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 > 第166章 【生死决战篇】卷终天问

【一:残鼎星垂,峡夜天问】

巫山十二峰的轮廓浸在墨色里,神女峰西侧的断岩如瑶姬遗落的玉簪,斜斜刺入靛蓝夜空。崖边的楠木枝在夜风里轻晃,叶片上的雪水偶尔滴落,砸在巴清膝头的赤霄剑鞘上,发出 “嗒、嗒” 的轻响 —— 这声音竟与她腕间汞泪印记的搏动频率隐隐相合,像某种无声的提醒。

巴清席地而坐,指尖摩挲着剑格处的蟠螭纹。这纹饰是殷墟老匠人仿后母戊鼎耳廓虎纹所铸,当时老匠人枯瘦的手指捏着錾刀,反复叮嘱:“器有魂,纹有脉,强拧则散。” 那时她满心想的是镇鼎护脉,只当是匠人迂腐,此刻指尖触到纹路里的细痕(昨夜与怨灵激战留下的磕碰),才觉老匠人的话如针般扎进心里。剑鞘里的剑身一片死寂,自殷墟地宫以蛟龙血重铸后,那股曾随她心意流转的龙气,如今像被冻住的汞河,再难调动半分。

崖下营地的篝火正旺,烧的是巫峡特有的楠木枝,火焰呈淡青色,烟味里混着淡淡的草木香。火光摇曳间,照亮昨日激战的狼藉:半截墨家 “地脉锁” 青铜齿轮嵌在石缝中,齿牙间还卡着怨灵黑雾灼烧的焦痕 —— 这齿轮是墨家 “青锡配比” 的得意之作,青铜掺锡三成,既坚且韧,此刻却断了三齿,断口处的青铜色泛着死气,像被抽走了魂。不远处,三块最大的鼎片散落成三角,其中一块边缘的饕餮纹残迹清晰可见,纹路走势与后母戊鼎如出一辙,只是饕餮的眼窝处被李斯的咒符凿得坑洼,断裂的怨灵黑雾在鼎身铭文凝成的银网中挣扎,发出蚊蚋般的嘶鸣,每一次挣扎,银网就多一道细纹。

“夫人,最后三座残鼎的铭文已用‘牡荆汁’固色,但‘镇鼎石’的沁色越来越淡了。” 墨丁的声音从下方传来,带着彻夜未眠的沙哑。他蹲在最大的鼎片旁,铜制护目镜滑到鼻尖,露出通红的眼睛 —— 昨夜为了固色,他守了鼎片整整一夜,子时采来的牡荆汁(巫山南坡的牡荆,只有子时汁液含有的 “固纹素” 最浓)刚涂上去时还泛着绿光,此刻已淡成了灰白色。他指尖抚过鼎片上 “癸未岁次,鼎革有道” 的古篆,指甲盖蹭过 “鼎革” 二字的凿痕:“这字被李斯的咒符凿得太深,牡荆汁渗不进去。再用龙气强行压,恐怕要重蹈‘戍嗣子鼎’的覆辙 —— 当年那鼎就是因为强行灌灵力,从鼎足裂到了鼎耳。”

巴清没有回头,只是抬手取下腰间的青铜杖。杖头的玄珠是巴郡汞矿里采出的 “活汞珠”,在星光下流转着淡银光晕,映出天幕上的银河 —— 如练的星辉倾泻在断岩间,将散落的鼎片镀上一层冷白的银边,倒让她想起始皇陵地宫的汞河。三年前初入巫峡时,她握着刚铸成的赤霄剑,站在巫咸山顶看江涛,那时她以为这剑能斩断一切羁绊,能凭着殷商血脉和龙气,把地脉的乱局拧回正轨。可如今剑在手中,却发现命运像紫微垣的星轨,每一次强行偏转,都让羁绊缠得更紧 —— 墨者的叛离、巫医的病逝、赤霄剑的沉寂,还有腕间这道甩不掉的汞泪印记,都在告诉她:她或许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夫人!天市垣有异星!” 墨丁的惊呼突然刺破夜色。

