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到民国当庶子,我靠科学撩少帅 > 第14章 药品危机与实验室的紧急转向

搬入砺锋苑的日子,竟比沈未央预想中更显自然默契。霍聿枭仍是那个执掌一方兵权的督军,晨起练兵、午后议事、深夜批阅军报,日程排得密不透风,却总会在凌晨时分推开房门 ,窗边的琉璃灯也总为他亮着;偶有间隙,他便坐在实验室外的廊下,看沈未央用黄铜天平称量试剂,听他说 “新配的钾肥让豆苗根系壮了三成”,哪怕听不懂那些 “氮磷钾配比” 的专业术语,也会认真颔首。

沈未央亦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他将实验室打理得井井有条,架上摆着标注清晰的试剂瓶,案头堆着画满公式的草稿纸,院角的试验田种着不同品种的作物,用来验证他改良的化肥配方。连春桃都私下说:“少夫人现在浑身透着股笃定的劲儿,跟督军站在一起时,不像谁依附谁,倒像…… 两棵并排的树。”

可乱世从不容人久享安稳。

这天午后,沈未央正蹲在试验田边,用标尺测量豆苗高度 —— 新配的磷钾肥效果显着,幼苗茎秆比对照组粗了近一倍。忽然,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秦穆几乎是撞开了院门,军靴上的泥点溅到了门帘上,额角青筋凸起,声音带着罕见的慌乱:“少夫人!出事了!”

沈未央直起身,指尖还沾着泥土,却瞬间敛去了松弛,眼神锐利如刀:“说。”

“关内采购的急救药,在辽西走廊被劫了!” 秦穆的声音发颤,“两千支磺胺、五千片阿司匹林,还有三箱消毒水 —— 前线撤下的伤员等着换药,奉天城三家医院的库存撑不过三天!没有磺胺,感染的伤口会烂到骨头里;没有阿司匹林,伤员高热不退,疼得连水都咽不下,昨天已经没了两个……”

磺胺、阿司匹林 —— 这是当前最关键的救命药。沈未央的脸色沉如寒潭,指尖捏紧了标尺,指节泛白,却没半分慌乱:“劫道的是真马匪,还是另有来头?”

“手法太专业了!” 秦穆咬牙,“运药路线只有核心五人知晓,痕迹做得像马匪,实则精准掐在我们补给线的薄弱处,八成是赵庆云残部,或是日本人在背后挑事 —— 就是想让伤员烂在医院里,搅乱我们的后方!”

“霍聿枭呢?” 沈未央一边往实验室走,一边脱实验服,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督军已经调骑兵旅去追了,可辽西那边山深林密,药品一旦被转移,根本找不到!” 秦穆跟在他身后,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自觉的依赖 —— 这是无数次危机后,刻在骨子里的信任,“督军让我来问您…… 有没有应急的法子?哪怕能顶几天,撑到新一批药品运来也好!”

应急的法子?沈未央坐在桌前,指尖敲击桌面的节奏飞快。磺胺的合成需要苯胺、乙酸酐,奉垣城连提纯苯胺的蒸馏装置都没有,至少要二十天才能凑齐原料,伤员等不起;阿司匹林的原料是水杨酸和乙酸酐,水杨酸虽能从柳树皮中提取,但乙酸酐的制备需要浓硫酸催化,眼下实验室的浓硫酸只剩小半瓶…… 直接合成西药,绝无可能。

他的目光扫过实验室的架子 —— 上面摆着刚采来的黄连、黄芩,是他准备研究天然抗菌成分的;墙角堆着一捆新鲜柳树皮,是用来测试纤维韧性的。电光石火间,一个方案在脑海中成型:用天然药材提取替代,以古法为基,以现代提取工艺为骨!

“秦穆,立刻办三件事!” 沈未央猛地抬头,眼神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力,“第一,派三个小队去城郊和周边村镇,以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收柳树皮,越新鲜越好,两时辰内必须运回;第二,让军需处去全城药铺扫货,黄连、黄芩、金银花、蒲公英,不管干湿,有多少收多少,优先供这里;第三,把西医诊所的张医生、李医生,还有药铺的王、刘两位老药工请来,就说我需要他们协助,车马费加倍。”

秦穆虽不懂柳树皮和中药能如何替代西药,却对沈未央的决断深信不疑 —— 从火药改良到防毒面具,这个人从未让人失望过。他立刻立正:“是!我亲自去办,保证两时辰内办妥!”

