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26章 赶集那天,我把仇人的腰包掏空了

夜雨初歇,天边翻出鱼肚白时,苏晚晴已将背篓整好。

竹编的双肩背篓沉甸甸压在肩上,里面是昨夜亲手封坛的梅子酒、桂花酿,还有用粗陶罐装好的脆腌萝卜、酸豆角——每一样都贴了小纸条,写着“杏花村自产,不掺沙土”八个字,墨迹未干,却力透纸背。

她站在院中,脚边是谢云书铺开的那张泛黄商路图。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纸上洇出斑驳痕迹,像一道道未解的谜题。

“你记住。”谢云书倚在门框边,脸色依旧苍白,可眼神却锐利得不像个病人,“周记粮行在城南设了三处暗仓,外表看是柴草堆,实则是囤粮黑市。他们用陈谷掺沙、霉豆做酱,打着‘赈灾同款’的旗号高价卖出去,百姓不知情,还以为便宜实惠。”

他指尖点着图上一处红圈:“这是‘柳叶巷口第三棵槐树’,树皮上有斜刻的一道痕,下面埋着取货暗号牌。若见伙计蹲下系鞋带,就是接头人来了。”

苏晚晴听得极认真,一边听一边把关键信息默记在心,连呼吸都放轻了。

她不是没见识过黑心商人,可像周家这般,拿灾民口粮当生意做的,简直丧尽天良。

“你还记得我教你的那句暗语?”谢云书问。

“月照西楼,米不过斗。”她低声复述,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钉。

谢云书微微颔首:“若有人回应‘风起北巷,价由我定’,便是他们的人。别搭话,只留下样品,转身就走。让他们争,我们看。”

苏晚晴抬眼看他,忽然笑了:“你这脑子,不当账房真是可惜了。”

谢云书眸光微动,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随即又恢复清冷:“我只盼,这一局,能让他们再也爬不起来。”

她背上背篓,正要出门,谢云书却忽然伸手,从怀里取出一枚铜钱,轻轻放进她掌心。

那铜钱边缘磨损严重,正面刻着一个极小的“谢”字,隐于纹路之间,若不细看,根本察觉不到。

“拿着。”他说,“万一遇险,找城东‘老孙记’药铺的掌柜,亮这个。他是旧人。”

苏晚晴一怔,低头看着那枚铜钱,心头莫名一紧。

她想问什么,可对上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终究没开口。

只是用力握紧了铜钱,塞进袖袋深处。

“等我回来。”她只说了四个字,转身踏出家门。

晨雾弥漫,村道湿滑,她的脚步却稳得像犁过田的牛车轮,一步步碾向通往府城的方向。

府城集市早已人声鼎沸。

青石板路上挤满了挑担小贩、推车妇人,叫卖声此起彼伏。

苏晚晴寻了最热闹的十字街口,支起一张旧木案,摊开红布,将果酒与腌菜一一陈列。

她不做遮掩,直接搬出一口小陶坛,“砰”地启封——

刹那间,一股清甜醇香如风卷浪,猛地炸开!

路人纷纷驻足,抽动鼻子:“这味儿……是梅子酒?”

“不止!”旁边一个老头咂嘴,“这香气干净,没有杂味,绝不是市面上那些勾兑水!”

苏晚晴立于案后,朗声道:“杏花村自酿,原料皆出自本村良田,绝不掺沙土、不加腐豆!今日试饮,免费!”

她说完,亲自舀了一勺琥珀色酒液倒入瓷碗,递给围观人群中最年长的老者。

老人尝了一口,眼睛顿时睁大:“哎哟!这酸甜适中,回甘悠长,比我闺女出嫁时喝的还地道!”

人群骚动,争相试饮。

就在这时,斜对面传来一声冷笑。

“倒腾点山野腌菜,也敢在这儿吆喝?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

周掌柜踱步而来,锦缎直裰,肥脸横肉,身后跟着两个膀大腰圆的伙计,抬着几筐灰扑扑的酱菜,哐当砸在摊位上。

“瞧瞧!这才是正宗‘赈灾同款’酱菜!两文一碗,贱卖惠民!”他高声嚷道,“人家小姑娘的东西贵得离谱,吃一口要十文,全是骗乡亲们的血汗钱!”

百姓一听价格悬殊,不少人开始犹豫。

苏晚晴却不慌不忙,只淡淡一笑:“两文一碗?难怪颜色发黑,气味发馊。周掌柜,您这豆渣是不是霉变之后才腌的?要不要我当场剖开一坛,晒出来给大家验验?”

周掌柜脸色一僵:“你胡说什么!”

