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雄兵连之黎明之刃 > 第310章 钢铁洪流与寂静坟场——俄罗斯的毁灭序曲

第三百一十章:钢铁洪流与寂静坟场——俄罗斯的毁灭序曲

战争的第一个月,对于广袤而坚韧的俄罗斯大地而言,并非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席卷一切的、无声的灭绝风暴。曾经在二战中淬炼出的、以巨大牺牲和顽强意志换取胜利的模式,在来自星海的敌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这一次,牺牲的规模超越了斯大林格勒,超越了列宁格勒,甚至超越了整个卫国战争最黑暗的时期,但其换来的,却并非战略转折的希望,而是更深沉的、令人窒息的绝望。第一个月,阵亡与失踪人数,便已突破了百万这个冰冷而恐怖的数字。这并非战斗,这是一场发生在信息黑洞中的、不对等的屠杀。

天空的陨落:钢铁雄鹰的折翼

战争伊始,俄罗斯空天军怀着扞卫领空的决然,升空了其最先进的Su-57“重刑犯” 战机集群,辅以大量的Su-35S“侧卫-E” 和 Su-34“鸭嘴兽” 战斗轰炸机。它们曾是北极天空的霸主,是精密技术与强大火力的结合体。

然而,它们面对的不是同样依靠雷达和导弹进行视距外空战的对手。饕餮的小型拦截机群,其机动性违背物理常识,能量武器射程远超任何空对空导弹。更致命的是,通讯的彻底断绝,使得俄军战机成了聋子和瞎子。

一幅典型的空战画面:一架Su-57的飞行员,伊万诺夫少校,正紧张地搜索着雷达屏幕,上面只有一片雪花和偶尔跳动的、无法识别的干扰信号。他依靠目视和战前简令中模糊的敌情通报,在云层间穿梭。

突然,僚机的通讯频道里传来一声短促的惊呼,随即是爆炸的静电噪音。伊万诺夫猛拉操纵杆,战机剧烈翻滚,他瞥见远处一团燃烧的金属碎片正坠向大地——那是他的僚机。

没有预警,没有导弹来袭的告警。敌人就像幽灵。

下一刻,一道惨白的光束从他侧后方无声地射来,精准地熔穿了他战机的尾翼和一侧发动机。警报凄厉地响起,仪表盘瞬间黑了一半。他试图弹射,但座舱盖仿佛被焊死,整个战机在空中解体,化作又一团下坠的火球。从发现敌情到被摧毁,不过十几秒。他至死都没能看到攻击者的确切模样。

类似的场景在俄罗斯广阔的领空各处上演。庞大的 tu-160“海盗旗” 战略轰炸机,尚未抵达发射阵位,就在远程能量武器的打击下化为夜空中的巨型烟花;miG-31“捕狐犬” 高速截击机,其速度优势在饕餮战机的瞬移般机动面前毫无意义;Ka-52“短吻鳄” 武装直升机,在地面部队绝望的呼唤中试图提供近距离支援,却如同笨拙的飞蛾,轻易被脉冲炮火撕碎。

制空权在开战后的头几天内便彻底易手。曾经令北约忌惮的空中力量,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碾碎,残存的飞机只能分散躲藏在伪装网下或深入西伯利亚的备用机场,失去了集结和有效出击的能力。天空,成为了饕餮突击舰和战机构筑的、无法逾越的死亡禁区。

地面的熔炉:钢铁洪流的凝固

失去了天空,曾经引以为傲的、强调大纵深突击的俄罗斯地面装甲力量,变成了固定在原地的靶子。

在莫斯科以西的斯摩棱斯克方向,一场旨在迟滞敌军推进的大规模装甲反击战,变成了一场教科书式的灾难。t-14“阿玛塔” 主战坦克、t-90m“突破” 坦克和 bmpt“终结者” 坦克支援战车组成的钢铁洪流,在缺乏空中掩护和有效战场感知的情况下,一头撞进了饕餮精心布置的火力口袋。

开阔的原野上,俄军坦克纵队正试图展开进攻队形。突然,来自远超出其射程之外的高空,数道粗大的能量光束如同神罚之剑,垂直落下!

首当其冲的一辆t-14坦克,其引以为傲的“孔雀石”爆炸反应装甲和复合基甲,在能量射流的持续灼烧下,如同黄油般融化、汽化。炮塔被巨大的内部压力掀飞,翻滚着砸在旁边的步兵战车上。里面的乘员,瞬间化为焦炭。

其他的坦克试图机动规避,但饕餮的炮火如同长了眼睛。能量炮弹不仅精准,而且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电磁脉冲,让坦克的观瞄系统和通讯设备瞬间失灵。一辆t-90m刚刚转过炮塔,就被一枚从天而降的智能子母弹覆盖,顶部脆弱的装甲被轻易贯穿,内部化为血与火的炼狱。

步兵的情况更为凄惨。搭载着摩托化步兵的 btR-82A 装甲车和 mt-Lb 多功能装甲车,在能量武器的扫射下如同纸盒般被撕裂。士兵们甚至来不及下车,就与他们的载具一同被摧毁。侥幸跳出车辆的步兵,暴露在开阔地上,面对饕餮步兵精准的点射和偶尔掠过的、如同死神镰刀般的低空炮艇扫射,成片地倒下。

没有有效的炮火反制。俄军庞大的 2S35“联盟-SV” 自行火炮和 bm-30“龙卷风” 远程火箭炮部队,因为无法获得前方准确的坐标参数,又害怕暴露阵地招致毁灭性打击,大部分时间只能沉默。偶尔的盲目齐射,除了消耗宝贵的弹药和暴露大致方位外,收效甚微。

