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科举:寒门毒士 > 第155章 八面玲珑

科举:寒门毒士 第155章 八面玲珑

作者:临沧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6:47:45

要知道考生一旦中举,以后是要入朝为官的。

如果某考生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与考官的想法相左,代表他以后做官的理念会和清流集团相反,录取了他那还了得?

以后岂不是成了自己的政敌?

所以考官绝对不会录取这样的考生,给自己、给清流集团找麻烦。

只有顺着考官的思路走,表明自己以后会和他站在同一阵线,和清流集团是友非敌,才是正确的选择。

比如说眼前这道题吧。

明面上考的是如何平衡维新和守旧的争论,实际上是在考考生的思想觉悟。

维新变革会触犯士绅阶层的利益,而那些考官基本上都是士绅阶层。

作为聪明人,该在文章中偏向抨击维新派的乱来,还是偏向抨击反对者的守旧?

答案一目了然。

苏文大胆猜测,现场必定有无数考生满怀热血,在文章中表达大力支持维新的态度。并引经据典说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陛下应该大胆革新,与民养息之类的想法。

然后高谈阔论,大谈自己如何平衡守旧和革新的方法。

这样的考生无一例外,全部都会落榜。

“方法论不重要,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想明白这个关键之后,苏文迅速下笔。

第一段他在文章中肯定了维新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毕竟这两句是《诗经》里面的句子,后来在《大学》里被两次引用,原则上是不能反对的。

接下来他笔锋一转,专门抨击那些维新派,说他们看不清局势,好大喜功倒行逆施,不但苦了百姓,还害得朝廷遭受了损失。

接着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革新是对的但必须慢慢来。

“这个慢慢来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既维护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又立住了支持维新的牌坊,完美的契合了考官的心理预期。”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苏文又在文章里面加了点有爆点的句子。

于是,一篇洋洋洒洒五百字的好文章就这么写成了。

当然,这样的文章只能应付秋闱和会试,当不了状元。状元是皇帝钦点的,所以在殿试的时候,聪明的考生又会换一副面孔,把屁股歪向皇帝。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吹干试卷上的墨汁之后,苏文拉响了铃铛:“交卷!”

这次交卷,距离他进入考场足足有两个时辰。

没办法,古代科举对试卷要求太严格了。

不仅要求每个字都工整,还不能有墨点,但凡掉一滴墨水在上面都要重写。

而且用毛笔写比用硬笔写速度慢多了。

要是让他用中性笔写的话,最多三十分钟就能完成。

“又是你?”看到提前交卷的又是苏文,巡查考官皱眉,戏谑道,“我还以为你第二场考试还能和第一场一样一刻钟交卷。”

“你给我交一个试试?”苏文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贡院。

没办法,贡院里实在是太臭了。

三千多考生前三天都在里面拉屎拉尿,甚至有很多直接拉在考试隔间里,虽然在换场时间清洗过,但那味道始终很大。

……

“张大人,苏公子又提前交卷了。”主考官房间里,巡察冲进来,把苏文的试卷交到了张坤手中。

“好文章!!!”张坤接过来之后仔细看了一遍,不由得拍案叫绝,“立意深远,文辞华丽,其中还有不少精彩佳句。”

“的确是好文章!”旁边的巡查考官也说道,“不愧是苏大才子。”

“苏文仅凭第一张试卷就能得解元了,第二篇经义解读同样是鹤立鸡群。”张坤感叹,“不得不说,这苏公子有状元之才。”

科举考试考的不是背诵能力,也不是考引经据典的能力。

它考的是一个人的深层智慧。

作为考生连主考官出题的意图都不揣摩,即使录取了将来也没多大前途。

如果考生在文章中表达的立意和考官的期待背道而驰,录取了就是在给自己添堵。

苏文的文章不但文辞华丽,还完美的戳中了主考官的舒适点。

这样的才子不录取还能录取谁?

“这苏文将来入朝为官,将是我方一员得力干将!”张坤心想。

因为古代科举对文章的特殊要求,立场重要文章其次,苏文大胆猜测,如果不考虑才名影响的话,李白参加科举将很难考中。

他过得了诗词那一关,过不了后面的经义和策论两关。

按照李白的性格,写出的文章估计也不会放低姿态,他根本不知道朝廷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同时李白在策论上的见解也不会太高明。

也就是说如果李白参加科举,第一张试卷会得一百分。

第二张第三张试卷最多得个二三十分。

“苏锦绣的文章是极好的,只是他这字,略显平庸。”张坤道。

古代考官很看重字迹的,考生的字迹好会有很大加分。

从一个人的字迹就可以看出其家世背景。

想要把字写好,必须要经过大量练习。而练字用的纸,笔,墨全都比较昂贵。

寒门书生用树枝当笔在沙子上练字?不存在的。

树枝是硬的,毛笔是软的。

用树枝练字不但练不出一手好字,反而会越练越差。

简单的说,能写一手好字,就相当于开宝马入场,字写的差了,就相当于骑自行车入场。

后世一些女人在相亲的时候问对象是怎么过来的,这是在问出行方式吗?不是,是在用间接的方式,了解对方有没有钱。

家世背景好的当然更容易被录取,录取了就是一个不错的人脉。录取的考生一般都会尊主考官为师,之后加入考官阵营。

相比之下,录取寒门子弟好处极其有限。

科举取士是强强联手,而非扶贫。

当然,苏文是个例外,他虽然出身寒门,但凭借个人的努力,当上了冯家女婿。

录取苏文已经不是扶贫。

此外,字写的好,才能更好融入清流文官那个利益团体。

比如说有人想求他办个事,直接塞银子太低级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字拿去卖,卖高价,神不知鬼不觉完成利益交换。

墨宝,是清流集团的另一种流通货币。

喜欢科举:寒门毒士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科举:寒门毒士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