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103章 你算计我的酱,我端了你的船

清晨的灰烬尚未散尽,杏花村的风里还裹着昨夜“神火”留下的焦味。

天刚蒙蒙亮,晚晴工坊的大门便已敞开,守门的小厮还没来得及打起精神,就见阿兰抱着一叠沉甸甸的账册快步穿廊而过,脚步急却不乱。

“坊主有令,三份副本,即刻誊抄。”她低声对书房内的两名识字妇人道,“一个字不能错,一行不能漏。”

那账册纸张粗糙,墨迹未干,记录着一条条触目惊心的交易——某月某日,自西坊废窑出私盐五百担,经漕河第六渡口转运;某官收贿八万两,保一路畅通无阻……每一笔都像刀子,在无声地剖开这个看似平静却早已腐烂的漕运体系。

苏晚晴站在廊下,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指尖轻轻摩挲着手中那份原件。

她知道,这薄薄几本册子,如今比千军万马更锋利。

半个时辰后,第一份誊抄完成。

她亲自将其封入铁匣,交由郑伯带入祠堂地窖,埋于祖宗牌位之下。

“此物若动,便是背祖。”她语气冷峻,目光扫过守密的三人,“活人可以死,秘密不能亡。”

第二份,用油布层层包裹,交至驿马手中。

那骑手连水都未喝一口,翻身上马,疾驰而去,目标直指京城御史台。

匿名投递,不留痕迹——这是她为朝廷送上的“贺礼”,也是为谢云书铺下的暗线。

第三份,她亲手交到了胡掌柜手中。

老掌柜接过时手微微发颤,不是怕,是激动。

他盯着封面上“私盐往来总录”六个字,喉咙滚动了一下:“坊主……你要做什么?”

苏晚晴唇角微扬,眼底却无半分笑意:“从今日起,‘晚晴商盟’不只卖酱,还要治河。”

胡掌柜一怔,随即瞳孔骤缩,仿佛被一道闪电劈中。

他猛地抬头:“你是要借百商之口,把这漕帮的肠子翻出来晒?”

“不止是晒。”她声音轻如耳语,却字字如钉,“我要他们知道,盐可以掺假,命不能赊账。百姓吃的是盐,他们吞的是血;那我就让这血,反噬到他们自己嘴里。”

话音落下,胡掌柜久久未语。

良久,他缓缓跪地,双手捧册高举过头,声音沙哑却坚定:“我胡某人这条命,早就是您和谢公子救回来的。今日起,商盟随您赴汤蹈火,不死不休!”

与此同时,厢房内烛火未熄。

谢云书倚在床榻上,素白衣襟染着点点猩红,是他咳出的血。

可他的手依然稳,朱砂笔在摊开的《漕路图》上游走,圈出七个黑点——皆与账册所记吻合。

“七处暗渡,三条主脉,全是钱家私盐北运的咽喉。”他喘息着,将笔递给秋蝉,“传信陈老舵头,就说三十年前他拒运私盐被废一手,如今朝廷虽忘,公道未死。请他用剩下的那只手,写一封‘认罪书’——认的是当年被迫沉默之罪,揭的是今日权贵遮天之恶。”

秋蝉领命欲走,他又唤住:“再告诉小石头叔,召集哨员,换破衣、剃头垢面,混进码头苦力群。专盯夜间不开舱、只换旗不报关的船。记下编号、靠岸时间、交接暗号……一只苍蝇飞过去,我也要知道它几条腿。”

命令一道道下达,冷静得近乎冷酷。

可只有贴身服侍的人才知道,每一次咳嗽后,他都要咬破舌尖才能压住眩晕。

寒症未愈,旧伤复发,但他不能倒。

他知道,这场棋走到今天,已不是商战,而是国脉之争。

三日后,城南米行门前人山人海。

胡掌柜当众执锤,狠狠砸向一袋标着“官盐特供”的盐包。

泥灰色的颗粒簌簌洒落,掺杂着碎石与滑石粉,在阳光下刺眼无比。

“这就是你们吃的盐?”他怒吼,声震四野,“钱家把百姓的命,当成油锅里的爆豆炒着玩!”

人群哗然。

有人当场抓起一把闻了闻,呸地吐出:“这哪是盐?这是毒!”

消息如野火燎原,一夜之间烧遍沿江十二县。

各路商户纷纷效仿开验盐包,结果触目惊心——八成以上皆为劣质掺假之物!

朝廷震怒,派巡查使星夜南下。

钱万通坐不住了。

当夜,三艘快船悄然驶入内港,欲焚毁岸上仓库存据。

船上满载火油,水手皆蒙面持械,行动迅捷如鬼魅。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两日前,小石头叔已率监察哨潜伏于芦苇荡深处。

每一根芦苇后都藏着一双眼睛,每一片水波下都埋着一张网。

火把一点,引线一燃——轰!

