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科举:寒门毒士 > 第110章 踏上秋闱的路

科举:寒门毒士 第110章 踏上秋闱的路

作者:临沧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21:46

身份低贱的丫鬟在别人府上都是当牛做马连人都不算,然而到了苏府,简直像是到了天堂。

他们比当富家小姐还要快乐。

“奴婢参见几位姑娘。”看到几人的打扮像是大小姐,几个丫鬟立刻停止了玩闹,向她们行万福礼,举止神态之中竟然没有卑微。

“我们是苏公子的亲眷,过来和大家一起玩的。”冯疏影道。

“冯大小姐的确是公子的亲眷。”一名丫鬟抿嘴一笑,“而且还是内眷。”

“还没过门。”冯疏影脸上一红。

“大小姐迟早是苏家女主。”

“既然公子对下人这么好,我将来也不会改变苏家规矩。”冯疏影的话,顿时让人群放心不少。如果女主人对她们不好,她们的日子照样不好过。

不过,似乎,冯大小姐也是个心肠好的人。

“都说龙配龙凤配凤,如果冯大小姐心肠不好,苏公子估计也不会和她定亲。”人群心想。

很快,一群女生就玩到了一起。

“记得以前的泡泡没这么大的。”冯疏影诧异。

“这次我们是用了苏公子发明的肥皂。”一名丫鬟回禀道。

“肥皂?”冯安安诧异。

“苏公子说了,这些肥皂只有苏家人能用。”丫鬟道,“就连京城的王公贵族,都用不上呢。”

“这么好的东西一定很珍贵吧,你们居然拿来吹泡泡玩?”冯卓然道。

“公子说了,苏家的丫鬟可以随便玩,不怕浪费。”

……

很快,苏文赶考的日子也到了。

这日早上,苏文背着笈踏上了旅程。

笈,是古代书生专用的书箱,苏文以前在电影《倩女幽魂》里面见到宁采臣背过。

苏、冯两家前来送行,一直送到城外。

冯思远、柳夫人,以及冯良才都没有来,作为长辈他们也没有给他一些临别赠言,或者祝福的话。

该做的他们都已经做了,这些表面的东西没反倒显得没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是苏文能考上科举,这方面他们帮不上忙,只能靠苏文自己。

看着他走远了,苏清怡和冯疏影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妹妹,你说锦绣他能考中吗?”虽然相信自己弟弟的才华,但和所有考生的亲人一样,她还是希望别人能说一些类似他能考中的话让自己安心。

“锦绣他一定能考中,我相信他!”冯疏影眼神坚定。

“真应该让他带一个书童的,帮他背一下书箱也好。”苏清怡道,

“是他自己不带的,我也劝过他好几次了。”冯疏影道。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其他赶考的家族子弟都带书童偏偏苏文不肯带,明明他有那个条件。

如果被苏文听到了一定会说,我做益州人你不嫌恶心吗?

不过,古代就有这个普遍习俗。

“这一路旅途遥远,山高水深,他一个人上路没有人照顾……”苏清怡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弟弟的心疼和牵挂,担心他一路受苦。

殊不知比苏文条件差的赶考书生比比皆是,他们不但没有书童,连银子都没有条件多带,还要一路省吃俭用去省府。

如果苏家没有发迹,苏文只能带一二两银子当盘缠,条件更苦。

而这次苏文赶考,足足带了五十两纹银的,外加十两黄金。

“不是有两个和他同路的吗?”冯疏影道,“他们都是冯家子弟,一路上他们会互相照顾的。”

苏文的背影消失了很久之后,二人这才回府。

“苏锦绣这次赶考,应该能一鸣惊人吧。”不远处,顾夫子自言自语的说道,“之前我不识珠玉十年,这一次应该不会走眼。”

青荷县城外的官道,一条河流通向城外,两旁柳树郁郁葱葱。

这条河正是穿过城中的那条。

流到城外有一处回流地段,非常适合垂钓。

三个书生闲庭信步。

本来他们可以坐‘公车’赶考的,但他们都没有选择坐。

反正时间还早,几人都打算一路游山玩水过去。寒窗苦读十年,还不允许在赶考的时候放松一次?

坐公车约束太大了,他们都不喜欢受约束。

而且他们赶考之前,官府还每人发了二两银子做路费。

徐县令刚刚噶了,便由县丞发放。

当然,只有参加秋闱的生员才有这个待遇,而苏文之前是童生考秀才。

“锦绣兄,你这次赶考带了多少银子?”冯家子弟冯明问道。

冯明是冯疏影的堂弟,冯优柔的亲弟。苏文和冯疏影虽然已经正式定亲,但他并没有改口把苏文叫姐夫,估计只有二人正式成亲后他才会改口。

“容我看看。”苏文掀开笈的盖子,只见里面躺着整整五十两银子,还有十两黄金。银子和黄金上面,放着几本线装四书五经。

心中一阵感慨,这个古代的姐姐还真是心疼自己啊,竟然给自己装了这么多!

“只带了这么点啊?”冯明脸上露出明显的不屑,“我带了二十两纹银,和一千两的凭帖。这凭帖在大梁任何一个柜坊,都能即刻兑换现银。”

“你呢?”苏文转头问林元,林元是冯家的妻族。

“我带了两千两。”林元道。

“你们竟然带了这么多?”苏文惊讶。

得到李家两百万两银子的财宝之后,苏家的财富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冯明和林元两家。

然而他们出门赶考带的银子,竟然比自己多很多。

“锦绣兄,我们这些生员去赶考,总不能一路吃苦是不?”冯明道,“以前我们都窝在学堂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有一次放松的机会,当然要一路游山玩水过去。游览大梁的大好河山,结交高僧老道山中隐士,说不定还有一番奇遇。”

“当然也可以和各地才子结交,或是吟诗作赋吟风弄月,或是流连于青楼勾栏体验各地风土人情。消受美人之恩,岂不美哉?”而林元说的更是直接。

简单的说,有钱人家的读书人,已经是生员的。

在去赶考的路上,有的会逛遍途中各县的烟花之地。

而有的则是专门往大山深处走,希望能遇到一两个隐士高人,和他们谈论修仙之道。李白就这么干过,采仙草炼仙丹。

至于具体去干什么,就要看各自的喜好了。

寻访隐士的少,并非每个读书人都有李白的才学和浪漫,热衷于寻仙问道。

逛遍青楼的最多,毕竟绝大多数都是饮食男女,俗人一个。

而各地青楼老板也非常会做生意,趁着‘考试季’,在自己的青楼里推出一系列节目,吸引眼球。比如说推出某个从未接过客人的花魁,然后让学子们比试才学,谁的学问最大,谁就能和花魁娘子共度良宵,而且还是不付钱那种。

谁的学问大,谁就能拔得头筹。

记得黄庭坚就凭借自己的才学,获得过这种殊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