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36章 仁心壁垒。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36章 仁心壁垒。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药品危机在傅水恒不惜背负巨额积分负债的决断下,算是暂时得到了遏制。堆满秘密仓库的药品和器械,如同及时雨,扑灭了蔓延在部队中的死亡阴影。然而,我和傅水恒、傅必元都清楚,将这些宝贵的物资仅仅堆放在仓库,或者仅仅用于应付眼前的伤病,是远远不够的。即将到来的大战,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伤亡。我们需要一个稳固的、系统的、能够承担大规模战场救护和日常医疗保障的机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野战医院。

“不能再满足于那个拥挤不堪、条件简陋的临时医护所了。”傅水恒站在仓库里,抚摸着那冰冷而精密的手术器械箱,语气坚定,“我们要把这些‘死’的物资,变成‘活’的救命能力!建立我们独立营自己的野战医院!这不只是为了应对扫荡,更是为了对我们每一个战士的生命负责!”

傅政委深表赞同:“没错!有了医院,战士们冲锋陷阵才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凝聚军心、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一环!”

筹建野战医院的重任,再次落在了我的肩上。这不同于指挥作战或者构建情报网,涉及的是陌生的医学领域和复杂的后勤保障。我深感压力,但也明白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第一步,是选址。 医院的位置必须满足几个苛刻条件:相对隐蔽,不易被敌机侦察和炮火直接覆盖;靠近水源,方便清洗和消毒;交通相对便利,利于伤员转运和后送;拥有足够空间容纳病房、手术室、药房等功能区。

我带着工兵连长和侦察排的人,几乎踏遍了平安县城周边所有适合的地点。最终,我们选定了一处距离县城约五里地,隐藏在一片茂密山林背后的废弃古寺——龙泉寺。这里依山傍水,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界,易于设卡警戒。寺庙本身拥有多间殿堂和僧舍,稍加改造便能利用,后院还有一大片空地可以搭建临时病房。

选址确定后,庞大的改建工程立刻启动。工兵连全员上阵,砍伐树木,加固房屋,铺设简易道路。按照兑换来的《野战医院组织与管理》中的要求,我们对寺庙进行了功能性划分:

· 原本的大雄宝殿被改造成 “重伤救治区” 和 “手术室” 。窗户被蒙上厚厚的黑布(防空和保证无影灯效果),搭建了简易手术台,那五台高压消毒锅被安置在偏殿,日夜不停地运转, sterilizing 手术器械和敷料。

· 两侧的僧舍被清理出来,作为 “轻伤病房” 和 “内科病区” ,用木板搭起了通铺。

· 一间僻静的禅房被设为 “药房” 和 “检验室” ,兑换来的药品分门别类、标注清晰,显微镜等设备也安置于此。

· 寺庙的山门处设立了 “登记分诊处” ,所有伤员送达后,首先在此进行初步检查和分类,决定救治优先级。

· 后院空地搭起了数十顶帐篷,作为 “隔离观察区” 和 “康复区” 。

整个龙泉寺被迅速改造成了一个功能相对齐全、流程初步规范的战地医疗中心。

第二步,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是人员。 光有硬件不行,必须有合格的软件——医护人员。

我们的基础极其薄弱。核心力量是陈老倌和几名他带出来的、仅有简单救护经验的卫生员。面对如此庞大的医院和先进的设备、药品,他们显得力不从心。

“培训!必须进行大规模、紧急的强化培训!”傅水恒再次动用了他特殊的能力。他将《战地外科学(图解版)》、《实用药物学》等核心知识,再次以意念灌输的方式,传授给了陈老倌和另外三名挑选出来的、识字且心灵手巧的年轻战士(两男一女)。这相当于强行给他们塞进了数年的理论经验,虽然无法立刻融会贯通,但至少建立了知识框架,知道了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以此四人为核心,我们成立了“独立营卫生教导队”。傅政委亲自从各连队挑选了五十名心思细腻、吃苦耐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战士(其中包含了十余名女性战士),进入教导队接受速成培训。

