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雄兵连之黎明之刃 > 第135章 断然之举全球失声-3

雄兵连之黎明之刃 第135章 断然之举全球失声-3

作者:枫落溪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02:04:29

一、 和平景象下的惊雷

西非,某国腹地。与“希望之谷”的紧张不同,这里相对平静。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的一个步兵护卫连,正在协助当地村民修建一座小型水电站。烈日下,中国士兵们赤膊上阵,和当地青壮年一起搬运石块、搅拌水泥,孩子们围着他们嬉笑打闹,妇女们则送来清凉的井水。一幅军民鱼水情的和谐画面。

连长陆军少校杨震,正和村里的长老蹲在树荫下,对着简陋的图纸比划着引水渠的路线。这时,通讯员急匆匆跑来,脸色煞白,将卫星电话递给他,低声道:“连长,最高急电!”

杨震心头一沉,那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走到僻静处接通,电话那头传来的命令,与周锐接到的一模一样,冰冷、急促、不容置疑:“……立即中止一切活动,全员携带武器,不惜一切代价,于90分钟内抵达坐标点K-11(位于45公里外的一处山谷)。接应代号‘东风’。如遇任何阻碍,无论其身份——当地武装、政府军、叛军、乃至他国维和部队——授权自由开火,清除威胁,确保按时抵达。重复,不惜一切代价!”

杨震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祥和的建设场面,看了一眼那些信任地望着他的村民和部下,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和撕裂感涌上心头。“不惜一切代价”?“自由开火”?目标是……可能是友军?这道命令的残酷性,远超他的想象。

但他没有时间犹豫。军人的本能压倒了一切。“明白!坚决执行!”他沉声回答,挂断电话。

瞬间,杨震脸上的温和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豹般的锐利和冷峻。他吹响了紧急集合哨。

二、 钢铁洪流:碾压与抉择

和谐的工地气氛瞬间凝固。士兵们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连长骤变的脸色和急促的哨音,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以最快速度冲向装备存放点,穿戴战术背心,领取武器弹药。整个过程在无声中高效完成,刚才还在一起劳动的军民,瞬间泾渭分明。

车队迅速集结——几辆轮式装甲运兵车和越野车。杨震跳上头车,抓起车载电台麦克风,声音冰冷地传达命令,并特别强调了“自由开火”的授权。电台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道命令的极端性震惊了,但无人质疑。

车队如同离弦之箭,冲出村庄,卷起漫天尘土,将错愕的村民和未完工的水电站抛在身后。他们的路线,需要穿过一片长期以来多方军阀混战的区域。

果然,在驶入一片丘陵地带时,前方传来了激烈的交火声。通过望远镜,杨震看到,正是两个长期敌对的军阀武装,为了争夺一处战略制高点而打得不可开交。弹道在空中交织,炮弹零星爆炸。

“连长,绕路吗?”驾驶员紧张地问。

“不!直接穿过去!打开所有车灯,拉响警报!全速前进!”杨震斩钉截铁。他没有时间绕路。

中国维和部队的车队,如同一条钢铁巨蟒,悍然闯入了枪林弹雨的战场核心!刺耳的警报声和耀眼的车灯,瞬间吸引了交战双方的注意。子弹偶尔“砰砰”地打在装甲车上,迸射出火星。

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当交火的双方军阀士兵,看清了车上鲜明的UN标识和中国国旗,以及那股一往无前、无视生死的气势后,他们的枪声竟然渐渐稀疏下来!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叛军,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向对方射击,甚至下意识地将枪口压低,默默地注视着这支庞大的中国车队从战场中央疾驰而过。他们脸上写满了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这支力量本能的敬畏和……或许是意识到有更大事情发生的直觉。战火,竟为中国维和营让开了一条通道。

三、 与“友军”的碰撞:意志与实力的碾压

刚冲出交战区不久,更大的麻烦来了。根据联合国方面仓促下达的指令,一支附近驻守的美军维和巡逻队(一个排的兵力),奉命设置路障,试图拦截“擅自脱离岗位”的中**队。

美军士兵们脸上带着西方军队特有的、混合着优越感和执行命令的机械表情,站在路障后,示意中国车队停车。带队的美军少尉拿着扩音器喊道:“中国维和部队,立即停车!你们违反了联合国指令!接受检查!”

车队速度丝毫不减,直冲路障而去。

脸色一变,下令士兵举起武器警告。

“打!”杨震怒吼一声。

瞬间,

战斗素养高下立判。,但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强度极高的遭遇战中,显得准备不足,战术动作僵硬。

p杨震透过车窗,看到的是一张张因极度恐惧而扭曲的脸,他们瘫软在地,连抬头看的勇气都没有。所谓的“高傲”,在真正的死亡铁流面前,不堪一击。

四、 人民的馈赠与最后的集结

然而,在激烈的交火中,一辆负责殿后的越野车被流弹击中了发动机,瘫痪在路中央。车上的几名士兵跳下车,准备将重要装备转移到其他车辆上,但时间紧迫。

就在这时,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了。几名之前受过中国工兵帮助的当地村民,竟然冒着流弹的危险,开着一辆破旧的皮卡车追了上来。他们不会说英语,只是焦急地指着皮卡车,又指着抛锚的越野车,示意中国士兵使用。

士兵们愣住了。杨震看着村民们淳朴而急切的眼神,看着那辆可能是他们全家最重要财产的皮卡车,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他庄重地立正,向这些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异国百姓,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其他士兵也纷纷敬礼。

没有太多言语,士兵们迅速将必要装备搬上皮卡,弃毁了瘫痪的越野车。车队再次启程,那辆破旧的皮卡车跟在队伍末尾,成了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

