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B超检查室
幽暗的检查室里,只有B超仪器屏幕发出莹莹蓝光,映照着耦合剂滑腻的反光和空气中弥漫的、特有的微凉气息。吴德穿着白大褂,坐在仪器前,修长的手指稳稳操控着探头,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幻的灰白图像。他身旁的检查床上,躺着一位略显紧张的年轻孕妇李女士。而床尾,则挤着三位“观战”的家属:翘首以盼的婆婆、眼神热切的丈夫,以及一脸“我就看看不说话”但明显竖着耳朵的孕妇亲妈。
探头的凝胶刚在李女士隆起的腹部涂开,婆婆就迫不及待地往前凑,脖子伸得老长,恨不得把脸贴到屏幕上去:“医生!医生!快看看!看清楚点!是带把儿的还是小棉袄啊?”
吴德:“……”(内心OS:……开始。)他面不改色,视线没离开屏幕,声音透过口罩,平静无波:“位置调整中,请稍等。”手指微动,屏幕上模糊的影像逐渐清晰,显示出胎儿圆圆的头颅和脊柱轮廓。
“哎哟!头!看到头了!”丈夫也激动起来,指着屏幕一处疑似双腿间的位置,“医生!您看那!那是不是……那个啥?看清楚点啊医生!”
吴德:“……”(内心OS:……胎儿体位尚可。双顶径测量中。)他完全无视家属的“指点江山”,移动探头,屏幕左上角跳出测量数值。“双顶径符合孕周。颅骨光环完整。”他例行公事地报出专业数据。
“医生!别光看头啊!重点部位!重点!”婆婆急得直拍大腿(拍的是自己大腿),“您给个准话!我们老李家三代单传啊!就指着这个……”
吴德:“……”(内心OS:……三代单传与胎儿性别无直接因果关联。)他依旧沉默,探头沉稳地滑向胎儿脊柱和四肢方向。“脊柱连续性好。四肢长骨可见,活动度良好。”屏幕上,胎儿的小胳膊小腿似乎在微微晃动。
“医生!您看那小手动得多欢实!指定是个淘小子!”婆婆强行解读。
“妈!您看那腿!多长!像姑娘!”丈夫试图反驳。
“都别吵吵!听医生的!”孕妇亲妈终于开口,终结争论,然后转向吴德,语气“温和”但充满压迫感,“吴医生,您经验丰富,您就……凭感觉给我们说说呗?我们保证不外传!就自己乐呵乐呵!”
吴德:“……”(内心OS:……感觉?医学影像诊断基于客观征象,非主观臆测。)他感觉额角的青筋开始预演集体舞。深吸一口气,探头终于来到了家属们望眼欲穿的……关键区域附近。
“性别谜题”攻防战升级:
“医生!快看!那是不是!”丈夫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哎呀!好像有点鼓鼓囊囊的?”婆婆眼睛瞪得像铜铃。
“医生!角度!角度再往下点!对对对!就那!”亲妈也开始“战术指导”。
吴德:“……”(内心OS:……胎儿外生殖器区域因肢体遮挡,显示不清。需等待体位变化。)屏幕上,一条胖乎乎的小腿正好挡在了关键部位前面!吴德心中竟莫名松了口气。
“哎呀!这倒霉孩子!腿挪开啊!”婆婆急得跺脚。
“医生!您动动探头!绕过去看看?”丈夫不死心。
吴德的手指稳如磐石,丝毫没有“绕过去”的意思。他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实:“胎儿体位限制,关键解剖结构显示受限。”
“受限?啥意思?”婆婆一脸懵。
“就是看不清呗!”丈夫失望地叹气。
“那……那医生您给点提示?比如……胎动多不多?酸儿辣女?”亲妈开始走玄学路线。
吴德:“……”(内心OS:……胎动频率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及宫内环境相关,与性别无关。味觉偏好属于孕妇个体生理变化。)他感觉自己的CPU正在被无效信息疯狂刷屏。他决定反击——用他最擅长的武器:专业术语堡垒!
冰山的“术语防御战”启动:
吴德不再沉默。他操控探头,开始进行一场极其“认真”的、全方位无死角的B超讲解。只是这讲解的内容……
“请看,胎儿骶尾部未见明显强回声光团。”吴德指着屏幕上一处,语气严肃。(内心OS:排除脊柱裂。)
家属:“……”(满头问号:啥光团?跟男女有关系?)
“胎儿胃泡形态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内心OS:排除消化道梗阻。)
家属:“……”(胃泡?充盈?这都啥跟啥?)
“胎儿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肾盂未见明显分离。”(内心OS:排除肾积水。)
家属:“……”(肾盂分离?听着像妇科病?)
“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显示清晰,心轴正常,未见明显结构异常。”(内心OS:排除严重先心病。)
家属:“……”(四腔心?心轴?这比看男女难多了!)
“胎儿膀胱充盈良好,形态正常。”(内心OS:泌尿系统功能正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