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88章 教育成果初显,考场里的“燕云子”

景和十三年秋,大靖科举乡试放榜的消息,像一阵秋风般吹遍了燕云的街巷。蓟州城门口的公告栏前,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当有人高声念出“燕云学子李墨、王砚、赵书……共二十人考中秀才”时,人群瞬间沸腾了——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奔走相告,还有人激动地抹眼泪。这是燕云自有科举记录以来,考中秀才人数最多的一次,更难得的是,这二十名秀才中,有十七人来自燕云蒙学,是苏清鸢与萧玦推行教育普及后,结出的第一颗饱满果实。

消息传到王府时,苏清鸢正在整理蒙学的教学账本,听到侍卫的汇报,她手中的笔顿了顿,随即嘴角绽开了笑容。三年前,燕云蒙学刚扩建时,不少人质疑“农户的孩子哪能读好书”,甚至有人说“蒙学不过是浪费银子”。可她和萧玦始终坚信,教育能改变命运,能为燕云培养未来。如今,考场里的“燕云子”用成绩证明,这份坚持没有白费。

三天后,考中秀才的学子们身着崭新的青衫,手捧捷报,陆续来到王府道谢。为首的李墨,是蓟州蒙学第一届学生,父亲是个佃农,当年若不是蒙学免学费、管午饭,他根本没机会读书。此刻,他捧着捷报,跪在萧玦与苏清鸢面前,声音哽咽:“王爷、王妃,若无蒙学,我如今还是个只会放牛的娃娃,哪能考中秀才?以后我定继续苦读,争取考中举人、进士,回来教更多燕云的孩子读书,为燕云效力!”

苏清鸢连忙扶起他,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眼中满是欣慰:“你们能有今日的成绩,全靠自己的努力。燕云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无论是继续科举,还是回乡教书,只要能为百姓做事,就是对燕云最好的回报。”萧玦也笑着补充:“我已让人在各州县蒙学预留了教席,若你们愿意,随时可以回来当先生,把知识传给更多弟弟妹妹。”

学子们闻言,纷纷点头。来自凉州蒙学的王砚,家中世代务农,他说:“我想先回乡教书,凉州还有很多孩子没机会读书,我要像我的先生一样,教他们识字、算术,让他们也能有机会走出大山。”来自并州蒙学的赵书,则打算继续备考:“我想考中进士,去京城看看,把外面的知识带回燕云,帮燕云变得更好。”

为了庆祝这一喜讯,萧玦与苏清鸢在王府庭院里举办了庆功宴。宴会上,桌椅沿着庭院两侧摆放,桌上摆满了燕云的特色菜肴——烤羊肉、炖牛肉、凉拌野菜,还有刚酿好的米酒。蒙学的先生们也被邀请前来,看着自己教出的学生考中秀才,李秀才(蓟州蒙学的资深先生)激动得端起酒杯,对萧玦与苏清鸢说:“王爷、王妃,当年您让我们‘教孩子先教做人,传知识更传责任’,如今这些孩子不仅读好了书,还心怀燕云,我们这些当先生的,真是无比骄傲!”

宴会上,学子们围着先生们,分享考场的经历。李墨说,乡试考“民生策论”时,他写了“推广蒙学、发展农桑”的观点,还结合燕云的实际情况,举例说明蒙学如何改变百姓生活,考官看后连连点头;王砚则说,考“经义”时,他引用了苏清鸢在蒙学课程里讲过的“学以致用”思想,把《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和燕云的农桑实践结合起来,得到了高分。“要是没有蒙学里的实践课,没有先生们教我们‘联系实际’,我们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王砚感慨道。

庆功宴过半,苏清鸢起身走到庭院中央,拿起酒杯对众人说:“今天的成绩,只是燕云教育的开始。我们计划在明年,在燕云各州县设立‘书院’,让考中秀才的学子能继续深造;还会从王府拨付专款,资助贫困学子备考,让更多燕云的孩子能走进考场,成为有学识、有担当的‘燕云子’。”她的话刚说完,庭院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子们纷纷举杯,齐声说:“愿为燕云,尽绵薄之力!”

宴会后,学子们陆续离开王府,不少人直接去了附近的蒙学。李墨来到蓟州蒙学,看着教室里认真读书的孩子,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他走到讲台前,拿起课本,为孩子们朗读起《三字经》,还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历:“我以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农忙时还要帮家里干活,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将来也能像我一样,考中秀才,走出燕云,看看更大的世界。”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说:“我们要向李大哥学习,好好读书,考中秀才!”

王砚则回到了凉州的蒙学,他向先生申请,每天下午给孩子们加一堂“科举故事课”,讲历代文人如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如何用知识为百姓做事。他还把自己的青衫挂在教室里,笑着说:“这是考中秀才的青衫,等你们将来考中了,也能穿上这样的衣服,为凉州争光!”

萧玦与苏清鸢看着学子们的行动,心中满是感慨。他们知道,这二十名秀才,不仅是燕云教育的成果,更是燕云未来的火种——他们会把知识传给更多孩子,会把“爱燕云、为百姓”的信念刻在心里,会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燕云的孩子走进学堂、走进考场。

十月的一天,苏清鸢去蓟州蒙学视察,看到教室里的孩子正在临摹“燕云子”三个字,先生告诉她,这是孩子们自己提议的,他们想成为像李墨、王砚那样的“燕云子”,为燕云争光。苏清鸢走到孩子身边,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燕云子,当自强;传知识,兴家乡”,笑着说:“这才是‘燕云子’该有的样子。”

夕阳西下,蒙学的读书声伴着晚风飘向远方,考场里的“燕云子”已踏上新的征程,而更多的“燕云子”,正在学堂里茁壮成长。燕云的教育,就像一粒种子,三年前被播撒在这片土地上,如今已长出幼苗,未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为燕云的繁荣与安宁,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