更大的威胁!”朱元璋心中暗道,“幸亏老四动作快,迅速推翻了建文,统一了政令,否则南北受敌,内部还一片混乱,我大明还真就危矣!”

但新的担忧立刻涌上心头:刚刚结束内战的大明元气大伤,军队疲惫,粮秣匮乏,老四作为皇帝,难道不应该坐镇中枢,稳定局面,恢复国力吗?他怎么敢……难道要亲自去北方打仗?那他走了,朝廷谁来管?

突然,朱元璋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之前天幕网友无意中透露的信息:“对了!咱想起来了!以前有网友说过,老四是他儿子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还说高炽那孩子不仅守住了北平,还当了整整22年太子,监国时间长达20年!一定是这样!老四在前方打仗,高炽在后方监国,稳定朝局,保障后勤!”

这个推演让朱元璋稍稍安心,同时也对这个刚刚出生的孙子朱高炽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和赞许。能担起如此重任,看来也是个能干的孩子。

就在朱元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暗自推演着未来可能的朝局安排和应对危机之策时,天幕上,朱迪钠的话风陡然一变,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悬念:

“然而,就在这样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局面下,永乐皇帝朱棣的……”

天幕的讲述在此恰到好处地停顿,也勾得洪武十一年的君臣们心痒难耐,迫切想知道朱棣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究竟走出了怎样一步惊世骇俗的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