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律法之城,共感之问
辉光狮翼兽收拢羽翼,化作金光消散。凌曜一行人站在了拉特兰的边境关卡——“圣徒之门”前。
眼前景象与乌萨斯的荒凉雪原、莱塔尼亚的郁郁葱葱截然不同。洁白的巨石构筑起宏伟的城墙,其上雕刻着繁复而神圣的宗教浮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和谐感”,入城的萨科塔们脸上大多带着平和而略显模式化的微笑,彼此之间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似乎就能完成交流——这正是拉特兰独有的“共感”网络在现实中的体现。秩序井然,却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无形的压力。
“啧,这地方……干净得让人有点不自在。”李柚巴抱着手臂,武者的本能让她敏锐地感知到那些看似平和的萨科塔守卫,其站姿和眼神都透露出经过严格训练的素养。
阎魔爱赤色的眼眸扫过城墙与天空,怀中的稻草人偶似乎动了动。“信仰……很浓厚。但也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她感知到的是沉淀在这座城市地基之下的、浩瀚却僵硬的集体信仰之力。
阿尔图罗下意识地压了压头上那顶为了伪装而重新戴上的金色假发,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紧绷。她能“听”到空气中流淌的、属于拉特兰的“主旋律”——秩序、虔诚、奉献,但在这恢弘的乐章之下,似乎也隐藏着一丝对“杂音”的排斥与不容。
凌曜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一切,眼中菱形光芒微不可查地一闪而逝,「概念解构」 已然无声发动,开始分析这“共感”网络的底层逻辑与能量流转。他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仿佛在欣赏一件有趣的造物。
普瑞赛斯则如同一个精密的扫描仪,目光平静地收集着数据:“大规模低功耗意识网络雏形,社会结构稳定性极高,但个体创造性可能受到抑制。目标信号源——‘天堂支点’,能量读数稳定,位于城市中心大教堂地下约一点七公里处。防护措施……结合了信仰能量场与多重物理机关。”
队伍随着入城的人流缓缓前行。轮到他们接受检查时,守卫的目光在气质迥异的几人身上扫过,尤其是在低着头的阿尔图罗和深不可测的凌曜身上停留片刻。
“请说明你们的来意,并出示身份证明。”守卫的声音平和,却带着程序化的不容置疑。
“我们是远方的旅行者与学者,慕名而来,希望能观摩拉特兰的律法之光与艺术之美。”凌曜从容回答,语气真诚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守卫正要进一步询问,一个冷峻、平静,不带丝毫情绪波动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根据《入境人员潜在风险评估条例》第7条第3款,对身份不明、目的存疑且携带潜在危险物品的人员,需进行二级问询与物品暂扣检查。”
众人转头,只见一位身穿公证所标准制服的萨科塔男性走了过来。他有着灰白色的短发,面容英俊却如同冰封,金色的眼眸中没有任何多余的情感,只有纯粹的、对规则的执行意志。他手中拿着一份电子板,上面正显示着凌曜团队的基本影像信息。
“我是公证所执行者,送葬人。”他自我介绍,语气平铺直叙,“诸位,请随我来。同时,请交出随身携带的武器与危险品。”他的目光落在了李柚巴的拳套和阿尔图罗的小提琴盒上。
李柚巴眉头一挑,看向凌曜。凌曜却微微一笑,示意她照做。“入乡随俗,配合执法便是。”他表现得极为坦荡,仿佛只是来参加一场学术研讨会。
在送葬人的带领下,他们被请到了关卡旁一间肃静的公证所接待室。气氛略显凝重。
送葬人按流程开始询问,问题细致而刻板。凌曜对答如流,将“旅行学者”的身份扮演得天衣无缝。然而,送葬人那近乎直觉的敏锐,最终还是落在了始终有些沉默的阿尔图罗身上。
“这位小姐,”送葬人金色的瞳孔注视着阿尔图罗,“你的灵……你的‘旋律’,与拉特兰的普遍共鸣存在显着差异。似乎……对圣城的乐章,颇为疏离?”
阿尔图罗心头一紧,正欲开口,凌曜却抢先一步,将话头接了过去。
“执行者先生,律法的意义,在于规范行为,还是统一思想?”凌曜忽然抛出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送葬人微微一怔,但基于职责,他回答道:“拉特兰的律法,是引导我等走向正确道路的明灯,行为与思想皆需符合其光辉。”
“那么,”凌曜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丝探究的笑意,“当个体的‘心声’与律法的‘主旋律’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拉特兰的裁决,是选择修正律法以适应人性的复杂,还是……干脆利落地抹除那不合时宜的‘杂音’?”
这个问题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在送葬人精密如机械的思维中荡起了涟漪。他习惯于执行与判断,却很少被如此直接地追问律法的哲学边界。他陷入了短暂的逻辑思辨,眉头微蹙,暂时忽略了对阿尔图罗的紧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