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80章 中原扎根,建立敌后交通线

“拂晓净网”行动的失败,标志着日军试图通过特务渗透和严密封锁来扼杀冀南抗日力量的图谋彻底破产。然而,战争的形势依旧严峻。随着太平洋战场的扩大,日军对华北占领区的资源掠夺和兵力抽调更加疯狂,对根据地的军事压力并未减轻。同时,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指示各根据地要加强联系,打通被分割的区块,形成更有力的战略支撑,并要求向条件更艰苦的平原地区乃至敌占区深处发展,建立巩固的游击区。

冀南根据地面临着新的任务:不仅要生存,要战斗,更要成为连接太行山根据地与冀中、冀鲁豫等平原根据地的战略枢纽,建立一条稳固的、跨越平汉铁路的敌后交通线。

这是一项比拔除据点、消灭特务更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平汉铁路是日军的命脉,沿线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巡逻队昼夜不停。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建立一条能够安全护送人员、传递文件、运输物资的通道,无异于在敌人的血管旁边架设自己的桥梁。

“老周,龙兄弟,上级的命令很明确,这条交通线,就是我们冀南的生命线,也是整个华北抗战棋局上的关键一着。”在一次核心会议上,马奎传达着上级的指示,脸色凝重,“但怎么建?从哪里突破?鬼子对铁路线的看守,比对他亲爹的坟还严实!”

龙渊沉思着。硬闯肯定不行,那是送死。大规模调动部队掩护,目标太大,容易暴露。必须依靠隐蔽、灵活和超乎敌人想象的方式。

“我们可以借鉴之前对付特务的经验。”龙渊缓缓开口,“依靠群众,化整为零,同时,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弥补我们力量和装备上的不足。”

他指向摊开的手绘地图,手指点在平汉铁路穿过冀南的一段:“铁路线很长,鬼子不可能每一寸都盯死。我们需要找到或者创造出他们的‘盲点’,然后在这些‘盲点’上,建立我们的‘驿站’和‘通道’。”

建立交通线,首要的是“点”,即沿途可靠的安全屋和转运站。这项工作,再次展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在地方党组织和基本群众的掩护下,一个个“堡垒户”在铁路沿线两侧的村庄里秘密建立起来。这些“堡垒户”可能是开明的地主、可靠的贫农、甚至是表面上为敌人服务的保长、维持会成员。他们就像一颗颗钉子,深深地楔入了敌人的控制区。

赵老栓这样的骨干,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利用编筐卖篓走乡串户的便利,暗中联络、考察和确认着一个个潜在的“点”,用那套成熟的“标记”系统,将分散的“堡垒户”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看不见的信任链条。

然而,仅有“点”还不够,最关键的是如何穿越那条死亡封锁线——平汉铁路及其附属的壕沟、碉堡。

龙渊将目光投向了闹闹。穿越封锁,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避开探照灯、巡逻队和碉堡的火力点。闹闹操控光线和声音的能力,以及那神鬼莫测的物质转移能力,或许能在这里发挥奇效。

他开始了新的尝试和训练。

在一个模拟铁路封锁环境的秘密山谷里,龙渊与闹闹进行着协同练习。

“闹闹,集中精神,感知前方‘探照灯’的光柱轨迹……对,就是现在,在我们前方十米处,制造一个持续三秒的光线扭曲区域,模拟‘视觉盲区’!”龙渊在心中下达指令。

随着他的意念,前方模拟探照灯(由队员手持马灯晃动)的光柱,在掠过某个区域时,果然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察觉的扭曲和暗淡,仿佛光线在那里被微微“折射”了一下。持续时间很短,范围也不大,但足以让一个敏捷的身影在瞬间闪过而不会被光柱直接捕捉到。

“很好!再来,尝试微调声音……将我们脚步的声音,定向传递到侧后方五米外,模拟出有人从那个方向经过的假象……”

经过反复的、消耗心神的练习,龙渊与闹闹的配合越发精妙。他们能够在小范围内,制造出短暂的光学迷彩般的隐匿效果,或者模拟出误导性的声响,吸引巡逻队的注意力。

但这还不够。最棘手的是那些深阔的封锁沟和坚固的铁丝网。强行破坏会留下痕迹,攀爬则需要时间,容易暴露。

龙渊想到了“裸奔战”的思路。

“闹闹,如果我们只是需要一小段‘路’呢?”龙渊拿着一段铁丝网样品,沟通着,“比如,只转移掉一小段铁丝网,或者,在封锁沟的沟壁上,‘挖’出一个可供攀爬的浅浅脚窝?”

