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 > 第80章 第一次“隔空交锋”

当苏晓月那几句轻描淡写、却又字字千钧的“提醒”,在安静的地下室里回荡时,林浩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快要凝固了。

他站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只有自己那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声。

“他们……也在做低温测试?”

“数据……还很不错?”

这些词汇,像一把把锋利的冰锥,狠狠地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一直以为,自己和陈默,是这片“新大陆”上,唯一的、孤独的“开荒者”。他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那片未知的、充满了迷雾的“科学森林”。

他从未想过,就在他埋头于地下室,苦苦地、用最“原始”的方法,打造着自己那把简陋的“开山斧”时,在他头顶之上,那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已经驾驶着最先进的“装甲勘探车”,悄无-声息地,也驶入了这片森林。

而且,他们的速度,似乎比自己想象的,要快得多。

“我知道了。”林浩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惊和翻涌的怒意,他对苏晓月,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谢谢你,晓月。这个消息,对我们……太重要了。”

苏晓月看着他那瞬间变得无比凝重的脸色,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她知道,自己的这番话,可能彻底打破了他这段时间,因为沉浸在技术攻关中而获得的那份纯粹的快乐。

“你……你别太担心。”她有些笨拙地安慰道,“他们虽然设备好,但毕竟是后来者。在对材料的理解上,肯定不如你们。而且……”

她没有再说下去。她知道,在绝对的资源优势面前,任何安慰,都显得有些苍白。

“我明白。”林浩点点头,“你快回去休息吧,很晚了。”

他送苏晓月到地下室门口,看着她那略带担忧的背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然后,他转过身,关上了那扇厚重的铁门。

门内门外,仿佛再次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门外,是需要小心翼翼、顾及人情世故的复杂江湖。

而门内,只剩下即将要面对一场残酷战争的、**裸的现实。

他没有立刻去找陈默,他知道,这个消息,必须由他自己,先消化掉。他坐回到自己的“极客”工位前,看着屏幕上那已经基本成型的“中央控制室”界面,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股强烈的、焦灼的紧迫感。

他原以为,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按部就班地,将这套“魔改”系统,打磨到完美。

但现在,他知道,他没有时间了。

他必须,要在那支“装甲勘探车”,勘探出整片大陆的“资源分布图”之前,率先找到那个最核心的、埋藏着“圣杯”的宝藏。

否则,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沦为为他人做嫁衣的笑柄。

第二天一早,林浩就将苏晓月带来的这个“坏消息”,告诉了陈默。

陈默听完,只是沉默了许久。他的脸上,没有林浩预期的那种愤怒或者惊讶,只有一种“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的、宿命般的平静。

“这很正常。”他缓缓地开口,声音沙哑,“李瑞阳不是傻子。他看到了我们那篇Scripta文章,看到了王院士对你的态度,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以他的性格,他不仅要跟进,他还要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比我们更‘漂亮’的数据,来重新证明,谁才是这个实验室的‘主流’。”

“那……老师,我们怎么办?”林浩焦急地问,“他们的设备比我们好太多了!我们还在‘手搓’武器,他们已经开始‘火力侦察’了!这场仗,我们怎么打?”

“打仗,不光是靠武器。”陈默看着他,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属于战略家的、冷静的光芒,“有时候,一张精准的‘地图’,比一百辆坦克,都更有用。”

他指了指702教研室的方向:“我们的希望,就在高翔那里。”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在人最需要希望的时候,再开一个残酷的玩笑。

就在陈默话音刚落时,林浩的手机,响了。

是高翔师兄打来的。

“浩子,你和陈老师,现在有空吗?来我这一趟吧,计算……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高翔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复杂,既不兴奋,也不沮丧,而是一种……一言-难尽的疲惫。

林浩和陈默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他们立刻赶到了高翔那被数据和代码淹没的工位。

高翔看起来,比上次还要憔悴。他那本就堪忧的发际线,似乎又向后退守了一厘米。

“师兄,怎么样了?”林浩紧张地问。

“不好说。”高翔摇了摇头,他调出了几张复杂的、充满了各种数据点的能量分布图。

“好消息是,”他指着其中一张图,“我们的模拟,从定性上,再次验证了陈老师的猜想。‘翻熔次数’,或者说‘熔体过冷度’,确实是影响最终微观结构的关键变量。你看这里,在模拟中,翻熔三次的体系,确实比翻熔五次的体系,更容易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纳米晶的‘晶核’。”

这个消息,让林浩和陈默都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证明,他们的大方向,是对的。

“那……坏消息呢?”陈默敏锐地问道。

高翔叹了口气,切换到了另一张图。那是一张包含了上百条曲线的、看起来如同乱麻一般的“工艺窗口”模拟图。

“坏消息就是,”高翔的语气,充满了无奈,“这个‘形核’的过程,实在是太‘混沌’,太‘敏感’了。”

“它不仅仅取决于冷却速度,还取决于熔体的初始温度、内部的能量起伏、甚至,是几十万个原子在那一瞬间的、随机的排列方式……变量太多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耦合。”

“我跑了上百次模拟,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冷却曲线。”他指着那团乱麻,“结果就是,我根本无法,从中,找出一条明确的、可以稳定诱导出最理想的‘纳米晶增强结构’的、唯一的‘最佳冷却曲线’。”

“我的计算,只能告诉你们,那片‘宝藏’,确实存在。”高翔看着他们,一脸的歉意,“但是,它被一片巨大的、充满了随机性的‘迷雾’所笼罩。我无法为你们,提供一张精准的‘藏宝图’。”

高翔的这个结论,像一盆冷水,将林浩和陈默心中刚刚燃起的那点希望,浇得半灭。

这意味着,他们那个“理论制导,精确打击”的完美计划,破产了。

他们虽然知道宝藏就在那里,但他们依然,要像没头苍蝇一样,在这片“迷雾森林”里,靠运气,去一点点地摸索。

而他们最缺的,恰恰就是摸索的时间。

陈默盯着那张如同乱麻般的图,久久没有说话。他的拳头,在身侧,不自觉地握紧了。

就在这时,702教研室的大门,被推开了。

是实验室的秘书,小王老师。她手里拿着一沓通知,开始分发。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通知一下啊。”她的声音,清脆而又响亮,“新学期的第二次大组会,定在下周三下午两点,在501会议室。这次的报告人,已经定下来了,请大家准时参加。”

林浩和高翔,都下意识地,接过了那张薄薄的通知单。

林浩扫了一眼。

通知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报告人:

1. 周凯(博士三年级)

2. 张远(博士后)

当看到这两个名字时,林浩、陈默、高翔,三个人的瞳孔,都在同一瞬间,猛地收缩了。

张远,作为李瑞阳手下最核心的“大将”,他上台,意味着李瑞阳要展示最重要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果。

而周凯,就是那个当初在702教研室,以一种极其傲慢的态度,拒绝了林浩hRtEm预约申请的、李瑞阳的另一个得意门生。他所在的那个小组,正是最近疯狂进行低温纳米压痕测试的主力!

李瑞阳竟然,同时派出了自己手下两员大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示威”了。这简直就是要用一场“饱和式”的、集团军式的成果轰炸,来彻底宣告,他们对“低温性能”这片“新大陆”的、无可争议的“统治权”!

这是一场,他们无法拒绝,也无法逃避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而他们,手上唯一的“武器”,除了那台刚刚“魔改”完成的、还未经过任何实战检验的甩带机之外,一无所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