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112章 暗流涌动的抉择。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112章 暗流涌动的抉择。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深秋的晋北山区,霜色浸染层林。独立团指挥部里,煤油灯在粗糙的木桌上投下晃动的光影,将我们三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傅水恒团长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标注着“白马驿”的等高线交汇处,那里驻扎着伪华北治安军第三团,团长叫赵守义。

“这个赵守义,”傅必元政委放下手中的情报卷宗,声音沉稳,“保定讲武堂出身,不是死心塌地的汉奸。根据内线消息,他对日军顾问的颐指气使颇有微词,其部下多次与日军发生小规模摩擦。”

傅团长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老陈,你的看法?”

我,陈世根,作为独立团的参谋长,负责情报与策反工作已有经年。此刻,我正将各方信息在脑中汇总、梳理。“赵守义,河北沧州人,家中尚有老母妻儿在沦陷区。他投敌更多是迫于形势,部队被击溃后,为保全麾下弟兄不得已而为之。此人重乡土情谊,对部下还算护犊,并非铁杆汉奸。这是我们能撬开的缝隙。”

我们三人都清楚,硬攻白马驿,凭借独立团如今兵强马壮,配备了我们从“系统”中秘密获取、并加以“土法改造”的步兵炮、迫击炮和充足弹药,并非不可能。但必然要付出不小代价,而且会惊动周边日军,打乱我们下一步夺取县城的计划。若能策反赵守义,不仅能兵不血刃拿下这个卡在交通要道上的钉子,更能极大震撼周边伪军,瓦解敌人士气,其战略意义远超一次单纯的军事胜利。

“那就定下方针,”傅团长一锤定音,“军事压力为后盾,政治攻心为主轴。老傅,政策宣讲、统战工作你主导。世根,具体策反行动,情报渗透、接触联络,由你全权负责。我们要让赵守义明白,回头是岸,才是他和他的弟兄们唯一的生路。”

一、 无声的战场:心理攻势的展开

策反工作如同下一盘盲棋,每一步都需谨慎。我首先调动了敌工科的骨干,他们都是精挑细选、胆大心细的同志,有的擅长伪装潜入,有的精通伪军内部切口暗号。

我们针对伪军士兵普遍存在的思乡、厌战情绪,印制了大量传单。传单内容直白而有力,既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调转枪口,一致对外”的呼吁,也有图文并茂展示日军暴行、激发民族义愤的宣传画。更重要的是,我们详细列出了八路军对待投诚伪军的宽大政策:既往不咎,去留自愿,留者享受同等抗日军人待遇,去者发放路费。

这些传单,通过内线、通过夜间潜入的武工队、甚至利用风向,用“传单箭”射入敌据点,像雪花一样飘进白马驿。同时,我们的“土喇叭”广播站也在夜间选择上风口,用扩音器向据点喊话。喊话内容不仅仅是政策宣讲,还会指名道姓地提到某些伪军军官的名字,点出他们的家乡、家人情况,造成一种“八路军无所不知”的心理威慑。

针对赵守义个人,我们则采取了更精细的方式。我们通过沧州地下党,设法拿到了他老母亲手缝制的一个烟荷包,里面夹带了一封家书,字迹歪斜,言语朴实,尽是盼儿平安、莫做愧对祖宗之事的内容。同时,我亲自执笔,以傅必元政委和我的联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我们没有一味斥责,而是肯定了他讲武堂毕业、曾怀报国之志的过去,分析当前抗战形势,指出日寇已是强弩之末,法西斯阵营败象已露。我们明确告知,他的家人已在我方秘密保护之下(这需要敌占区同志的密切配合,风险极高,但至关重要),并郑重承诺,只要他率部起义,不仅保障其人身安全和部队弟兄的前途,他日抗战胜利,功过自有人民评说,绝不会亏待于国家有功之臣。

这封信和烟荷包,通过一个巧妙的机会,由我们买通的一个往返于敌占区和根据地的小贩,直接送到了赵守义的手中。据内线后来汇报,赵守义收到东西后,独自在房间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

