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医院还沉浸在传统与偏见的风波中,当林晚夕正呕心沥血地筹建着她的“净雪卫”时,帝国的另一大脑——格物院,却早已根据皇帝的旨意和皇后的具体要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速运转状态。
与太医院那些崇尚“圣人之道”、讲究“阴阳调和”的老学究不同,格物院汇聚的是整个帝国最顶尖的巧匠、算学家、机关师、火器专家乃至一些对物理、化学现象有着朴素认知的探索者。他们或许不精通诗书礼易,但他们信奉观测、实验、数据与实用。他们的信条是“格物致知,实干兴邦”。北境传来的军报,那些关于诡异菌毯、不死晶傀、异变士兵的描述,在太医院看来是离奇邪祟,但在格物院的精英们眼中,则是一系列亟待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
院长墨衡,年约六旬,身材清瘦,目光如炬,一生浸淫于机关术与格物之道,曾是先帝朝督造水利、改良军械的功臣。接到协助皇后抗疫的旨意后,他立刻召集了院内所有精英骨干。
巨大的格物院正堂,此刻不像议事厅,更像一个庞大的作战室。四周墙壁挂满了北境的地形图、沈将军军报中关于菌毯蔓延范围的示意图、以及根据伤兵描述绘制的晶傀草图(尽管细节模糊)。中央巨大的长条桌上,堆放着来自北境的一些“样本”——几块被砍下后依旧微微蠕动、散发着腐朽气味的暗绿色菌毯碎片(被特殊容器密封),以及一些晶傀身上碎裂的、坚硬如铁且带有诡异纹路的黑色晶体碎块。
堂内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金属、油脂、草药以及淡淡腐臭的奇特气味。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工匠们激烈的争论声、图纸翻动的沙沙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王监造,防护服的密封性测试结果如何?能否完全阻隔菌毯孢子的渗透?”墨衡指着桌上的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种全身包裹、带有透明晶石眼罩的怪异服装。
负责此项目的监造王琰立刻回道:“回院长,第三版样衣已经出来。采用多层油浸密织棉布为基,关键缝隙处用软胶密封,眼罩用的是打磨均匀的水晶薄片。用极细的草木灰模拟孢子测试,密封性比前两版大有改善,但仍需在关节活动处加强。下官已让工匠尝试在内部加一层薄铅片,或可一定程度上阻隔那所谓的‘邪气’,但重量会增加不少。”
“重量增加无妨,保命要紧!”墨衡断然道,“立刻优化,定型后,将图纸和标准下发至京畿所有官营、民营织造坊和皮匠铺,昼夜不停,全力赶制!优先供应北境前线及即将组建的‘净雪卫’!”
“是!”
“李火丞!”墨衡又转向一位满脸烟灰、负责火器和爆破物的官员,“针对晶傀的销毁装置,进展如何?军报言其不畏刀劈斧砍,唯惧烈火,但寻常火把效率太低!”
李火丞擦了一把汗,指着另一张画满复杂管线和压力装置的设计图:“院长,卑职与几位同僚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一,是改进现有的‘猛火油柜’,缩小体积,增加背负式的油罐和加压装置,制成单兵或小队可使用的‘喷火筒’,射程可达十步以上,持续喷射猛火油形成的火焰,足以覆盖晶傀。”
“其二,是设计一种投掷式的爆炸物,外壳用陶罐或薄铁皮,内填猛火油、硫磺、硝石混合剂,掺入铁蒺藜。爆炸后既可产生烈焰,破片又能造成范围杀伤,或可对付密集的晶傀群,甚至对菌毯也有灼烧效果。只是……稳定性还需反复试验,确保储存和运输安全。”
“好!”墨衡眼中闪过亮光,“两种方案同时进行!喷火筒要快,爆炸物要稳!需要什么材料,直接开单子,我去向兵部、户部催要!人手不够,就从将作监调!”
“下官明白!”
“陈药司!”墨衡的目光又投向一位负责药材和化合物提炼的官员。这位陈药司并非太医,而是格物院中少有的精通化学(虽然这个时代尚无此明确概念)的人才,擅长从矿物、植物中提炼各种物质。
“院长,您吩咐的‘消毒药剂’正在加紧配制。”陈药司语速很快,“根据皇后娘娘提供的思路和北境所需,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大量生产的石灰粉,用于铺洒营地、污染区域,简单有效;二是以烈酒、醋、以及几种具有强效杀菌(他称之为‘祛腐’)作用的草药熬制浓缩液,用于器具、伤口的紧急消毒;第三类比较棘手,是针对可能残留‘邪气’的区域的强效净化剂,娘娘提及需含阳刚燥烈、辟邪之物,我们正在尝试用硫磺、雄黄、朱砂等物混合烈酒和特制药草,制成喷洒剂或熏蒸剂,效果和安全性还在验证。”
他顿了顿,补充道:“最大的问题是产量。尤其是第三类,所需药材有些颇为珍贵,大规模制备恐难以为继。”
“先保证前两类的供应!”墨衡决策果断,“第三类优先小规模生产,供应重点区域和特殊队伍。将配方和需求上报皇后娘娘,请她定夺或协调药材来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