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45章 我卖的不是桃,是“活命方”

天光未亮,杏花村口那块新立的木牌前已围满了人。

粗木削成的牌子上墨迹未干,三行大字赫然醒目:“一篮桃换一副药方——专治咳喘、积食、气血亏。”底下还用小字补了一句:“限五十份,先到先得。”

人群嗡嗡议论,有摇头嗤笑的,也有半信半疑的。

几个邻村郎中模样的人凑近细看,忍不住冷笑:“哪来的神果?还能治病?莫不是想钱想疯了!”

可就在日头初升时,陆郎中亲自来了。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手里捧着一个红漆木匣,走到木牌下,当众打开——里面是一张盖着“济仁堂”官印的黄纸,上书《润肺生津丸》秘方,末尾一行小字清晰如刀刻:须配“晚晴露”鲜果为引,三日见效,七日见功。

全场骤然安静。

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有人瞪大双眼,更有病患家属扑通跪下,声音颤抖:“陆大夫……您也认这果子有用?”

陆郎中不答,只将药方轻轻贴在木牌背面,转身离去,背影沉稳如山。

消息像野火燎原,一夜之间烧遍三县。

第二天清晨,通往杏花村的土路上挤满了马车、担架、跛脚行走的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人。

他们从十里八乡赶来,只为换一篮“晚晴露”。

有的带着祖传验方,有的空手而来,只求能挂上号、排上名。

苏晚晴站在村口临时搭起的棚子里,目光冷静地扫过人群。

她没有立刻开售,而是命桃姑领着一队村妇设立流程:先由陆郎中坐诊问症,开具凭证;再凭证领取一篮桃,登记姓名住址与病情;最后签字画押,承诺如实反馈服用情况。

秩序井然,滴水不漏。

她在账册角落记下一句话:“信任不可滥用,疗效才是根基。”

三天后,第一波反馈陆续送来。

“我老母十年积食,昨儿竟主动要饭吃!”

“孩子夜里不再咳醒,睡得比鸡还沉!”

“我爹瘫在床上五年,今早自己坐起来了!说是嘴里甜,心里也亮堂……”

苏晚晴一一查阅,指尖在“有效”二字上重重划下红圈。

她当即召集村中识字青年,连夜誊抄真实案例,汇成一本《食用疗效实录》,次日便张贴于县城各大药铺门前。

最醒目的位置写着一位七岁患儿母亲的手记:“我儿自出生便喘不上气,三年未安眠。服‘晚晴露’第三夜,整宿酣睡,晨起能跑能跳。若此果为毒,那世间何物才算良药?”

围观者无不动容。

就在这股热潮愈演愈烈之际,赵元禄终于坐不住了。

他连夜调来百筐陈年桃干,在集市上低价抛售,每斤仅需十文。

“新鲜水果寒凉伤胃!”他雇的泼皮四处吆喝,“吃多了损阳气、坏脾胃!别被那女人骗了!”

谣言四起,人心浮动。

第三日午时,苏晚晴却令人抬出一只刚死的野兔,当场剖开胸腔——众人只见其肺叶乌黑如炭,布满脓斑,腥臭扑鼻。

“这是昨夜山中猎户送来的一只病兔,死前呼吸困难,咳血不止。”她手持银刀,冷静陈述,“现在,请诸位见证。”

她命人将“晚晴露”的汁液灌入兔尸口中,又将其置于阴凉处,每日滴注三次。

七日后,再度公开解剖。

这一次,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原本溃烂的肺部竟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黑斑消退大半,组织纹理清晰可见,虽不能复活,却显生机回转之象。

苏晚晴立于高台,声音清越如钟:“你说它寒凉伤胃,可它为何能清肺毒、化瘀滞?若真有害,怎能让死物脏器生变?若不信——欢迎来验尸!”