二、 危险的接触:夜幕下的试探

第一轮心理攻势过后,我们判断赵守义内心已然动摇,但还在观望、权衡。此时,需要施加更直接的军事压力,并创造接触机会。

傅团长亲自指挥了一次精妙的“敲山震虎”行动。他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在白马驿外围伏击了日军一支运输小队,毙伤俘日军十余人,缴获一批物资,并故意放走了几个伪军俘虏,让他们带回“八路军主力意图攻打白马驿”的“确切消息”。同时,独立团主力大张旗鼓地在白马驿附近山区进行战术演练,炮声隆隆,尘土飞扬,摆出即将强攻的架势。

果然,白马驿据点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日军顾问加强了巡逻,对伪军的监视也更严密。赵守义的部队被推到了一线布防,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决定亲自出马,进行第一次直接接触。这个决定遭到了傅团长和傅政委的强烈反对,太危险了。但我坚持:“赵守义这种人,看重面子也看重诚意。参谋长亲自冒险前去,最能表明我们的重视和保证。况且,我对情况最熟悉,临机决断也方便。”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我带着两名身手最好的警卫员,换上伪军的服装,凭借内线提供的口令和路线,悄无声息地摸到了白马驿据点外约定的一片小树林。对方只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赵守义的贴身警卫,另一个,正是赵守义本人。

借着稀疏的星光,我看清了这个伪军团长。他年约四十,面容憔悴,眼窝深陷,穿着呢子军装却显得有些佝偻,全无讲武堂军官应有的挺拔。

“陈参谋长?”他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你……你真敢来?”

“赵团长,为了四万万的同胞,为了你麾下上千号弟兄的前程,我陈世根个人安危,何足挂齿?”我平静地回答,开门见山,“时间紧迫,我们就不要绕弯子了。日军大扫荡在即,冈村宁次已经盯上我们独立团,你们白马驿首当其冲。是给日本人当炮灰,玉石俱焚,还是阵前起义,为自己和弟兄们搏一个光明前程,就在你一念之间。”

赵守义沉默了片刻,夜风中,能听到他粗重的呼吸声。“你们……信上说的,都能兑现?”

“我以独立团参谋长的人格和党性担保。”我斩钉截铁,“傅团长、傅政委和我,一致意见。起义之后,你的部队可以改编为独立团暂编第三支队,你任支队长,保持相对独立建制,我们只派驻政委和政工干部。愿意留下的欢迎,想回家的发足路费。你的家人,我们已经安排转移到了安全区域。”

我详细解释了我们的计划:他需要在约定的夜晚,打开西门,控制住据点内的日军顾问和少数死硬分子,接应我军入城。同时,我们讨论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及应对方案。

整个过程中,赵守义问得很细,对部队改编、人员安置、家属安全尤为关心。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天平正在倾斜,但长期的犹豫和对日军报复的恐惧,让他难以最终下定决心。

“赵团长,”我最后加重了语气,“日本人从来没把你们当自己人,你们不过是他们以华制华的工具,是消耗品。看看每次扫荡,冲在前面当炮灰的是谁?是你们伪军!战后被清算的会是谁?也是你们!现在回头,是起义功臣;顽抗到底,就是民族罪人!孰轻孰重,你心里应该清楚。”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好!陈参谋长,我赵守义……干了!具体时间,如何配合,但凭吩咐!”

三、 暗流奔涌:起义前的准备

与赵守义达成初步意向后,独立团指挥部如同上紧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起来。

傅必元政委亲自负责对即将接收的伪军部队的政治准备工作。他抽调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组织学习对待起义部队的政策,准备大量的宣传品、粮食、被服,甚至安排了文工团排练节目,准备在起义成功后进行慰问演出,从情感上融化这些曾经的“对手”。

傅水恒团长则统筹全局,调兵遣将。他命令各营连进行针对性攻城演练,特别是巷战和与起义部队的协同配合。炮兵营测定了白马驿据点的精确坐标,制定了多套火力支援方案。同时,他派出大量侦察兵,严密监视周边日军动向,防止其他据点的敌人增援。

我的任务则更加隐秘和繁重。一方面,要继续通过内线与赵守义保持密切联系,敲定每一个细节:起义的具体时间、信号、内应人员的识别标志、日军顾问和顽抗分子的位置、军火库的位置等。我们将起义时间定在五天后,一个预计有雨、利于隐蔽行动的夜晚。

