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84章 御前召见,谁是主子?

晨雾如纱,笼罩着杏花村口的黄土道。

蹄声破空而来,铁甲铿锵,马蹄踏碎薄雾,卷起一阵尘烟。

一队禁军骑兵列阵疾驰,玄色战袍上绣着金线云纹,刀不出鞘,却已杀气凛然。

为首的校尉勒马停步,战马长嘶一声,前蹄高扬,他翻身下马,双手捧出一道黄绸诏书,声如洪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召‘信义酱’主理人苏氏即刻入京述职,由禁军护送,沿途州县供奉勿怠!不得延误——”

话音未落,村中百姓纷纷跪倒,瑟瑟发抖。

柳掌柜膝盖一软,直接磕在泥地上;老陶三爷拄着拐杖的手微微发颤。

谁见过这等阵仗?

八百里加急、朱批直下、禁军亲迎……这不是召见,是押解!

可就在这万籁俱寂之际,祠堂石阶之上,一道身影稳稳立着。

苏晚晴披着蓑衣,头戴斗笠,肩头还挂着沾满泥点的布袋。

她手中捧着一只青陶罐,泥封刚盖上,酒漆描金未干。

那是最后一坛“根酱”——她亲手封存,沉于温泉池底后又取出,象征着一切开始的地方。

她缓步走下台阶,脚步不疾不徐,仿佛不是面对圣旨,而是赶集归来的寻常午后。

“民妇苏晚晴,接旨。”她跪地叩首,动作规整,却不卑不亢。

校尉略一打量,眉头微皱。

眼前这女子不过二十出头,粗布麻衣,指节粗粝,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哪有半分能上御膳桌的气派?

可那双眼睛,清亮如寒潭映月,沉静得不像凡俗之人。

交接文书时,她指尖一滑,一枚细长竹牌悄然塞入裴御史袖中。

裴御史不动声色,只垂眸扫了一眼——竹牌上刻着一个“工”字,背面隐约可见墨迹编号。

这是晚晴工坊记账用的副牌,每一笔收支、每一份原料来源都登记在册。

她没说什么,但意思明白:账目可查,民心可证。

我非妖言惑众之徒,亦非无根浮萍。

我在杏花村种下的,不止是庄稼,还有人心。

车队启程,两辆大车缓缓驶出村口。

谢云书换了一身粗布短打,肩挑两只硕大酱缸,低眉顺眼地走在车旁,像极了随行帮工。

他身形瘦削,脸色仍显苍白,可步伐稳健,呼吸绵长,再不见昔日咳喘之态。

夜里宿于驿站,四面围墙高耸,禁军巡逻不断,火把通明如昼。

子时刚过,一道黑影悄至车厢外。

裴御史独自前来,风帽遮脸,声音压得极低:“殿下若想活命,便莫再以‘夫婿’自居。此去京城,步步杀机,你身份一日未正,便是死局。”

车帘倏然掀开。

月光倾泻而入,照亮一张全然陌生的脸。

谢云书站在那里,不再佝偻,不再柔弱。

眉峰如刃,眸光似冰,唇角抿成一条冷硬的线。

他望着裴御史,淡淡开口:“大人可知,当年护送幼帝出宫的,正是你父亲麾下亲兵?第七营,飞骑尉裴昭,死于乱箭之下——因有人泄露路线。”

裴御史瞳孔骤缩,手本能按上剑柄,指节发白。

他知道这个名字。那是家族禁忌,三代闭口不谈的耻辱与悲痛。

“……属下不知。”他终是退了一步,拱手低头,声音沙哑。

车内,苏晚晴静静听着,眼皮都没抬一下。

她正用炭笔在纸上记录今日途经之地的土质颜色、水源流向,仿佛方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不过是夜风掠窗。

次日午时,车队行至一片盐碱荒地,寸草不生,土地龟裂如蛛网。

苏晚晴忽然下令停车。

她跳下车辕,从行囊中取出一把银光闪闪的嫁接剪刀,又捧出几株嫩绿穗苗——根系缠裹湿布,叶片厚实泛蓝,正是她在杏花村培育三年的耐旱麦薯杂交种。

围观百姓渐聚,连禁军也忍不住驻足。

她蹲在官道旁,亲手翻土、插苗、覆膜,一边讲解:“此法名‘麦薯轮植’,春种麦,夏收后栽薯,双季轮作,保水固氮。三年试种,亩产翻倍不止。”

她说完,将一叠誊抄好的种植手册递给身旁农人:“技法无偿献予农司备案,只愿天下再无饥年。”

人群沸腾。

“真能多打粮?”

“她说能,那就一定能!杏花村原先饿死人的地,如今吃都吃不完!”

“善人啊!这才是真正的济世之道!”

