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日,唐晓开始尝试用“泉水、空气及空气中的各种物质”的能量造物。她先引泉水能量为基,指尖蓝光流转间,将能量化作细密的丝线,轻轻裹住漂浮的空中粒子,让多种能量在掌心交织缠绕。随着能量不断注入,一团半透明的光影逐渐成型,最终化作一座10米高、占地约300平的“云屋”——通体是泉水与空气交织的透明形态,薄得像凝固的云,伸手触碰,能清晰感受到掌心下的空气流动,却又异常稳固,轻轻推动也不会晃动,兼具了泉水能量的凝实与空中粒子的轻盈。更奇妙的是,这透明的房体完全融入周遭环境,若不仔细看,几乎会以为它是空气的一部分,且云屋自带能量平衡场,即便随意转圈,内部的物件与后续添置的泉水都不会晃动分毫,唐晓站在一旁,能清晰感知到房体与空气同源的通透感,仿佛它本就该存在于天地间。
随着对能量掌控愈发娴熟,唐晓开始尝试扩大云屋的规模。她加大泉水能量的注入量,让能量丝线更密集地缠绕空中粒子,同时调整两种能量的融合比例,强化内部的能量平衡场,确保房体在扩大的同时保持稳固。没过几日,300平的云屋便拓展到了500平,内部空间更显开阔,高度仍稳定维持在10米,而房体的质地也愈发紧实——原本略带朦胧的透明感变得愈发澄澈,用手敲击壁面,触感也从最初的“软绵”变得带着几分坚韧。此时即便操控云屋快速转圈、翻转,内部的空间依旧平稳,仿佛与外界的晃动完全隔绝。
为了测试云屋的强度与稳定性,唐晓特意操控着它飞向山坳旁的陡峭山壁,途中还故意让10米高的透明云屋快速转圈、变换方向。只见云屋像一道流动的蓝光,一边灵活转动,一边径直朝着坚硬的岩石撞去,一旁的沧渊都忍不住抬起头,小眼睛里带着几分好奇与警惕。可下一秒,奇妙的场景出现了:云屋并未与山壁发生碰撞,而是像穿透空气般稳稳从岩石中穿过,整个过程中,房体没有出现丝毫裂痕。穿过山壁后,唐晓又操控着云屋在错落的岩石间灵活穿梭、反复转圈,无论穿梭、摩擦还是翻转,10米高的云屋始终完整无损,通透的壁面依旧澄澈如初,内部的平稳感丝毫未受影响。
“倒是比想象中结实,还这么稳当。”唐晓落在云屋门口,仰头望着这10米高的透明建筑,伸手抚摸着壁面,感受着其中流动的能量与稳定的平衡场,嘴角扬起笑意。一旁的沧渊收回目光,傲娇地扭过脑袋,却忍不住用余光瞥了眼那座既能穿透山壁、又能随意转圈而内部不乱的屋子,背甲上的八卦纹微微闪烁了一下。
后来觉得山坳局限,唐晓便在500平、10米高云屋的基础上改良。她加大空中能量的占比,让能量变得更“轻”,唐晓指尖划过,原本凝实的蓝光逐渐变得稀薄,与空中粒子的融合也愈发紧密;同时,她引泉水能量在底部凝聚,按照沧渊背甲八卦纹的纹路,勾勒出细密的“云行阵”,阵纹不仅能辅助飞行,更能加固内部的能量平衡场,让云屋在驰行、转圈时始终保持绝对平稳。改良后的云屋,外层裹着流动的“云絮”,其实是空中粒子与泉水能量交融的痕迹,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蓝光,轻轻飘动;靠着泉水能量持续供能、空气托力稳稳支撑,这10米高的云屋能像云朵般缓缓飘向天空,穿梭在云层间时,透明的房体与天上的云融为一体,从地面望去,只能看到一团流动的微蓝,仿佛是云朵本身在移动。
唐晓站在云屋内,透过透明的房壁望向外界,能清晰看到云卷云舒,却感受不到丝毫气流冲击与晃动,只觉得自己与空气、云朵完全融为一体,这种通透又安稳的感觉,让她忍不住舒展了眉头。
待云屋的操控愈发熟练,唐晓又动了心思——她想让这10米高的移动“家”更贴近能量泉的气息。于是,她走到能量泉边,指尖轻触水面,引泉水能量在云屋中央勾勒出一方圆形轮廓,随后意念一动,泉眼处的泉水便顺着无形的能量通道缓缓流入云屋,在轮廓内汇聚成一座小巧的水池。她特意控制着水量,待水面平稳时,池中恰好蓄了约100升水,水池边缘还凝结着一层淡淡的蓝光,与云屋的能量壁、内部的平衡场相互呼应,形成三重稳固防护,既防止泉水外溢,又让池水始终保持着与能量泉同源的活性,即便云屋随便转圈、翻转,池中的泉水也不会滴出半分,始终平稳如镜。
一切就绪后,唐晓回到云屋内,站在水池旁,指尖轻点云屋地面的“云行阵”。阵纹瞬间亮起,蓝光透过10米高的透明云屋壁向外扩散,空气托力骤然增强,带着装了水池的云屋缓缓升空。她特意操控云屋在空中快速转圈、变换方向,起初还略有些担心额外的重量会影响稳定性,可看着云屋平稳地穿梭在低空的薄雾中,池中的泉水纹丝不动,连一丝涟漪都未泛起,更没有滴出一滴,她彻底放下心来——泉水能量、空气中能量与平衡场的融合,远比她想象中更稳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