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 > 第9章 扩大生产与原料危机

接下来的几天,李铁柱的生活仿佛上了发条。天不亮就和母亲起来煮蛋,放学钟声一响就揣着温热的布包冲向老槐树。生意出乎意料地好,几乎每天都是“一抢而空”的局面。

那个叫铁蛋的小胖子果然成了他的“忠实顾客”兼“免费宣传员”,每天雷打不动第一个来报到,还真带来了几个同学。孩子们口口相传,“老槐树下卖的香蛋”几乎成了放学后的一项固定期待。

李铁柱怀里揣回来的钱,也从最初的一毛五,慢慢变成了两毛、两毛五…虽然依旧微薄,但每天都能见到进项,这感觉实在太好了。炕席底下的那个小布包,渐渐有了点分量。

家里的气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虽然糊糊依旧稀薄,但至少每天都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棒子面了。李母熬糊糊时,手下意识地从缸底多捞了半勺面,看着锅里渐渐浓稠的粥汤,她脸上那刀刻般的愁苦皱纹,似乎都舒展了些许。

小丫的变化最明显。或许是因为每天都能有点盼头(哥哥可能会带回一颗糖,或者粥能稠一点),她的小脸上多了些笑容,围着李铁柱转悠的时间也多了,总会叽叽喳喳地问:“哥,今天卖得快不快?”“哥,铁蛋又来了没?”

这天晚上,李铁柱照例把当天收入——皱巴巴的两毛三分钱——交给母亲。李母数钱时,嘴角甚至牵起了一个极淡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但李铁柱的眉头却微微拧着。他看着母亲将钱藏好,沉吟了一下,开口道:“娘,咱明天…得多煮几个。”

李母藏钱的手一顿,脸上的那点微光瞬间消失了,警惕地抬起头:“多煮?煮多少?七个还不够?你可别贪多!树大招风!”

“不是贪多。”李铁柱摇摇头,语气认真,“娘,您没发现吗?这几天,天天都有没买上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七个蛋,根本不够卖。咱要是能煮九个,十个,就能多赚好几份钱!”

“多赚是好…”李母下意识地附和,但立刻又回到了现实的忧虑,“可…可本钱呢?多煮两个蛋,就得多投进去好几分钱本钱!万一…万一明天运气不好,卖不掉呢?这蛋又不能留过夜,馊了咋整?那不全赔了?”

她的担忧永远是具体而现实的,像一根缰绳,试图拉住儿子那似乎越来越敢想的心思。

“娘,咱现在天天都卖光,说明娃娃们认这口儿!”李铁柱试图解释,“这不是运气,是咱的东西好!您想,多卖一个,咱就多赚差不多两分钱!十个蛋,本钱也就一毛五左右,能卖五毛钱!净赚三毛多呢!”

“三毛多”这个数字让李母呼吸急促了一下,眼神闪烁,显然被触动了。一天三毛多,十天就是三块多…这在那时候,简直是一笔不敢想象的巨款!够买多少斤粮食?够她吃多少副止咳的草药?

她心动了,但仅仅是一瞬。更大的难题随即浮现。

“…就算…就算俺们敢煮…”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为难,“…鸡蛋呢?咱家那两只老母鸡,争气了一天也就下两个,有时候还歇窝…这七八个蛋,已经是俺偷偷攒了好几天,没舍得拿去换盐的了…上哪儿去弄更多的蛋?”

这确实是个问题。李铁柱也皱紧了眉。原主的记忆告诉他,村里家家户户鸡下蛋,除了自家吃,大多也是攒起来,要么去供销社换点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要么就是谁家媳妇坐月子、走人情时当礼物。直接拿钱买的,少。

“娘,咱…咱能不能跟邻居家买?”李铁柱试探着问,“就按供销社收的价,或者稍微高一点?比如…三分钱一个?”

“买?”李母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眼睛都瞪大了,“拿钱买鸡蛋?柱儿,你真是…真是赚了几分钱就不知道咋花了是吧?谁家舍得拿现钱去买鸡蛋吃啊?那都是拿鸡蛋换钱的!咱这倒好,拿钱换鸡蛋?这…这不成败家子了吗?”

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冲击,仿佛李铁柱提出了一个极其荒谬的提议。

“娘,这不是败家!”李铁柱耐心解释,“咱买了鸡蛋,做成茶叶蛋,卖了能赚更多的钱!这叫…这叫本钱!是投资!”

“投啥资俺不懂!”李母固执地摇头,脸上写满了不认可和心疼,“那活生生的钱票子,换几个蛋回来…俺这心里…不踏实!空落落的!万一…”

又是“万一”。李铁柱心里叹气,知道光靠说很难扭转母亲几十年形成的观念。

“娘,您看这样行不,”他退了一步,“咱先试试。明天,您就去相熟的几家问问,比如张婶家,比如前院王大娘家,就说…就说我病好了嘴馋,想多吃两个蛋补补,按三分钱一个跟她们买。先买…买五个!看看她们卖不卖。”

李母脸上显出极度的为难和羞窘:“这…这咋开得了口啊…买蛋吃…人家背后还不知道咋笑话咱呢…再说,咱哪有那么多现钱天天买…”

钱!又是钱!本钱不足!李铁柱感到了掣肘。炕席底下那点钱,买了鸡蛋,就可能不够买明天的粮食,这是一个死循环。

“还有…”李母的忧虑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酱油…茶叶沫子…也快见底了。张婶家那点碗底子,都快让俺刮干净了,俺都没脸再去借了…这要是去供销社买…那可都是要票的!还得花钱!咱那点粮票肉票攒着过年还指不定够不够呢,哪能拿去打酱油?这…这又是一笔开销啊!”

酱油、茶叶——这两个关键的调料,成了横亘在扩大生产面前的另一座大山。去供销社买,量少价高,还需要珍贵的票证,成本陡然增加。不去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屋子里刚刚因为连日微薄收入而积攒起来的一点暖意,瞬间又被现实的冰冷难题吹散了。

李母看着沉默的儿子,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口气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辛酸:“柱儿…娘知道你想让这个家好…可…可这咋就这么难呢?干啥都绕不开钱和票…咱这家底…经不起大风浪啊…要不…要不咱还是稳稳当当地,一天就煮七个…能赚几分是几分…行不?”

她的语气里几乎带上了哀求。安稳,哪怕穷得安稳,也比冒险让她觉得安心。

李铁柱看着母亲那被生活压得几乎喘不过气的模样,心里又酸又胀。他知道母亲的担忧句句在理。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但他不能停。一天七八个蛋的微薄利润,只能勉强糊口,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家的困境,更别提还那压死人的巨额债务了。

他必须搞到更多的鸡蛋,必须解决调料的问题。

“娘,鸡蛋的事,您明天还是先去问问…”他沉吟着,没有直接回答母亲“稳当”的提议,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脑子在飞速旋转,“…酱油和茶叶…我再想想办法…”

办法在哪里?他暂时也不知道。

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却在他心里越烧越旺。

原料危机,就像一道冰冷的枷锁,套在了刚刚起步的小生意上,也套在了这个渴望温饱的家庭脖子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