几名禁军士兵互相对视,眼神中多了几分敬意。

他们奉命押送,原以为是个靠奇技淫巧博宠的商妇,谁知竟是真有惠民实举的实干之人?

苏晚晴站起身,拍净双手泥土,望向远方起伏的地平线。

而她的对手,从来不是贫瘠的土地,而是那些宁可饿死百姓也要保住权位的庙堂豺狼。

夜深,车队扎营于山道隘口。

风穿林梢,篝火摇曳。

秋蝉默默巡视车驾,忽觉左轮轴心触感异样——指尖拂过一圈细粉,淡香幽微,遇潮则显,分明是内廷追踪用的“雁影香”。

阿兰接过粉末嗅了嗅,眸光一凛,随即低头看向车上那几口密封严实的酱缸……

月光冷冷照在车顶,映出一道细微裂痕,像是被人精心修补过的痕迹。

夜色如墨,山风穿林而过,篝火噼啪炸响,映得人影摇曳不定。

秋蝉指尖沾着那抹淡香细粉,眼神骤冷。

她无声地将粉末捻开,在月光下轻吹——刹那间,银白微光浮现,竟是遇潮则显的“雁影香”。

此香唯有内廷密探所用,专为追踪要犯行踪,一旦沾染,百里不散。

有人在车上动了手脚。

阿兰蹲下身,指尖顺着车轴缝隙一寸寸摩挲,最终停在酱缸底座与木板接合处。

她取出随身小刀,轻轻撬开一道隐蔽卡槽,从夹层中抽出一卷油布包裹的薄册。

展开时,火光映照出斑驳血渍与残缺字迹——

《北境边军名录·九曲渠残卷》。

苏晚晴接过名册,呼吸微微一顿。

纸页泛黄,边缘焦黑,像是从火场抢出的遗物。

上面列着三百七十二名将士籍贯、兵种、军功记录,可多处被刻意刮毁,只剩断续编号。

她的目光落在三处空白格上,瞳孔微缩。

前世作为非遗传承人,她曾参与古籍修复项目,接触过大量明代卫所兵制档案。

而眼前这编码体系,竟与失传已久的“永宁军牒”高度吻合——那是先帝年间边军调令专用的暗码,以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外人根本无法破译。

她沉默良久,提笔蘸墨,手腕沉稳落下。

“甲子·戌位·火行”补入第一空;

“癸亥·寅三·水应”填进第二栏;

最后一处残缺最重,仅剩半枚印章印痕。

她凝视片刻,忽然想起谢云书曾在病中呓语提及“左骁骑营第七队”,心中豁然贯通,落笔如刀:“丙午·辰极·金枢”。

三处补全,整份名册瞬间活了过来——原来这不仅是牺牲名单,更是一份未上报朝廷的战功封赏录。

那些本该受封的将士,却因一道密令被弃于风雪之中,活活冻毙于归途。

苏晚晴缓缓合上名册,指尖抚过封面血痕,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这些人……不是战死的,是被人下令‘不必救’。”

身后帐篷帘幕轻动,谢云书缓步而出。

他不再掩饰身形气度,月光洒落肩头,宛如寒刃出鞘。

他望着她手中名册,眸底翻涌着压抑多年的恨意与痛楚。

“你早就知道我会查出来?”苏晚晴抬头,目光如炬。

他点头,嗓音沙哑:“我不能带大军入京,只能让真相自己走回去。”

她冷笑一声,将名册递还:“你以为这是你一个人的债?杏花村的孩子能吃饱饭,是因为你姐当年冒死送出的种子;我酿的第一坛根酱,埋的就是你们飞骑营的旗布。现在你要去讨命,可以——但这一趟,不是你一个人讨债。”

话音落下,远处传来禁军换岗的铁甲碰撞声。

谢云书凝视她良久,终是伸手接过名册,重新封入酱缸夹层。

那一瞬,他的指节泛白,仿佛握住了千斤冤魂的呐喊。

翌日清晨,京城巍峨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城墙高耸,宫阙森严,朱红大门紧闭,城楼上悬挂着褪色白幡,似为谁戴孝。

忽闻马蹄疾响,一队素衣宦官迎出十里长亭。

为首者面白无须,尖声宣旨:“陛下有旨!信义酱主理人苏氏,由西华门入,不得经正阳!”

众人哗然。

正阳门乃百官朝觐之所,西华门却是杂役贡品出入之地,此举分明是贬为贱役。

苏晚晴立于车辕之上,扶稳那坛封漆未干的“根酱”,唇角扬起一抹冷笑。

“好啊。”她声音清亮,穿透晨风,“那我就让西华门的狗,也尝尝什么叫‘信义’滋味。”

车轮碾过青石古道,沙尘滚滚,仿佛整个杏花村的怒意都在为她送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