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星环锻造者”的有限度技术交流,如同为新生界域这艘艰难前行的航船注入了一股清冽的活水。那份关于逻辑核心架构的解析模型,极大地加速了艾莉对两艘逻辑方舟残骸的逆向工程进程。一个个曾经坚不可摧的数据黑箱被逐一撬开,金石议会那冰冷而高效的科技树,正以一种被“解剖”的方式,缓慢而清晰地展现在新生界域面前。
然而,真正的焦点与未知,依旧在于那片因牺牲而诞生的 “混沌光海” 。
光海的演化日新月异,其内部规则结构的复杂程度,早已超越了艾莉现有算力能够完全模拟的极限。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同化外部规则,而是开始表现出某种内在的、自发性的 “规则创造力” 。那些生灭不定的幻影,不再局限于模拟已知的方舟结构或旧日景象,开始出现一些完全陌生的、仿佛来自其他维度或纯粹由规则概念构成的奇异形态——流淌的数学公式、具象化的物理定律、甚至是某种类似“情感”的规则涟漪。
林晓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光海边缘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观测站——“可能性前沿”。他们小心翼翼地与光海进行着互动,如同在驯服一头拥有无穷潜力却又野性难驯的星空巨兽。
变量之力,成为了与光海沟通的唯一“语言”。研究员们发现,当他们将自身微弱的变量之力,以特定的频率和“意图”(例如“探寻”、“稳定”、“生长”)注入光海时,光海会给予相应的、非逻辑的、却充满“意味”的反馈。有时是一片区域的规则暂时稳定,显露出清晰的几何结构;有时是喷涌出蕴含着高密度信息的规则碎片;有时则仅仅是传递过来一种模糊的、难以言喻的“感觉”,如同光海自身的“情绪”。
这一天,林晓亲自进行一项高风险实验——尝试将自身意识,通过高度凝聚的变量之力作为载体,更深地“沉入”光海,去感受其规则演化的核心动力源。
过程极其凶险。光海内部的规则乱流足以在瞬间撕碎不够坚韧的意识。林晓的意识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在无数矛盾的规则概念与可能性分支中艰难穿行。他“看”到了星辰诞生与湮灭的加速模拟,感受到了生命从单细胞到智慧文明的规则跃迁,甚至触碰到了某些关于时间本质的、令人头晕目眩的悖论结构。
就在他的意识即将因过载而崩溃的边缘,他于光海的最深处,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不断重复的规则波动。
那并非光海自身演化产生的噪音,更像是一段被加密的、带有明确“信息”特征的 “低语”!其波动模式古老而独特,与已知的任何文明(包括观测者议会、星环锻造者、金石议会)的信号特征都截然不同。它仿佛来自比宇宙星辰更加古老的年代,带着一种穿越了无尽虚空的沧桑与……急迫。
林晓强行记下了那段规则波动的核心特征,意识狼狈不堪地逃回了现实。
“光海深处……有东西!”他脸色苍白,精神萎靡,但眼中却燃烧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与惊悸,“那不是光海自身的产物!那是一段……被封装的信息!或者说,一个……信标!”
消息立刻传回了世界树之巅。
我和刚刚苏醒、力量尚未完全恢复的洛璃,以及全力运转解析程序的艾莉,立刻对林晓带回的规则波动特征进行分析。
破译过程比预想的更加困难。这信号的加密方式超越了纯粹的数学逻辑,更像是一种基于“概念”与“存在意义”本身的编码。艾莉的算力结合“万律之眼”的庞大数据库,也进展缓慢。
转机出现在洛璃身上。她的破晓之心对那规则波动产生了强烈的、非逻辑的共鸣。她闭上双眼,不再试图用算力去解析,而是让自己的意识去“感受”那波动中蕴含的“意味”。
“它在……呼唤……”洛璃轻声道,金眸中流露出一丝困惑与怜悯,“一种……非常古老、非常孤独的呼唤。它在寻找……连接?或者说……回归?”
在她的感知引导下,艾莉调整了解析方向,不再强行破解加密,而是尝试理解其底层的情感基调和信息指向。
数个小时后,一段残缺却震撼人心的信息,终于被勉强还原:
“……坐标……遗失……循环……即将……终结……”
“……‘摇篮’……破损……‘母亲’……沉睡……”
“……‘初始’……之力……逸散……万物……将归……于‘寂’……”
“……寻找……‘回响’……修复……‘弦’……”
“……否则……一切……变量……终将……平息……”
信息到此中断,但其中蕴含的讯息,却让我们三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摇篮”?“母亲”?“初始之力”?“回响”?“弦”?“归于寂”?
这些词语充满了隐喻,但其指向性却令人毛骨悚然——它似乎在描述某个维系宇宙“变量”(或者说活力)的根本系统正在崩溃!而我们所在的这片充满“变量”的宇宙,可能只是一个“摇篮”?这个“摇篮”正在破损,导致所谓的“初始之力”(很可能就是指变量之力的源头)在逸散,最终会导致所有变量平息,万物归于死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