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511章 战后首春,废墟上的重建令

景和三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晚些。燕云大地上的积雪刚化透,泥土里还带着股子寒气,可黑风口往南的三十多个村子,却比这天气更让人心里发沉——断墙残垣戳在地里,烧黑的房梁歪歪扭扭地搭着,院子里的破陶罐、碎瓦片埋在泥里,风一吹,卷起的不是花香,是烧糊的木头味儿。

这日一早,蓟州王府的议事厅里挤满了人。州官、县丞、各村的乡绅,还有几个手艺好的老工匠,都围着长桌站着,目光齐刷刷落在萧玦面前那张纸上——纸上记着受灾的情形:三十一个村子被烧,一万两千多百姓没地方住,地里的庄稼全毁了,连耕牛都被匈奴牵走了不少。

萧玦手指按在纸上,声音不高却很沉:“大伙儿都看见了,这仗打赢了,可百姓的家没了。咱们燕云能守住,靠的是百姓跟着咱们拼命,现在该咱们帮他们把家捡起来了。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定个‘重建令’,从今天起,所有心思都要放在帮百姓过日子上。”

话刚落,底下就有人应声。西坡村的乡绅刘老爷先开口:“靖王殿下说得对!我家还有些存粮和木料,先拿出来给最惨的村子用!”其他乡绅也跟着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要出粮、出木料,老工匠们也拍着胸脯保证,愿意带着徒弟去各村帮着盖房子。

当天下午,一道“重建令”就传遍了燕云的州县,贴在每个村子的老槐树上,识字的人念给不识字的听,听的人都红了眼眶:

第一条是帮着盖房子。官府把工匠分成十队,每队带二十个徒弟,分到受灾的村子里。谁家房子烧了,工匠就去帮着规划,怎么打地基、怎么搭房梁都不用百姓操心。盖房子用的砖、瓦、木料,一半由王府出,一半由乡绅们凑,百姓只用出点力气搭把手就行。

李家村的李老汉,家里三间房烧得只剩个门框,正蹲在地上抹眼泪,就见工匠队扛着木料来了。领头的王工匠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哥别愁,咱们先给你盖两间厢房,赶在雨季前让你住进去,等秋收了再帮你盖正房!”李老汉攥着王工匠的手,话都说不利索:“这……这可咋感谢你们啊!”

第二条是保春耕。农桑司的人赶着马车,拉着一袋袋种子往各村跑。袋子上写着“高产小麦”“大玉米”,都是苏清鸢之前让人培育的品种,产量比普通种子高一半。每户还能领一套农具——一把新犁、一把镰刀、一个锄头,全是铁匠铺新打的,闪着亮。

石漠滩村的张强,之前家里的犁被匈奴劈坏了,正愁没法耕地,农桑司的人就把新犁送来了。他试着往地里一犁,土翻得又深又匀,高兴得喊:“这新犁就是好使!今年肯定能多收粮食!”农桑司的人还站在田埂上教大家怎么种新种子,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说得明明白白。

第三条最让百姓安心——受灾的村子,三年不用交赋税。而且从现在到秋收,每天早上,官府会在村里的老槐树下放粮,每户去领两斤小米或者玉米面,够一家人一天的口粮。这下,家里没存粮的百姓也不怕饿肚子了,都想着赶紧把地种上,等秋收了就能自己养活自己。

萧玦忙着统筹盖房子、发种子的时候,苏清鸢也没闲着。她带着医馆的五个郎中,坐着马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跑。每到一个村,先把带来的草药分给大家,谁身上还有打仗时留下的伤,郎中就当场给包扎、敷药;谁家有老人孩子不舒服,就坐在炕头上给把脉。

更重要的是熬“防疫汤药”。苏清鸢知道,战后尸体多、污水多,容易闹瘟疫。她让人在每个村子的大锅里,放上艾草、金银花、板蓝根,熬成一大锅汤药,全村人都来喝,一天喝两次,预防生病。

到李家村的时候,苏清鸢刚下马车,就看见一群百姓在废墟上清理砖石,有的搬砖,有的捡瓦片,脸上却没什么劲。她走过去,蹲在捡瓦片的小姑娘身边,帮她把瓦片放进筐里,轻声说:“姑娘,你们这是在捡能用的砖,想自己盖房子吗?”

小姑娘点点头,眼圈红了:“俺家房子烧了,俺想快点盖起来,让俺娘住进去。”苏清鸢摸了摸她的头,对着周围的百姓说:“大家别怕,官府的工匠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来帮咱们盖房子。现在咱们先把地种好,等房子盖起来,粮食也熟了,日子不就好起来了?人在,家就不会没,只要咱们一起干,啥困难都能过去。”

百姓们听着,慢慢抬起头。李老汉站起来说:“王妃娘娘说得对!咱们不能光愁,得干起来!今天先把地翻了,明天工匠来了就帮着盖房子,今年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大家一下子有了劲,有的继续清理废墟,有的扛着新犁去地里,村里渐渐有了动静,不再是之前的死气沉沉。

苏清鸢在村里待了大半天,直到太阳快落山才离开。马车走的时候,百姓们都站在村口送她,有的手里拿着刚煮好的鸡蛋,有的拿着自己种的菠菜,非要塞给她。苏清鸢推辞不过,收下一把菠菜,笑着说:“等秋天我再来,吃大家种的新玉米!”

日子一天天过去,受灾的村子慢慢变了样。新盖的土坯房一间间立起来,房顶上的瓦闪着光;田地里的小麦冒出了绿芽,玉米也长出了小苗,风一吹,绿油油的一片;每天早上,村口领粮的队伍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有说有笑,说着谁家的房子快盖好了,谁家的庄稼长得好。

萧玦和苏清鸢偶尔会一起去村里看看。在李家村,他们看见李老汉正坐在新盖的厢房门口编竹筐,院子里晒着刚收的野菜;在石漠滩村,张强牵着新领的耕牛,在田地里耕地,妻子在旁边撒种子,孩子在田埂上追蝴蝶。

萧玦看着眼前的景象,对苏清鸢说:“你看,百姓只要有房子住、有地种,日子就能好起来。”苏清鸢点点头,望着远处的炊烟,轻声说:“是啊,这才是咱们打仗的目的——让大家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再也不用怕匈奴,再也不用流离失所。”

春风吹过燕云的土地,吹绿了田野,吹暖了人心。废墟上的新屋、田地里的新苗、百姓脸上的笑容,都在说着:这场仗没白打,这重建没白干,燕云的日子,正朝着好的方向,一步步往前走。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