“是不是胡说,尝过便知。”苏晚晴转而面向众人,“今日我店新推‘买三送一’活动,凭购买凭证,还可兑换一斤平价米。但——”她顿了顿,声音陡然压低,“我劝各位,别买周家那‘赈灾同款’,吃了轻则腹痛,重则伤肝。”

人群中已有尝过两种酱菜的食客皱眉对比,立刻怒道:“还真是!这周家的又苦又涩,一股霉味!苏娘子的却脆爽鲜香,差了十万八千里!”

“咱们被坑了!”有人怒吼。

周掌柜气得面皮发紫,挥手就要砸摊报复。

可苏晚晴早有准备,李猎户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她身后三步之外,背着弓箭,眼神如鹰隼般冷峻,只一眼扫来,便让那几个泼皮不敢上前。

混乱中,苏晚晴不动声色地将几张盖了私印的“兑米凭证”悄悄塞进几位可信老农手中,低语几句。

人群渐渐沸腾,周家摊前冷冷清清,而她的案台前却排起了长队。

就在喧闹达到顶峰时,一名蓝衣小吏匆匆穿过人群,手里攥着一份文书,直奔商会驻点而去。

没人注意到,那小吏袖口,别着一枚不起眼的柳叶形铜扣。

更没人看见,李猎户趁着人流涌动,悄然拐进了巷子深处——那里,正对着周家商行后墙的一扇窄门,门楣上,歪歪斜斜刻着一道斜痕。

晨光未散,府城的喧嚣却已悄然退潮。

街市上摊贩收笼,残叶碎纸随风打转,唯有青石板缝隙间还残留着昨夜酒香与争执的余温。

苏晚晴走在归途,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

肩上的背篓空了大半,但腰间的布袋却鼓鼓囊囊——十七两银子,沉甸甸地压在她身侧,也压在她心上。

这不是钱,是刀,是她在没有刀剑的时代里,亲手铸出的第一把利刃。

她没回头,却知道有人在看她。

不是李猎户那如影随形的护卫目光,也不是路人好奇的打量,而是一种更深、更冷的东西——像是蛰伏于暗处的蛇,在蜕皮前最后一次吐信。

但她不惧。

穿过杏花岭最后一道山坳时,她终于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那枚谢云书给的铜钱,在指间轻轻一旋。

阳光穿过林隙,照在铜钱边缘那个极小的“谢”字上,微光一闪,如星坠潭。

她忽然开口:“你早就算到了,是不是?周家今日必乱。”

谢云书站在她身后几步远,不知何时已换了一身粗布短褐,脸色依旧苍白,可站姿却不再佝偻。

他望着远处渐隐于暮色中的府城轮廓,声音轻得像风:“他们靠三样东西活着:官府的眼开眼闭、百姓的无知愚信、还有源源不断的银子填坑。如今三足断其二,剩下那一根,撑不了几天。”

他顿了顿,抬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枯叶,指尖轻轻一捻,叶片碎成粉末,簌簌落下。

“你当街揭伪,夺其信;我借势举报,削其名;陈秀才引律条,压其罪;李猎户入仓记账,断其脉。”他低声道,“这一局,不是巧合,是我们四人织的网。他们昨日还在笑山野村妇不懂规矩,今夜就得跪着数自己还剩几颗牙。”

苏晚晴侧头看他,眸光微动。

她一直觉得谢云书是个谜,可现在她明白了——他不是谜,他是刀,藏在病弱躯壳里的复仇之刃。

而她,不过是那柄刀终于得以出鞘的契机。

“二十石存粮被罚没,对周家而言不止是损失。”她缓缓道,“那是他们的周转命脉。没了这批粮,接下来三月,他们连‘赈灾同款’都凑不齐。”

“更糟的是,鹰徽令牌持有者的名单。”谢云书冷笑,“那不是普通伙计的身份牌,那是通向官仓私兑的凭证。谁拿了,谁就是共犯。”

两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锋芒毕露的寒意。

此刻,周家商行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账目不清、仓储被查、商户退订、百姓围门讨说法……更重要的是,那些曾与他们勾结的胥吏,一个个开始装聋作哑,生怕被牵连。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暮色四合,山道蜿蜒。

两人并肩前行,脚步踏在落叶上发出细碎声响,仿佛踩过旧秩序的尸骨。

苏晚晴忽而笑了:“你说,他们现在会不会后悔,当初逼我们交租、砸我家灶台、说我‘娶的男人是个怪胎’?”

谢云书脚步微顿,眼底掠过一丝晦暗不明的情绪。

片刻后,他低声说:“他们会更后悔的。”

话音落下,一阵山风吹过,卷起路边枯枝,也吹动了他袖口一抹极淡的血痕——无人察觉,那是昨夜潜入仓库时,为取一份关键账册所留。

远处,杏花村的灯火隐约可见。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一封封密信正在送往邻县的路上;十二户被强占田产的人家,正围坐在油灯下,颤抖着手按下一个又一个鲜红的手印。

风暴未至,雷声已在云中滚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