沈未央则铺开宣纸,飞快地画起装置图:用木桶改制提取罐,铜管弯成冷凝管,瓷质蒸馏瓶做接收容器,再用煤炉控温 —— 这是最简易的回流提取装置,却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他要从柳树皮中提取水杨苷,这东西在人体内可转化为水杨酸,虽纯度不及阿司匹林,却能应急退烧止痛;再从黄连、黄芩中提取黄连素、黄芩苷,这些天然成分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暂时替代磺胺,控制轻中度感染。

不到两个时辰,砺锋苑的西跨院已变身为临时 “战地药研中心”。院子里堆着小山般的柳树皮,十几个士兵帮忙清洗、剪切,指尖染成了浅褐色;张医生、李医生带着听诊器和体温计赶来,手里还提着装满试管的药箱;王、刘两位老药工坐在小马扎上,用小秤分拣药材,嘴里念叨着 “黄连要选断面金黄的,黄芩得陈三年以上才管用”。

沈未央穿着沾了药汁的短褂,站在提取装置前,指导士兵往木桶里加柳树皮和酒精:“酒精和水按三比一的比例加,火要稳,温度控制在八十度左右 —— 高了会破坏水杨苷,低了提不出来,每半个时辰测一次温度,记录下来。”

“沈先生,” 王药工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柳树皮,“老辈人也用柳树皮煮水退烧,可有的管用,有的不管用,这是为啥?”

“因为有效成分没提干净,剂量也没准头。” 沈未央指着冷凝管中滴下的淡黄色液体,“您看,这是提纯后的水杨苷溶液,浓度均匀,每毫升含多少有效成分都能算出来,给伤员用药时按体重配量,既不会浪费,也不会过量。”

他的解释兼顾了现代药理和传统经验,王药工虽听不懂 “浓度”“剂量” 这些新词,却从装置的严谨中看出了门道,立刻点头:“我懂了!就像熬膏药要掌握火候,您这是把‘火候’算得明明白白!”

院门口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沈未央回头,见霍聿枭站在那里,墨绿色军常服的袖口挽着,露出小臂上的旧疤,眼神沉静地看着院内的景象。他没有进来打扰,只是对身后的秦穆低声吩咐:“调一个班的卫兵守在院外,闲杂人等不许靠近;让厨房煮些热粥和包子,送到这里来,所有人管够;再从军需处调二十斤酒精和十斤煤过来,确保装置不停工。”

秦穆应声而去。霍聿枭依旧站在门口,目光落在沈未央身上 —— 那人正弯腰调整冷凝管的角度,侧脸在蒸汽缭绕中显得格外专注,额角的汗滴落在衣领上,却没分半分心。他眼底掠过一丝暖意,却没有上前 —— 他知道,这是沈未央的 “战场”,他的职责是守住后方,让对方能毫无顾忌地冲锋。

整整一夜,西跨院的灯都没灭。煤炉的火光映着众人的脸,冷凝管滴液的 “滴答” 声与记录数据的 “沙沙” 声交织在一起。天快亮时,第一批成品终于制成:淡黄色的水杨苷结晶装在瓷瓶里,泛着细碎的光;深褐色的黄连黄芩浸膏装在锡盒里,散发着浓郁的药香。

沈未央顶着满眼的红血丝,亲自带着药品赶往奉天城最大的伤兵医院。病房里弥漫着血腥味和腐烂的气息,有的伤员腿上缠着渗血的纱布,有的发着高热,嘴里胡话不断,护士们忙得脚不沾地,眼里满是绝望。

“先给三号床用药。” 张医生指着一个昏迷的士兵,“他伤口感染,烧到四十度,再不退烧就没救了。”

护士用温水化开水杨苷结晶,给伤员喂了下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体温计 —— 十分钟后,三十八度五;二十分钟后,三十七度八;半小时后,体温降到三十七度二,伤员的手指动了动,缓缓睁开了眼睛:“水……”

“醒了!他醒了!” 护士激动地喊道,声音都在抖。

紧接着,医生们给五个伤口感染的伤员敷上黄连浸膏。到了中午,奇迹接连出现:原本红肿流脓的伤口,炎症明显消退,有的甚至开始结痂;高热的伤员大多退了烧,能勉强喝些粥。院长握着沈未央的手,眼圈泛红:“沈先生,您这是救了整个医院啊!昨天还没了两个,今天…… 今天终于看到希望了!”

消息传回砺锋苑,西跨院爆发出一阵疲惫却响亮的欢呼声。士兵们瘫坐在地上,啃着热包子,脸上满是笑意;王药工拿着锡盒,不住地感叹:“没想到老祖宗的药材,经沈先生这么一弄,竟比洋药还管用!”

傍晚时分,霍聿枭处理完军务,径直来到西跨院。沈未央正靠在椅背上小憩,头歪在一侧,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住,眼下是浓重的青黑,手里还攥着一张写满数据的纸,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 —— 那是解决危机后,强者独有的满足。

霍聿枭放轻脚步,走到他身边,将自己的军大衣轻轻披在他身上。指尖触到沈未央微凉的肩膀时,对方在睡梦中似乎有所感应,无意识地蹭了蹭他的手指,像极了卸下防备的模样。

霍聿枭低头看着他,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 有对强者的欣赏,有对同伴的心疼,更有对 “得此一人” 的庆幸。他伸出手,极轻地拂开沈未央额前的碎发,动作温柔,却带着不容错辨的郑重。

“你又救了我一次。” 他俯身在沈未央耳边,声音低沉而坚定,只有两人能听到,“救了成千上万的弟兄,守住了我们的后方。”

“沈未央,”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对方的耳垂,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我霍聿枭此生,绝不负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