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 第24章 诸葛亮的自责与革新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第24章 诸葛亮的自责与革新

作者:花小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2:03:36

汉中,丞相行营。

气氛不复往日的沉郁,却更添了几分肃穆与凝重。

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的阴云依旧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但主导这股情绪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挫败感,而是自上而下、深入骨髓的反思与求变。

诸葛亮端坐案前,面前摊开的并非紧急军报,而是一份他亲笔书写、墨迹未干的《自贬疏》。

字字千钧,力透纸背。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没有将责任推给马谡,而是将“训章明法”、“授任无方”、“明不知人”的过错一力承担。这并非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自责。

他深知,作为三军统帅,任何一环的失误,最终的责任都在自己。

很快,刘禅的批复抵达汉中,内容一如历史上那般:“……胜负乃兵家常事,丞相何乃如此?……然览表惶悚,不得不从。可贬丞相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名义上,诸葛亮被贬为右将军,但依旧代理丞相职权,总揽军政。

这道旨意,既维护了法度的严肃性,也保全了朝廷的体面与核心的稳定。

刘备身体有恙,朝中事物尽皆托付刘禅。

诸葛亮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贬谪的诏书并未让他消沉,反而如同卸下了一层包袱,让他能更加清醒、更加彻底地审视此次北伐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他召集陈到、蒋琬、费祎、董允等核心幕僚,以及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魏延、王平、吴懿等将领,举行了一次闭门反思会议。

“街亭之败,非幼常一人之过,乃我军政体系之失也。”

诸葛亮开门见山,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痛定思痛,当有三事,需即刻革新,望诸公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他伸出三根手指,逐一阐述:

“其一,情报需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尤重敌将剖析。”诸葛亮目光锐利,“此番对司马懿、张合用兵特点、反应速度判断,仍有偏差。今后,细作网络需进一步细化,不仅要知其兵力部署、粮草囤积,更要深入分析其主帅、大将之性格、习惯、用兵偏好、麾下派系!譬如司马懿,其‘鹰视狼顾’,隐忍善谋,下次对阵,便需针对其性,设局诱之,或使其疑,或激其怒。张合善变,则需预判其多种可能之反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知彼’二字,当再深挖十倍!”

陈到闻言,深以为然。这正是现代情报分析中“人物侧写”的雏形,他立刻补充道:“丞相所言极是。我可令白毦兵斥候组,专司此项,结合战场观察与细作密报,为司马懿、张合、曹真等魏军核心将领建立详细档案,定期更新,供决策参考。”

诸葛亮点头赞许,继续道:“其二,决策需如群星拱北辰,集思广益。 吾尝以为,谋略出于一心,便可决断。然一人之智终有穷尽。今后,凡重大军事决策,尤其是分兵、任将、战略转向,需设立军议制度,由主要将领及参军、主簿等共同商议,各陈己见,相互辩难。即便最终由吾定夺,亦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反对之声!王平将军在街亭之谏,若当时有更正式之渠道直达中枢,或可避免惨祸。”

他看向蒋琬、费祎:“文伟、文伟,此事由你二人牵头,拟定军议章程,明确参会人员、议事规则,务求实效,不走过场。”

“臣等领命!”蒋琬、费祎肃然应下。这一制度,将有效避免因主帅个人判断失误或偏听偏信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其三,粮道需如人体血脉,畅通无阻。”诸葛亮走到悬挂的蜀道地图前,指着那蜿蜒于秦岭巴山之间的线条,眉头紧锁,“我军出入秦川,最大的桎梏,便是这粮草转运!人背马驮,耗费巨大,效率低下,更易遭袭。长此以往,国力难支,民力疲敝。”

他转身,眼中闪烁着科技强军的决心:“必须加快‘木牛流马’之研发!集中将作院所有能工巧匠,由吾亲自督导,务必在半年内,拿出可适用于山区运输的可靠样机!此物若成,当为我北伐之又一利器!”

陈到心中一动,接口道:“丞相,白毦兵此前南征北战,对于山地行军、险要地形穿越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战场快速测绘与路径选择。我可派其中精干人员,加入‘木牛流马’研发团队,提供山地通行数据,并协助勘探、改进陈仓道、褒斜道等关键蜀道,削平险阻,拓宽路径,使其更能适应新型运输工具通行。”

“善!”诸葛亮眼中一亮,“叔至之见,正合我意!此事便由你与将作院协同办理。粮道畅通,则我军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一场深刻的自我检讨与全面的军事革新,在诸葛亮的推动和陈到等人的全力配合下,迅速在汉中展开。情报系统开始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型;军议制度初步建立,决策变得更加审慎和集体化;将作院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日夜不息,木牛流马的雏形正在能工巧匠和富有经验的白毦兵共同参与下,逐渐从图纸走向现实;通往北方的古栈道上,也出现了勘测地形、记录数据的特殊小队身影。

失败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成了最好的催化剂。

一个更加严谨、更加高效、更具科技含量的蜀汉军事体系,正在失败的废墟上,悄然重建。

所有人都明白,下一次挥师北上,他们将不再是原来的他们。

而曹魏内部的裂痕,或许就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最佳战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