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由万千蝶光自然汇聚而成的神圣桥梁,林晚夕每一步落下,脚下便漾开一圈柔和而璀璨的光晕,如同踏在星河之上。身后,是渐渐远去的、如梦似幻的千蝶谷核心禁地,那悬浮变幻的蛊神光核与流淌着七彩华光的乳白祭坛,在她彻底接受传承后,似乎陷入了一种更深沉的休眠,光芒内敛,唯有那磅礴古老的意志依旧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圣地,如同母亲守护着沉睡的婴孩。
身前,是通往谷外的路径,也是回归现实责任与残酷挑战的征途。
桥梁由无数彩蝶的磷光与精纯的蛊力凝聚而成,并非实体,却承载着她如履平地。她行走其上,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身与这座光桥、与整个千蝶谷乃至更广阔天地的紧密联系。体内那股经过祭坛洗礼、彻底质变融合的全新力量——或许可以称之为“本源蛊力”——如同温驯而浩瀚的江河,在经脉中自然流转,圆融如意,心念微动间,便能引动周围环境中磅礴的生命能量与之共鸣。
她的感官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无需刻意凝神,便能“听”到数十里外青苗族地中,孩童嬉戏的笑语、妇人织布的机杼声、战士巡逻时沉稳的脚步声;能“嗅”到风中带来的、来自黑苗活动区域那若有若无的、夹杂着血腥与腐朽的邪恶气息;能“感”受到怀中虽未随身、却血脉相连的承稷那微弱但已趋于平稳的生命之火,以及……萧承烨那如同灼灼烈日般、即使相隔遥远也无法忽视的担忧与等待。
这种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脉搏的感觉玄妙无比,仿佛她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化为了这苗疆自然意志的一部分,是山川的延伸,是河流的低语,是万千生灵共同的守护之念所凝聚的化身。
光桥的尽头,并非直接通往桑朵拉外婆等人等候的万相由心阵外,而是连接到了千蝶谷内另一处更为幽邃、气息也更为古老神秘的区域。
当林晚夕踏下光桥的最后一步,身后的绚丽光华与漫天蝶影如同潮水般悄然退去,融入四周的环境之中。她发现自己立于一片巨大的、天然形成的穹顶之下。穹顶并非岩石,而是由无数粗壮虬结、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古老树根自然交织、盘绕而成,仿佛一棵无比巨大的神树的根部倒垂下来,构成了这方空间的天空。树根之间,镶嵌着无数自行发光的晶石与奇异菌类,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同白昼,却又光线柔和,不刺眼目。
空间的中央,正是她在接受传承时,于意念惊鸿一瞥中“见”到的那座真正的、更为具体的蛊神祭坛!
与其说是人工修筑的祭坛,不如说是一座浑然天成、与整个千蝶谷地脉核心融为一体的神圣之物。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温润内敛的暗金色,材质非金非玉,更似某种活着的、仍在缓慢生长的木质与晶体的完美结合体。祭坛呈阶梯状向上收拢,共有九层,每一层的高度与面积都暗合某种玄奥的韵律,象征着蛊道修行“九转成神”的至高境界。祭坛的基座庞大无比,深深扎根于大地,无数细如发丝、闪烁着七彩流光的能量根须从基座蔓延开来,如同大地的血管脉络,与整个千蝶谷、乃至十万大山的龙脉地气紧密相连,呼吸与共。
祭坛的每一层表面,都铭刻着密密麻麻、古老到无法追溯其源起的图腾与符文。这些并非静止的雕刻,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在缓缓地流动、变幻、重组。它们描绘着万物生长的过程,从一粒尘埃的凝聚,到生命的萌芽、成长、繁衍、衰亡与轮回;描绘着日月星辰的运转轨迹,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更描绘着无数形态各异、或狰狞、或神圣、或微小、或庞大的蛊虫,它们彼此争斗、吞噬、共生、进化,最终归于和谐平衡的生态图谱。这些流动的图腾与符文,本身就是一部浩瀚无垠的蛊道天书,蕴含着天地至理与力量法则。
而在祭坛的最顶端,并非供奉着任何神像或器物,而是悬浮着一团混沌未明、不断在“炁”与“形”之间转化的能量核心。它时而收缩为无限小的一点,仿佛宇宙奇点,蕴含着开天辟地的所有潜能;时而又膨胀扩散,化作一片朦胧的星云漩涡,内里有日月星辰生灭,有微缩的山川河流蜿蜒,有无数光怪陆离的生命形态在其中一闪而逝。磅礴、古老、威严、慈和、创造、守护……种种宏大而本源的气息,正是从这团能量核心中弥漫出来,笼罩着整个祭坛,弥漫在整个穹顶空间。
这里的蛊力浓度,比之外面林晚夕接受初步传承的那座白玉石台区域,更要浓郁精纯十倍、百倍!空气仿佛变成了液态的灵髓,呼吸间,无需刻意运功,那精纯至极的本源蛊力便自发地涌入体内,滋养着每一寸血肉,淬炼着每一分神魂。站在这里,林晚夕感觉自己渺小如尘,却又仿佛能执掌乾坤,那种矛盾而统一的感觉,让她对“蛊神”二字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理解。
“这里,才是蛊神留在此界,沟通天地法则,维系苗疆生机平衡的真正核心所在。”一个苍老而充满无尽智慧的声音,直接在林晚夕的心间响起,并非通过空气传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