巴清猛地抬眼,顺着墨丁指的方向望去 —— 紫微垣东侧的天市星官处,一颗亮星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西沉,尾迹拖出的淡金光带在天幕上划出一道蜿蜒的弧线,不像寻常流星那样直坠而下,反倒像有人用毛笔在夜空里缓缓拖动。《观象玩占》里写 “流星出天市,色赤主兵,色白主丧”,可这颗星的光带竟泛着七彩,赤、青、白、黄、黑、紫、金,七种颜色层层叠叠,像瑶姬飘带的颜色。

更奇的是,腕间的汞泪印记骤然灼热起来,像贴了一块烧红的铜片。赤霄剑也跟着发出低沉的嗡鸣,剑鞘里的剑身轻轻颤动,剑格处的蟠螭纹突然亮起淡红微光 —— 这是剑里龙气苏醒的征兆,可这光芒只亮了一瞬,就又暗了下去,像是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按了回去。紧接着,崖下的鼎片突然同时亮起银辉,铭文里的光顺着地脉纹路蔓延,在地面织成一张巨大的星图 —— 斗、牛、女、虚四星的位置,竟与《史记?天官书》记载的秦地分野完全吻合,连星与星之间的连线角度都丝毫不差。

巴清的呼吸猛地一滞,脑海里突然闪过殷墟地宫里的壁画:成汤王手持镇鼎石站在灵台上,身后的九鼎悬浮在半空,鼎身铭文与天幕星轨交相辉映,每一道银辉都顺着星轨的方向流动,没有一丝阻滞。那时她以为是殷商巫术的威力,此刻看着地面的星图,才惊觉那不是巫术,是 “顺”—— 顺应星轨的走向,顺应鼎的本性,顺应天地的节律。这或许就是 “道法自然” 最古老的样子。

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指尖触到地面的银纹。瞬间,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李斯在始皇陵汞河下刻咒时,指甲缝里嵌着青铜末,嘴角挂着狞笑,手里的凿刀一下下砸在鼎铭上,每砸一下,鼎身就颤一下,像在哭;墨者叛离那天,为首的墨老握着被龙气震断的榫卯机关(那是墨家 “顺木之性” 做的 “活榫”,本能随木的干湿自动调节松紧),断口处的木纤维炸开,墨老说 “夫人强逆物性,墨家不敢从”;赤霄剑自断在始皇陵前时,断口处渗出的汞泪在地面凝成 “无为” 二字,她当时只觉得是剑毁的征兆,抬手就用巫力打散了,汞泪溅在石地上,留下一道道细小的银痕,像剑的泪痕。

这些画面在脑海里旋转,最后凝成一个尖锐的叩问:以龙气镇鼎,以巫力驱怨,以意志扭转物性,这不就像用刀刻削活物的筋骨吗?鼎有鼎的脉,剑有剑的魂,地有地的序,强行干预,只会让一切更快地崩解。

夜风骤起,吹散了峡谷里的薄雾。神女峰东侧的 “望夫石” 在星光下露出清晰的轮廓,石头的形状像个翘首以盼的女子,传说中瑶姬就是在这里等大禹归来,等了三千年。巴清望着那块石头,突然觉得自己和瑶姬很像 —— 瑶姬当年治水,用的是 “疏导”,开江道引洪水入长江;而她治水脉,用的是 “镇压”,用龙气堵、用巫力压,反倒让汞毒越积越深。

天幕上的异星还在西沉,光带渐渐淡了下去。巴清低头看着腕间的汞泪印记,第一次感到深入骨髓的迷茫:她守着地脉,却快把地脉守崩了;她护着鼎,却快把鼎护碎了;她握着剑,却快把剑握死了。这巫山的星、断裂的鼎、躁动的剑,还有她自己,都在等一个答案 —— 一个关于天命与人力、强为与顺应的答案。

