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历朝观看扶苏现代生活 > 第222章 阴山,李广

历朝观看扶苏现代生活 第222章 阴山,李广

作者:二月末2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9:45:37

湛蓝的天空仿佛清水涤荡过一般,澄澈得近乎透明,阳光倾泻而下,远处的山峦纤毫毕现。

素素打开车窗,享受着大自然的吹拂,看着远处低垂的山峦连绵起伏,如同铁铸的穹顶压向大地:“这阴山还真是大,开了这么久还没有开出阴山山脉,小时候还以为阴山只是一座山,没想到它居然这么长。”

“阴山能成为中原和匈奴的重要分界线,就是因为它的山势险峻,连绵不绝,并且易守难攻,它可是抵御匈奴的天然防线,所以自古以来,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扶苏看着前方望不到尽头的阴山,解释道。

“难怪汉武帝在知道卫青赢得河南之战和漠南之战后会先后封他为长平侯和大将军。”素素以前一直不了解阴山为什么这么重要,课本上也只是说下战役,并不会详细说明,现在亲自来这里看过后,才深有体会。

“毕竟自秦朝灭亡后,阴山就一直被匈奴占据着,卫青是蒙恬之后第二个打下阴山的人,而且还扭转了匈奴和大汉的局势,也不怪汉武帝会这么大力封赏卫青。”李源硕说道。

“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不就是卫青嘛,阴山都是卫青拿下的,跟李广有什么关系?”素素对这句诗到底写谁一直都有疑问。

“嗯……因为李广有个飞将军的称呼。”李源硕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到这个称呼能和诗词扯上一些关系。

“也不知道王昌龄怎么想的,虽然说是想用李广的英勇来表达自己对当时唐王朝边防隐患的担忧,但他也不想想,李广是英勇,但打匈奴他不在行啊,每次攻打匈奴不是迷路就是在迷路的路上,甚至在漠北之战关键时刻,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还在沙漠中迷了路,导致最后没能及时与卫青主力会合,以至于汉军未能歼灭匈奴单于全部主力,还让匈奴单于给逃了,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素素觉得借李广做典故,还不如选卫青,起码卫青能打赢,选李广,是希望大唐的边疆将士也如李广那样到处迷路吗。

“其实李广在卫青和霍去病还没成长之前,战绩也没有那么差,他长期镇守边郡,也多次击退过匈奴的小股袭扰,名声在匈奴之间也是威名远播,匈奴有时也会畏惧李广的勇猛,不敢犯境。”李源硕说道。

“那按你这个说法,这李广应该更适合做个小规模战斗方式的将领。”扶苏听到李广的战绩,说道。

“嗯,其实李广不适合大型作战的,只是李广对封侯有执念,汉朝的封侯标准又极为严格,以李广擅长的作战方式是很难达到的,所以他后来才会多次参加大规模的出征,才有了后来那么多的败战记录,最后还落得一个自杀谢罪的结局。”李源硕点点道。

“李广其实在刘启时期是有一次可以封侯的机会,只可惜他自己没有把握住,后面刘彻时期,打仗方式又大多是大规模作战,虽然历史上说他爱惜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但也因此军纪松散,带领军队都是依赖个人威望的多,而不是严明军纪,行军没有严整的阵型,这样打大型战役的时候怎么指挥。”素素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她也知道军人需要军纪才行,她赞同和士兵同甘共苦的行为,但军纪该严明的时候也要严明,毕竟严明的军纪也是在战场上保护士兵性命的一种方式。

“李广在刘启执政期间立过什么功?为什么没有封侯?”扶苏疑惑道。

“李广在刘启执政期间担任骁骑都尉,跟随周亚夫平叛平定了“七国之乱”,按照汉朝的军功制度,这样的战绩已经足够封了,但李广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接受了梁王刘武授予的将军印。”素素解释道。

“是梁王刘武私授将军印?”

“是的,梁王刘武是刘启的弟弟,深受窦太后宠爱,当初他也有争夺皇位的野心,刘启对刘武极为忌惮,而李广作为朝廷将领,却接受了刘武的封赏,这在刘启看来无异于站队梁王,刘启怎么还可能给他封侯。”

“而且李广当时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封赏,还被调任边郡太守,远离了朝廷核心。”素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李广这当官的政治灵敏度竟然这么低,要是他再多活几年,她都感觉李广能不能在刘彻晚年逃过朝廷大逃杀。

秦朝

蒙恬有些惋惜这卫青和自己时间相差甚远,不然他很想见识下,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竟然能从最底层起步,做出这样的功绩。

嬴政听到“七国之乱”摇了摇头,看吧,这才第几代,就已经乱了,也就刘季那家伙好命,子孙都是有能力的,要是一般的君王,这大汉会不会变成另个春秋,都说不定。

汉朝

刘启对于李广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说忠心吧,是挺忠心的,能力也是有的,但就是太没眼界了,现在他和刘武的关系,只要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刘彻看着一脸恍惚的李广,忍不住的叹了口气,李广老将军,他真是的给了很多次机会了,同时心中暗下决定,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再让李广参加攻打匈奴的战役了。

能捉住匈奴单于,歼灭匈奴全部主力啊,这么好的机会,竟然给李广错过了,刘彻想到这里就心痛不已。

李广现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居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他还有何颜面面对陛下,面对同僚。

唐朝

王昌龄没想到这里还有自己的事,听到素素她们讨论自己写的诗里面的人是谁的时候,有些纳闷:“我只是随意的抒发了下感情,并没有想那么多啊,而且李广和卫青都是对抗匈奴的良将,只是战绩不同,也不用这么较真吧。”

而且卫青仕途一路顺遂,自己有些私心写下同样仕途不顺的李广怎么了。

明朝

朱元璋想到李广的事迹,摇了摇头道:“李广能力不足不说,性格也心胸狭隘,怎么能比的上卫青。”

对于君王来说,谁不想要个卫青这样的良将,至于李广,还是算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