最终,他们准时抵达了集结地点K-11山谷。三架运-20早已等候在此。而在归国的航程中,他们经历了与周锐营类似的、更加震撼的“天穹通道”之旅。当某个地区强国(如印度)不甘心,派出其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企图拦截时,结果依旧是升空即被护航的歼-20在超视距外轻松“点杀”,甚至连发射导弹的机会都没有。绝对的科技代差,让一切抵抗都成为徒劳。

当杨震和他的士兵们踏上祖国土地,看到那些“黑色长城”的装备时,他们彻底明白了。所有的牺牲、所有的矛盾、所有的毅然决然,都是为了应对一场即将到来的、关乎文明存亡的终极考验。他们从和平的守护者,转变为战争的尖兵,他们的东归之路,是用钢铁与意志铺就的血色征途。

一、 命令如山:理智与情感的撕裂

下士张海正用力将一块夯土踩实,汗水沿着他年轻却已略显刚毅的脸颊滑落,滴在非洲红色的土地上,瞬间蒸发。他所在的班正在帮助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修建蓄水池,看着当地孩子们因为即将有稳定水源而露出的灿烂笑容,他心头涌起一股朴实的成就感。这身军装,此刻代表的是希望与善意。

然而,连长杨震少校那一声尖锐到刺耳的紧急集合哨,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瞬间划破了这温暖的画面。张海和战友们一样,条件反射般地丢下工具,冲向装备点。但当连长通过单兵电台,用那种他们从未听过的、仿佛带着金属摩擦声的语调传达命令时,张海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他脑海里接连引爆。他下意识地看向不远处那些茫然无措的村民,看向那个刚刚还和他一起抬石头的本地青年阿卜杜勒。阿卜杜勒的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仿佛在问:“你们要去哪儿?为什么这么急?”

一股强烈的愧疚感和背叛感涌上张海的心头。他们要抛弃这些信任他们、依赖他们的人了吗?“自由开火”……这意味着可能要向……可能是其他维和部队开枪?军人的天职让他几乎本能地开始检查武器、装填弹药,但内心的挣扎却让他手指微微发凉。他瞥了一眼旁边的老兵班长刘福旺,班长的脸黑得像锅底,嘴唇紧抿,一言不发,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快、更用力,仿佛要将所有的疑虑都砸进弹匣里。这种沉默的坚决,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压下了张海翻腾的心绪。他明白,疑问必须留在心底,行动必须绝对服从。这种理智与情感的撕裂感,伴随着引擎的轰鸣,成为他踏上归途的第一道烙印。

二、 冷钢之怒:专业与碾压

车队闯入军阀交战区时,张海所在的装甲车正处在编队中部。子弹“叮当”作响地打在车体外壳上,如同冰雹。他紧握着步枪,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通过射击孔紧张地向外窥视。他看到交战双方士兵的身影在烟尘中闪动,听到炮弹爆炸的巨响震得耳膜发疼。然而,连长“全速前进,不予理会”的命令通过电台传来,车队速度丝毫不减。更让他震惊的是,那些杀红了眼的武装分子,在看到中国车队和飘扬的旗帜后,竟然真的停止了互相射击,默默地让开了道路!那一刻,张海心中除了庆幸,更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这支力量所携带的威严,竟能暂时平息眼前的战火?这是一种超越枪炮的、令人敬畏的无形力量。

张海感觉血液似乎瞬间冷却了。对面是美军,是平日里在联合演训中还能点头打招呼的“友军”。但当美军的子弹射向车队前方地面示警时,所有的犹豫都被战斗本能取代。

“开火!”连长的命令如同出膛的子弹。

张海几乎是下意识地据枪、瞄准、扣动扳机。训练场上千万次重复的动作形成了肌肉记忆。他的心跳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反而奇异地平稳下来,呼吸变得悠长,整个世界仿佛慢了下来。他清晰地看到一名美军士兵试图依托悍马车门还击,他冷静地一个短点射,子弹精准地打在车门边缘,溅起的火星迫使对方缩了回去。他听到身边战友的步枪在有序地响着,装甲车顶的重机枪在进行压制性射击,声音沉闷而致命。没有呐喊,没有慌乱,只有一种极致的、冰冷的效率。他看到美军士兵在绝对优势的火力和战术配合下,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倒下,幸存者脸上那副不可置信和极度惊恐的表情,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这不是愤怒的厮杀,而是……一种基于绝对实力差距的、近乎程序化的清除。战斗结束后,车队继续前进,张海看着窗外那些失去生命的美军士兵和瘫软在地的幸存者,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知,以及一丝对自身专业素养的确认——在命令面前,他们是可以信赖的杀戮机器。

三、 温情一刻:破旧皮卡与庄严军礼

车辆损坏时,张海和几名战友跳下车,准备紧急转移物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焦虑弥漫在空气中。就在这时,那辆破旧的、漆皮剥落的皮卡车,在几个当地村民的驾驶下,颠簸着冲了过来。张海认出了开车的老者,是村里最受尊敬的卡洛斯长老,之前连队军医还治过他的疟疾。

长老不会说复杂的语言,只是用力拍着皮卡车的引擎盖,又指着瘫痪的越野车,嘴里反复念叨着几个简单的词汇:“中国!好!朋友!帮!”

一瞬间,张海感到鼻腔一酸,之前所有的挣扎、愧疚,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然。他们并非被所有人误解和憎恨。这些朴实的村民,用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回报了微薄的恩情。当杨震连长庄重地向卡洛斯长老敬礼时,张海和所有在场的士兵都自发地、挺直胸膛,举起了右手。那个军礼,不再仅仅是军队的礼节,而是跨越了国界、语言和种族的人性光辉的致意,是对在冰冷命令下依旧留存温暖的确认。这辆破旧的皮卡,成了残酷归途中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