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末世来临:仇火荒途与绿州 > 第22章 林疏白

末世来临:仇火荒途与绿州 第22章 林疏白

作者:我的365天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4:59:44

海市:林氏大厦52层。

恒温系统将室温精准锁死在24度,隔绝了窗外肆虐六个多月的热浪。这场席卷地球的灾难早已扭曲了世界的模样——先是极寒封冻千里,接着地震撕裂地表,黑洞过境吞噬大片星空,直到半年前,酷烈的热浪又骤然降临,炙烤得焦土与废墟在阳光下泛着绝望的白光,像一位被反复折磨的老人。

林疏白坐在手工缝制的y国真皮座椅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细腻的皮质。他面前的整块m国花梨木桌面被打磨得温润如玉,倒映着天花板智能光影系统模拟的柔和日光,却暖不透他侧脸如淬寒钢的轮廓。高挺鼻梁下薄唇紧抿成冷硬的直线,抬眼时墨色眼眸在冷光中亮得像暗夜里的刀锋,唯有额前碎发垂落,勉强中和了几分生人勿近的凛冽。

他抬手轻触控制台,眼前立刻展开流动的全息长卷——从一层到顶层的实时影像如慢镜头铺陈:

一层大厅的冷白量子光下,墙面嵌着数十个银色隔间舱,舱门边缘泛着淡蓝流光。每当访客踏入感应区,对应隔间便会“咔嗒”轻响着滑开,礼仪机器人从舱内缓步走出躬身指引。她们有着仿生肌肤雕琢的流畅肩线,腰肢纤细如柳,裙摆随动作漾起柔和弧度,每一寸轮廓都精准契合人类审美巅峰;那张模拟天然肌理的脸庞上,眉峰如远山含黛,眼眸是注入星光的琉璃色,唇角弯起时自带恰到好处的温柔笑意,连发丝飘落的弧度都经过千万次算法优化,在冷光中泛着细腻光泽,完美诠释着“优雅”的终极定义。

22层的培育区里,智械主管老周用金属手指在半空中勾勒流动的基因云雾,那些闪烁着荧光的螺旋片段时而凝结成链,时而弥散成星尘,助理晓棠蹲在架前,对着土豆芽绒毛上跳动的生物电信号轻轻标记;41层水汽氤氲中,智械技术员小雅盯着蒸发数据屏上不断重组的量子云图,老郑翻着泛黄的记录本,用铅笔在边缘补充着凭直觉预判的时段波动;第50层的安静实验室里,生智机器人6523正将植物汁液转化为三维光谱矩阵,植物学家文姐则凝视着立体褶皱中若隐若现的暗物质储水痕迹,指尖悬在半空迟迟未落——那些实验数据,像一群不愿被驯服的光粒子,在屏幕上忽明忽暗……

右侧办公室内,器灵机器人知微站在落地窗前,光屏上的数据已织成完整网络。它能从最细微的数据流波动中预判危机,用超越人类极限的算力推演千万种生存方案,却总在决策的最后一刻保留一丝类似“共情”的温度;左侧房间里,砚禾在光脑前默默忙碌。这两位是林疏白的左膀右臂。

林疏白转身走向中央沙盘,全息图景中,各楼层的关键数据正与仙人掌基因链融合成绿色光点——机器的精准与人类的温度,从来都是末世共生的底气。

一只银灰色小型机器人悄然出现,圆润机身与冷硬控制台格格不入。它头顶托盘上稳稳放着杯热咖啡,这是“小呆”,52层唯一的“旧物”。滚轮轻碾地面递来咖啡时,林疏白指尖触到熟悉的保温材质;低头啜饮,三分糖两分奶的温度刚好,仍是她当年偏爱的口味。小呆见他接过,便安静退到墙角吸收阳光。

他指尖无意识轻按左胸,肌肤平滑得像从未有过伤痕。17岁那年的生命奇迹至今想来仍觉震撼——唐教授团队突破性地运用“基因锚定再生技术”,将他自身干细胞中沉睡的“原始脏器编码”唤醒,在胸腔内搭建生长框架。那枚陪伴七年的仿生心脏虽运转完美、毫无不适,钛合金瓣膜的搏动规律如钟表,却始终缺少生命本真的温热韵律。而这场实验让一颗真正的原生心脏在体内“重生长”:从最初几个细胞的微光搏动,到血管网络如星轨般蔓延,三个月的生物再生舱培育期里,他亲眼看着监测屏上的生命图谱从模糊到清晰,感受着温热血流带着自主节律漫过四肢,第一次体会到心脏与灵魂共振的鲜活。

世间残酷的现实从未远去。人类早已分化成两极:精英阶层攥紧资源与技术筑起堡垒,底层在贫困中苟延残喘;智械者靠替换脏器或植入义体续命,有的凭技术优势崭露头角。但像他这样能通过基因唤醒技术“逆改”回原生状态的,终究是凤毛麟角。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原始编码激活”,唐教授说,他的基因序列中恰好存在极其罕见的“再生适配标记”,这既是科学的幸运,也藏着无法解释的神秘性。

