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从少爷到皇帝 > 第13章 铸币材料

从少爷到皇帝 第13章 铸币材料

作者:放牛的小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22:37:10

此言一出,陆梦龙眼中精光爆闪,猛地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忍不住击节赞叹:“妙啊!大王!此策真乃神来之笔!如此一来,主动权尽在我手!”

这样一来,他们手中始终会积存一部分夏元,如果他们还想继续购买我们利润丰厚的商品,就要想办法获取更多夏元!这就逼着他们不得不接受和使用夏元,否则他们的生意规模就会受限!”

“正是如此!没有足够的夏元,他们就无法持续、大规模地采购,其试图用海量真银冲击我大夏市场、套购战略物资的企图,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他们带来的物资,反而成了我们国库的储备和推行夏元的助推器!

同时,通过这种半银半元的支付方式,我大夏朝廷可以将国库中积存的多余白银,名正言顺地、有计划地花出去,换回我们急需的粮食、铜铁等战略物资。

这既减轻了我们未来完全依赖新币后,处理旧有白银库存的压力,也极大地降低了全面回收旧银、重铸新币的成本和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张行看向陆梦龙,笑着补充道:“至于陆尚书所担心的,明朝士绅用足色真银冲击的问题,就更加不足为虑了。

我之所以让马忠暂时不抓捕那些还在境内收购商品的人,一方面是为了引蛇出洞,摸清网络;

另一方面,也正是要让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主子,觉得这条贸易路线依然有利可图,不至于因为我们的新政策而立刻狗急跳墙,采取更极端的破坏手段,我们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掌控一切的自信:“不过,陆尚书倒是提醒了我,对于这些人,也不能过于严苛,后续,我们可以采取放一波,抓一波的策略。让他们成功运出几批货物。

然后,我们选择时机,果断收网,抓捕几条大鱼,既能震慑宵小,补充府库,又能控制走私规模,避免其对我们的新经济政策造成实质性干扰,这张一弛,主动权始终在我们手中。”

陆梦龙听完这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完整策略,心中震撼无比,深深躬身道:“大王算无遗策,臣拜服!如此一来,所有主动权尽在我大夏掌握,贸易规则由我而定,货币推行水到渠成。

即便明廷那些士绅察觉后想要联合抵制,我们亦可另辟蹊径,例如寻找濠镜(澳门)的佛郎机人、南洋的红毛夷(荷兰人)等海外商贾进行贸易。

我大夏商品乃是独一无二的硬通货,根本不愁销路,只怕他们争抢不及!”

张益达也彻底放下心来,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如此周详的谋划,为父再无疑虑了,看来这金融之道,亦是治国之要,行儿你已深得其中三昧。”

他将话题拉回实际操作层面:“那接下来,最紧要的便是铸币本身了。陆尚书,你寻访的雕刻、金石方面的大家,进程如何了?”

陆梦龙连忙回道:“回老太爷,人选已定,正在前来西安的路上,大约再过几日便能抵达。”

张行点了点头,接口道:“好,我在从四川返回途中,也已去信给研究院的诸位研究员去了书信,他们在格物、工巧方面造诣极深,对矿物、金属亦有研究。

算算时间,他们大约也在这几日内抵达西安。”

他目光扫过二人,语气中带着开创历史的决断:“待人才齐聚,便是我大夏夏元诞生之时!我们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钱币,更是一套足以支撑大夏未来百年强盛的全新经济基石!”

殿内的烛火跳跃了一下,仿佛也感应到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席卷天下的金融变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1635年1月16日,崇祯八年,大夏新朝三年,一寒风凛冽,但西安城内新划定的铸币工坊区域却灯火通明,气氛热烈。

连夜从各地赶来的研究员,以及须发皆白和正值壮年的金石学家、雕刻大家以及经验丰富的铸币老匠人,顾不上旅途劳顿,被直接引到了这里。

工坊核心区域的巨大木桌上,静静躺着几枚张行凭记忆绘制的、细节经过他优化和符合当下审美的大洋样式图,以及几个用锡铅赶制出的粗糙模型。

图案正面是环绕麦穗的大夏通宝四字,背面则是交叉的剑盾,边缘带有清晰的防伪齿纹,形制之新颖、设计之精美,让这些见多识广的大家们也为之目眩。

对于张行决定放弃传统银锭,采用这种圆形币制的决心,众人并没有提出疑问,大王既然连实物模型都已拿出,其意已决,他们需要做的,是实现大王的构想。

宋应星仔细端详着模型,手指感受着那齿边的锐利,率先开口:“大王,此币形制精巧,图案繁复,尤其是这边缘齿纹,非极高超之工艺难以仿制。

您既已定策,我等自当竭力实现,大王急召我等前来,想必难点在于铸币之材料?”

“宋先生所言不差。”张行赞许地点点头,拿起一枚粗糙的锡铅模型,“按常理而言,铸币多以铜为主,或以银铜合金,然,诸位皆知,我大夏如今铸炮,需大量精铜。

若再以大量铜料铸币,则军工与民生日用,必起冲突,缺口巨大,难以弥补。”

一位名叫周兖的铸币中年接口道:“大王思虑深远,若我大夏新币能以此独特形制,再辅以秘而不宣之材料配比,确可如大王所愿,令外人极难仿造,杜绝如明廷官银那般,士绅豪强皆可私铸,以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混乱不堪之弊政。”

宋应星沉吟道:“铜,确不可多用,既要保证钱币之色泽近银,以利百姓接受,又需其硬度足够,耐磨耐流通,还需兼顾成本与铸造工艺之难度……我以为,或可在银、铜之外,再添一物……”

周砚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锌?宋先生是指,以银、铜、锌三者合成?”

喜欢从少爷到皇帝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从少爷到皇帝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