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到民国当庶子,我靠科学撩少帅 > 第17章 定海神针与后方的“军火库”

霍聿枭的主力部队北上后,奉垣城像被抽走了大半锋芒,却未失根基。街头的巡逻士兵依旧步伐整齐,商铺照常开门,只是茶馆里低声交谈的人多了,眼神里藏着对北疆战事的牵挂;粮铺的伙计算账时,会多问一句 “前线的粮够不够”,连洋行的掌柜见了穿军装的人,都多了几分客气 —— 所有人都知道,这座城的安稳,全靠后方撑住。

霍府议事厅内,霍正雄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紫砂茶壶,茶盖轻轻刮着碗沿,发出 “沙沙” 的轻响。留守的将领和官员依次汇报,从城防布防到粮价波动,没人敢说半句虚话。轮到主管治安的官员提及 “近日有小股不明人员游荡” 时,霍正雄才抬了抬眼,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加强城门口的盘查,重点盯紧从辽西、辽东过来的人,其余的,不必小题大做。”

一句话,定了调子。他没说要抓多少人,没说要如何搜捕,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 元帅心里有数,这城就乱不了。几位跟着他打天下的师长坐在一旁,看着元帅从容的模样,眼底满是信任,仿佛只要这道身影在,再大的风浪都能扛住。

沈未央的日子,比战时更显忙碌。他的办公室搬到了兵工厂旁的后勤调度中心,墙上挂满了地图,红色标记是物资运输路线,蓝色是弹药生产进度,黄色则是前线需求清单,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他从霍云苓的学堂 “借” 了十几个懂算术的学生,又从兵工厂挑了几个识文断字的青年,组了个临时后勤协调小组。

“这批磺胺要走铁路,优先送往前线医院,让运输队在黑岩堡停留时,务必核对接收人身份,签字画押才能交接。” 沈未央指着地图上的黑岩堡,用红笔圈了个圈,“另外,掷弹筒的配件要分箱装,每个箱子外面标清楚型号,避免到了前线找不到对应的零件。”

一个戴圆框眼镜的学生捧着表格,笔尖飞快地记录:“沈先生,昨天送的一批炒面,有两辆车陷在泥里了,现在还在抢修,会不会影响时效?”

“让附近的驻军派两队人去帮忙,再调两辆马车备用。” 沈未央拿起另一张清单,眉头微蹙,“告诉粮坊,下次炒面里多加点盐和糖,前线士兵行军耗体力,这点盐分不够。”

他的管理没有半分含糊,大到路线规划,小到炒面的盐糖比例,都要一一确认。原本混乱的后勤供应,被他用一张张标注清晰的表格、一条条明确的流程捋顺 —— 每天早上,协调小组会汇总前一天的物资送达情况;中午核对生产进度与前线需求的缺口;晚上则规划第二天的运输路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优先级,红色是急救药品和弹药,蓝色是粮食被服,黑色则是普通物资。

连霍正雄偶尔过问物资情况,负责汇报的官员都能立刻报出 “截至今日午时,已送往前线掷弹筒两百四十具,手榴弹八千六百枚,磺胺三百支,目前库存可支撑七日”,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让大帅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赞许:“未央这孩子,做事比老账房还细。”

这天下午,霍正雄没打招呼,径直去了后勤调度中心。他背着手站在门口,看着沈未央和几个年轻人围着地图讨论,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却没人慌乱 —— 接电话的人会先报 “后勤协调组”,再快速记录,挂了电话立刻标注在表格上;讨论路线的人会拿着尺子量距离,偶尔争执两句 “走官道快还是小路近”,沈未央则在一旁听着,适时插一句 “小路虽近,但近期有雨,怕误事,还是走官道,让前锋队提前清障”。

“元帅!” 一个学生先发现了他,连忙起身立正,声音都有些发颤。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沈未央也放下笔,转过身。霍正雄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别停,我就是来看看。” 他走到沈未央身边,目光落在那张运输路线图上,指尖点了点黑岩堡的位置:“这里的物资交接,盯紧点,俄国人的探子可能会打主意。”

“是,已经安排驻军协助交接,每批物资都有两份签收单,一份留底,一份送回调度中心。” 沈未央答道。

霍正雄点点头,目光扫过沈未央苍白的脸,眼底多了几分温和:“辛苦你了。枭儿在前线能放开打,全靠你把后勤线守得稳。这功劳,不比他在前线杀敌小。”

这话没有刻意拔高,却比任何表彰都更让人心暖。调度中心里的年轻人都挺直了腰板,看向沈未央的眼神里,满是敬佩 —— 他们原本只是被 “借调” 来帮忙,如今却真切觉得,自己做的事,关系着前线的胜负。