【二:汞痕忆往,道在何乡】

残鼎的银辉渐渐黯淡时,巴清终于站起身,走到崖边捡起一块小石子。石子是巫峡特有的青灰色,表面光滑,是被江水泡了几十年的样子。她捏着石子,轻轻敲了敲赤霄剑的剑鞘 ——“当” 的一声轻响,剑鞘里的剑身没有回应,倒是腕间的汞泪印记又颤了颤。

她解开剑鞘,将赤霄剑抽了出来。剑身泛着淡青的冷光,剑脊上的 “帝女赐剑,镇护坤舆” 铭文仍是暗哑的青黑色,只有在靠近剑尖的地方,有一道指甲盖大小的缺口,缺口处残留着怨灵黑雾灼烧的焦黑,颜色与她腕间汞泪印记的边缘一模一样。指尖抚过缺口时,一阵细微的刺痛传来,不是来自手指,是来自剑 —— 像器物在无声地抱怨。

记忆突然翻涌到重铸这柄剑的那个雨夜。那天巫峡下着瓢泼大雨,墨家的 “百炼陶炉” 在雨里烧得通红,炉内壁涂的是巴郡汞矿磨的细粉,能让炉温保持在 “千二百度”(墨家特制的 “温尺” 测量的,对应地脉的 “炎脉温度”)。墨丁和几个墨家匠人围着炉子,手里拿着长柄铜勺,勺里是刚从巫峡深潭里捕来的蛟龙血 —— 那蛟龙是墨者用 “水网阵” 困了三天才抓到的,血珠滴在铜勺里,红得像燃着的火。

“夫人,蛟龙血属阳,汞液属阴,二者强行交融,恐生异变。” 当时的老巫医站在旁边,手里握着一串巫珠,眉头皱得很紧,“方才占卜,得的是‘睽’卦,‘二女同居,其志不同’,恐非吉兆。”

她那时满心想的是尽快铸成能镇鼎的剑,挥挥手让巫医退下:“我是殷商后裔,有帝女血脉,能控阴阳。” 说着就接过铜勺,将蛟龙血缓缓倒入炉里的汞液中。血珠刚接触汞液,就发出 “滋啦” 的声响,白色的雾气腾起,在炉口凝成一道血红色的光带,像条小蛟龙。匠人们都惊呼 “异象”,她也以为是吉兆,现在回想起来,那哪里是吉兆,是阴阳相斥的征兆 —— 血在汞里不散,是因为二者本就不该强行融合,就像鼎不该强行灌灵力,地脉不该强行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咸阳宫藏书阁里的《老子》残篇突然在脑海里浮现。当年侍读的老博士头发都白了,捧着残卷给她讲解:“道的运行是循环的,强到极致就会转弱;道的作用是柔和的,像水一样,不争却能穿石。就像这鼎,重八百斤,不是靠蛮力举起来的,是靠地的支撑;就像这河,能载舟,不是靠强行堵,是靠顺势流。” 那时她觉得老博士说得太玄,现在看着赤霄剑上的缺口,看着崖下鼎片上的凿痕,才懂那些话里藏着的惊心动魄 —— 李斯用咒符强行控汞,结果汞毒蚀了自己的五脏;她用龙气强行镇鼎,结果鼎阵崩了、剑沉了;始皇用丹药强行求长生,结果身体越来越差。强为者,终会被强为所累。

“夫人,您看这个。” 墨丁的脚步声踏碎了回忆,他手里捧着一块巴掌大的青铜片,边缘还凝着黑色的汞渍,像结了层霜。青铜片是他刚才在怨灵溃散的地方找到的,背面刻着几行扭曲的篆文,“这上面有李斯的咒文,您看这个‘镇’字。”

