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四年的十月,秋风萧瑟,卷起安澜城御道上的落叶,更添几分肃杀。宸国朝堂在经历了“黑蛟号”劫掠带来的短暂振奋与随之而来的严峻报复后,气氛愈发凝重。四海商会的经济绞索愈发收紧,北线战事间歇性的激烈冲突消耗着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力,而南方潜在的离心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提醒着赵轩内部的隐忧。然而,就在这内忧外患交织的困局中,那位秘密入境的西蜀特使,成为了打破僵局的最大变数。
西蜀特使的抵达,并未大张旗鼓,而是在一个夜色深沉的晚上,由卫尉府的精干人员秘密护送进入宸公府。 来人身着寻常商贾服饰,面容精悍,目光沉稳,自称姓韩,乃西蜀丞相府心腹幕僚。密室之中,烛火摇曳,仅有赵轩、丞相张诚与卫尉王老五在场。
韩特使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呈上了西蜀丞相的亲笔密函。信中用词隐晦,但意思明确:西蜀朝堂对四海商会“西进计划”的争议已白日化,丞相一派深感商会野心勃勃,若任其借助镇西将军之力掌控商路乃至渗透兵权,西蜀恐有社稷倾覆之危。蜀王虽未明确表态,但已对商会心生警惕。丞相之意,希望与宸国暗中达成默契,共同遏制四海商会在西南方向的扩张。作为诚意,西蜀可暗中放松对宸国部分紧缺物资(如药材、铜铁)的边境封锁,并提供商会与镇西将军府往来的一些关键情报。
赵轩仔细阅毕密函,心中波澜起伏。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若能争取到西蜀丞相一派的暗中支持,不仅可极大缓解当前的经济压力,更能从内部瓦解商会最重要的陆上联盟,甚至可能将西蜀从对手转化为暂时的盟友。然而,风险同样巨大。此事若泄露,必将招致四海商会和镇西将军的疯狂报复,西蜀丞相能否顶住压力?这是否是西蜀内部倾轧的借刀杀人之计?
“贵国丞相美意,朕心领了。”赵轩放下密函,目光锐利地看向韩特使,“然,四海商会势大,镇西将军手握重兵,贵国丞相此举,风险不小。朕需知,丞相有何具体谋划,又能提供何等切实助力?若仅止于口头默契与有限物资,恐难撼动大局。”
韩特使似乎早有准备,从容应答:“陛下明鉴。我家丞相意在‘拖’与‘限’。拖住‘西进计划’的审议,限制商会武装在西蜀境内的活动。具体而言,我可提供商会近期试图运入西蜀的一批重要军械的路线与时间,贵国若能截获,既可打击商会,亦可作为我方向蜀王证明商会包藏祸心的实证。至于物资,首批百车药材、五十车生铜,已备于边境,随时可依约定方式交接。此外,”他压低了声音,“镇西将军麾下一位副将,与将军有隙,或可引为内应。”
条件颇具诱惑,但也将宸国推向了与商会和镇西将军正面冲突的前沿。赵轩与张诚、王老五交换了眼色,深知这是一场豪赌。但眼下宸国四面楚歌,任何一根可能的救命稻草,都必须抓住。
“好!”赵轩沉吟片刻,决然道,“请回复贵国丞相,朕愿与之携手,共御奸商。物资交接,按约定进行。军械情报,请尽快详查送来。至于那位副将……可由卫尉府专人秘密接触,见机行事。但切记,此事需绝对隐秘,若有差池,你我皆危矣。”
密谈持续至深夜,双方就联络方式、情报传递、危机应对等细节进行了周密安排。西蜀特使在天明前悄然离去,留下一线希望的曙光,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宸国与四海商会的暗战,自此蔓延至西南腹地。
然而,西线刚现的一丝转机,尚未带来实质缓解,南方归义城便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将南疆的潜在危机骤然推至眼前。 靖安司八百里加急密报:世子赵铭,竟在未通知宸国的情况下,擅自率领其麾下“复**”主力约五千人,并联合“黑风寨”等靖南本土武装,突然离开归义城,南下奔袭靖南侯国境内忠于赵瑾的重要城池——“武安城”!其理由是,获悉赵瑾欲调武安守军北上镇压义军,故先发制人。
消息传来,宸国朝堂哗然。赵铭此举,无异于公然挑战宸国的权威!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竟完全绕过宸国派驻的官员和将领,其独断专行、意图自立的野心已昭然若揭。更严重的是,武安城乃靖南军事重镇,守军精锐,赵铭贸然进攻,胜算几何?若败,则宸国辛苦扶持的南方势力可能一战崩溃;若胜,则赵铭声望鹊起,更难驾驭!无论胜败,宸国对南方局势的控制力都将大幅削弱。
“陛下!赵铭狼子野心,已露狰狞!应立即断绝对其一切支援,并派兵接管归义城,以防其败退后据城作乱!”有激进的将领当即谏言。
赵轩面沉如水,心中怒意翻腾。赵铭的背叛,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直接。但他迅速冷静下来,此刻若与赵铭彻底撕破脸,南方战线立即崩溃,不仅前功尽弃,更要直接面对赵瑾和四海商会的压力,宸国将真正陷入三面受敌的绝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