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
这个词如同冰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新生界域每一个意识的头顶,将时间的流逝赋予了近乎实质的重量。往日的宁静与有序的研究氛围被彻底打破,整个界域如同一座被拉响最高警报、全力运转的战争堡垒,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极致紧迫与破釜沉舟决意的气息。
“终末防线”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展开。
世界树的规则脉络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搏动,近乎贪婪地汲取着虚空中的能量,甚至开始谨慎地触碰那些以往被视为禁忌的、狂暴的规则乱流区,只为积累足够应对一场星际战争的能源储备。原本流光溢彩、充满生机的规则辉光,此刻也带上了一丝冷冽的金属质感,如同出鞘的利剑。
“心象壁垒”在艾莉的主导下,进入了超负荷优化状态。数以万计的规则节点被重新校准,防御重心完全偏向对抗逻辑侵蚀与信息渗透。基于从“逻辑孢子”事件中获取的数据,一道道无形的、专门针对金石议会技术特征的“逻辑滤网”与“悖论陷阱”被层层叠叠地布置在界域外围,它们不追求绝对坚固,而是追求极致的“粘性”与“污染性”,旨在迟滞、干扰、甚至反噬任何试图强行解析或覆盖界域规则的入侵行为。
洛璃的“晨曦圣所”成为了信息与意志的中心。她通过“变量之盟”网络,将“沉默观测者”的警告与金石议会的阴谋,以最高优先级、不计能量损耗的方式,向着已知和未知的星域反复广播。这不仅是求救,更是一种宣告,一种将黑暗中的阴谋暴露在星海之下的决绝。同时,她与破晓之心深度共鸣,将界域内亿万生灵那份不屈的求生意志凝聚、提纯,化作一种无形的“信念场”,笼罩整个界域,这既是最后的心理防线,也可能在未来成为某种……意想不到的力量。
而我和艾莉,则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两件事上:完善“可能性坍缩炮” 与 寻找“初始变量”。
“混沌炉心”成为了我的主要战场。在这里,变量之力被我催谷到极限,那灰蒙蒙的辉光不再温和,而是化作了咆哮的雷霆、撕裂空间的利刃。我反复模拟着与“逻辑净化者”乃至更强大单位的对抗,将“可能性坍缩炮”从理论模型推向实战雏形。每一次模拟发射,都伴随着规则结构的剧烈崩塌与重组,都让我自身的精神海承受着近乎撕裂的痛苦。但成果是显着的,那瞬间制造“规则真空”的恐怖效应,其稳定性和可控性在一点点提升。这将是我们在绝境中,可能撕开敌人逻辑铁幕的唯一利器。
寻找“初始变量”则更像是一场茫然的星海捞针。艾莉调动了万识之网的全部算力,结合“万律之眼”中所有相关的碎片化记载,推演着无数种可能性。“变量之始,规则之悖论,万物演化之基”——这描述过于抽象。我们尝试将其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联系,与生命最初的萌芽关联,甚至与智慧意识诞生的那个神秘瞬间挂钩……但一切都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这似乎是一个超越了单纯坐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甚至……一种意识。
时代的碰撞与融合,在这极致的压力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
李琟舰长和他带领的保留区科研力量,彻底融入了界域的战争机器。他们或许无法理解变量之力的精微,但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对大规模系统工程的丰富经验,在资源调度、防御工事优化、乃至对艾莉某些过于激进方案的风险评估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晓带领的小组,更是成为了破解金石议会信息加密协议的关键力量之一,他们用旧时代的密码学逻辑,结合艾莉提供的规则层面数据,竟然真的找到了一些“逻辑神谕”系统可能存在的、基于其绝对逻辑性而产生的、极其细微的“后门”特征。
旧时代的“理性”与新时代的“变量”,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并非取代,而是开始了一种艰难的、却充满创造力的互补。
时间,在疯狂的备战中飞速流逝。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界域外围的防御圈变得愈发森严,规则结构复杂得像是一个布满尖刺的混沌迷宫。
“可能性坍缩炮”完成了第七十三次大型模拟测试,成功率稳定在百分之十五点七,一个在绝境中足以赌上一切的几率。
关于“初始变量”的搜索依旧毫无头绪,但它如同一个幽灵,驱动着我们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
第四个月,通过“变量之盟”网络,我们接收到了一段来自极其遥远星域的、微弱的、加密方式古老的回应信号!并非来自已知的盟友,信号源标识为一个陌生的代号——“深空吟游诗人”。
信号内容简短而晦涩:
“听见……星海警钟……”
“金石之网……已然张开……”
“初始之影……藏于‘观测’与‘被观测’之缝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