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神军前锋骑兵扬起的烟尘尚未完全散去,安澜城头紧绷的神经也未能立刻松弛。尽管赵轩判断赤眉主力短期内不会大举来攻,但谁也不敢保证那“红云”使者带回去的消息,不会引来一场迅雷般的报复。城防依旧森严,斥候依旧日夜监视着东南方向的官道。
然而,半个月过去了,除了几股小规模的赤眉游骑在安澜城外围若即若离地窥探了一番后便离去之外,预想中的大军压境并未发生。河间府方向的赤眉主力似乎真的被其他事务绊住了手脚,或者,赵轩那番“虚与委蛇”以及展示出的强硬姿态,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压力骤然减轻,让安澜城上下所有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赵轩深知,这宝贵的喘息时机,是命运给予他最重要的礼物,必须牢牢抓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政建设与实力积累之中。战争暂时远去,“种田发育”成为了绝对的主旋律。
安澜城的重建与发展,在赵轩的亲自督导和“城市管理”子系统的精确辅助下,进入了快车道。
民生为本,农业优先。
张诚将绝大部分行政资源投入到了春耕复产之中。通过“以工代赈”募集的大批流民和本地百姓,在划定的“垦荒区”挥汗如雨。系统提供的简易水利图纸被转化为现实,几条主要灌溉沟渠得到疏浚,部分荒废的陂塘也被清理出来。周福利用烈酒贸易,从更南边相对安稳的区域,换回了一批宝贵的粮种和十几头耕牛。当第一批种子在翻新的土地中播下时,整个安澜城仿佛都注入了一种名为“希望”的活力。
城内的粥厂并未撤销,但逐渐从纯粹的救济转向了“劳动报酬”。参与城墙修复、街道清理、房屋重建的壮劳力,不仅能获得基本口粮,还能根据工作量换取少许铜钱或布帛。这种“多劳多得”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集市在官府的引导和管理下重新开放,虽然商品种类稀少,多以物易物为主,但总算恢复了些许人间烟火气。
军事整编,质量提升。
李大牛抓住这段没有战事的空窗期,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强化训练。新编的第三都(原安澜降卒)经历了严苛的队列、纪律和基础战术训练,淘汰了部分兵痞和体弱者,补充了一些可靠的流民青壮,人数稳定在两百人左右,战斗力与凝聚力有了显着提升。帝国新兵们作为士官骨干的作用愈发凸显,他们将卡拉迪亚的步兵操典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训练出一套更适应目前装备水平的战阵之法。
赵轩兑现承诺,每日抽出时间与士兵一同操练,并亲自讲解简单的旗号指挥和战场应变。他的亲民和务实,进一步赢得了士卒的拥戴。净邪司在玄影的带领下,不仅完成了对全城的邪气残留排查(结果令人欣慰,并无大碍),还将基础的“静心法”和“邪异辨识要点”普及到了什长一级的军官中,虽不能直接提升战力,却有效增强了部队在面对超自然威胁时的心理韧性。
技术突破与系统惊喜。
周福负责的工匠营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在集中资源攻关下,第一炉利用本地铁矿和部分系统兑换生铁混合炼制的“安澜铁”成功出炉。虽然品质远不及系统提供的精铁,但比之前使用的杂铁强上不少。以此为基础,工匠们开始批量打造标准化的枪头、锄头和斧头。农具优先供应春耕,武器则逐步替换部队中的劣质兵器。
更让赵轩惊喜的是,随着安澜城“繁荣度”突破40,“治安度”稳定在65以上,脑海中的“城市管理”子系统再次发出了提示:
【叮!安澜城秩序初步稳定,繁荣度达到阈值,解锁新建筑选项:“初级学堂”、“初级医馆”、“水利工程司(图纸)”。】
【“初级学堂”:可启蒙孩童,培养初级识字算术人才,小幅提升民心及长期人才储备。建造需求:木材100单位,石料50单位,聘请教师(需识字者)。】
【“初级医馆”:可治疗常见疾病伤痛,降低瘟疫发生概率,提升民心和士兵恢复速度。建造需求:木材80单位,布匹20单位,聘请郎中(需有行医经验者)。】
【“水利工程司(图纸)”:提供更先进的水渠、陂塘修建技术,可小幅提升农田灌溉效率及抗旱能力。需消耗第纳尔50点解锁图纸。】
这正是赵轩急需的!教育和医疗是文明根基,水利更是农业命脉。他毫不犹豫,立刻下令张诚和周福着手筹备学堂和医馆的建设,并花费50第纳尔解锁了水利图纸,交由工匠营研究推广。
经济命脉与情报网络。
“赵氏烈酒”依然是同盟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外交利器。周福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根据赵轩模糊的记忆提示,尝试加入了少量本地草药进行调味,开发出了口感略有不同的新品类,以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烈酒通过王老五逐渐建立的秘密商路,不仅换回了粮食、铁料、布匹等战略物资,甚至开始少量流入河间府周边的一些中立坞堡和势力手中,无形中扩大了黑风同盟的影响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