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这天夜里,兵工厂外围传来几声枪响。巡逻队很快控制了局面,打死两个试图翻墙的可疑分子,从他们身上搜出了绘制粗糙的兵工厂布局图。几乎同时,城里几家给霍军供应布匹、粮食的商号,也遭到了蒙面人的骚扰,门窗被砸,账本被烧,却没伤人 ——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人在故意制造恐慌,想搅乱后方。

消息传到霍府,霍正雄正在灯下看前线战报。他扫了眼城防司令递来的报告,冷笑一声,将报告扔在桌上:“跳梁小丑,告诉城防部,加强兵工厂、粮仓、火车站的守卫,其余的不用管。他们越是急着跳,越说明心虚,掀不起大浪。”

城防司令领命而去。霍正雄重新拿起战报,目光落在 “奉垣军收复桦树村残部” 的字样上,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勾 —— 枭儿在前线打胜仗,后方这点小骚动,不过是蚍蜉撼树。

沈未央却没敢掉以轻心。他知道,这些人敢打兵工厂的主意,很可能是冲着他改良的武器技术来的。第二天一早就下了命令:实验室和兵工厂核心车间,实行 “双证准入”—— 必须持有他和秦穆共同签发的通行证,再由守卫核对身份,才能进入;所有设计图纸,下班后必须锁进铁柜,钥匙由他和赵工各保管一把;甚至连参与武器生产的工匠,都暂时住在厂里,避免被人收买。

与此同时,他还在琢磨另一件事 —— 前线传来消息,士兵们带的干粮容易受潮发霉,吃多了还会胀气,影响行军。沈未央立刻扎进实验室旁的小厨房,对着炒面、肉松、油脂、盐糖琢磨起来。他试着按 “炒面 、肉松、油脂 1、盐 、糖 ” 按比例混合,用模具压成方块,再用蜡纸包起来,放进潮湿的地窖 —— 三天后拿出来,蜡纸完好,干粮也没发霉,掰开尝了尝,虽粗糙却顶饿,热量也够。

“沈先生,这干粮能顶多久?” 军需官拿着样品,眼里满是惊喜。

“妥善保存的话,能放半个月。” 沈未央擦了擦手上的面粉,“先做一万块送往前线试试,反馈好的话,再扩大生产。”

几天后,霍正雄将沈未央召到帅府书房。除了垣帅,还有主管财政、民政的几位核心官员。书房里的气氛比往常凝重些,财政司长愁眉苦脸:“垣帅,前线战事耗钱耗粮,奉垣的库存撑不了三个月,再不想办法开源,恐怕会影响后续补给。”

沈未央静静听着,心里已经有了谱。果然,霍正雄看向他,目光深邃:“未央,你脑子活,懂技术。除了军工,能不能弄点既能惠及百姓,又能赚钱的营生?比如…… 咱们自己能生产的东西。”

沈未央沉吟片刻,开口道:“元帅,我觉得可以从日用化工厂入手。比如改良肥皂和牙粉 —— 士兵行军需要耐用的肥皂清洁伤口、洗衣物;百姓也离不开这些日用品。而且,肥皂的原料是油脂和碱,牙粉是碳酸钙和薄荷脑,技术门槛低,咱们现有的设备就能生产,成本也低。”

他顿了顿,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化工厂的某些技术,比如碱的提纯、油脂的处理,和兵工厂的火药提纯有共通之处,能相互促进。等战事平息,还能扩大生产,卖到周边地区,积累资金,再投入到钢铁、机床这些重工业上。”

几位幕僚眼睛一亮,纷纷点头:“这个主意好!既实用,又能长久赚钱!”

霍正雄拍了拍桌子,语气果断:“好!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人、需要钱、需要场地,直接跟我汇报,不用走那些弯弯绕绕。” 他看着沈未央,眼底满是欣赏,“等枭儿打赢了回来,看到奉垣不仅没乱,还多了能赚钱的厂子,怕是要大吃一惊!”

书房里的气氛轻松起来,连主管财政的官员都露出了笑容。

沈未央走出霍府时,夕阳正斜照在朱红大门上,映得门前的石狮子格外威严。他抬头看向北方,那里是霍聿枭征战的方向 —— 前方,爱人在浴血守护国门;后方,他与元帅并肩稳固根基,开拓未来。乱世的风依旧凛冽,却吹不散他们共同筑起的希望。这座城,这条后勤线,这些即将诞生的工厂,都是他们为这片土地种下的光,终会在风雨后,照亮更远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