人群哗然,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些曾质疑的人低下了头,散布谣言的泼皮早已溜走。

赵元禄躲在远处茶楼雅间,捏碎了手中的茶盏,指节发白,眼中怒火几欲喷出。

而苏晚晴并未停下脚步。

当晚,她在灯下翻开《疗效实录》,逐页批注。

烛火摇曳中,她的眸光愈发锐利。

她忽然提笔,在空白页写下三个字:“订疗计”。

停顿片刻,又添一句:“以果为药引,以时间为契约——让希望,变成可衡量的东西。”

窗外,月色正浓。

村外山道上,一支驮着药材的驴队悄然靠近,为首之人正是小满,肩挎竹篓,脚步坚定。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青壮,人人腰间绑着特制藤篮,防震、避光、恒温——专为运送鲜果打造。

他们还不知道,明日清晨,全村百姓将看到一面崭新的告示牌立在祠堂前。

上面没有价格,也没有承诺。

只有两个字,铿锵有力:

“开始。”夜风穿林,拂过新漆的木轮与绷紧的藤绳。

驴蹄踏碎晨露,一队驮着冰匣的毛驴自杏花村口鱼贯而出,每辆驴车前都挑着一盏防风灯笼,火光摇曳中映出旗面上那五个烫金大字——“晚晴露·疗养专供”。

村中老少立于道旁,目送小满带队出发,眼神里不再是当初的怀疑讥讽,而是真切的敬重与期盼。

短短半月,“订疗计划”如星火燎原,从最初的五十户试水,到如今三县百户签约不断。

一贯钱押金看似不多,却是贫苦人家咬牙挤出的救命钱——可他们信苏晚晴,更信那些活生生的好转病例。

苏晚晴站在谷仓门口,指尖捻起一粒晾干的桃核,轻轻一碾,清香微溢。

她望着远去的车队,眸底沉静如水。

“这已不是卖果子了。”她低声自语,“是把命,一篮一篮地托付出去。”

她转身回屋,案上摊开着《订疗手册》初稿:每日配送时间、病症追踪表、反馈回执模板……甚至连“若遇暴雨改道应如何通知患者家属”都写得清清楚楚。

她一笔一划补上最后一句:“信用一旦崩塌,便再难重建。故宁慢勿错,宁亏勿欺。”

此时,里屋烛影微动。

谢云书倚在窗边,手中展开一张羊皮地图,墨线纵横间,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点——那是“桃递队”每日必经的驿站、歇脚处、医馆联络点。

原本零散的路线,如今已被串联成网,如血脉般延伸至方圆二百里内的大小村落。

他指尖轻点几处枢纽城镇:青石镇、白河渡、南坪集。

这些地方既是商道要冲,也是疫病高发之所。

如今却因“晚晴露”的流通,成了健康希望的中转站。

“她在建一条民生供应链。”他低语,唇角浮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用一枚桃子,撬动整个底层命脉。”

可正因为如此……也必将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核心。

他收起地图,目光落在墙角那副特制冰窖图纸上——苏晚晴亲手绘制,利用山泉引流加硝石降温,使鲜果可保鲜七日不腐。

这技术若传出去,足以震动整个南北货殖行当。

而眼下,它却被藏在一个偏远山村,只为让病人按时吃上一口“药引”。

荒唐,却又动人。

他忽然想起昨夜那个跪在棚外的老妇人,捧着空篮,哭着说:“大夫说我儿没救了,可我信你,苏娘子,我还想再换一次希望。”

那一刻,他看见苏晚晴眼底闪过一丝动摇,随即化为铁一般的坚定。

她亲自提篮相赠,只道:“这一篮,不算钱。”

——她不信天命,只信人为。

可人心贪欲无尽。

当“订疗计划”惠及千家,当嫁接苗供不应求,当桃姑带着徒弟日夜剪穗累到晕倒,苏晚晴当众宣布:“每卖出十篮桃,就免费教一人嫁接术。”

此言一出,四方震动。

这不是施舍,是授人以渔;不是垄断,是共富之路。

农户们争相报名,连邻县的地主都派了家仆潜入学习。

而苏晚晴毫不设防,反倒鼓励桃姑广收学徒:“技在民手,才不怕断根。”

灯下,她合上《杏花农录》最后一章,笔锋遒劲:

“技术不藏私,利不分独享——凡愿耕者,皆可共富。”

窗外,月明星稀。

一辆满载鲜果的驴车正驶向远方城镇,旗帜猎猎展开,如同吹响的号角。

而在她未曾察觉的角落,谷仓深处,一排排竹篓整齐码放,每一袋都标着“备储”二字。

她尚未清点——去岁垦荒所获,存粮早已悄然突破千石。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暴将至,但这片土地,终于自己长出了筋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