思绪掠过复仇未尽的沉郁,掠过寻找唐晓的焦灼,最终坠向十岁那年的记忆。父亲林有德为攀附上司,在他被先天心脏病拖入绝境时,头也不回地重组家庭,将他和妈妈刘巧梅丢进潮湿的出租屋。那时的人工心脏虽已是顶尖仿生技术,运转流畅毫无不适,却始终隔着一层冰冷的机械感。阴雨天里,他常摸着胸口感受规律的搏动,听着妈妈偷偷抹泪的声音,觉得自己像个被世界遗忘的“半成品”。

他轻点影像,一张照片滑出。照片里是唐教授家的私人花园。四岁的唐晓穿着鹅黄色连体衣,裙摆绣着小小的太阳花,跑动时像只扑腾翅膀的小蝴蝶。她圆乎乎的手腕上套着爸爸做的智能手环,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彩虹光斑。小家伙仰着粉嘟嘟的小脸,肉乎乎的小手朝他举着,奶声奶气地喊:“疏白哥哥,……给我咬一小口好不好?就一小口~”声音软得像本身,尾音带着甜甜的颤音。他记得那天刚在灌木丛里追蝴蝶,工装外套袖口沾着草屑,却在听见她的声音时立刻停下,小心翼翼捧着半蹲下身,生怕动作太猛将糖晃化:“慢点跑,别摔着。”

唐晓立刻停住脚步,乖乖踮脚够他手里的,鼻尖蹭到他的手背,软乎乎的:“哥哥的好大呀,比幼儿园的甜。”她咬了一小口,糖霜沾在嘴角像偷吃东西的小松鼠,眼睛却亮得像藏了星星,“哇!真的好甜!谢谢疏白哥哥~”说完露出两颗小乳牙,笑得一脸满足。妈妈刘巧梅坐在花园野餐垫边缘,浅灰棉布衬衫衬着旧银镯子,正捧着碎花玻璃罐往盘子里倒饼干,见他护着唐晓的模样,眼底漾起温柔笑意,轻声说:“慢点吃,阿姨这里还有饼干呢。”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妈妈发梢,也落在唐晓跳动的发旋上,暖得让人心里发涨。

是唐教授推开了那间阴暗的出租屋,带着搭载量子芯片的医疗舱为他调试仿生心脏,更带来了“基因再生”的希望曙光。他在生物再生舱里整整躺了三个月,看着监测屏上心脏细胞如星辰般增殖、分化,感受着那份从无到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搏动逐渐清晰。如今办公室里的一切——全息操控台、自动递物机械臂、甚至手边那杯分子重组技术生成的恒温营养液,都不及照片里妈妈的笑容和唐晓软萌的身影珍贵。林疏白抬手触碰全息光影,指尖穿过画面里妈妈的轮廓,眼底翻涌着眷恋。

全息屏光影流转,定格成一张带着颗粒感的旧照片——他躺在泛着淡绿柔光的生物再生舱内,沉静侧脸被舱体光源镀上暖边,胸腔起伏间能隐约看见新生心脏的轮廓,新生血管的微光。再生舱强化玻璃外,唐晓的身影被拉成小巧的剪影,她踮脚扒窗的双手在玻璃上印出浅浅掌纹,及肩短发扎着1个俏皮马尾,发绳上的星星挂件在光影里闪着细碎的光,连鼻尖蹭过玻璃留下的淡白雾痕,都成了照片里软萌的注脚。

十七岁的记忆就封存在这张照片里。舱内那颗由基因唤醒技术培育的原生心脏正沉稳搏动,温热血流漫过四肢时,连指尖都带着久违的鲜活暖意,彻底替代了仿生心脏的机械质感。

照片里的观察窗前,唐晓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望他,粉白学院制服裙摆别着卡通贴布,手里攥着小熊图案保温杯,见镜头捕捉到她,立刻对着玻璃后的他弯起眼睛,嘴角两个浅浅的酒窝盛着光。

而照片角落,父亲林有德站在唐教授身旁,笔挺西装衬得他身形“体面”,无名指上的宝石戒指与腕表钻面闪着精明的光——那时他靠着第二任妻子的关系,早已把酒店、餐饮、电力和“荔枝”初级机器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望着再生舱的眼神,像在审视一件即将投入市场的“优质商品”,嘴角挂着客套的笑,话里却藏着算计:“等这孩子养好了,以后可以帮我打理生意。”这副模样被镜头悄悄收进边缘,成了林疏白每次翻看时,都能清晰感受到的、与照片暖意格格不入的凉薄。

指尖划过全息照片里唐晓的剪影,胸腔里的心脏跳得温柔。这张照片里,有新生的暖意,有童真的甜意,也有现实的冷意,但他始终记得,每次目光落在玻璃外那个小身影上时,心底涌起的、比任何生意算计都真实的热流——那是支撑他走过灰暗的光,也是照片最珍贵的底色。

指尖在全息屏上轻划,第三张照片在流光中展开——唐晓就读的xx学院里,纯白哥特式建筑爬满会发光的电子常春藤,阳光透过穹顶棱镜玻璃,在大理石楼梯上投下流动的彩虹光斑。

