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内的灯火彻夜未熄。林晚夕、青禾、赵擎、周太医、墨衡以及所有高级将领和智囊,面对着地图和从石垣镇带回的可怕样本,进行了整整一夜的激烈讨论和艰难决策。
石垣镇的惨状像一幅血腥的壁画,深深烙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驱散了最后一丝侥幸。慕容华将军诡异的伤势和那缓慢却坚定不移南扩的菌潮,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刃。被动防御,只有死路一条。必须主动出击,至少,要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
“必须延缓它的速度!”林晚夕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菌潮的前沿已经过于靠近大营外围的哨站,“为我们研制克制之法、等待后方援军与物资争取时间!哪怕只能拖延数日,亦是宝贵!”
然而,如何拖延一种并非军队、而是如同天灾般蔓延的“污染”?传统的壕沟、拒马、甚至火攻,效果都极其有限。菌潮无所不噬,火焰虽能清出一时空白,但后续的孢子尘埃很快就会重新覆盖,且大规模火攻在当下环境下难以控制,极易反噬自身。
“娘娘,”墨衡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因巨大的挑战而异常亢奋,他指着琉璃瓶中那些不断试图蠕动的菌丝样本,“根据观察,此物虽不畏寻常刀兵,却仍有其‘偏好’与‘弱点’。它厌憎强烈刺激性的气味,尤其是几种特定药材混合燃烧后的烟气。它畏惧持续的低温和极致的干燥,低温能大幅减缓其活性,干燥则能使其孢子难以萌发。此外,它似乎……会被动吸引某些特殊的蛊虫……”
周太医立刻接口:“没错!《瘟疫论》古方中亦有记载,应对某些恶性瘴疠,需以毒攻毒,或以特定药烟熏燎净化之地。臣可立刻调制几种药性猛烈的药粉,用于铺设防线或燃烧生烟!”
“蛊虫?”林晚夕敏锐地抓住了墨衡话中的重点。她想起离京前,苗疆巫王似乎确实赠送过一些特殊用途的蛊虫,一直由净雪卫中的苗裔战士保管。
“是,娘娘。”一位来自苗疆的净雪卫百夫长出列行礼,“巫王所赠有一种名为‘噬秽蛊’的休眠虫卵,此蛊以秽物瘴气为食,尤其喜好阴湿邪祟之气。一旦唤醒,会疯狂吞噬附近同类气息,直至饱和死亡。或可……用于对付这菌潮之气。但此蛊亦有些凶险,需严格控制范围,否则恐伤及自身。”
林晚夕目光灼灼,脑海中飞速整合着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逐渐成形。
“好!既然如此,我们便为这‘瘟母’量身定做一道防线!”她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传令!”
“第一:周太医,立刻集中所有药材,按古方并依据现有样本特性,调制大量刺激性最强的驱瘴药粉,越多越好!同时制备大量燃烧后可产生浓烈辟秽烟气的药草束!”
“第二:墨衡先生,带领工兵和格物院人手,勘察大营以北十里内最佳地形,尤其是狭窄的河谷、山口!我们需要利用地形,最大限度压缩防线宽度!”
“第三:苗疆百夫长,立刻准备‘噬秽蛊’,听候指令投放!”
“第四:青禾将军,赵擎将军,调动所有能动用的士兵和劳力,准备挖掘工具、取水工具、以及所有能用于制造低温的物资!我们可能需要……造冰!”
“造冰?”众人一愣。此时虽已入秋,北境夜间寒冷,但尚未到结冰时节,白日气温更不足以维持冰墙。
“对,造冰!”林晚夕眼神锐利,“利用夜间低温,泼水成冰,构筑临时冰墙!低温可抑制菌丝活性,光滑的冰面亦能延缓其攀爬!即便白日融化,亦能争取时间!”
这个想法堪称异想天开,但仔细想来,却又似乎是目前条件下最可能有效的方法之一!
“末将(臣)遵命!”没有任何犹豫,所有人如同找到了主心骨,立刻领命而去。
整个北境大营如同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药杵捣药声日夜不绝,浓郁呛鼻的药味甚至暂时压过了空气中的甜腥;工兵斥候骑马飞奔,寻找着最有利的地形;士兵们被大规模动员,收集一切可用的水囊、木桶、甚至锅碗瓢盆;苗疆战士则开始小心翼翼地唤醒那些沉睡的虫卵,空气中开始弥漫起另一种细微的、令人不安的窸窣声。
林晚夕几乎没有合眼。她穿梭在各个忙碌的场地之间,检查药粉的质量,确认地形的选择,查看蛊虫的状态,指挥取水运水的队伍。她的玄色身影出现在哪里,哪里士兵们的干劲就更足一分。她的脸色苍白,眼圈泛着淡淡的青黑,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所有人都能看到她眉宇间深藏的疲惫,但更能看到那疲惫之下,如同精钢般的意志。
最终,墨衡选定了一处名为“哑口”的河谷地带。这里两侧山势较高,河道相对狭窄,是菌潮南下的必经之路之一,也是最容易构建防线的地方。
决战的时刻到了。
林晚夕亲临“哑口”前线。望着北方那越来越近、仿佛连接着天地的灰白色菌潮,她的表情凝重如铁。甜腥恶臭的风已经扑面而来,甚至能看到远处菌毯蠕动时掀起的细微“浪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