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 > 第52章 “凡尔赛”式的反击

撰写“Response to Reviewers”(回复信),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必须经历的、痛并快乐着的修行。而这一次,对林浩来说,更像是一场充满了智力快感和复仇爽感的“艺术创作”。

在陈默的授意下,他成了这次“反击战”的主笔。

他打开一个空白的word文档,先是恭恭敬敬地,按照标准格式,写下了一段谦卑而又诚恳的开场白,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专业意见和宝贵时间。

然后,他开始处理“审稿人一号”的意见。对于这位充满善意的“友军”,林浩的回复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将对方提出的那些关于图表清晰度、语言润色的小问题,都逐一进行了修改,并在回复中,反复地表达着“这是一个绝佳的建议!”、“我们完全同意您的看法。”,姿态放得又低又诚恳。

处理完“友军”,接下来,就是本次战役的核心——如何体面地、优雅地、让对方无话可说地,去“Ko”那位充满了恶意的“审稿人二号”。

林浩深吸一口气,将审稿人二号那条关于“创新性不足”的意见,复制了上来。他看着那段文字,仿佛还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种居高临下的轻蔑,这让他想起了大组会上,张远那副不咸不淡的嘴脸。

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开始在脑海里,构思着陈默教他的“凡尔赛”心法。

“老师,第一条,关于创新性。我是不是应该直接反驳他,说我们的‘多重剪切带’和别人的不一样?”林浩抬头,向坐在一旁“监工”的陈默请教。

“不。”陈默摇了摇头,“直接反驳,就落了下风,变成了你和他之间的口舌之争。记住,我们的姿态,要永远比他高一个维度。我们要做的,不是‘辩论’,而是‘告知’。”

“告知?”

“对。”陈默解释道,“第一步,先捧他。你要由衷地感谢他提出了这个‘富有洞察力’的问题,显得你非常重视他的意见。”

林浩点点头,在文档里敲下了第一句话:“我们由衷地感谢审稿人这条富有洞察力的评论。”

“第二步,承认他说的部分事实,但要重新定义问题的核心。”陈默继续指导,“他不是说‘多重剪切带’的概念不新吗?我们就大方地承认。告诉他,我们同意这个概念不新,但是,能做出‘高密度的剪切带网络’,才是关键,而这一点,是前人从未做到过的。把争论的焦点,从‘有没有’,转移到‘好不好’上。”

林浩的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精妙。他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着,将这段话的意思,用一种不卑不亢的、专业的学术语言组织了起来。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陈默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抛出我们的‘王牌’,但要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

他指导着林浩,写下了那段堪称“图穷匕见”的文字。大意是:“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材料的独特性,并且,遵照审稿人您在第五条评论中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进行了额外的低温力学测试。”

“在这里,”陈默指着屏幕,“一定要强调,我们做这个实验,是‘遵照您的建议’。把功劳,先扣在他的头上。”

林浩一边写,一边忍不住想笑。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写回复信,而是在陈默的指导下,挖一个巨大的、精巧的陷阱。

“然后,”陈默继续道,“给出我们的核心结果,但要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就说,‘有趣的是,我们并未观察到任何脆化现象,材料在77K下,依然保持了其优异的室温塑性。’。最后,再补上一刀,说‘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能暗示了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型变形机制,而这,已经超出了本篇工作的讨论范畴。’”

林浩一边打字,一边在心里为审稿人二号默哀。

这一整套组合拳下来,简直是滴水不漏。先是承认你的观点,让你感觉自己很高明;然后重新定义问题,告诉你“我们做的才是真正牛的东西”;最后,再抛出一个你根本无法反驳的、更牛的实验证据,并且还要告诉你,“这都是多亏了您的英明指导,我们才偶然发现的,我们手里还有更厉害的东西,但这篇小文章就不多聊了。”

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胜利,这简直是精神上的“降维打击”。

写完这一段,林浩感觉自己浑身舒畅,比三伏天喝了一瓶冰可乐还要爽。

接下来的几条回复,他也都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对于那些吹毛-疵的质疑,他都用自己扎实的数据和tEm照片,一一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并在每一条回复的开头,都加上一句“我们非常感激审稿人的仔细阅读。”

杀人,还要诛心。

最后,到了回复那条最致命的、要求补充低温实验的第五条评论时,林浩嘴角的笑意,已经完全藏不住了。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即将完成绝杀的将军,正在撰写胜利的檄文。

他再次向陈默请示:“老师,这最后一条,该怎么回?”

陈默想了想,说:“极尽赞美之能事。”

林浩立刻心领神会。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他先是用最诚恳的语气,表达了对审稿人二号的“滔滔敬仰之情”。他写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极具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完全同意审稿人的看法,低温性能对于评价一个新材料至关重要。”

然后,他开始将所有的“功劳”,都推到了审稿人二号的身上。

“遵循着您这宝贵的、极具前瞻性的指引,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实验。相关的结果,现已作为补充图S1,放入补充材料中。”

最后,是那段堪称“封神”的、发自肺腑的“感谢”。

“我们再次由衷地感谢审稿人深刻的洞察力。正是您的真知灼见,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研究的迷雾,引导我们在我们的材料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意想不到的、可能开启一个全新方向的现象。我们从您身上,学到了作为一名顶尖科学家所应具备的严谨和远见。再次感谢您!”

这番话,茶言茶语,登峰造极。

它把审稿人二号,从一个“恶意刁难者”,硬生生地,捧成了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指引”他们发现新现象的“伟大导师”。

林浩几乎可以想象,当那个匿名的审稿人,看到这段“发自肺腑”的感谢时,他的脸色,会是何等的精彩。他本想一剑封喉,结果,他递过去的剑,被对方拿来,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最后,对方还要举着这片新天地,回来感谢他“送剑之恩”。

还有比这更憋屈,更诛心的事情吗?

当林浩将这封充满了“智慧”与“艺术”的回复信,通读一遍后,连他自己,都忍不住佩服起自己(和陈默)的“才华”了。

他把最终的定稿,拿给陈默审阅。

一向不苟言笑的陈默,在看到最后那段“感谢”时,嘴角,也忍不住,勾起了一抹难以察-觉的、腹黑的弧度。

“嗯,言辞恳切,感情真挚。”他评价道,“可以了。”

“就这么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