巴清接过青铜片,指尖的殷商巫纹刚触到咒文,就像碰到了冰碴子,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尖往胳膊上爬。她眯起眼,仔细看那 “镇” 字 —— 笔画歪歪扭扭,像是用凿刀硬刻上去的,刻痕很深,把青铜片的表层都凿掉了。在 “镇” 字的旁边,还能看到一点残留的旧痕,是个 “享” 字的下半部分 —— 原来这里刻的是祭祀用的 “享” 字,被李斯凿掉改成了镇压的 “镇” 字。

“他把祭祀铭文改成了镇压符篆。” 墨丁的声音里带着愤怒,他用指尖蹭了蹭 “镇” 字的凿痕,指甲盖都蹭白了,“鼎是用来沟通天地、祭祀先祖的,他却用来镇压地脉,这是在亵渎鼎的灵性!就像把用来盛酒的爵,改成了打人的武器。”

巴清没有说话,只是摩挲着青铜片上的凿痕。这股咒文的力量,和她在始皇陵遇到的怨灵一模一样,都是带着一股 “拧” 劲,非要把不属于器物的意志强加上去。她忽然明白,怨灵的根源从来不是李斯的怨念,是世人对 “掌控” 的执念 —— 始皇想掌控长生,所以炼汞丹;李斯想掌控权柄,所以刻咒鼎;她想掌控地脉,所以强镇鼎。他们都以为自己能胜过天地、胜过器物、胜过道,结果都成了被执念困住的囚徒。

“你还记得墨家铸鼎的规矩吗?” 巴清忽然问。

墨丁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眼神里露出几分怀念:“先师说,墨家铸鼎,讲究‘三顺’:顺矿之性、顺火之时、顺器之形。当年参与铸造后母戊鼎的匠人,要先在铜矿里住三年,看矿石的纹理、听矿石的声音,直到能说出哪块矿石适合铸鼎身、哪块适合铸鼎足。火候要选在‘地气升’的时辰,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天,这时的火气最顺地脉。铸出来的鼎,纹饰要顺着铜液的流动方向,不能强行刻 —— 就像这饕餮纹,看着凶,其实是铜液自然冷却时形成的纹路,匠人只是顺着纹路修了修。”

“我们做的,正好相反。” 巴清苦笑了一声,指尖划过青铜片上的凿痕,“我们逆矿之性,把汞和龙血强融;逆火之时,想什么时候铸就什么时候铸;逆器之形,想怎么改鼎铭就怎么改。墨家的‘地脉锁’本是顺着巫峡地脉建的,我却让你们强行逆转机关,把地脉的气堵回去。那时看着汞河暂时不流了,还以为是对的,现在才知道,那和李斯刻咒鼎没区别,都是饮鸩止渴。”

峡谷深处传来一声猿啼,凄厉得像哭,接着又是两声,正好三声,与孟郊诗里 “三声猿咽血沾裳” 的意境一模一样。巴清抬起头,看着神女峰的方向,夜色里,山峰的轮廓像个沉默的巨人。她忽然想起巫峡老人说的瑶姬治水的故事:当年巫山发大水,大禹用堵的办法,越堵水越大;后来瑶姬来了,带着神斧开了十二道峡口,把洪水引到长江里,水患就平了。那时她以为是传说,现在才懂,瑶姬懂的,就是 “道法自然”—— 水要流,就给它流的路;地脉要通,就给它通的道。

她握着赤霄剑,走到最大的一块残鼎前。鼎片上的银辉已经很淡了,铭文里的光像快灭的烛火。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了手 —— 剑没有掉下去,反而轻轻悬浮在鼎片上方,剑刃上的铭文与鼎身的饕餮纹开始慢慢呼应,一道淡银的光从剑刃流到鼎身,又从鼎身流回剑刃,像一条细细的河。那些之前被怨灵黑雾灼烧的裂痕,在银光的流转下,竟开始一点点弥合,虽然慢,却很稳。