葫闹闹传递来肯定的意念。这种小范围、特定目标的精细操作,虽然对精神集中度要求高,但消耗反而比大规模转移要小。

一切准备就绪,交通线的第一次实战护送任务开始了。护送目标是两位需要前往太行山根据地汇报工作的区委干部。

夜幕降临,龙渊亲自带队,与马奎挑选的几名精锐队员一起,掩护着两位干部,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平汉铁路某处预设的穿越点。

这里的地形相对复杂,有一个小小的弯道,铁路两侧的树林也较为茂密,是内线情报和群众标记共同确认的相对“安全”点。但即便如此,远处碉堡的探照灯光柱依旧规律地扫过,隐约能听到巡逻队皮靴踩在碎石上的声音。

龙渊屏住呼吸,精神与闹闹高度合一。

当探照灯的光柱即将扫过他们藏身的灌木丛时,龙渊意念一动:“闹闹,光线偏折!”

那道光柱在接近他们时,仿佛遇到了一层无形的、扭曲的透镜,光线发生了微不可察的偏移,恰好将他们所在的区域笼罩在一片更深的阴影之中。

“快!过路堑!”龙渊低喝。

队员们掩护着干部,迅速滑下铁路路堑。

前方就是铁丝网和封锁沟。

“目标,正前方铁丝网,横向一点五米范围,竖向转移二十厘米!”龙渊手触铁丝网,下达指令。

无声无息间,他们面前那狰狞的铁丝网,中间一段仿佛被无形的巨口咬掉了一截,露出了一个足够人弯腰通过的缺口!

众人迅速穿过。

面对三米多宽、两米多深的封锁沟,龙渊如法炮制。

“目标,沟壁,制造阶梯状凹陷!”

坚硬的泥土沟壁上,几个可供踏脚的浅坑瞬间出现,又在下一个人踏过后悄然恢复原状,不留痕迹。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一两分钟。当探照灯光柱再次扫回时,龙渊等人已经消失在铁路另一侧的黑暗中,仿佛从未出现过。留下的,只有完好无损的铁丝网和封锁沟,以及可能被巡逻队事后归于“错觉”的些许光线异常。

第一次穿越成功!消息传回,老周和马奎欣喜若狂。这意味着,一条真正安全、高效的秘密通道被打通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这条被内部称为“幽灵通道”的交通线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批批干部、知识分子通过这里安全往返于山区与平原;一封封机密文件、一项项指示顺利传递;甚至一些急需的药品、电池等小批量紧缺物资,也能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运输。

龙渊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和闹闹的能力来维持通道,不仅负担重,而且难以大规模应用。他开始将一些技巧传授给负责护送的精锐队员,比如如何利用闹闹制造的短暂“盲区”快速通过,如何识别和利用群众设置的安全标记。同时,他也鼓励队员们发挥创造性,结合当地环境,挖掘更多的穿越方法,比如利用雨季沟渠水位上涨泅渡,利用铁路工人内部关系掩护等。

“幽灵通道”不再是龙渊一个人的奇迹,它逐渐演变成了一条由无数无名英雄——坚定的堡垒户、机智的交通员、沉默的群众——用忠诚和智慧共同铸就的钢铁动脉,而龙渊和闹闹,则是这条动脉上最锋利、最神奇的“手术刀”,负责切开最坚硬的那层外壳。

这条深入敌后、扎根于人民的交通线,就像一根坚韧的丝线,将看似被分割的抗日根据地重新缝合起来,为持久抗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日军的封锁沟和碉堡群,在这张由人心和智慧织就的大网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和无力。冀南的“幽灵”,不仅擅长让敌人“裸奔”,如今更化身为了连接希望与生命的“桥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