培训是魔鬼式的,场地就在还在施工的医院工地上。白天,陈老倌等人结合灌输的知识和兑换手册的图解,讲解人体结构、创伤类型、消毒原则、药品特性、注射技巧、绷带包扎方法。晚上,则在汽灯下学习理论知识,考核识别药品和器械。

我协调物资部门,调拨了大量兑换来的纱布、绷带,甚至宰杀了几头猪,让学员们练习清创、缝合、止血、固定。那场景,既有些滑稽,又带着一种悲壮的严肃。学员们最初笨手笨脚,但在严苛的要求和反复练习下,进步神速。尤其是那十余名女兵,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耐心和细致,很快在护理岗位上脱颖而出。

第三步,是建立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参照手册,并结合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了《独立营野战医院暂行管理条例》。

· 分级救治流程: 明确分诊、急救、手术、后送、康复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 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严格规定药品的领取、使用、登记手续,尤其是麻醉药品和稀缺抗生素,必须由主治医生(目前是陈老倌)签字方可使用,杜绝浪费和滥用。手术器械使用后必须立刻清洗、消毒、归位。

· 消毒隔离制度: 强制要求医护人员接触伤员前后必须用碘伏或酒精洗手,不同病区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设立了专门的污物处理区。

· 病历书写制度: 要求对每个伤员建立简单的病历,记录伤情、处理措施和用药情况,便于跟踪和治疗。

制度的建立初期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老卫生员觉得“太麻烦”、“穷讲究”。但傅水恒和傅政委态度坚决,强力推行。当大家看到严格的消毒隔离确实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率,规范的病历让治疗更有针对性时,抵触情绪才逐渐消散。

第四步,是实战检验。 在医院初步建成,首批医护人员完成速成培训之际,我们决定进行一次不预先通知的“实战演练”。

我秘密协调了警卫连,模拟了一场小规模遭遇战,制造了二十余名“伤员”,伤情设定涵盖枪伤、炸伤、骨折、烧伤等多种类型。在一个拂晓,将这些“伤员”突然运抵龙泉寺野战医院。

警报拉响!整个医院瞬间进入临战状态。

分诊处迅速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挂上不同颜色的标识牌(红色代表危重优先,黄色次之,绿色轻伤)。危重“伤员”被立即送入手术室,陈老倌主刀,在几名助手的配合下,进行清创、止血、取出“弹片”(模拟物)、缝合。虽然手法还显稚嫩,但流程清晰,无菌操作规范。

轻伤员被分流到病房,由护理员进行包扎、固定、给药。药房根据处方快速配发药品。检验室也开始尝试进行简单的血象检查(虽然准确度有待提高)。

整个救治过程紧张而有序,虽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部分人员配合不够默契,药品传递偶尔出现混乱,但整体框架运转良好,远超之前的临时医护所。更重要的是,这次演练极大地锻炼了队伍,检验了流程,增强了所有人的信心。

当演练结束,傅水恒、傅政委和我巡视着虽然略显凌乱但充满生机的医院时,陈老倌激动地老泪纵横:“首长!咱们……咱们真的有自己的医院了!这条件,这规矩,比我在晋绥军时见过的师部医院也不差啊!”

傅水恒看着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年轻医护兵,感慨道:“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啊!有了这座医院,我们就有了和死神抢人的底气!”

傅政委补充道:“这不只是一座医院,更是一座精神的堡垒!它告诉我们的每一个战士,组织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龙泉寺野战医院的建立,是独立营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我们不仅拥有锋利的进攻之矛,也开始构筑坚固的生命之后盾。这座隐藏在山林之中的“仁心壁垒”,将用科学、仁爱和严格的纪律,守护着每一位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勇士的生命与健康。它为独立营应对未来更加残酷的战争,提供了最根本、也最温暖的力量源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