“这…… 这是鼎在自己修?” 墨丁惊得后退了半步,护目镜从鼻梁上滑了下来,掉在地上发出 “当” 的一声,“可墨家古籍里说,器物崩裂就像人的骨头断了,得用‘接骨胶’(墨家特制的胶,用鱼鳔和松香熬的)粘,得用外力帮……”

“是道在修。” 巴清的声音带着一丝顿悟的轻颤,指尖悬在剑和鼎之间,能感觉到那股银光里的柔和力量 —— 不是她的巫力,不是剑的龙气,是鼎本身的气,是剑本身的魂,是地脉里自然流动的气。它们不需要外力,只要不被强行干预,就能自己找到平衡。就像老子说的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真正的守护,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加进去,是给万物留出自然运行的空间。

就在这时,天幕突然暗了下来。淡紫色的云气从神女峰的方向涌过来,像一块巨大的纱,把天上的星子都遮住了,只有紫微垣的位置,还透出一点微弱的光。巴清腕间的汞泪印记突然灼热如焚,比刚才异星出现时还要烫,赤霄剑的嗡鸣也变得震耳,剑身上的铭文竟脱离了剑体,化作无数细小的银点,像一群萤火虫,朝着云层的方向飞去 —— 那里,有什么东西正在酝酿,比异星、比银辉、比鼎的自愈,都要惊人。

【三:流星书篆,自然为章】

云气散得比涌来时更快,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掀开了。

第一缕光透出来时,巴清下意识地眯起了眼 —— 那光不是星光的冷白,是温润的琉璃色,从紫微垣的方向洒下来,把整个巫山都染成了淡紫。紧接着,七颗流星从紫微垣里同时滑了出来,一颗接一颗,像一串被线牵着的珠子。

第一颗是赤色的,尾迹拖得很长,像蛟龙的尾巴在夜空里扫过,光带里能看到细小的红色光点,是蛟龙气的样子;第二颗是青色的,光带像鼎身的纹路,一圈圈绕着,泛着青铜的冷光;第三颗是白色的,光带像汞珠在流动,散着细碎的银辉;第四颗是黄色的,像土的颜色,沉稳厚重;第五颗是黑色的,像墨,却不压抑,透着温润;第六颗是紫色的,像崖边的紫藤花,柔和;第七颗是金色的,最亮,光带把前面六颗的颜色都裹了进去,像一道七彩的虹。

“是‘星气交感’!” 墨丁的声音里满是敬畏,他慌忙从怀里掏出墨家的 “天枢盘”—— 这盘是用整块黑曜石做的,盘面刻着二十八星宿的位置,用的是 “错银工艺”,星点都是用银片嵌进去的。他把天枢盘放在地上,盘上的银点立刻和天上的流星呼应起来,发出淡淡的光,“先师的笔记里写过,‘星气交感’是千年难遇的异象,只有当人、器、地、天四者都顺了道,星辰才会把自己的气降下来,和地上的物呼应。”

七颗流星的光带在天幕上转了个圈,然后开始慢慢凝聚。赤色的光带先动,在半空里凝成了一个 “道” 字 —— 笔锋苍劲,和戍嗣子鼎上的铭文很像,落笔的地方还带着一点龙纹的暗痕,是赤霄剑里龙气的印记;接着是青色的光带,流动着凝成 “法” 字,笔画婉转,像巫峡的江水,弯弯曲曲却很顺;然后是白色的光带,散漫地聚在一起,没有刻意的笔画,却自然天成地成了 “自” 字,像星轨的形状;最后是七彩的光带,交融在一起,柔和地化作 “然” 字,每个笔画里都能看到前面六种颜色的影子。

“道 —— 法 —— 自 —— 然。” 墨丁跟着念了出来,声音里带着颤抖,天枢盘上的银点此刻亮得刺眼,盘中心的 “太极图”(墨家刻的,和道家的太极图很像)开始慢慢转动,“这是…… 这是天在写字?”

