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81章 你骂我我就涨价

油灯昏黄,照得孙学究的脸一阵青一阵白。

他手里攥着刚印出来的《江南快报》副刊,指尖几乎要戳破那几行刺目的大字——《媚权酱:昔日清廉劝课,今朝攀附权贵!》。

“好一个苏晚晴!”他咬牙切齿,声音压得极低,却像毒蛇吐信,“仗着几分手艺,竟敢与官府勾结,把百姓当傻子耍?信义酱?呸!如今是‘献媚酱’还差不多!”

他翻来覆去读着自己写的檄文,越看越觉痛快。

那些酸腐词句,句句带刺,字字诛心。

什么“清者自清”?

清不清,还不是由人说!

只要舆论一炒,民心就乱;民心一乱,她的招牌就得砸!

第二日清晨,杏花村外的茶摊上,已有书生模样的人摇头晃脑地念起这篇大作。

话音未落,旁边卖菜的老农就皱了眉:“啥?她跟官府勾结?可我家娃前两天还领了半坛免费酱,说是防暑用的……这也能算黑心?”

“你懂什么!”那书生冷笑,“商贾逐利本无错,但她借官势压人,断了小作坊活路,这就是忘本!如今连母曲都不肯外传,分明是要垄断市场!”

消息如风,三日之内便吹遍十里八乡。

几家小作坊主聚在镇上酒楼,脸色阴晴不定。

有人愤然拍桌:“我们祖辈做酱,凭什么她说涨价就涨价?还非得用她的母曲?不干了!从今往后,咱们自己配菌种,绝不沾她一滴酱汁!”

于是,“反信义联盟”悄然成立。

几家铺子联合张贴告示:“拒用苏家母曲,坚守民间风味。”

然而,就在他们锣鼓喧天地宣布抵制时,一条更炸裂的消息从晚晴工坊传出——

“信义酱全线提价五成,三日后生效。”

公告贴在城南最热闹的布告墙上,红纸黑字,铁画银钩,署名是“柳掌柜代发”,落款盖着晚晴工坊的朱砂大印。

整条街瞬间炸开了锅。

“五成?!一坛酱要两贯钱了?抢钱啊?”有妇人惊叫。

“可不是嘛,前些日子才涨了一成,这才多久?”

可也有人反应不同。

米行老板摸着胡子冷笑:“这时候涨?怕不是脑子坏了。正好,我改天就进别家的酱。”

但没过三天,这些人全傻了眼。

因为——全城断货了。

不止本地,连邻县的商队都派了脚夫日夜兼程赶来预购。

米铺、酒楼、甚至军营采办的小吏都悄悄递来订单。

原本观望的商户急得直跺脚,早知道该早点囤货!

市集上,几个曾加入抵制联盟的作坊主面面相觑。

“她……她这不是疯了吧?越被骂越涨?”

“可为啥大家还抢着买?”

此时,晚晴工坊门前已排起长龙。

不只是富户,连挑担卖浆的苦力也攥着铜板来买一小罐。

而这一切,都在谢云书的预料之中。

书房内,他倚窗而立,手中轻摇一把折扇,唇角微扬:“他骂得越狠,咱们越要涨。骂是免费广告,涨是筛选人心。”

苏晚晴坐在案前,正一笔一划誊抄本月豆料采购清单。

听到这话,抬眸睨他一眼:“你就这么笃定?万一没人买账呢?”

“因为你不是靠嘴活着的。”谢云书转身,目光沉静如水,“你是靠真东西吃饭。他们可以诋毁你攀附权贵,但挡不住孩子喝完酱汤后不再拉肚子,挡不住老农用了你的发酵法,粮仓再没发霉。”

他走近几步,声音低了几分:“孙学究以为他在掀风浪,其实不过是在帮你试水温。真正信谣言的人,从来不会第一个掏钱;而真正需要你的人,哪怕贵,也会抢。”

苏晚晴默然片刻,忽然笑了。

她提笔,在涨价公告旁添上三条小字细则:

一、每月十五为“成本公示日”,工坊开放参观,现场核算豆价、人工、燃料,明账亮本;

二、设立“挑刺奖”——凡指出生产流程漏洞者,奖励十坛特级信义酱;

三、推出“平民版信义酱”,减工减料但绝不掺假,售价仅为原版三分之一,专供贫户及灾民。

阿兰送走报馆来取稿的笔杆子,回来时忍不住问:“第三条……真要这么做?卖那么便宜,岂不是亏本?”

“亏一时,赢一世。”苏晚晴合上账册,眼神清明,“我们卖的不是酱,是信任。有人用嘴毁它,我们就用手建起来。”

数日后,成本公示日当天,工坊大门敞开。

数百百姓涌入恒温室,亲眼看着技师称豆、测温、记录耗柴量。

一位老匠人当场指出灶台余热未回收的问题,苏晚晴当场记下,并宣布此人获得“挑刺奖”。

更有无数母亲抱着瘦弱的孩子前来领取平民酱,有人跪地叩首,哽咽道:“我家男人饿死在边关……这几年靠这口酱吊命,如今还能便宜买到,老天有眼啊……”

人群之中,孙学究远远站着,脸色铁青。

他看着那长长的队伍,看着人们脸上不再是怀疑,而是感激与信赖,只觉胸口一阵闷痛。

“她……她竟用这种方式……”

话未说完,忽听身旁孩童天真发问:“娘,那个穿灰袍的伯伯为啥瞪我们?他还往地上吐口水,真讨厌。”

孙学究猛地一僵,慌忙低头,仓皇离去。

夜风拂过工坊高墙,灯笼摇曳,映出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

苏晚晴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市集,轻声道:“你说,他们还会信一个只会写酸文的秀才吗?”

