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96章 儿子没死,爹先疯了

三更天的雨下得愈发急了,像是老天爷也按捺不住这满城将倾的秘密。

沈砚之站在宋府后门窄巷中,冷雨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浸透衣领。

他双手死死攥着那封素笺,指节泛白,仿佛握住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一把烧红的刀——割的是别人的命,也是自己的过往。

守门老仆提着灯笼刚要关门,一眼瞥见他模样,眉头一皱:“又是你?老爷说了不见……”

“这是你家老爷十年前以为死在疫区的小少爷写的!”沈砚之一声嘶吼劈开雨幕,声音沙哑却如裂帛,“他在外活到了十五岁,去年才病逝!临终前只问了一句——‘爹还记得信义二字吗?’”

话音未落,院内骤然传来瓷器碎裂之声,清脆刺耳,像是一根绷到极致的弦终于崩断。

沈砚之浑身一震,眼眶发热。

他知道,那一瞬间,宋主簿的世界塌了。

不是因为儿子没死又死了,而是因为他亲手签下的每一道假文书、焚毁的每一卷旧信、踩碎的每一次良知,都在那个“信义”里被重新审判。

他没有再看那扇紧闭的门,转身走入雨夜,脚步沉重,却不再迟疑。

身后,是十年奴颜婢膝的终结;前方,哪怕万劫不复,他也已无路可退。

而此时的按察司侧门,一道披头散发的身影正踉跄撞开木栅。

宋主簿衣衫凌乱,发丝湿黏地贴在额上,怀中死死抱着一只紫檀木盒,像是护着最后一点命根子。

他双目赤红,额头不知何时磕出了血痕,顺着鼻梁流下,在下巴汇聚成滴,砸在青石板上,绽开一朵朵暗色花。

“我要见吴推官!”他嘶吼着,声音已不成调,“我要自首!我签过三十七道假文书!帮周廷章吞了三十万石军粮!九曲渠断水令……是我亲手誊抄转达的!”

值夜衙役吓得连退三步,还未反应过来,内堂灯火骤亮。

吴推官披袍而出,腰间佩刀未解,目光如电扫过眼前之人。

他沉默片刻,缓缓抬手:“带他进来。”

密室之中,烛火摇曳。

那紫檀木盒打开的刹那,吴推官瞳孔微缩——兵部原始调令副本静静躺在红绸之上,纸页泛黄,边角磨损,却赫然盖着摄政王私印,纹路清晰,不容作伪。

“这些……你藏了十年?”吴推官低声问。

宋主簿瘫坐在地,苦笑一声,泪如雨下:“我不敢交。我怕死,也怕……活着对不住良心。可今夜,我梦见我娘站在火堆前,问我:‘儿啊,你给恶人点灯,照的是谁的路?’”

他抬起颤抖的手,指向窗外雨夜深处:“现在我知道了——有人替我点起了另一盏灯。她不怕黑,也不怕死,就怕这天下人饿着肚子还唱不出一句真话。”

吴推官凝视着他,良久,沉声道:“你说的一切,本官会如实呈报。但你也该明白,一旦开口,便再无回头路。”

“我没有回头路了。”宋主簿喃喃,“但我儿子……他至少让我听见了一声‘信义’。”

与此同时,惠民技坊密室烛光未熄。

苏晚晴立于案前,指尖轻敲桌面,神色冷静得近乎冷酷。

她刚接到秋蝉传来的消息——宋主簿入衙自首,证据确凿。

但她没有立刻命人上报,反而转身对阿兰低语:“立刻调二十箱‘益生酱砖’,换上药行封条,装进运尸车,一个时辰内出城,走北岭旧道。”

阿兰一怔:“姑娘,那是咱们压箱底的发酵秘方,专供军营防瘟用的……”

“正因为重要,他们才会信。”苏晚晴冷笑,“有人巴不得我们藏东西,那就让他们追个空壳去。”

话音刚落,帘外脚步轻响。

谢云书拄着拐杖缓步而来,面色仍因寒毒未褪而苍白,可眼神却锐利如刀锋出鞘。

他将一份写满字迹的奏稿轻轻放在案上,墨迹未干,字字如铁钩银划:

《劾摄政王勾结边将、私控粮道、蓄意断渠以乱民心疏》

“藏好了?”苏晚晴问。

谢云书点头,将拐杖末端拧开,取出空心竹管,将奏稿仔细卷入其中,递向角落静立的秋蝉。

“送去裴御史暂居别院,不可经任何人手。”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记住,若遇拦截,宁毁勿失。”

秋蝉接过,眸光一闪,身形如影般消失在夜色中。

苏晚晴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县衙方向渐熄的灯火,轻轻吐出一口气。

棋,已落至最关键的一步。

她不怕对手狠,只怕对手蠢。

可如今看来,对方不但不蠢,反而极精——正因为精,才更容易贪心,更容易落入“真假难辨”的局中。

她设饵,引蛇出洞;谢云书布网,静待蛛丝马迹。

这一夜,风雨不止,人心翻涌。

而在城西赵判官府邸,书房烛火突亮。

一名黑衣人匆匆跪地:“大人,苏晚晴派人连夜运出一批‘药材’,据查极似她作坊里的‘益生酱砖’,车队已出北门!”