巴清没有说话,只是往前走了一步,离那四个字更近了些。“道法自然” 四个字悬在神女峰的上空,有一丈多高,银辉从字的笔画里洒下来,落在崖下的鼎片上。神奇的是,那些银辉落在鼎片上时,竟像拓印一样,把 “道法自然” 四个字刻在了鼎身,和原来的 “鼎革有道” 铭文完美地咬合在一起 ——“道” 字的最后一笔,正好连在 “鼎革有道” 的 “道” 字上,像早就设计好的一样。

指尖抚过鼎身上新刻的 “法” 字,巴清感觉到一股暖流顺着指尖涌进了身体,不是巫力的灼热,不是汞气的冰凉,是温和的、舒服的暖意,像春日里的阳光晒在身上。她忽然懂了黑衣人遗落的龟甲片上 “强为者,鼎折足” 的意思 —— 鼎的 “足”,是顺应地脉的支撑;人的 “足”,是顺应道的行走;剑的 “足”,是顺应器的本性。强行折了 “足”,只会摔得粉身碎骨。

记忆像开了闸的洪水,漫过了堤岸:十五岁在巴郡矿洞时,她第一次见汞珠,那时她不懂巫术,只是跟着矿工行事 —— 汞珠怕热,就把矿洞的温度保持在 “十度”(用矿里的 “冰玉” 降温);汞珠怕震,就轻拿轻放;汞珠要顺着矿脉流,就顺着矿脉挖槽。那时的汞珠很听话,能顺着槽流进容器里,没有一点浪费。后来她学了巫术,开始用巫力强行控汞,汞珠反而经常炸开,溅得满手都是。

重铸赤霄剑前,她在巫峡深潭边见过那条蛟龙 —— 它在水里游得很自在,时而浮出水面吐泡泡,时而潜下去追鱼。那时剑还没铸,她只是远远看着,能感觉到蛟龙气里的平和。可后来为了铸剑,她让墨者把蛟龙困住,强行取血,蛟龙临死前的眼神里满是不甘,龙气也变得暴躁。现在想来,剑里的龙气之所以沉寂,是因为它本就不该被强行困在剑里。

“夫人快看!地脉在回血!” 墨丁的惊呼把她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巴清低头看去,崖下的地缝里,一道细细的银辉正顺着地脉的纹路慢慢蔓延,像一条小蛇。那些之前被汞毒侵蚀的土壤,在银辉的照拂下,开始慢慢泛出淡绿 —— 不是牡荆汁的绿,是草芽的绿,嫩得能掐出水。更奇的是,那些散落在地上的汞毒,像被什么东西吸引着,顺着鼎身的饕餮纹慢慢流回鼎底,在鼎底聚成了一颗纯净的汞珠,没有一点黑色的杂质。汞珠滴落在石缝里时,石缝里竟冒出了一点小小的绿芽,是一株灵芝的苗 —— 巫峡的老人说,灵芝是瑶姬的精魂变的,只长在有灵气的地方。

“这是‘道生之,德畜之’啊。” 巴清轻声说,想起《老子》里的话 —— 道生出万物,德滋养万物。鼎不被强行镇压,就能自己聚气;剑不被强行催动,就能自己醒魂;地脉不被强行堵塞,就能自己回血;汞毒不被强行对抗,就能自己净化。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和畜,人要做的,不是去掌控,是去守护这份生和畜。

流星的光芒渐渐淡了下去,“道法自然” 四个字却没有消失,反而刻进了鼎身,刻进了剑里,刻进了巴清腕间的汞泪印记里 —— 印记不再是之前的银点,变成了一道细细的银纹,和 “道法自然” 的笔画纹路一模一样,随着她的呼吸轻轻颤动。

她抬手握住悬浮的赤霄剑,这一次,剑没有抗拒,反而传来一阵亲切的震颤,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剑格处的蟠螭纹亮了起来,和她腕间的银纹同步流转,一道淡红的龙气从剑刃里流出来,不是之前的暴躁,是平和的、温顺的,顺着她的手臂流进身体,和她的血脉慢慢融合。