岸边芦苇瞬间腾起烈焰,火势借风狂卷,直扑运盐船。

一艘来不及解缆,船身已被点燃;另一艘慌乱调头,却被暗桩绊住船尾,困于浅滩,终成火海囚笼。

浓烟蔽日,映红了整条漕河。

而就在众人奔逃呼救之际,苏晚晴已换下粗布衣裙,披上素色长衫,缓步走向县衙。

她手中捧着两份文书,一份是“民间自查录”,记录十二县商户自验盐包的结果;另一份,则是三百七十二名受害商户按下手印的联名书。

身后,老账房郑伯拄杖相随,袖中藏着一把算盘。

“坊主真要去县衙?”阿兰低声问,眼中满是担忧。

苏晚晴脚步未停,眸光清冽如刃:“我不是去告状。”

她顿了顿,唇角微扬,似笑非笑——

“我是去,请他们算一笔账。”天光未亮,县衙前的青石阶上已凝了一层薄霜。

苏晚晴踏阶而上,素衫拂风,步履沉稳如刀刻。

她身后,郑伯拄着乌木杖,袖中算盘轻响,一声声像是敲在人心上。

阿兰抱着两卷文书紧随其后,脸色发白,手心全是汗——这一步走出去,便再无回头路。

“坊主……”她低声道,“钱家在府衙有人,县令又是周廷章门生,这一状递上去,怕是反遭构陷。”

苏晚晴脚步未停,只淡淡一句:“那就让他们构陷我一个‘民间妇人妄议朝政’好了。”她眸光微闪,唇角竟浮起一丝冷意,“可三百七十二个商户的手印,十二县百姓吃进嘴里的毒盐,他们怎么烧?一把火烧得尽民心吗?”

话落时,衙门前的鼓已被她亲手擂响。

咚——!

一声震耳欲聋,惊起檐下寒鸦四散。

县令赵文远披衣而出,脸色铁青。

他原以为不过是乡野妇人来告邻里纠纷,谁料苏晚晴递上的不是诉状,而是两份压箱底的“罪证”。

“民间自查录?”他念出名字时声音微颤,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然收缩。

每一条记录都精确到日、到船、到码头编号,掺假比例、虚价银数、分销路线……详尽得如同亲历。

更骇人的是,末尾附有三百七十二枚鲜红手印,按得整整齐齐,像是一支沉默却锋利的军队,列阵于纸面之上。

“你们……这是要造反?”赵文远声音发抖,不知是怒是惧。

苏晚晴立于堂中,不跪不拜,只轻轻一笑:“民女不敢。我只是请大人算一笔账。”

她侧身一让,郑伯上前,颤巍巍打开算盘,指尖翻飞如电。

“每担盐虚抬三钱银,一年共销私盐约八万担,十年便是二百四十万两。”老账房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这笔银若归国库,可养精兵两千,置战马千匹,修堤百里,赈灾三年。而今呢?它喂饱了漕帮的钱袋,变成了火油,烧向我们的仓,也烧向百姓的命。”

算珠落定,满堂死寂。

赵文远额角渗出冷汗。

他不是蠢人,自然明白——这不是一桩盐案,而是一张网,一张能把整个江南漕运体系拖下水的巨网。

“你……你可知这些数据从何而来?”他试图稳住心神。

“从火里来。”苏晚晴目光如刃,“昨夜三艘快船欲焚我仓,却被天雷反噬,葬身芦苇荡。船上所载,不止火油,还有未及销毁的账册残页。”她顿了顿,语气陡冷,“大人若不信,大可派人打捞沉船。若还能找到半块印章、一行墨迹,都愿认欺君之罪。”

赵文远喉头滚动,终是颓然跌坐。

而就在驿马疾驰北上的同时,京城御史台内,一封匿名密折正被层层拆阅。

“周廷章,任江南转运使七年,年供京中某阁老银八万两,共计五十六万两……来源:私盐抽成。”

执笔御史手一抖,砚台翻倒。

刑部密探当夜集结,轻骑南下,连令牌都不曾亮出。

与此同时,晚晴工坊深处,烛火摇曳。

谢云书倚窗而立,月光洒在他苍白的脸上,映出一层病态的青灰。

寒毒再度侵肺,指尖早已紫黑,却仍执笔在《漕路图》上添注细节。

苏晚晴推门进来,见状立刻取来狐裘为他裹紧,眉间掠过心疼:“值得吗?牵动朝局,引火烧身。”

他轻咳几声,唇角却扬起一抹笑,虚弱却锐利:“他们烧的是仓,我们烧的是链。”

他望向窗外漆黑的河面,眼神幽深如渊——

“等那三艘沉船被打捞上来……你就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盗国之贼’。”

夜风穿廊,吹得烛火忽明忽灭。

而在河底深处,淤泥掩埋的残骸之间,小石头叔带着十余名水性极佳的哨员,正悄然潜行。

麻绳缓缓系上焦黑的龙骨,一点一点,将不可见的真相,拉向黎明。

黎明潮退,小石头叔率十余水性好手拖回半截焦黑船板,其下竟缠绕着刻有“工部监造”字样的铁锚残件。

更令人震惊的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