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 > 第82章 “降维打击”

如果说,周凯之前的报告,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对“低温不脆化”这个现象,进行了一次精准的、微观的解剖。

那么,张远此刻所展示的,就是一幅用最先进的、甚至是超时代的“全息影像技术”,构建出来的、可以360度无死角地、沉浸式地去观察和体验这个微观世界的、宏伟的立体画卷。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降维打击”。

“……感谢周凯师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关于剪切带萌生能量的基础数据。”张远站在讲台上,风度翩翩,他先是肯定了自己同门的工作,展现出一种团队核心的领导力。

“但是,”他话锋一转,那种属于胜利者的自信,溢于言表,“我们认为,仅仅知道剪切带‘何时’萌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想知道,在它存在的、那极其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它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按下了遥控器。

巨大的幕布上,出现了一张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陌生的、极其复杂的图表。

图表的横坐标,是压头压入的深度,单位是纳米;而纵坐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一个是材料的“硬度”,另一个,则是材料的“储能模量”。

“为了探究剪切带内部的力学响应,我们团队,首次,将‘连续刚度测量(cSm)’技术,引入到了低温原位纳米压痕实验中。”张远的声音,充满了磁性,像一个在发布会上,揭示划时代产品的乔布斯。

“这项技术,能让我们在压头压入的每一个瞬间,都实时地、高精度地,测量出材料在该深度的硬度和模量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是得到一个最终的平均值,而是得到了一条连续变化的、与微观结构演化一一对应的动态曲线!”

台下,响起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人都知道,这项技术的难度有多大。它对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处理能力,都有着极其变态的要求。而李瑞阳团队,不仅做到了,还在极低温的环境下,做到了!

“请看这里。”张远指着屏幕上那条蓝色的硬度曲线,“我们发现在77K下,当第一条主剪切带形成时,材料的硬度,会出现一个极其微小的、但清晰可辨的‘软化’现象。这说明,剪切带内部,由于剧烈的原子重排,其结构变得比周围的基体,更加‘松散’。”

“而更有趣的,是这条红色的储能模量曲线。”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我们看到,在剪切带扩展的过程中,材料的储能模量,呈现出一种脉冲式的、剧烈的震荡。这在声学上,意味着什么?”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这意味着,在剪切带的内部,正发生着高频的、纳米尺度的‘声子发射’!材料,正在以一种我们前所未见的方式,通过‘声波’,来耗散掉一部分能量!这个发现,为我们理解非晶合金的能量耗散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林浩坐在台下,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硬度软化……储能模量震荡……声子发射……

这些名词,他每一个都认识,但当它们以这样一种充满了“高级感”和“深度”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配上那条无可辩驳的、高精度的实验曲线时,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还在学习加减乘除的小学生,在旁听一场关于“黎曼猜想”的顶级研讨会。

他那篇还在审稿中的、沾沾自喜的《Scripta》文章,在这份报告面前,简直就像是一份粗糙的、幼稚的、只停留在“看图说话”阶段的……实验报告。

他和陈默,只是看到了“多重剪切带”这个“结果”。

而张远他们,正在用最先进的武器,去解剖这个“结果”背后的、更深层次的“过程”和“原因”!

差距,太大了。

大到,让他感到一阵阵的无力和窒息。

然而,这场“降维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

“当然,”张远笑了笑,那种“好戏还在后头”的表情,让林浩的心,沉得更深,“仅仅知道剪切带的力学响应,还是不够的。我们还想知道,它在时间维度上,是如何演化的。也就是说,它会‘变老’吗?”

他切换到了下一页ppt。

这一次,幕布上,出现了一系列在不同低温下,测得的“纳米蠕变”曲线。

“蠕变,简单来说,就是材料在恒定载荷下,随时间发生的塑性变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窥探到剪切带内部,原子运动的‘粘滞性’。”

“我们惊奇地发现,”他指着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曲线,“在77K下,当我们将压头停留在剪切带内,进行保载时,材料几乎没有发生任何蠕变!这说明,在低温下,剪切带内部的原子,被彻底‘冻结’了,它们的运动,变得极其‘粘滞’,像被困在了一块凝固的琥珀里。”

“这个发现,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Lm-101能够在低温下,保持极高的强度。因为那些本应作为‘薄弱点’的剪切带,在低温下,自己,也变成了坚硬的‘骨骼’!”

张远的声音,在巨大的会议室里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他的报告,就像一部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的悬疑大片。他从一个现象入手,然后,用一个又一个的、更高级、更深入的实验,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着“低温不脆化”这个现象背后,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的物理内涵。

他的每一页ppt,都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在林浩的心上。

因为他知道,张远所展示的这一切,本该是,也应该是,他和陈默下一步要去探索的工作。

但现在,这些工作,被对方,用一种更华丽、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式,提前完成了。

他们不仅占领了这片“新大陆”,还在上面,建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挂着他们自己名字的“总督府”。

当张远展示出那张最终的、结合了实验和模拟的“三维应力云图”时,林浩甚至已经感觉不到愤怒和不甘了。

他只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那是一种,一个拿着大刀长矛的步兵,在仰望天空中那艘巨大无比的、可以随意投放“轨道炮”的星际母舰时,所感受到的、那种跨越了维度的、令人绝望的差距。

他和陈默,辛辛苦苦,用最笨的办法,打开了一扇门。

而门后的整个世界,在他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之前,就已经被对方,用最豪华的“探照灯”,照得通体透亮。

报告结束,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被这份报告所展现出的“深度”、“精度”和“豪华度”,所深深折服。

“了不起!太了不起了!”一位资深的教授站起来,激动地评价道,“将多种先进的原位测试技术,和多尺度的模拟计算,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来系统地研究一个前沿的科学问题。这份工作,无论是深度,还是完整性,都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我建议,可以直接整理一下,投《Nature materials》!”

“是啊,李老师,你们团队这个工作,做得太漂亮了!”

“张远这小子,前途无量啊!”

赞美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李瑞阳教授的脸上,露出了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和煦的笑容。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要用这样一场无可争议的、碾压式的胜利,来重新宣告,谁,才是这个实验室,乃至这个领域,真正的“王者”。

林浩坐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全世界遗忘的人。周围所有的掌声和赞美,都像是在嘲笑他的无能和失败。

他甚至,都不敢去看身边,陈默的表情。

他只是低着头,死死地,盯着自己那双因为紧张而攥得发白的手。

那双手,曾经修好过电弧炉,曾经打磨出过完美的样品,曾经让他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但此刻,在这场华丽的“降维打击”面前,这双手,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