“剑认您了。” 墨丁的声音里满是欣慰,天枢盘上的银点已经暗了下去,却还留着淡淡的温度,“它之前不认,是因为您总想着用它镇、用它压;现在认,是因为您懂了,它的本性是守护,不是镇压。”

巴清握着剑,抬头看向天幕。天市垣的那颗异星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明亮的星轨,紫微垣的星子亮得很稳,地脉的搏动也很稳,鼎的银辉很稳,剑的龙气很稳。她知道巫山的危机还没完全过去 —— 殷墟地宫里还有殷商王族的魂魄,咸阳宫里嬴政还在炼长生丹,黑衣人手里还有另一半龟甲,李斯的余党可能还在暗处。但此刻,她心里的迷茫像晨雾一样散了,只剩下清明。

夜风再次掠过峡谷,猿啼声又响了起来,却不再凄厉,反而带着几分悠远,像在和天上的星子对话。巴清望着神女峰,望着鼎,望着剑,望着腕间的银纹,终于明白:她要走的路,不是强行扭转天命,是顺应道的运行,守护万物的本性 —— 这才是 “镇护坤舆” 的真正意思。

【四:剑指苍昊,卷终道启】

天快亮时,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是淡粉的颜色,像瑶姬飘带的边。巴清和墨丁一起,把崖下的九鼎残片都搬到了神女峰下的平地上,按照 “九宫方位” 排列 —— 中央一块最大的鼎片对着神女峰的主峰,四角的鼎片分别对着朝云峰、松峦峰、集仙峰、飞凤峰,剩下的四块对着剩下的八峰。

“这样真的能镇住地脉?” 墨丁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在鼎片之间比划着,“没有用‘接骨胶’粘,没有刻符咒,甚至连缝隙都没堵上 —— 万一地脉气太冲,把鼎片冲散了怎么办?”

巴清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弯腰调整了一块鼎片的角度,让鼎片的缝隙正好对着巫峡江水流来的方向:“你看这巫峡的江,为什么能流了这么多年?因为它有峡口,有河道,气能顺出去。鼎片的缝隙就是地脉的‘峡口’,让地脉气能顺出去,而不是堵在里面。” 她指着中央的鼎片,上面 “道法自然” 和 “鼎革有道” 的铭文还亮着,“后母戊鼎重八百多斤,为什么能立三千年?不是因为铸的时候加了多少铁,是因为它的鼎足正好对着地脉的‘支撑点’,顺着地脉的气,所以稳。我们排鼎片,也是顺着地脉的气,顺着星轨的方向,顺着鼎本身的性,不需要粘,不需要堵,它自己就会稳。”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那块镇鼎石 —— 石头是黑色的,表面刻着和殷墟地宫里一样的星轨纹,是黑衣人留在祭祀台上的。她把石头轻轻放在中央的鼎片上,刚一放下,石头就发出了 “嗡” 的一声轻响,一道淡银的光从石头里流出来,顺着鼎片的铭文蔓延,很快就流遍了所有的鼎片。

“您听!” 墨丁突然竖起了耳朵。

巴清也听到了 —— 远处巫咸山的方向,传来了三道轻微的 “嗡” 声,和镇鼎石的声音很像。那是大禹治水时,瑶姬协助埋下的三座青铜鼎,藏在巫咸山的深处,之前因为汞毒和怨灵的影响,一直沉寂着,现在被镇鼎石的气唤醒了。一道淡青的光从巫咸山方向射过来,和神女峰鼎片的银光连在了一起,像一道桥,横跨在巫山之间。

地脉的搏动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从鼎片传到脚边,再传到身体里,和腕间银纹的搏动、剑的龙气搏动,都变成了一个频率。崖下营地的篝火晃了晃,火焰从淡青色变成了温暖的橙红色,烧得更旺了。那些之前散落在地上的墨家工具,比如断了齿的 “地脉锁” 齿轮、掉了的护目镜、墨丁的天枢盘,都被银光轻轻托了起来,摆到了旁边的石头上,整整齐齐。