赵判官猛地站起,眼中凶光乍现:“果然是她在藏证据!给我调人,追!务必截下那批货,活要见人,死要见箱!”

他哪里知道,那支车队载的,不过是发酵过的豆麦压成的砖块,连半份机密都不曾沾染。

真正的风暴,早已借着吴推官之手,悄然送入巡按行辕的最高密档。

更深露重,风卷残云。

一片看似平静的夜色之下,无数暗流正朝着同一个漩涡奔涌而去。

而那封藏在空心拐杖中的奏稿,正静静躺在秋蝉袖中,穿街过巷,直指一人——

裴御史,正在灯下翻阅一封突如其来的密函,眉头越锁越紧。

晨雾未散,北岭旧道上蹄声如雷,却只碾碎了一地虚影。

赵判官率三十精壮家丁策马狂追,刀出鞘,弓在手,直扑那支“运尸车队”。

他双目赤红,仿佛已看见自己亲手截下“信义酱”秘方、立功于摄政王座前的荣光。

可当他们冲破层层密林,只撞见一辆空车横亘山坳——车厢掀开,里头竟是一具用草席裹着的死狗,腐臭扑鼻,蝇虫乱舞。

再细看那些标着药行封条的木箱,尽数装的是发霉豆渣压成的酱砖,连喂猪都嫌馊。

“中计了!”赵判官怒极反笑,一掌拍断马鞭,“苏晚晴!你这毒妇,竟拿我等当猴耍!”

可笑归笑,冷汗却顺着脊背滑下。

他知道,这一夜调动私兵越境拦截“朝廷要犯”,已是逾权犯律;如今扑空而返,非但无功,反倒坐实了心虚。

背后之人若想弃卒保车,一把刀就能抹了他全家性命。

而真正的风暴,早已无声落地。

巡按行辕内,烛火燃尽最后一缕芯,天光破晓。

裴御史端坐案前,手中那份《劾摄政王疏》已被反复阅看三遍。

字迹清峻刚毅,条陈分明:从九曲渠断水令的文书篡改痕迹,到军粮调拨中的账目黑洞,再到边关将领与京中贵胄的秘密书信往来……证据链环环相扣,犹如利刃剖开脓疮,将十年积弊血淋淋地摊在阳光之下。

最令他动容的,是奏稿末尾那一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有女子苏氏,以布衣之身行济世之事,造益生之物救瘟疫之民,开惠民之坊授农耕之术——彼尚知‘信义’二字如何写,庙堂衮衮诸公,岂能不知廉耻?”

他闭眼良久,指尖微微颤抖。

这不是一份弹劾,是一纸檄文,一场对朝纲崩坏的审判。

提笔蘸墨,朱砂印盒开启,巡按御史印信重重落下——

“立案彻查九曲渠旧案,即日调集三司会审,涉案人员一律停职待勘。”

印泥鲜红如血,映得满室肃杀。

裴御史望向窗外渐亮的东方,轻声道:“这一局,不是我在审案,是天理在审心。”

消息尚未传出,府衙大堂却已人山人海。

宋主簿披枷带锁被押上公堂,百姓指指点点,骂声如潮。

他曾是令人敬畏的主簿,一手执笔定生死,如今却形如枯槁,面色灰败。

可就在吴推官即将宣判之时,他忽然挣脱衙役束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向围观百姓重重叩首!

“我有罪!”他嘶吼着,声音撕裂咽喉,“但我求诸位记住——真正的凶手不在堂上,而在宫墙深处!他们用‘大局’杀人,用‘忠诚’骗人,把清官变成刀,把百姓当成柴!我签下的每一道假令,都是替他们割断民生命脉的刀!我不敢反抗,我怕死……可今夜,我听见了儿子的声音!他说——爹,你说过做人要讲信义!”

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洒青石,染红了额头下的地面。

人群骤然寂静。

有人低头抹泪,有人握紧拳头,更有人低声传语:“那个苏娘子……真是她逼宋主簿认罪的?”

“不是逼,是点灯。”一位老农喃喃,“黑得太久,人才忘了还能睁眼看路。”

堂上,吴推官沉默片刻,挥袖下令:“暂缓刑讯,送医调治。”目光却穿过人群,落在角落那抹素色身影上。

苏晚晴一袭粗布裙衫,立于晨光之中,神情平静,眼底却燃着一团火。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身旁人的手。

谢云书倚在廊柱边,寒毒未清,唇色泛青,可嘴角却扬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他望着远处天际初升的朝阳,低声道:“风,起来了。”

苏晚晴点头,声音轻如耳语,却字字如钉:

“现在,轮到我们进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