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 > 第198章 博弈定局 封一人可安天下

王允和曹操从东莱返回洛阳后,他们的汇报引起了汉廷的高度重视。

刘宏召回正在前线的卢植,一同在朝堂上商议对策,顿时朝堂之上众说纷纭。

“陛下,臣王允不辱使命,甘宁确实有归附朝廷的意向。

不过,他所提出的条件,臣认为颇具可行性,恳请陛下降下隆恩!”

“锦州牧?这甘宁的胃口可真不小。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刘宏这次倒是难得没有立刻发怒,而是向殿下的大臣们询问意见。

何进等人一时摸不透皇帝的心思,负责领兵对阵锦帆军的卢植却有不同意见。

“陛下,臣卢植认为,州牧一职乃封疆大吏,必须由德高望重、对国家有大功之人担任。

陛下之前册封的七州州牧,皆是忠于朝廷的皇亲大臣,他们的忠心自然能够保证。

然而,甘宁年纪轻轻,既不愿意交出兵权,又不愿为国平叛,朝廷不治他的罪已是天恩浩荡。

倘若陛下开了这个先例,其他叛军见打不过就选择归附,进而向朝廷索要州牧、太守等重要职位,掌控地方军政大权。

那这些叛军出身的州牧太守,不就会成为各路拥兵自重的诸侯吗?

如此一来,陛下不就如同周天子一般,徒有虚名了吗?

他们又怎会真心效命于陛下呢?”

卢植一连三问让刘宏警觉起来,州牧绝对不能再封了,众人也纷纷交头接耳,点头称是。

王允虽对卢植拆自己的台感到震惊,但他深知卢植对大汉的忠诚毋庸置疑,大将军何进见状也出列发表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何进也认为,乐浪和东莱本就是我大汉疆土,甘宁仅凭将四个蛮荒之地纳入大汉版图这点微不足道的功劳,就想位列州牧,万万不可答应!

甘宁可封为将即可,州牧一职不可交于他人之手!”

“陛下,臣袁隗也反对甘宁担任州牧。

海外各邦国原本都是我大汉的藩属国,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过错。

我天朝上国怎能无缘无故夺取他们的土地,毁坏他们的宗庙呢?

倘若此风盛行,那些已经归附的百越诸蛮、西北各羌、南匈奴诸部、辽东乌桓属国等,必然会有兔死狐悲之感。

如此一来,朝廷将失去信义,失威于外,又如何统领万邦?

只怕异族会集体反叛,到时内有反贼,外有异族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啊!

臣以为,不仅不能在这个时候设立锦州,还应当与甘宁划清界限,以此获得各藩属国的支持!”

对于甘宁提出的条件,汉廷众大臣大多持反对意见。

毕竟,一个水匪出身的甘宁,一旦成为州牧,便会位高权重,与他们平起平坐,这让很多大臣难以接受。

何进和袁隗的反对,意味着八成以上的官员不会同意这个条件。

这使得原本以为大功告成的王允,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王允无奈之下,只得向作为副使的曹操投去求助的目光,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挽回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曹操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出列说道:

“陛下,臣骑都尉曹操也觉得大将军和袁大人所言有理。

末将认为,要应对锦帆军的威胁,首先得了解甘宁这个人。

臣此次作为副使,对甘宁这人多有观察。

锦帆军之所以令人畏惧,根源就在于甘宁此人。

他与其他只知破坏的叛军不同,他不仅善于发现人才,求贤若渴,还擅长治理地方。

若他真心归附,不失为我大汉治世之能臣,朝廷之幸。

然而,他能从一个水匪迅速发展壮大,拥兵十余万,手下还有众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谋略过人的谋士,其行事不择手段,城府极深。

这样的人,可谓乱世之奸雄,野心极大。

臣以为,甘宁绝无可能真心归附,这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待朝廷放松警惕,便会再次露出獠牙给予致命一击!”

“孟德,怎么连你也反对招安?

在东莱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倘若甘宁大怒率领十万大军来攻,卢中郎的大军如何抵挡?”

王允有些慌乱,再次将危险的局势摆了出来。

“王大人,甘宁强行扣留王粲等人,其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他不过是假借谈判,麻痹我们而已。

且甘宁在治下实行的土地政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这是在挖国家统治的根基,此贼之害胜黄巾十倍!

若他敢进犯青州,曹某虽不才,愿领兵与卢中郎死守青州,绝不让锦帆贼拿下青州。

如今朝廷大军节节胜利,等袁将军和皇甫将军收复冀州,再合兵一处,未必不能剿灭锦帆军!”

王允被提及王粲等几人被扣之事,脸色愈发难看。

但他还是强作镇定,继续向刘宏争取:

“臣斗胆敢问陛下,反贼中陛下最恨何人,何人对朝廷威胁最大?”

“这……自张角死后,朕最恨者莫过于甘宁此贼!”