怨灵的黑雾已经彻底不见了,连一点黑色的痕迹都没留下,鼎片的下方,只余一小滩纯净的汞液,像一颗小小的银珠子,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巴清弯腰,从怀里掏出一个羊脂玉瓶 —— 这是巴郡的贡品,瓶身刻着缠枝莲纹,她轻轻把汞液收进瓶里,指尖触到汞液时,没有一丝冰凉,反而很温润。

“之前在咸阳宫,嬴政炼的汞丹是黑色的,带着毒;现在这汞液是银色的,能生灵芝。” 墨丁凑过来看了看玉瓶里的汞液,“都是汞,怎么差这么多?”

“因为嬴政是强行炼,把汞的本性改了;这汞是自然化,顺着自己的本性来。” 巴清把玉瓶收进怀里,“就像老子说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好和坏、毒和灵,本就没有定数,全看是不是顺应本性。强行改,好的也会变成坏的;顺着来,坏的也能变成好的。”

“夫人!您的印记!” 墨丁突然指着巴清的手腕,声音里满是惊喜。

巴清低头一看,腕间的银纹此刻亮了起来,不再是之前的细线条,而是变成了一朵小小的饕餮纹,和鼎身上的饕餮纹一模一样。更奇的是,银纹里渗出了一丝淡淡的地脉气,顺着她的手臂流进心脏,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盈,像要飘起来一样 —— 这是和道真正共鸣的感觉,不是靠巫力,不是靠血脉,是靠顺应。

“该去殷墟了。” 巴清握紧赤霄剑,剑身上的 “道法自然” 铭文亮了一下,指向东北方的殷墟方向,“戍嗣子鼎的族徽、成汤王的卜辞、黑衣人是谁、‘鼎革天下’到底是什么意思,都在殷墟等着我们。”

墨丁点了点头,背上了装着墨家工具的行囊,行囊上还挂着那个断了齿的 “地脉锁” 齿轮 —— 他说要带回去,改成 “顺气轮”,用来帮地脉气流通。“赤霄军的残部已经在巫峡口集结了,刚才传信来的,连当年叛离的墨者都回来了,他们说…… 看了鼎的自愈,看了流星的字,懂了您的道,想跟着您一起去殷墟。”

东方的天际已经亮了,太阳露出了一点金边,把巫山的峰峦都染成了金色。巴清翻身上马,那是一匹墨者特意为她选的巫峡马,毛色是淡棕色的,很温顺。赤霄剑斜倚在肩头,剑穗是用巴郡矿洞的藤蔓做的,藤蔓上还缠着一颗小小的汞珠,是刚才鼎底收的,随着马蹄的晃动,汞珠折射着晨光,闪着细碎的光。

“走吧。” 巴清轻轻夹了夹马腹,马慢慢往前走,蹄声踏碎了晨雾,在峡谷里传出淡淡的回响。

墨丁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天枢盘,盘上的银点虽然不亮了,却还留着 “道法自然” 的印记。他抬头看向神女峰,鼎片和镇鼎石的银光还在,像一团淡淡的云,护着巫山的地脉。

巴清回头望了一眼 —— 鼎片的光晕里,一株小小的灵芝正从石缝里破土而出,晨露挂在灵芝的叶片上,折射出七彩的光,和昨夜流星的颜色一模一样。她知道,这株灵芝,这鼎,这剑,这巫山的星,都是 “道法自然” 的证明。

前路或许还有风雨,殷墟或许还有谜团,秦朝的命运或许还在摇摆,但她不再迷茫。她握着顺应本性的剑,带着懂道的人,顺着星轨的方向,朝着殷墟走去 —— 那里有殷商的秘辛,有鼎革的答案,有属于她的、顺应道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