另一方面,要加强情报侦察,核实赵守义提供信息的真伪,并预防可能的诈降。我动用了所有能调动的内线关系,从不同渠道印证赵守义的动向。情报显示,赵守义确实开始秘密调动亲信,以加强西门防御为名,换上了可靠的人手,并且找借口将几个日军顾问的贴身翻译和勤务兵换成了他自己的人。他还以“清点库存、准备应对八路军进攻”为名,暗中控制了军火库。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起义前两天的深夜,内线冒死送出紧急情报:据点内一名与赵守义有宿怨的副官,似乎察觉到了异常,正在秘密收集证据,可能准备向日军顾问告密。

情况万分危急!一旦消息走漏,不仅赵守义和我们已经投入的工作前功尽弃,独立团也可能陷入日军预设的陷阱。

“必须果断处置!”傅团长眼神冰冷,“通知赵守义,让他立刻清理门户,消除隐患!告诉他,这是投名状,也是证明他决心的时候!”

命令通过加密渠道传给了赵守义。那一夜,白马驿据点内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第二天,那名副官因“突发急病”被送往县城的日军医院,途中“不治身亡”。赵守义随后传来消息:障碍已清除,计划照旧。

我们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四、 惊雷之夜:里应外合取白马驿

起义的夜晚终于来临。天空如预料般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夜色浓重,寒风刺骨。

独立团主力已在夜幕和雨声的掩护下,运动至白马驿外围预定攻击位置。战士们趴在冰冷的泥地里,枪膛压满了子弹,刺刀闪着幽光,静静地等待着。

我和傅团长、傅政委在前进指挥所里,盯着怀表指针一分一秒地移动。指挥部里寂静无声,只有电台滴答声和外面淅沥的雨声。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紧张和压抑。

约定时间到了!

傅团长看向我,我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发信号!”傅团长低沉下令。

三颗红色信号弹撕破雨夜,腾空而起,在漆黑的天幕上划出耀眼的轨迹。

几乎在信号弹升起的同时,白马驿据点西门方向,传来了预期的、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那是赵守义的起义部队在解决少数日军顾问和顽抗分子。

紧接着,西门城楼上,连续亮起了三盏马灯,左右摇摆——这是约定的“城门已控”信号。

“出击!”傅团长一声令下。

等待已久的突击队如离弦之箭,冲向洞开的西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部队迅速涌入城内。按照事先分配的任务,各营连直奔各自的预定目标:军营、军火库、指挥部、电台……

战斗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大部分伪军士兵在起义军官的带领下,早已放下武器,集中在营房空地上,不少人的手臂上缠着白毛巾作为识别标志。只有零星几个日军顾问和死硬分子试图抵抗,很快就被起义部队和我们的人联手解决。

我随着第二梯队进入白马驿时,城内的枪声已经基本停息。雨还在下,冲刷着青石板街道上的血迹。空气中混杂着硝烟、雨水和泥土的气息。

在伪军团部,我见到了赵守义。他穿着一身整洁的军装,但脸色苍白,握枪的手还有些微微颤抖。看到他,我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赵团长,辛苦了!独立团和人民,感谢你深明大义的选择!”

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挺直了腰板:“陈参谋长,赵某……幸不辱命!”

傅必元政委立即指挥政工干部展开工作,安抚起义士兵,宣讲政策,分发热食。傅水恒团长则命令部队迅速接管城防,肃清残敌,统计战利品。

天亮时分,雨停了。朝阳冲破云层,照亮了白马驿。城头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根据历史背景,当时为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军序列,故使用此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鲜艳的红旗。

此役,我军以极小代价,全取白马驿据点,歼灭日军顾问及顽抗分子三十余人,成功策动伪军一个整团一千二百余人阵前起义,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消息传出,周边震动。敌占区人心浮动,伪军部队中暗流汹涌。而我们独立团,则通过这次成功的策反,不仅拔除了一个顽固据点,极大改善了根据地周边的战略态势,更获得了一批经过训练、装备尚可的兵员补充,为接下来应对冈村宁次发起的更大规模的“铁壁合围”,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和战略空间。

站在白马驿的城头,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太行山,我知道,这场无声的心理与政策攻坚战,其意义,绝不亚于任何一场真刀真枪的搏杀。它证明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正义与人心,终究会冲破迷雾,指引迷途者找到归家的路。而我们的队伍,正是在这样不断的争取、分化、瓦解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接下来的风暴将会更加猛烈,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