谢云书侧头看她,眼中星光流转:“当真相摆在灶台上,谁还愿意听谎言在纸上爬?”第七十四章 谁在暗处点火

晨雾未散,杏花村外的官道上已车马喧嚣。

晚晴工坊门口那口曾被孙学究唾骂“敛财凶器”的大缸,此刻竟成了百姓争相合影的“福缸”。

有人偷偷摸一把缸沿,说是沾沾“信义气运”;更有孩童趴在地上数门槛上的脚印,嚷着“今天又来了三百人”!

市井巷陌间,风向早已逆转。

“人家明账亮本,反倒我们听秀才瞎咧咧?”卖豆腐的老张蹲在摊前嗑瓜子,嗤笑一声,“我婆娘昨儿还说,要不是苏娘子的平民酱,娃儿又要闹肠胃。”

“可不是嘛!”隔壁布庄老板娘接话,“我家米缸用了她送的防霉曲,三个月没长一粒霉斑。那酸秀才倒好,自己家粮仓都发臭了,还有脸写文章骂人?”

这话传得快,偏巧被路过的孙学究听得真切。

他一身灰袍,脚步踉跄,脸色比纸还白。

昨日那场“挑刺奖”开放日,他远远站着,却被一群领酱的主妇认出。

霎时间,七嘴八舌如刀似箭:

“你家米缸发霉,咋不去告天老爷?”

“写文章就能当饭吃?我家娃喝了信义酱,夜里不哭不吐,你行吗?”

“有本事你也做个不馊的酱啊,光会咬文嚼字!”

他羞愤欲死,转身欲逃,却不慎踩到工坊外搬运酱渣的湿滑板车,脚下一空,“扑通”一声栽进了堆满发酵残渣的大池子里!

恶臭四溢,路人掩鼻疾走,唯有几个顽童围观看热闹,拍手大笑:“酸儒掉酱桶咯!这回真成‘酸’儒了!”

他挣扎爬起,浑身黏腻腥臭,衣袍滴着黑浆,狼狈如乞丐。

一路被人指点嘲笑,连平日点头之交的茶肆掌柜也闭门不见。

那一夜,他在破庙中蜷缩至天明,牙齿打颤,不是冷,是恨。

而此时,晚晴工坊内,灯火未熄。

谢云书立于窗前,指尖夹着一封拆开的密信,火漆印已被轻轻刮去,无痕无迹。

信纸极薄,字迹细如蚊足,却是裴府管家亲笔——那位老仆三年前曾受过苏晚晴赠药活命之恩,自此暗中传递消息。

“尚书已密令徐文远,秋祭前务必令苏氏破产。手段不论,只求无声无息。”

他眸色一沉,唇角却缓缓扬起,像是早有预料。

提笔蘸墨,在信纸背面只批了三个字:

“让她再涨一次。”

墨迹未干,窗外风动,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案头,像是一声冷笑。

次日清晨,工坊照例张贴新告示,红纸金字,赫然写着:

“第二批贡品特酿·限量发售。每户限购两坛,价高者得。拍卖定于城南商会,三日后开场。”

百姓哗然。

“啥?还要拍卖?这不是富户的游戏吗?”

“哼,怕是又要哄抬物价!”

可话音未落,柳掌柜便登台宣布规则:

所有竞拍者须实名登记,拍得者名单公示三日;

所得银钱三成用于扩建平民酱生产线,七成投入新式曲种研发;

且——凡参与拍卖者,需签署《食安承诺书》,不得掺假转售。

一时间,质疑声渐弱。

真正令人震惊的是拍卖首日。

起拍价便是普通信义酱的十倍,竟无人退场。

竞价一路飙升,最终一坛三斤装特酿,被一位蒙面买家以百两黄金拍下!

全场死寂。

事后才知,那人是京中裴御史的心腹家奴。

裴大人尝过一次信义酱拌笋丝,便念念不忘,此番竟是亲自下注,只为试探这“民间小酱”的价值底线究竟有多高。

消息传回,苏晚晴正伏案核对新一批豆料入库单。

她听完汇报,指尖轻点账册边缘,忽然笑了。

“骂我的人,成了我的推广员;想毁我的人,反替我验了身价。”

她合上账本,眸光清冽如淬火之刃,“既然他们这么关心我值多少……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当晚,宫中某处偏殿烛火微明。

一名内侍捧着青瓷小碟缓步走入,碟中浅褐色酱汁澄澈透亮,泛着琥珀光泽,香气幽幽,竟能穿透三重纱帘。

尚膳局老掌勺亲自调了一碟藕片,摆于御膳最前端。

只是谁也不知,这一口滋味,将掀起何等惊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