“即如此,请陛下立即高官册封甘宁!”

“为何?王爱卿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朕可要治你通敌之罪!”

不止刘宏,朝中大臣皆以为王允疯了,敢为反贼说情,倒是曹操闭上眼睛若有所思起来。

“陛下,当初高祖最恨者莫过于雍齿,却能厚赏以安天下英雄,连屡次差点伤了高祖的季布都能厚待,天下皆服得以安定。

今甘宁此人素有一诺千金之美名,可为当朝之季布,陛下封其一人,必可安百贼之心。

且王粲等五人去担任太守,对朝廷利大于弊啊。

况且蔡邕此人仍心系朝廷,这是釜底抽薪之计,可使五郡之地的民心更快融入大汉,使甘宁失去根基。

纵然不能任命甘宁为州牧,在如今这个关键时期,朝廷也不能激怒甘宁。

臣以为,可以任命蔡邕为锦州刺史,王粲等五人为五郡太守,再追封甘宁为锦帆大将军,互相牵制。

如此,甘宁得到了虚名,朝廷得到了实际利益,蔡邕等人必会慢慢改变甘宁实行的土地政策。

倘若他反叛,正好可以离间蔡邕等人与甘宁的关系;倘若他接受,正好可得时间整治青州,日后再慢慢谋划对付他!”

王允退而求其次,他所谋划的每一条都为朝廷着想,刘宏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欣慰。

其余大臣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蔡邕来担任刺史,他们更容易接受,而甘宁的锦帆大将军并无实权,可大可小,能统兵数十万也可以是虚职。

只是战时设立,听起来好听罢了,等天下叛乱平定随时可以撤销。

众人还对此耿耿于怀,然而,刘宏的想法却不同。

只要甘宁不执着于州牧之位,就还有商量的余地,而且此取能突显皇帝的仁德。

若汉廷只需付出东莱郡和乐浪郡太守的职位,就能让十多万锦帆军名义上带着四郡归附。

这意味着在他刘宏一朝,大汉开疆扩土一州之地,将十三州变为十四州,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刘宏如今急需的遮羞布。

至于各邦的隐患,如今幽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的叛军,哪个背后没有异族的影子?

既然他们不服,那就让他们去找甘宁,来个狗咬狗。

“王爱卿真乃国之栋梁啊,爱卿有萧相之才,即日起拜为司徒,位列三公!

既然甘宁如此难缠,那就让他去对付那些异族好了。

传旨,封甘宁为锦帆大将军,全权负责大汉周边各国的叛乱事务;

封蔡邕为锦州刺史,监察锦州五郡;任命徐庶为东莱郡太守,黄忠为郡都尉……”

刘宏大喜,对王允的深谋远虑大加赞扬,同意下诏封甘宁为锦帆大将军,蔡邕为锦州刺史,并将乐浪郡并入锦州。

同时,全部应允了东莱郡徐庶等人的任职,补齐了顾雍、王粲等人的任职文书,基本同意了甘宁提出的次要条件。

众大臣见皇帝心意已决,也不再反对。

毕竟皇帝摆明了是要这份开疆扩土的功劳,不过他们相信,这样的结果甘宁应该不会拒绝。

王允因献策有功,深得刘宏信赖,被封为司徒,位列三公,全权负责协调与锦帆军的各项事务,一下子成为汉廷炙手可热的人物。

众大臣在恭贺皇帝开疆扩土的不世功勋之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锦州这块新蛋糕,纷纷找机会安排自己的门生故吏,企图从中分得一杯羹。

随后,刘宏再次派王允前往东莱郡传旨,并通告天下。

并向各邦遣使通知,汉廷希望借此功劳重振威望。

甘宁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行接受。

反正只是表面上归附,六郡之地的赋税依旧不会上交朝廷,都在他这个锦帆大将军的掌控之中。

双方很快达成停战协议,开始有计划地停止屯兵对抗。

虽然边界仍有精兵驻防,但只要不是重兵对峙,甘宁就感到满足了。

一时间,锦帆军挟土归附的消息传遍天下,举世震动。

各方反应不一,有人说这是锦帆军的缓兵之计,有人说这是汉廷的伟大胜利,汉廷的声威也因此大振。

为表诚意,北海国的卢植大军后撤了部分军队,黄忠也相应减少了前线的一些驻军,将管亥和廖化的军队调回黄县待命。汉廷与锦帆军的关系逐渐缓和。

这让甘宁松了一口气,毕竟,集结大量兵力在前线对峙,需要大量的民夫和粮草物资供应。

东莱郡和青州各郡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时节,谁都不希望爆发大规模战争。

何况锦帆军马上就要攻略倭国,需要抽调大量兵力投入,必须全力以赴,乐浪郡的徐晃军、东莱郡的黄忠军以及各地驻军都需要抽调军力予以支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