那年他二十三岁,已在林氏集团稳住脚跟。他看见唐晓正站在楼梯中段。作为高三文科生的她穿着学院定制银灰制服,及腰长卷发用丝绒缎带松松束在脑后,发尾随着转身轻轻扫过校服裙摆。她怀里抱着一摞厚厚的《星际文学史》与《哲学概论》,指尖夹着支嵌碎钻的钢笔,正侧头和同学讨论着什么,侧脸褪去儿时婴儿肥,下颌线清晰柔和,笑起来时浅浅的酒窝仍在,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文科生特有的灵动与思辨,比穹顶光斑更让人移不开眼。

林疏白站在顶楼阴影里,指尖在光脑拍摄键上悬了许久。他看着她从追跑的小不点,长成如今站在高三走廊里、连讨论《星际文明史》都带着专注光芒的少女——制服领口校徽闪着微光,皮鞋踩在台阶上发出清脆声响,连提到某个作家时微微亮起的眼睛,都成了他眼里藏不住的风景。他不敢走过去打扰,怕打断她的复习计划,更怕自己眼里的在意太过明显,只能悄悄举起光脑,将她被阳光镀上金边的侧影、发间飘动的缎带、甚至书页上隐约可见的批注笔迹,都定格成偷来的珍藏。

胸腔里的心脏跳得比平时急促,带着连自己都羞于承认的青涩悸动。他想起前几天她发来的消息:“疏白哥哥,你看过新修订的《末世前文学思潮》吗?最后一章的观点好有意思。”,想起她抱着文学典籍跑过走廊时看见他就眼睛一亮的样子,想起每次见面时她聊起未来与历史时,眼里闪烁的理想主义光芒……这些细碎瞬间像藤蔓在心底悄悄蔓延,直到此刻望着她的背影,才惊觉这份在意早已越过界限,成了藏在眼底的爱恋。他知道她正为星际高考的人文社科方向全力冲刺,前路是更璀璨的未来,而自己仍在废墟里挣扎,这份不敢说出口的喜欢,只能化作照片里顶楼向下的、小心翼翼的注视。

光脑屏幕定格的瞬间,唐晓恰好抬头朝顶楼方向望来,阳光落在她眼里,亮得像藏了星子。林疏白慌忙按下拍摄键,指尖因紧张微微发烫,看着照片里她模糊的笑脸,心底涌上又甜又涩的暖意——原来喜欢一个人,连偷拍时的心跳声,都想调成只有自己能听见的频率。

窗外的热浪仍在肆虐,52层的恒温系统安静运转。林疏白将目光从全息照片移向中央沙盘,绿色光点仍在流转,小呆在墙角安静晒太阳。

思绪最终落回四年前那个雨夜。2120年春末,寒意未散,24岁的他站在封闭实验室里,看着基因测序仪上跳动的幽蓝光点,掌心冷汗几乎浸湿操作台。那时阿玉阿姨尚未遭遇不测,她望着培养皿里唐晓的基因样本,声音带着罕见的脆弱:“疏白,唐家的基因序列里藏着对抗未知风险的隐性优势,可我怕……怕来不及让它传承下去。”

他懂她未说出口的恐惧。阿玉阿姨深耕基因编辑领域多年,早已发现女儿唐晓的基因链中藏着特殊的“生命韧性片段”,而林疏白因17岁的基因改造,体内恰好形成了稳定的适配载体。“用你的基因作为锚点,融合晓儿的核心序列,培育一个备份胚胎。”她指尖在操作屏上滑动,调出精密如蛛网的融合方案,“不是替代,是用基因印记技术保留她的生命特征。万一……万一我们出事,至少这世上还有份温暖与希望。”

那场秘密实验持续了三个多月。实验室冷光灯映着培养皿里流转的蓝光,阿玉阿姨指尖轻点屏幕上两条缠绕的基因链,忽然长叹一声,声音里带着疲惫的怅然:“疏白你看,我们找了这么多年,筛选了无数样本,最后能稳定提取出这种‘韧性片段’的,仅仅只有你们两个。”她设定好培育程序时,眼底泪光在灯光下闪烁,“答应我,好好守护这份‘备份’,好好守护晓晓,也替我们查清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

林疏白猛地抬头,瞳孔在冷光中骤然收缩,连呼吸都漏了半拍。胸腔里心脏跳动陡然失控,温热血流撞得耳膜嗡嗡作响——他从未想过,这份基因融合的秘密背后,藏着如此沉重的托付。“阿玉阿姨……”他喉结滚动,声音干涩得像被风沙磨过,“您是说……未来会出事?”

“我知道这太突然。”阿玉阿姨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但疏白,只有你同时拥有这份基因适配性和我们的信任。”她抬手按了按眉心,眼底藏着未说尽的担忧,让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在空气里炸开——这世上,或许再也没有第三份这样的基因了。

如今四年多过去,那场实验孕育的孩子应该已经出生了吧。他对着光脑里模糊的基因模拟图像出神,指尖无意识描摹屏幕轮廓:她该有唐晓那样圆圆的眼睛,笑起来露出浅浅的酒窝,哭闹时眉心或许会像他一样微微蹙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