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科举:寒门毒士 > 第61章 三种人才

科举:寒门毒士 第61章 三种人才

作者:临沧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21:46

“丫头,锦绣会说话,也就是你口中的拍马屁,也是一种本事。”冯思远认真的告诉女儿,“他刚才那句话说的好,马屁他可以不拍,但不能不会。”

“世上的人才分三种。”柳夫人逐条分析,“第一种是会读书的,就是能考上功名的。”

“一旦考上功名,就不再是庶民成为士子,可以见官不跪,免除徭役,穿长衫、戴方巾、穿长靴,刑不上士大夫。”

“但这种人不一定会做事,比如,一些举子下放到地方,连个普通的小案子都办不好。”

你没拿我那倒霉老爹举例,还真给我面子,苏文心想。

“第二种是会做事的,比如你爹。”柳夫人继续道,“嘿嘿,冯家偌大的家业,还真不是人人都能打理好的。所以苏文刚才对你爹说的那番话,并非全是溜须拍马。”

没有任何根据的马屁是最低级的马屁,苏文心说。

“第三种就是会说话的,会说话其实和溜须拍马不是一回事。单纯会溜须拍马是小人到了朝中是奸臣,而会说话那是生活的智慧。”

“三种才能无论会哪一种,都能安身立命。”

“兼具两种就算人才了,而锦绣,则是三种皆备。”

“娘,你说苏文兼具三种才能,意思是说苏文有奸臣潜质了?”冯疏影不满道。

“娘可没说锦绣将来会做奸臣。”柳夫人正色道,“而是说他从他说话看来,他为人不露锋芒,圆不溜秋滑不留手。”

“历史上有很多忠良兼具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才能,然而就是因为他们锋芒太盛不懂变通,导致他们的下场很凄惨。”

“既是忠良又能自保,最后得到善终的人,太少了。”冯思远感慨,“而苏文,他必定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他的家人。”

“爹,娘,你们把他看的太高了。”冯疏影道,“女儿看他也就普普通通。”

冯氏夫妇二人对望一眼,不再解释。

女儿一直被冯家庇护着,几乎没有经历过风浪,当然不具备太高的眼光。

“苏文贤侄。”冯思远转换了话题,“明德书坊刻印的话本已经卖出去了不少,按照之前的契约,你可以分到两万两。月绣坊那边你可以分到三万两,两边加起来一共是五万两。这笔银子我已经帮你存进洪淼柜坊。”

掏出一张纸来递给苏文,“这是存银凭帖,你先收好。”

柜坊就是钱庄,凭帖就是存银凭证。

七八天就能分到五万两!?

而且还是初期?

虽然早就料到能赚很多,但冯思远说的数字还是让苏文震惊。

然而苏文的震惊,远远没有冯氏夫妇之前的震惊来的大。冯氏夫妇当时在看到两门生意,竟然能七八天内赚如此多银子的时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震惊之余就是欣喜、兴奋。

有了银子,还怕办不成事?

可以说,苏文让冯家,有了再次走向兴盛的迹象。

对于这样的人,他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宠着了。

“这凭帖就先放在伯父这里吧。”然而苏文却没有接,而是将凭帖推了回去,“这么大一笔银子,放在苏宅不安全。”

“此外,以后小侄分到的银子也全都放在冯府,需要用银子的时候来取就行。”

苏宅只有一个护院,银子太多了很容易招灾惹祸。

古代在柜坊取钱只需要凭帖就行,不看人也没有密码保护,凭帖被抢就等于银子被抢。

所以苏文觉得,与其放在自己身上提心吊胆,还不如把银子放在冯府。

冯府固若金汤,几乎不用担心丢失。

此外把银子全部放在冯府,也表达了自己对冯家的完全信任。

他要把存银凭帖放在冯家?而且还要把以后赚的钱都放在冯家?冯氏夫妇闻言对望一眼,苏文的做法就相当于在给冯家交投名状,把他和冯家捆绑在一起。

既然他的银子全部都在冯家,那么冯家现在可以完全信任他了。

“既然这样,那老夫就暂时帮你保管着。”冯思远也不客套直接将凭帖收下放进袖筒,“锦绣,菜也吃的差不多了,老夫带你去见见家父。”

去见冯老爷的家父,也就是曾经当过中书省左丞的冯良才?

苏文一惊,冯良才才是冯家真正的幕后大佬。

果然和自己预料的一样,冯家宴请自己,并不是只为了生意上的事情。

“爹,你要带苏文去见爷爷?”冯疏影惊叫起来,“我都没见过几次爷爷。不行,这次我一定要跟着过去,见见他老人家。”

冯良才的孙儿辈共有二十来个,加上他年龄大了,喜欢清净受不得吵闹,所以孙子孙女想见他,都需要提前预约。

“不行!”然而冯思远这次却没有由着她。

“疏影,你就别捣乱了。”柳夫人柔声解释,“你爹带苏文去见你爷,是有大事相商。男人要办大事咱女人就不要掺和了。”

“爷爷和他能有什么大事相商?”然而冯疏影却非常不服气,“我看苏文就和女儿差不多,没什么特别的本事,根本不值得爷爷亲自召见。”

“你之所以觉得苏文一般,那是因为你的眼光,还看不出他的本事。”柳夫人道。

就在母女二人说话的时候,冯思远已经带着苏文走了出去。

很快来到一栋独立小院前。

小院风景宜人,曲水流觞,东篱种菊,是个避世隐居的好地方。

一名鹤发老人在长桌前写字,七十来岁,精神矍铄。

“孩儿拜见父亲。”冯思远恭敬的道。

“学生苏文拜见冯师。”苏文也跟着行了一个学生礼,说道。

像冯良才这种在朝中当过大官的,一般喜欢别人尊称他为‘师’。

称‘师’是对对方在文化方面的造诣的尊敬。科举中榜了的举子全都把主持恩科的官员叫恩师,就是这个原因。

冯良才挥挥手示意二人不必多礼,然后继续作画写字。

二人走了进去,然后就看见冯良才在做一幅山水画,画的是远山湖泊,上面还有题诗。

是一首五言:

午枕梦初残,景物不堪看。

秋光谈薄情,隐隐有青山。

“冯师的丹青妙笔,真堪称当世一绝!”苏文赞叹,“字好,诗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