通讯中断导致各兵种间无法协同。坦克没有步兵掩护侧翼,步兵得不到坦克的火力支援,炮兵无法为前沿提供压制。曾经令人生畏的“装甲拳头”,变成了一盘散沙,被饕餮凭借超视距打击和高机动性,一点点分割、包围、歼灭。广袤的俄罗斯原野上,布满了燃烧的坦克残骸、扭曲的装甲车骨架和无数无人收敛的士兵遗体,场面比二战中最惨烈的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还要触目惊心。

无声的炼狱:步兵的末日

对于前线的俄罗斯步兵而言,这一个月是真正的人间炼狱。他们继承着祖先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战斗的勇气,却面临着远超那个时代的恐怖。

在一条依托着废弃城镇构筑的防线上,亚历山大·彼得连科上尉指挥着他的加强连,守卫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作为掩体,储备了相当数量的弹药。但这一切,在绝对的技术劣势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他们看不见敌人。饕餮的步兵如同鬼魅,利用其光学迷彩和远超人类的速度,在废墟间穿梭。彼得连科的士兵们只能依靠枪声、爆炸声和战友瞬间的死亡来判断敌人的方位。

“三点钟方向!那栋红房子二楼!” 一个士兵刚喊完,就被一道从侧面射来的脉冲光束击穿了胸膛,防弹插板如同纸片般被撕裂。

他们集中一个排的机枪和步枪火力,对着红房子疯狂扫射,打空了无数弹匣,终于将那个饕餮士兵逼出来,并在其跃向另一处掩体时,由埋伏在制高点的狙击手用SV-98 狙击步枪(使用特种穿甲弹)侥幸击中了其腿部关节。那名饕餮士兵倒地,但仍然用臂载能量武器顽抗,最终被几枚RpG-7 火箭筒轰成了碎片。

为了消灭这一个敌人,他们付出了十七人阵亡,多人受伤的代价。而这,还算是战果较好的一次交换。

更可怕的是饕餮的协同作战。一次,彼得连科的连队刚刚击退了一次小规模渗透,还没来得及喘息,天空便传来了致命的呼啸——不是传统的炮弹,而是如同雨点般落下的、会自动寻找热源和生命信号的智能杀伤子母弹。这些弹药钻入建筑内部,在走廊、房间内爆炸,钢珠和预制破片无死角地飞溅。短短几分钟,整个连队的建制几乎被打残。

没有增援。彼得连科派出去求援的通讯兵,没有一个回来。他试图用无线电联系团部,只有永恒的静电噪音。他们被彻底孤立了。伤员在缺乏药品的情况下哀嚎着死去,尸体堆积在掩体角落,开始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粮食和饮水也开始短缺。

绝望如同瘟疫般蔓延。一些新兵精神崩溃,哭喊着想要回家;一些老兵则目光呆滞,机械地装弹、射击,仿佛灵魂早已离开躯壳。彼得连科自己,也濒临极限。他看着手下那些年轻的面孔一个个消失,看着曾经充满活力的连队变成一座充满死亡气息的孤岛,一种巨大的负罪感和无力感几乎将他压垮。他们在这里浴血奋战,却不知道为何而战,不知道战局如何,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牺牲是否有任何意义。

饕餮的视角:高效而冷漠的收割

在饕餮的指挥网络里(他们内部的暗通讯并未受到地球通讯断绝的影响),俄罗斯战场的进展被标记为“清理行动-东欧区-第一阶段”。对于这一个月内造成的超过百万的人类士兵伤亡,他们并没有特别的感受,那只是一个不断跳动的、需要定期汇总上报的数字。

他们的作战行动高效而程序化。首先,利用绝对制空权和超视距打击能力,摧毁或压制敌方指挥中心、通讯节点、机场、重兵集结地和后勤枢纽。这一步,几乎在开战初期就已完成,并直接导致了俄军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随后,分散行动的饕餮地面部队(虽然总数相对于俄罗斯军队规模来说并不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战场单向透明,开始“清扫”被分割包围的敌军单位。他们像经验丰富的猎人,耐心地寻找猎物的弱点,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杀伤。对于顽固的抵抗点,他们从不强攻,而是呼叫精准的空中或轨道打击予以抹除。

他们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近乎自杀式的顽强抵抗。例如,一群被困的俄军坦克兵,在弹药耗尽后,驾驶着燃烧的坦克撞向饕餮的步兵阵列;或者,某个孤立据点的守军,在指挥官阵亡后,由一名士官自发组织,战斗到最后一人。这些行为在饕餮看来,虽然体现了低等文明的某种原始勇气,但于战局毫无影响,只是增加了他们“清理”的些许时间成本。

由于地球没有远程通讯,饕餮并不担心俄罗斯残存的力量能够迅速重组或发起有效的战略反击。他们像解剖一具巨大的尸体一样,从容不迫地、一片区域一片区域地推进、清理、巩固。他们的目标是彻底摧毁这个核前文明的军事潜力,为后续可能的“死亡制造”铺平道路。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多少人类的生命,那只是一个附带的结果,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

俄罗斯广袤的土地,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无声的坟场。曾经回荡着《喀秋莎》旋律的原野,如今只剩下能量武器灼烧土地的焦糊味和尸体的腐臭。曾经钢铁洪流奔腾的方向,如今只剩下无数扭曲的残骸,指向灰暗的天空,如同这片土地无声的控诉与哀悼。第一个月的百万伤亡,仅仅是这场毁灭序曲的第一个,也是最沉重的音符。更深的黑暗,还在后方等待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