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27章 碑身雕琢,工匠手中的敬意

景和四年九月,燕云的秋意渐浓,蓟州城外的山道上,一支特殊的队伍正缓缓前行。队伍中央,是十二匹健壮的骡马合力拖拽的平板车,车上载着一块通体洁白的巨石——这便是从燕云深山开采出的汉白玉,重达十吨,是为萧玦与苏清鸢立功德碑的碑身。

巨石被麻绳牢牢固定在平板车上,表面还裹着厚厚的麻布,以防运输途中磕碰。押车的是张木匠和几位经验丰富的石匠,他们一路走得格外小心,遇到颠簸的路段,就停下来调整麻绳的松紧;遇到狭窄的山道,就指挥骡马慢慢转弯。走了整整三天,这支队伍才终于抵达蓟州城,停在中心广场旁的临时工坊前。

当麻布被缓缓揭开,阳光洒在汉白玉上,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发出惊叹——这块汉白玉质地温润细腻,没有一丝杂质,像一块被月光浸润过的美玉,轻轻敲击,还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好石头!真是块好石头!”负责雕琢的老石匠周师傅忍不住伸手抚摸,指尖划过石面,感受到细腻的触感,眼中满是敬畏,“能雕琢这样一块碑,是我们工匠这辈子的福气。这碑,不仅要刻上王爷王妃的功绩,更要刻出咱们燕云百姓的心意,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临时工坊很快搭建起来,四周用木板围起,既能遮挡风雨,又能让工匠们专心干活。筹备会的人根据之前的设计,将碑身的图纸贴在工坊的墙上——碑身高一丈二尺,宽三尺,厚一尺,正面要刻“燕云再造功德碑”七个大字,字体选用雄浑大气的楷书;背面则刻详细碑文,记录萧玦与苏清鸢重建燕云的功绩,字体稍小但要清晰端正;碑顶还要雕刻祥云纹样,象征吉祥安宁。

雕琢正式开始前,周师傅带着七位工匠举行了简单的“开工礼”——他们在碑身前摆上香炉,点燃三炷香,双手合十,轻声说道:“石头有灵,今日我们雕琢此碑,为记王爷王妃之恩,为传燕云百姓之情,望石头显灵,助我们圆满完工,不辜负众人所托。”说完,众人一起鞠躬,随后拿起墨斗、直尺,开始在碑身上勾勒轮廓。

周师傅今年六十多岁,做了四十多年石匠,刻过无数石碑,却从未像这次这样郑重。他戴着老花镜,拿着直尺,一点点测量碑身的尺寸,确保每一条墨线都笔直端正。“这碑是给后人看的,尺寸差一分,字体歪一毫,都是对王爷王妃的不敬,对百姓心意的辜负。”他一边画,一边对身边的年轻工匠说,“你们年轻,眼神好,但也要沉下心,每一笔都要稳,不能急。”

年轻工匠们点点头,认真地跟着周师傅学习。他们先在碑身正面画出“燕云再造功德碑”七个大字的轮廓,每个字宽两尺,高三尺,笔画之间的间距都精确到分。画好后,周师傅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才拿起锤子和凿子,对众人说:“开工!”

“当——”第一锤敲在凿子上,清脆的声响在工坊里回荡,石屑像细小的雪花一样飞溅。周师傅握着凿子的手稳如磐石,每一下敲击都精准地落在笔画的边缘,将多余的石料一点点剔除。他的额头上很快渗出了汗珠,却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碑身,生怕出一点差错。旁边的年轻工匠们也学着周师傅的样子,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雕琢碑身的侧面,有的负责打磨碑底,整个工坊里,只有锤子敲击凿子的“当当”声,和石料摩擦的“沙沙”声,安静而专注。

雕琢碑身正面的大字,是最耗费心力的活。“燕”字的笔画复杂,尤其是中间的“口”和下面的“四点底”,既要刻得清晰,又要保持字体的饱满。周师傅拿着小凿子,一点点雕琢“四点底”的每一个点,手指因为长时间用力而微微发抖,他就停下来搓搓手,活动一下手腕,然后继续。有一次,一个年轻工匠不小心在“云”字的横画上多凿了一点,导致笔画有点歪斜,他顿时慌了神,眼圈都红了。周师傅没有责备他,而是拿着小刻刀,耐心地一点点修补:“别怕,石头有韧性,只要咱们用心,就能补好。以后干活,要更细心,记住,咱们刻的不是字,是心意。”

经过十天的努力,碑身正面的七个大字终于初步成型。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洒进来,照在碑身上,“燕云再造功德碑”七个字虽然还没打磨,但已经能看出雄浑的气势,笔画之间透着力量,仿佛在诉说着燕云的重生故事。周师傅站在碑前,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真好!这字,有风骨,配得上王爷王妃的功绩。”

接下来,便是雕刻背面的碑文。碑文有两千多字,字体比正面的大字小,更需要细致。负责碑文雕刻的是李师傅,他以前是秀才,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才转行做了石匠,既能读书写字,又懂雕琢技巧。他先将碑文用朱砂写在宣纸上,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碑身背面,用湿布轻轻按压,让朱砂印在石面上,形成清晰的字迹轮廓。

雕刻碑文时,李师傅几乎是屏气敛息,手中的刻刀像羽毛一样轻,却又精准无比。每一个笔画的起笔、收笔,每一个字的结构,他都严格按照字帖来,力求和王夫子写的原文一模一样。“这碑文里,每一个字都记着王爷王妃的好事。”李师傅一边刻,一边对身边的人说,“你看这‘惠民坊医馆免费诊疗’,我家老婆子去年就是在医馆看好的腿疾,不用花一分钱;还有这‘推广高产玉米,亩产增两成’,我家三亩地今年收的玉米,比去年多了六百多斤。这些事,都要刻清楚,让后人知道,咱们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